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Central Wyoming, USA 被引量:4
1
作者 Eric Clause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8期404-423,共20页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from the Wyoming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is used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defined by massive south- and southeast-oriented continent...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from the Wyoming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area is used to test a recently proposed regional geomorphology paradigm defined by massive south- and southeast-oriented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loods that flowed across the entire Missouri River drainage basin. The new paradigm forces recognition of an ice sheet created and occupied deep “hole” and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ly accepted paradigm in which a pre-glacial north- and northeast-oriented slope would have prevented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rom reaching or crossing the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Divide crossings (or low points) are identified as places where water once flowed across the drainage divide. Map evidence is interpreted first from the accepted paradigm perspective and second from the new paradigm persp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implest explanation. Both paradigm perspectives suggest south-oriented water crossed the drainage divide, although accepted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do not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large number of observed divide crossings and are complicated by the need to bury the Owl Creek and Bridger Mountains to explain why the Wind River now flows in a north direction through Wind River Canyon. New paradigm interpretations explain the large number of divide crossings as diverging and converging channel evidence (as in flood-formed anastomosing channel complexes), Owl Creek and Bridger Mountain uplift to have occurred as south-oriented floodwaters carved Wind River Canyon, and a major flood flow reversal (caused by ice sheet related crustal warping and the opening up of deep “hole” space by ice sheet melting) a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Wind River abrupt turn to the north. While this test only addresses topographic map evidence, Occam’s Razor suggests the new paradigm offers what in science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Wind River-Sweetwater River drainage divide origin interpre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aver divide ESCARPMENT CONTINENTAL Ice Sheet Melt Water Floods east-west CONTINENTAL divide Great divide BASIN WIND RIVER BASIN WIND RIVER Mountains
下载PDF
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被引量:65
2
作者 Geoffrey Leech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1,共29页
The theory of politeness of Brown and Levinson (1978, 1987) has remained the most seminal and influential starting point for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inguistic contrastive pragmatics. Yet is has also provoked counter... The theory of politeness of Brown and Levinson (1978, 1987) has remained the most seminal and influential starting point for cross-cultural and cross-linguistic contrastive pragmatics. Yet is has also provoked countervailing arguments from Ide (1989, 1993), Matsumoto (1989), Gu (1990), Mao (1994) and others, pointing out a Western bias in Brown and Levinson’s theory, particularly in their construal of the concept of ‘face’, in their overemphasis on face-threat and their assumption of individualistic and egalitarian motivations, as opposed to the more group-centred hierarchy-based ethos of Eastern societies. This leads to the question in the title of this article: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in politeness? The following argument will be presented. There is an overarching framework for studying linguistic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communication: a common principle of politeness (Leech, 1983, 2002) and a Grand Strategy of Politeness (GSP), which is evident in common linguistic behaviour patter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polite speech acts such as requests, offers, compliments, apologies, thanks, and responses to these. The GSP says simply: In order to be polite, a speaker communicates meanings which (a) place a high value on what relates to the other person (typically the addressee), (MAJOR CONSTRAINT) and (b) place a low value on what relates to the speaker. (MINOR CONSTRAINT). It is clear from many observations that constraint (a) is more powerful than constraint (b).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will be put forward, and supported by very limited evidence: that the GSP provides a very general explanation for communicative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Eastern languages such as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as well as in Western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This is not to deny the importanc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settings of social parameters and linguistic parameters of politeness in such languages. A framework such as the GSP provides the parameters of variation within which such differences can be studied. Hence this article argues in favour of the conclusion that, despite differences, there is no East-West divide in polit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 语用学 英语
原文传递
Iran-Yemen Relations and Its Geopolitical Crisis
3
作者 Suroush Amiri Mohammad Mahdi Mirzae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1年第9期382-403,共22页
In recent years,Yemen has witnessed violent clashes that are rooted in largely inequality in the sharing of power and access to resources since Yemen has doubled its importance in southern Arabia,western Oman,eastern ... In recent years,Yemen has witnessed violent clashes that are rooted in largely inequality in the sharing of power and access to resources since Yemen has doubled its importance in southern Arabia,western Oman,eastern Red Sea,and north of the Gulf of Aden.In addition,this country dominates the strategic Strait of Bab-el-Mandeb that is the dominant kingdom of the Horn of Africa,Saudi Arabia,and especially Egypt,in the transfer of energy.The people of Yemen have long been religiously orientated,including Shia and Sunni Muslims who are now Sunni Shafei and Shiite Yemenis Zaidi,are the Ismaili and Sufi religions are in the next rows.The Yemeni religious faith is mainly from the youth of this country.In this article,we are trying to answer the main question through an analytical method.What causes the crisis in Yemen affected by the crisis that led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crisis?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of Yeme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ctors,and the instability and displacement of its population,along with the weakness of the state,corruption,insufficiency of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seem to have expanded this geopolitical crisis internatio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is Yemen GEOpolitICS political structure RELIGIOUS divide PLURALITY of PARTIES
下载PDF
融合思政和“对分课堂”理念的量子力学双驱教学模式探索
4
作者 刘小妹 高国军 王颖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11期6-9,共4页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主干必修课程,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而该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难懂、难学、难教等问题.为改变现状,探索和实践了融入思政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量子力学双驱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核心主干必修课程,是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而该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难懂、难学、难教等问题.为改变现状,探索和实践了融入思政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量子力学双驱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讲授过程,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提高科研素养,激发爱国情怀,营造一个优质外驱力.同时,在教学中设计“周周分享讨论”环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学习内驱力.实践表明,双驱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量子力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思政元素 对分课堂 双驱教学模式
下载PDF
“网络一代”的数字不均:大学生多模态网络使用、政治知识和社会参与 被引量:13
5
作者 韦路 余璐 方莉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6,共7页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网络的一代"。这一称呼一方面形象地概括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优势,另一方面却给该群体贴上了一个同质化的标签,导致其内部的网络使用差异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从多模态网络使用的概念出发,对大...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网络的一代"。这一称呼一方面形象地概括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优势,另一方面却给该群体贴上了一个同质化的标签,导致其内部的网络使用差异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从多模态网络使用的概念出发,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差异进行描述,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多模态网络使用与政治知识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月均花费越高的学生,对网络使用的多模态程度也越高。而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多模态程度越高,其所获取的时政知识也越多,所参与的社会活动也越多。虽然大学生群体在年龄和教育程度上具有相对的同质性,但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模态,并进而对其社会融入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数字不均 多模态网络使用 政治知识 社会参与 大学生
下载PDF
数字鸿沟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250,共6页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现,它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是数字鸿沟效应。数字鸿沟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数字鸿沟的经济效应有加剧南北经济差距、阻碍信息化落后行业提高收...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现,它对社会经济各领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就是数字鸿沟效应。数字鸿沟效应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数字鸿沟的经济效应有加剧南北经济差距、阻碍信息化落后行业提高收益、拉大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2)数字鸿沟的社会效应有加剧性别鸿沟、扩大教育鸿沟和引发新形式的阶层分化;(3)数字鸿沟的政治效应有造成公民权利不平等以及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对数字鸿沟效应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 政治效应
下载PDF
淮汉政治区域的形成与淮河作为南北政治分界线的起源 被引量:15
7
作者 于薇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1期38-52,共15页
淮河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南北政治分界线,是周代形成了“淮汉”政治区域的结果。西周以前,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间缺乏密切联系。西周立国后,淮汉两流域内王朝、夷人、土著等势力相互博弈,区域政治中心不断靠拢,人群间交往加强... 淮河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南北政治分界线,是周代形成了“淮汉”政治区域的结果。西周以前,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间缺乏密切联系。西周立国后,淮汉两流域内王朝、夷人、土著等势力相互博弈,区域政治中心不断靠拢,人群间交往加强,最终在春秋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淮汉”政治区域。这一区域长期稳定存在,使淮河南北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淮河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南北政治分界线。“淮汉”政治区域形成,不仅促使中国古代政治格局由东西向转变为南北向,还推动了上古政治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汉水流域 “淮汉” 南北政治分界线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丛志茹 苏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1期341-342,共2页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从学时安排到实践教学案例的选取,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将思政教育内容...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从学时安排到实践教学案例的选取,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全过程,使之适合新时代下高职教育的“分层教学、分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层级递进的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分向 思政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伍俊斌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5年第2期15-22,共8页
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强烈地冲击和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和政治参与行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着力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机会平等;构建电子政府,推进公民导向的政务流程再... 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强烈地冲击和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和政治参与行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着力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机会平等;构建电子政府,推进公民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增加制度供给,突破制约网络政治参与的瓶颈;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政治素养,促进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加强网络监管,强化政府网络服务功能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数字鸿沟 电子政府 公民文化 网络监管
下载PDF
历史地缘政治背景下广西政治中心的选择与分省设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维宽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223-226,共4页
唐后期,为了控驭广西西南部的非汉民族,在广西境内首次设立高层政区岭南西道,道治位于邕州,但历时短暂。从北宋到明代,在以民族因素为主导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广西的政治中心长期位于桂林。清代中前期,民族因素对广西地缘政治的影响削弱,... 唐后期,为了控驭广西西南部的非汉民族,在广西境内首次设立高层政区岭南西道,道治位于邕州,但历时短暂。从北宋到明代,在以民族因素为主导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广西的政治中心长期位于桂林。清代中前期,民族因素对广西地缘政治的影响削弱,桂林作为省会只是历史惯性的作用。清后期爆发的边疆危机,成为广西地缘政治变动的新因素,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广西 地缘政治 政治中心 分省设想
下载PDF
网络协商民主的困境与战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伍俊斌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年第4期117-125,168,共9页
互联网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空间,改变了协商民主的参与模式,优化了协商民主的控制结构。互联网技术与协商民主的契合,形成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协商民主形式。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主要体现在:数字鸿沟与少数人的民主、群体极化与... 互联网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空间,改变了协商民主的参与模式,优化了协商民主的控制结构。互联网技术与协商民主的契合,形成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协商民主形式。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主要体现在:数字鸿沟与少数人的民主、群体极化与非理性协商、信息控制与有限效果。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亟待增加制度供给、促进政治参与、培育政治文化、优化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商民主 数字鸿沟 群体极化 政治参与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协调发展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一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不仅明确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而且系统地论述了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前提下,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分"的基础上,实现&qu... 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不仅明确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而且系统地论述了在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前提下,如何使二者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分"的基础上,实现"和"。为阐明这一观点,在逻辑思路上,古德诺分为两步:第一步,从理论层面论证了政治与行政协调发展的方法,结论是政治对行政要有一定的控制;第二步,从现实层面论证了在各国特定的行政体制、政府体制、政党体制下,如何使政治对行政进行适当的和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与行政 “二分法” 协调 控制
下载PDF
大学生数字鸿沟及其对网络政治参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丽 吴秋兵 《铜陵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3-75,共3页
文章在阐述了大学生数字鸿沟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数字鸿沟两层结构,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数字鸿沟产生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并就如何弥合大学生数字鸿沟,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常、有序进行,提... 文章在阐述了大学生数字鸿沟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数字鸿沟两层结构,详细分析了大学生数字鸿沟产生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并就如何弥合大学生数字鸿沟,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常、有序进行,提出了整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网络政治参与 群体极化
下载PDF
“不客气”和“别客气”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清国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3-98,共6页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 对"不客气"和"别客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客气"和"别客气"在使用语境、词语增量和语法单位上存在差异;在语用上,"不客气"比"别客气"更礼貌。其深层理据在于,第一"不客气"的主语是言者主语。"别客气"的主语是句子主语,而二者主语的分别是移情策略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第二,语法化对语义的制约。"不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必要客气,"别客气"的语法意义是不需要客气,"不客气"强调客观不必要,自然更易为听话人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客气 别客气 句法差异 语用差异 礼貌性
下载PDF
城乡划分与政府规模:自体腐败形成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0-51,共12页
近年关于中国腐败问题研究的文献指出,随着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腐败的类型也在不断演化,主要表现为自体腐败的数量不断减少,同时交易型腐败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基于起诉书文本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相比于交易型腐败,自体腐败的数... 近年关于中国腐败问题研究的文献指出,随着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腐败的类型也在不断演化,主要表现为自体腐败的数量不断减少,同时交易型腐败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基于起诉书文本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相比于交易型腐败,自体腐败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地减少。实际情况是,虽然两者在绝对数量上大致相当,其分布和来源却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两个因素成为中国目前自体腐败的重要结构性来源:一是在农村基层政权更容易发生自体腐败,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基层政权有大量的机会侵吞、挪用、冒领国家下沉的各项资金;二是在宏观环境上,政府规模提高了自体腐败的概率,主要原因在于如果一个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GDP的比重越高,公职人员有越多的机会侵占公共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腐败 贪污 挪用公款 农村基层政权 政府规模 城乡划分 城乡二元结构
下载PDF
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师生角色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5期258-259,共2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原创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特性,对分课堂对分了课堂时间,对分了师生话语权,也对分了原有师生角色的单一性和固定性,必然引发师生角色的转变。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原...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原创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特性,对分课堂对分了课堂时间,对分了师生话语权,也对分了原有师生角色的单一性和固定性,必然引发师生角色的转变。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原有师生间的"讲授—聆听"关系转变为"协作—交流"关系;原有的师生角色"教导者—接受者"转变为"引导者—协作者"的关系。基于这些变化,本文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师生角色"作为研究核心,从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师生角色问题出发,比较研究推广对分课堂模式后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师生角色的良性变化,论证了对分课堂的合理性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思想政治课 师生角色
下载PDF
社交媒体影响社会和政治运作的方式和逻辑--美国知名新兴媒体研究专家James Katz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兼斌 James Katz +1 位作者 杨虹艳(翻译) 杨颖(翻译) 《全球传媒学刊》 2018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伴随可移动设备的广泛推广,社交媒体及其应用日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际沟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它的迅速发展与革新,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形成并丰富了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甚至深刻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运作模... 伴随可移动设备的广泛推广,社交媒体及其应用日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际沟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它的迅速发展与革新,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形成并丰富了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甚至深刻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政治运作模式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可能性。除此以外,移动媒体及社交媒体的普遍使用,还塑造了包括视觉传播在内的各种传播活动中的个人身份认知,带来了用户群体间的代际差异与使用鸿沟等问题。2017年9月,美国知名新兴媒体研究专家James Katz教授受邀访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以上话题阐述观点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公民新闻 政治制度 数字鸿沟 自拍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对分课堂+PBL案例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雪玲 刘晓红 贺春雅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2期74-77,共4页
以外科护理学为例,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的对分课堂+PBL案例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对分课堂+PBL案例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培... 以外科护理学为例,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的对分课堂+PBL案例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对分课堂+PBL案例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对分课堂 PBL案例 外科护理学
下载PDF
高等政法、公安类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汝发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64-67,共4页
在高等政法、公安类院校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是新时期时政法、公安队伍素质的要求,根据我国本科学制,政法、公安类专业应讲授一元微积分、初等概率统计和数学在法学公安中的应用三大块,共讲授72学时。教学策略应采取分层递进教学。
关键词 高等政法 公安类院校 高等数学 分层递进教学
下载PDF
试析美欧分歧的原因
20
作者 潘志高 林文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9-113,共5页
近年来,美欧之间的分歧成了众人瞩目的问题。造成双方分歧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双方在美欧关系性质上的分歧;双方在义务负担方面的不同看法;双方战略上的分歧;双方关于军事力量的作用的不同看法;双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国内政治的影响;... 近年来,美欧之间的分歧成了众人瞩目的问题。造成双方分歧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双方在美欧关系性质上的分歧;双方在义务负担方面的不同看法;双方战略上的分歧;双方关于军事力量的作用的不同看法;双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国内政治的影响;双方对国际组织及国际法的作用的不同理解以及冷战的结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欧分歧 战略分歧 国内政治 冷战结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