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water demand:the case of the slope systems in the East Liaohe River Basin 被引量:4
1
作者 YANDenghua HEYan +1 位作者 DENGWei HOUYoush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4期400-407,共8页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EWD) is the least water amount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pecial eco-system and the temporal scale of a study on the EWD must be a season's time. Based...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EWD) is the least water amount required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special eco-system and the temporal scale of a study on the EWD must be a season's time. Based on GIS and RS with the source information of hydrological data of 46 hydrological gauges covering 52 years and the digital images of Landsat TM in 1986, 1996 and 2000, the landscape patterns,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the East Liaohe River Basin were analyz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the slope systems (EWDSS) of the East Liaohe River Basin (ELRB) were derived. Landscapes in the ELRB are dispersed and strongly disturbed by human actions.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in ELRB has distinct spatial variations. The average annual EWDSS in the ELRB is 504.72 mm (324.08-618.89 mm), and the average EWDSS in the growth season (from May to September) is 88.29% of the year's total EWDSS .The ultimate guaranteeing ratio of the EWDSS in ELRB is 90%. The scarce EWDSS area in the whole year and in the growth season are 60.47% and 74.01% of the entire basin respectively. The trend of scarce EWDSS area is most serious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y and area of scarce EWDS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Liaohe river basin slope system ecological demand water GIS & RS
下载PDF
Predicting June Mean Rainfall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被引量:9
2
作者 Gill M.MARTIN Nick J.DUNSTONE +1 位作者 Adam A.SCAIFE Philip E.BETT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9-41,共13页
We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skill in the GloSea5 operational seasonal forecast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June mean rainfall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up to four months in advance.Much of the ... We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skill in the GloSea5 operational seasonal forecast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June mean rainfall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up to four months in advance.Much of the rainfall in this region during June is contributed by the mei-yu rain band.We find that similar skill exists for predicting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EASMI)on monthly time scales,and that the latter could be used as a proxy to predict the regional rainfall.However,there appears to be little to be gained from using the predicted EASMI as a proxy for regional rainfall on monthly time scales compared with predicting the rainfall directly.Althou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June mean rainfall is affected by synoptic and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which may be inherently unpredictable on the seasonal forecasting time scale,the major influence of equatori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on the June mean rainfall is captured by the model through their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e ability to predict the June mean rainfall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at a lead time of up to 4 months suggests the potential for providing early information to contingency planner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cast skill EASMI monthly mean rainfall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Yangtze river basin
下载PDF
Use of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Central Wyoming, USA 被引量:4
3
作者 Eric Clause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8期404-423,共20页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from the Wyoming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is used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defined by massive south- and southeast-oriented continent...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from the Wyoming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is used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defined by massive south- and southeast-oriented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loods that flowed across the entire Missouri River drainage basin. The new paradigm forces recognition of an ice sheet created and occupied deep “hole” and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ly accepted paradigm in which a pre-glacial north- and northeast-oriented slope would have prevented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rom reaching or crossing the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Divide crossings (or low points) are identified as places where water once flowed across the drainage divide. Map evidence is interpreted first from the accepted paradigm perspective and second from the new paradigm persp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Both paradigm perspectives suggest south-oriented water crossed the drainage divide, although accepted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do not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large number of observed divide crossings and are complicated by the need to bury the Owl Creek and Bridger Mountains to explain why the Wind River now flows in a north direction through Wind River Canyon. New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explain the large number of divide crossings as diverging and converging channel evidence (as in flood-formed anastomosing channel complexes), Owl Creek and Bridger Mountain uplift to have occurred as south-oriented floodwaters carved Wind River Canyon, and a major flood flow reversal (caused by ice sheet related crustal warping and the opening up of deep “hole” space by ice sheet melting) a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Wind River abrupt turn to the north. While this test only addresses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Occam’s Razor suggests the new paradigm offers what in science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origin interpre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ver DIVIDE ESCARPMENT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loods east-West CONTINENTAL DIVIDE Great DIVIDE basin WIND river basin WIND river Mountains
下载PDF
中国近海典型含油气盆地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潜山油气藏
4
作者 单玄龙 徐长贵 +4 位作者 衣健 牛成民 郝国丽 郭剑南 闫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3-1787,共15页
近几年中国近海诸多含油气盆地(如渤海湾、东海、珠江口、琼东南等盆地)钻遇中生代岩浆岩,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盆地中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油气藏特征研究不仅对盆地基底的形成演化具有理论意义,也对岩浆岩潜山油气勘探具有实... 近几年中国近海诸多含油气盆地(如渤海湾、东海、珠江口、琼东南等盆地)钻遇中生代岩浆岩,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盆地中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油气藏特征研究不仅对盆地基底的形成演化具有理论意义,也对岩浆岩潜山油气勘探具有实践价值。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油气地质资料,系统对比了渤海湾、东海和珠江口等典型盆地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中生代岩浆岩岩性复杂,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两类20余种岩性,其中渤海湾盆地火山岩发育基性到酸性多种类型,而其他盆地除基性火山岩外均较为发育,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岩等,以及少量的辉绿岩、闪长玢岩等次火山岩;岩浆活动主要发育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三个阶段,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弧后裂谷作用;近海盆地发生了差异构造演化,从侏罗纪的挤压背景转换到白垩纪的区域伸展环境,东海和渤海湾盆地经历弧后裂谷作用,珠江口盆地属于陆缘岩浆弧环境;近海含油气盆地形成了花岗岩风化壳型、岩浆杂岩型和中酸性熔岩型三类油气藏,侵入相的花岗岩、溢流相的中酸性熔岩或多种岩相岩性的叠加杂岩,经历了强烈的风化作用以及构造和流体的改造作用是潜山岩浆岩成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含油气盆地 中生代 岩浆岩 岩浆岩油气藏 潜山 渤海湾盆地 东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湖南省郴州市东河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估
5
作者 何敏园 陈甜甜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73-75,35,共4页
为了解湖南省郴州市东河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本文分别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东河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东河流域耕地土壤Cd、Pb、As、Cu、Zn含量平... 为了解湖南省郴州市东河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本文分别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东河流域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东河流域耕地土壤Cd、Pb、As、Cu、Zn含量平均值超湖南省土壤背景值,Cd、Pb和As累积程度显著。重金属污染总体属于很强污染,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已形成,其中Cd污染程度最高,是东河流域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贡献因子。健康风险评估显示6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不会造成非致癌风险,对人体基本上不会造成健康危害。Pb对成人和儿童可能有潜在的致癌风险,总致癌风险指数处于不可接受范围内。因此,Cd、As、Pb是东河流域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流域耕地 土壤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典型挺水植物应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污染净化效应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卢秀秀 刘云根 +3 位作者 王妍 张超 李成荣 伏川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98,共6页
以洱海流域北部上游东湖片区库塘湿地中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主要水生植物,寻求净化湿地水质的最佳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东湖片区库塘湿地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09~0.23、0.80~3.28、0.18~0.89、12.00~37.00 mg... 以洱海流域北部上游东湖片区库塘湿地中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主要水生植物,寻求净化湿地水质的最佳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东湖片区库塘湿地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09~0.23、0.80~3.28、0.18~0.89、12.00~37.00 mg/L,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要求;综合比较发现,植物组合群落生物量和碳氮磷累积效应优于单一植物;植物组合对水体碳氮磷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东湖片区库塘湿地 生态修复 植物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成因与分布
7
作者 熊平 刘英辉 +4 位作者 娄敏 程超 丁芳 胡望水 涂智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327-13334,共8页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 海上油田稀井区隔夹层刻画是储层表征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X油田H3砂层组为例,在隔夹层成因类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隔夹层电性特征识别标准,并通过地质与地震相耦合的方法对隔夹层空间分布进行了半定量刻画。研究结果表明,H3砂层组发育洪泛型、废弃河道型、落淤泥型、河道滞留型、细粒沉积型和成岩型等六种隔夹层。依据隔夹层渗透率性将洪泛型、废弃河道型和落淤泥归为泥质隔夹层,河道滞留型和细粒沉积型归为物性夹层,成因型归为钙质隔夹层;H3砂层组内部H3a与H3b小层间隔夹层非常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全区稳定分布,起到较好封隔作用;H3b与H3c间隔夹层发育不均匀,在X10井北、X7-X8井西、X4-X5井区、X1井西南等区域厚度较薄,导致H3b与H3c砂体间存在弱连通。研究结果较好表征了H3砂层组内隔夹层分布,为后续剩余油分析提供了地质基础。通过地质、地震相耦合的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海上油田稀井网区隔夹层刻画,对类似地区储层精细刻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波形振幅剖面 多属性融合 分布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东海盆地
下载PDF
“东数西算”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东数西算”是把我国东部算力资源转移到西部的数字新基建,符合数字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和地理环境差异协同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实施“东数西算”重大工程可通过减少水土流失、降碳节能减排、减缓荒漠化进程、优化能源... “东数西算”是把我国东部算力资源转移到西部的数字新基建,符合数字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和地理环境差异协同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实施“东数西算”重大工程可通过减少水土流失、降碳节能减排、减缓荒漠化进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数字治黄能力提升等具体策略的实施,有效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实施“东数西算”重大工程,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和绿色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数西算”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数字经济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e Precipitation over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Spring Soil Moisture over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被引量:13
9
作者 詹艳玲 林朝晖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Using the US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 soil moisture dataset and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together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wind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e precipitati... Using the US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 soil moisture dataset and the observed precipitation over China together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wind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e precipitation over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MLR-YRB) and spring soil moisture over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was explored, with the signal of the ENSO effect on precipitation remov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ean June precipitation and the preceding soil moisture over the MRL-YRB. The possible response mechanism for this relationship was also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soil over the MRL-YRB is wetter (drier) than normal in April and May, th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is region in May is lower (higher) than normal, and this temperature effect leads to a decrease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contrast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sea. Generally, a decrease (increase) in the land-sea temperature contrast leads to weaker (stronger)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June. Southerly (northerly) wind anomalies at 850 hPa then show up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while northerly (southerly) wind anomalies dominate in the north. These anomalies lead to th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of wind and water vapor and hence gives rise to more (less) precipitation in June over the MLR-Y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soil moisture land-sea temperature contrast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原文传递
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上段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特征
10
作者 陈春峰 徐东浩 +5 位作者 张银国 唐贤君 万延周 冯桢鸣 何新建 俞伟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8,共10页
从分析岩芯资料和砂体平面展布着手,重新厘定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上段H4、H5砂组的沉积相,创新提出了研究区花上段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中南部发育规模性砂体。研究认为: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东部边缘为辫状河三角洲... 从分析岩芯资料和砂体平面展布着手,重新厘定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上段H4、H5砂组的沉积相,创新提出了研究区花上段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中南部发育规模性砂体。研究认为:在研究区的西部及东部边缘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主导区,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为主,局部有少量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发育。在研究区的中部及中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交互发育区,主要特征是在较短的沉积期内形成了三角洲平原相与三角洲前缘相交互沉积;在枯水期时,以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南部边缘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丰水期时,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及少量浅湖相沉积。在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下,在研究区中南部发现了众多三角洲水道砂体及朵叶状砂体,这些砂体被钻井证实为油气藏。研究区的中南部仍然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这一认识已被最新探井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花港组 砂体展布
下载PDF
基于三变量Copula函数的东江流域水文干旱频率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肖名忠 张强 +1 位作者 陈永勤 陈晓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8,共10页
东江流域肩负着给珠三角内城市及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水文干旱特征的研究对东江流域供水的不确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三变量Plackett Copula函数对东江流域3个水文站1975-2009年的日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水文干... 东江流域肩负着给珠三角内城市及香港供水的重要任务,水文干旱特征的研究对东江流域供水的不确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三变量Plackett Copula函数对东江流域3个水文站1975-2009年的日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水文干旱由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最小流量3个特征表示,然后对其进行了联合重现期及条件概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lackett Copula函数对各水文站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最小流量任意两变量和三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良好,同时发现整体上看,东江流域下游干旱风险最高,中游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三变量Plackett COPULA 联合重现期 东江流域
下载PDF
东辽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13
12
作者 严登华 何岩 +1 位作者 邓伟 王金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 ,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河流系统的生态用水包括河道系统 (包括排沙生态用水和水面蒸发生态用水 )和洪泛地系统两大系统的生态用水。东辽河流域河道系...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 ,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河流系统的生态用水包括河道系统 (包括排沙生态用水和水面蒸发生态用水 )和洪泛地系统两大系统的生态用水。东辽河流域河道系统生态需水量占年均径流量的 44 .43%。洪泛地生态用水量为 16 .87亿 m3,占全流域年均降水量的 2 8.0 2 %。必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河流水资源开发的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河流系统 东辽河流域
下载PDF
东辽河流域坡面系统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严登华 何岩 +1 位作者 邓伟 张树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5-692,共8页
以东辽河流域累积46个测站52年的水文资料和1986年、1996年、2000年Landsat TM数字图像为源信息,在分析景观格局、流域降水和径流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东辽河流域坡面系统生态需水的时空变化和平衡分区。东辽河流域坡面系统景观的优势... 以东辽河流域累积46个测站52年的水文资料和1986年、1996年、2000年Landsat TM数字图像为源信息,在分析景观格局、流域降水和径流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东辽河流域坡面系统生态需水的时空变化和平衡分区。东辽河流域坡面系统景观的优势度较强,斑块的形状较为规整,但分布较散,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预非常强。水文情势的空间分异明显。东辽河流域坡面系统全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504.72 mm (324.08 mm^618.89 mm),5~9月份生态需水量占全年生态需水总量的88.29 %,下游形成生态需水的高值区。坡面系统生态需水量的极端满足程度仅为90 %,全年和生长季(5~9月) 生态缺水区分别占了全流域总面积的60.47 %和74.01 %,从生态需水的缺水数量和缺水区域来看,缺水区域大的趋势尤为严峻,必需采取全流域用水的综合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辽河流域 坡面系统 生态需水量 GIS RS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联合影响下东江流域非一致性洪水频率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西辉 张强 +1 位作者 陈晓宏 江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6-757,共12页
一致性假设一直是洪水频率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水文极值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极大挑战。基于此,以东江流域为例,运用GAMLSS模型(广义可加模型),将时间、气候指标(北极涛动AO、北太平洋涛动NPO、太平... 一致性假设一直是洪水频率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水文极值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极大挑战。基于此,以东江流域为例,运用GAMLSS模型(广义可加模型),将时间、气候指标(北极涛动AO、北太平洋涛动N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南方涛动SOI)以及水库指标(Reservoir Index)统一纳入洪水频率分析中,并对东江流域1954―2009年年最大流量序列(AMS)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1)龙川、河源和岭下站年最大流量序列均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方差为常量,而博罗站均值和方差与时间均呈非线性关系;2)水库对各水文站点AMS均值有显著线性影响;3)NPO对各站点AMS均值有显著线性影响,NPO值较高时,东江流域可能面临着较低的洪水风险,在一致性假设前提下,可能高估洪水设计值,反之亦然;而PDO对各站点方差有显著线性(岭下、博罗)/非线性(龙川、河源)影响;4)以时间为协变量构建非一致性模型,研究得出:龙川、河源和岭下3站T年一遇洪水设计值均呈单调下降趋势,博罗站1954―1995年左右洪水设计值呈下降趋势,而在1996―2009年呈上升趋势;以气候与水库为协变量构建非一致性模型,研究表明:龙川、河源和岭下3站T年一遇洪水设计值均因水库影响呈向下跃变;5)以气候和水库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模型对洪水频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为非一致条件下设计洪水的预测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库 非一致性 洪水频率 东江流域
下载PDF
改进SWAT模型水库模块及其在水库控制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蔚 陈晓宏 +1 位作者 何艳虎 张力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为在径流模拟中充分考虑水库的综合调蓄作用,改善了SWAT(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水库算法,在水库模块中增加基于水库供水发电调度规则的水库出流模拟算法,以提高径流模拟精度。选择东江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分别应用改... 为在径流模拟中充分考虑水库的综合调蓄作用,改善了SWAT(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的水库算法,在水库模块中增加基于水库供水发电调度规则的水库出流模拟算法,以提高径流模拟精度。选择东江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分别应用改进前后的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并分析模型改进的效果,结果表明:修改后的SWAT模型解决了水库模拟出流量在非汛期过低、汛期过大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模拟枯季径流和洪峰流量,明显提高了月径流及日径流的模拟精度,其中,月径流模拟中率定期内R2提高了0.06~0.22,NS提高了0.06~0.52,验证期内R2提高了0.1~0.19,NS提高了0.12~1.22;日径流模拟中率定期内R2提高了0.04~0.16,NS提高了0.04~0.46,验证期内R2提高了0.11~0.15,NS提高了0.15~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库调蓄 径流模拟 东江流域
下载PDF
水文变异下东江流域枯水径流风险率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建 陈晓宏 +1 位作者 陈栋为 陈志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6-502,共7页
探求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枯水风险的影响,对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东江流域为例,通过对相对关联距离熵Hd辨识水文系统状态的跳跃,识别水文变异点,采用信息扩散风险分析模型评估径流的枯水风险率,分析... 探求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枯水风险的影响,对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东江流域为例,通过对相对关联距离熵Hd辨识水文系统状态的跳跃,识别水文变异点,采用信息扩散风险分析模型评估径流的枯水风险率,分析径流枯水风险率在水文变异前后的变化趋势及演变情势。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在1972-1973年发生水文变异,与东江上游枫树坝建设运行时间基本一致。枯水风险率大于0.8的年份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表明了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当年东江流域月径流量普遍发生减少。在水文变异后,径流的枯水风险率降低,但变化幅度更加剧烈,同时枯水径流的风险率与降雨的相关性减弱,但与降雨的相关性还是超过0.9,这些都揭示了径流在水文变异后在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同时,越来越受到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综合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流域 水文变异 信息扩散 枯水风险 混沌理论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上游东苕溪干流沉积物和悬浮物的氮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晶 袁旭音 +3 位作者 陈诗文 李正阳 叶宏萌 许海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4-603,共10页
氮是影响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的氮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不同.使用连续提取法对东苕溪干流悬浮物、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各形态氮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各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苕溪水体氮污染严重,总氮浓度... 氮是影响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的氮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不同.使用连续提取法对东苕溪干流悬浮物、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各形态氮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各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苕溪水体氮污染严重,总氮浓度均值为4.48 mg/L.悬浮物中各形态氮含量均高于沉积物,其中悬浮物中铁锰氧化态氮(IMOF-N)含量所占比例最大,均值为1506.94 mg/kg;沉积物中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含量最高,均值为625.31 mg/kg.IMOFN、OSF-N含量受阳离子交换量、粒径影响显著,均与总氮浓度显著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的性质对IMOF-N及OSF-N含量影响较显著,并且总体上对悬浮物的影响强于沉积物.另外,悬浮物有助于水体中的氮发生硝化反应向硝态氮转化,沉积物则有助于水体的氮发生还原作用向氨氮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水体中的悬浮物对藻类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苕溪 太湖流域 悬浮物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近期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艳虎 林凯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0,13,共5页
利用东江流域主要气象及水文站点1956-2000年气温、降雨及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了流域各季节及年均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气... 利用东江流域主要气象及水文站点1956-2000年气温、降雨及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了流域各季节及年均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相关性,对未来50年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年均降雨量和径流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全流域降雨与径流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气温与径流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降雨与径流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在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剧烈的人类活动也使得这些相关性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流域 气候要素 径流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基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东江流域水资源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晓宇 张强 +2 位作者 李剑锋 孙鹏 陈晓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1978-1998年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和5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气候情景(RCP8.5,RCP4.5,RCP2.6)下基准期(1960-2000年)和未来时期(2020-2070年)降水、蒸发情景模拟结果,在对东江流域径流模拟检验基础上,对2020-2... 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1978-1998年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和5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气候情景(RCP8.5,RCP4.5,RCP2.6)下基准期(1960-2000年)和未来时期(2020-2070年)降水、蒸发情景模拟结果,在对东江流域径流模拟检验基础上,对2020-2070年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HSPF模型能很好模拟东江流域年、月径流以及洪水期径流变化,博罗站的NASH系数均超过0.81,PBIAS低于10%,RSR低于0.45;所选取气候模式能很好的反映研究流域气象数据在年内分布情况。对未来气候和东江流域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1 2020-207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东江流域降水及蒸发量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而在RCP8.5情景下,东江流域蒸发量则呈现下降趋势;2未来东江流域多年月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3未来东江流域不同频率下的洪水和枯水流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相对于基准期,未来时期的洪水天数呈增长趋势,洪水灾害有加剧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HSPF模型 东江流域 水文模拟 径流预测
下载PDF
惠州地区氮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晓波 王兆印 +1 位作者 Albert Koenig 邓家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7-1033,共7页
富营养化是重要的水体污染问题,氮素是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物流核算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惠州地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氮流在环境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系统的状况.采用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法定量研究氮流,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的排放采用人口... 富营养化是重要的水体污染问题,氮素是富营养化形成的重要因素.采用物流核算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惠州地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氮流在环境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系统的状况.采用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法定量研究氮流,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的排放采用人口氮素摄入-排放法来估算.对惠州地区1998年实测资料氮流过程的统计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氮流动力学因素为河流输送、化学肥料和动物饲料输入、人类生产生活、大气氮的转化和沉降、动物排泄物降解挥发以及燃烧过程和其它散发过程中氮的损耗.当年输入本地区的氮素有40%滞留在系统中,这些氮素可能累积从而引发环境问题.河流是系统氮素输出的主要方式,约占57%.同多瑙河和长江流域的比较发现,这3个地区单位面积氮输出量相当,人均氮素贡献率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 物流分析 输出系数法 惠州 东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