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ogical Study on the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Core of the East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in Western Henan
1
作者 Zhong Zengqiu You Zhendong Suo Shuti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Jiang Minx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79-391,463,共14页
A series of ductile shear zones of the overthrust and strike-slip-types and related ductile shear metamorphicrocks, including tectonic melange and mylonites. were formed in the cor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n the... A series of ductile shear zones of the overthrust and strike-slip-types and related ductile shear metamorphicrocks, including tectonic melange and mylonites. were formed in the cor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in thecourse of the Caledonian-Indosinian ductilc and brittle-ductile reworking. The study on their petrography. va-riations in composition and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is conducive to revealing the metamorphism-deformationhistory of the core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further t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ts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ogical Study on the Ductile Shear Zones in the Core of the east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in Western henan CORE
下载PDF
豫东平原‘郑麦1860’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的超高产效应
2
作者 张慎举 张静 +3 位作者 郭振升 田伟 皇甫自起 赵洪献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4-20,共7页
为了实现豫东平原小麦主产区超高产栽培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的超高产潜力,运用裂区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确定‘郑麦1860’在豫东平原小麦主产区超高产条件下适宜的播期播量指标。结果表明‘:郑麦1... 为了实现豫东平原小麦主产区超高产栽培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的超高产潜力,运用裂区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确定‘郑麦1860’在豫东平原小麦主产区超高产条件下适宜的播期播量指标。结果表明‘:郑麦1860’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10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适宜播量为187.5~225.0 kg/hm^(2),最佳播量为225.0 kg/hm^(2)。最佳播期播量组合为10月15日与187.5 kg/hm^(2),折合单产12326 kg/hm^(2)。本项试验所取得的适宜播期播量技术指标,可在豫东平原小麦主产区‘郑麦1860’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平原 ‘郑麦1860’ 播期 播量 超高产效应
下载PDF
豫东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风 王梦珠 +4 位作者 王现国 苏春利 蒋格 李芷琴 任飞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地下水是豫东平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对于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2023年6—7月采集的74组浅层地下水样本,通过水化学、δD和δ^(18)O同位素以及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影响... 地下水是豫东平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对于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2023年6—7月采集的74组浅层地下水样本,通过水化学、δD和δ^(18)O同位素以及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浅层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Ca型,TDS含量由黄河和黄河故道向下游呈递减的趋势,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成分包括氟、砷、碘和硝酸盐;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及蒸发作用的影响,地下水中可溶性盐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风化水解,其次是蒸发盐岩的水解、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部分地区还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含钙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作用控制着地下水中氟、砷和碘的释放。本研究可为当地的饮用水安全及区域地下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主成分分析 成因机制 豫东平原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豫东地区春播花生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雷亚柯 张建航 +6 位作者 展世杰 邓陈威 王伟杰 张俊 杨亚洲 马振威 贾朝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目的】探明豫东地区春播花生适宜的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模式,为提升豫东地区花生种植效益、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8(4×2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种密度、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起垄高度和底肥用量5个因... 【目的】探明豫东地区春播花生适宜的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模式,为提升豫东地区花生种植效益、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8(4×2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种密度、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起垄高度和底肥用量5个因素对花生株高、总分枝数、倒伏率、单株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饱果率、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产量和叶片SPAD值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栽培因素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增加花生播种密度可显著促进株高,加重倒伏,显著降低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和单株果重;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最佳播种密度为21万穴/hm^(2)。与每穴种子数1粒相比,2粒可显著提升株高和荚果产量,但显著降低总分枝数、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果重和百果重。种子包衣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和单株果重。起垄种植可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百仁重,但显著降低株高。适当减少底肥用量对花生各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种植密度和底肥用量均与荚果产量正相关,其中,每穴种子数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起垄高度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8种种植模式(P1~P8)在株高、总分枝数、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和荚果产量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倒伏率、百仁重、出仁率和生长后期叶片SPAD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播种模式下P4处理和机械播种模式下P5处理的荚果产量均最高,分别达5401.65 kg/hm^(2)和5024.40 kg/hm^(2)。【结论】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投入成本,豫东地区春播花生最佳种植模式:人工播种为密度18万穴/hm^(2),2粒/穴,种子包衣,起垄,底肥复合肥料硫酸钾用量102.0 kg/hm^(2);机器播种为密度21万穴/hm^(2),1粒/穴,种子包衣,起垄,底肥复合肥料硫酸钾用量10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生理特性 春种 栽培模式 豫东地区
下载PDF
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BMI、情绪、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彭蒙蒙 冉春龙 +4 位作者 周珂青 穆昭威 白琛 李梦君 刘向哲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211-215,共5页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中医体质与BMI、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9月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地区所收集的888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问...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中医体质与BMI、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9月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地区所收集的888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中医体质量表信息,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对中医体质分布与BMI分级、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与PSQI分值差异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气虚质是豫东农村地区888例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不同性别的脑梗死患者体质分布在平和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体质在年龄分布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阳虚质BMI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特禀质焦虑程度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抑郁程度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的PSQI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多种偏颇体质与脑梗死患者性别、BMI分级、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具相关性,应重视对脑梗死患者偏颇体质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体质 农村地区 豫东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苹果新品种“福星”在豫东地区的引种表现及矮化栽培技术
6
作者 孙昂 赵红亮 +3 位作者 聂琳 曹依静 刘利民 卢航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97,共5页
“福星”是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团队选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于2019年春季从青岛农业大学引入“福星”苗木进行栽植,对其生长结果特性、抗病性等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总结了矮化栽培管理技术。在豫东地区... “福星”是青岛农业大学苹果育种团队选育的晚熟苹果新品种,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于2019年春季从青岛农业大学引入“福星”苗木进行栽植,对其生长结果特性、抗病性等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总结了矮化栽培管理技术。在豫东地区,“福星”果实近圆形,高桩,果面光洁无锈,全面着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260.1 g,果形指数0.9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果实去皮硬度10.08 kg/cm^(2);果肉黄白色、硬脆,风味酸甜适口,汁液多,品质上乘;果实于10月中下旬成熟,挂树时间长、不沙化,耐贮藏。“福星”高抗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易管理,适应性强,可在豫东地区推广种植,发展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福星” 豫东地区 引种 栽培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
7
作者 崔兰英 《农业工程》 2024年第7期9-14,共6页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能最大化,技术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为该种植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从优选高产模式、保护性耕作、品种选择、精准播种、绿色植保、减损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存在问...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保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能最大化,技术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为该种植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从优选高产模式、保护性耕作、品种选择、精准播种、绿色植保、减损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阐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对提升农机农艺高度融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全程机械化 豫东地区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豫东地区乡村景观低碳化策略研究
8
作者 张奇隆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139-143,共5页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关于低碳乡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正在深入进行。乡村景观建设作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碳汇、降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文章以豫东地区乡...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关于低碳乡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正在深入进行。乡村景观建设作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碳汇、降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文章以豫东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豫东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乡村景观现存的问题,从整体布局、绿地水体、道路交通、乡村建筑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景观低碳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豫东地区建设低碳乡村景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低碳化 碳汇 豫东地区
下载PDF
河南东部平原第四系含水层结构研究
9
作者 赵翩翩 刘建明 +1 位作者 黄继超 刘亚南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17-19,43,共4页
河南东部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区内的第四系含水层结构复杂多变,含水层结构尚未明确,查明研究区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和含水层属性结构的特征尤为重要。本文基于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5.0软件,利用钻孔159眼,平均密度2.4眼/1 00... 河南东部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区内的第四系含水层结构复杂多变,含水层结构尚未明确,查明研究区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和含水层属性结构的特征尤为重要。本文基于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5.0软件,利用钻孔159眼,平均密度2.4眼/1 000km^(2)。对钻孔数据进行时代统一划分,确定地层合并原则及分层编号,建立第四系含水层结构模型,对河南东部平原区第四系地质结构和含水层属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东部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中细砂、细砂、粉砂、粉细砂较多,但分布不均匀。(2)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渗透系数在岗状平原小于1 m/d,低缓平原1~30 m/d,郑州北部、郏县西南、叶县西部大于30 m/d;中深层含水砂层厚度为20~50 m,在开封县、漯河东部、新蔡县、太康县等地60~80 m。(3)研究区导水系数介于50~200 m^(2)/d上下限值之间,个别地级县(诸如开封县、新蔡县)、市(诸如商丘市、漯河市)地区导水系数超过了在300 m^(2)/d,更有甚者超过了500 m^(2)/d。研究结果对掌握河南东部平原地下水赋存规律、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达到综合开发和实行科学、优化管理水资源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东部平原 第四系 含水层结构模型
下载PDF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顶部岩溶储集层特征及有利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季汉成 房超 +6 位作者 华南 肖菁 李海泉 黎雪 李晨 马鹏鹏 毛翔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559,共15页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研究了鲁西豫东(东濮)地区奥陶系顶部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测录井等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研究了鲁西豫东(东濮)地区奥陶系顶部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演化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优质储集层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结果表明,奥陶系顶部储集层主要岩性为颗粒石灰岩、云质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粉细晶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和藻粘结白云岩等,裂缝和溶洞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白云岩类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5%,平均渗透率为7.43×10^(-3)μm^2;石灰岩类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2.72×10^(-3)μm^2。储集层经历了沉积—准同生期成孔(寒武纪—中奥陶世)→风化淋滤(晚奥陶世—早石炭世)→矿物充填(晚石炭世—白垩纪末期)→溶蚀改造(古近纪)4个演化阶段。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控制了研究区优质储集层的形成。颗粒滩及潮坪相带、断裂发育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表生岩溶、埋藏岩溶作用6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最优;颗粒滩及潮坪相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4项叠合区,以及断裂发育带、表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3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次之;颗粒滩及潮坪相带、断裂发育带、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5项叠合区储集层质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地区 奥陶系 岩溶储集层 控制因素 储集层有利区
下载PDF
东秦岭刘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彭翼 燕长海 +2 位作者 万守全 马宏卫 赵荣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6,i0002,共8页
刘山岩铜锌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北西25km的桐柏山北麓,处于东秦岭造山带之北秦岭褶皱带核部。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矿石具纹层状、原生角砾状构造等,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矿物分... 刘山岩铜锌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北西25km的桐柏山北麓,处于东秦岭造山带之北秦岭褶皱带核部。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矿石具纹层状、原生角砾状构造等,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矿物分带。异常的浓度与组分分带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域内成矿作用的延续与变化,纵向与轴向上具相同的组分分带,由中心至边缘的组分分带为Cd、Ge、Bi、As、Ga、Cu、Mo、Zn、Pb、Ag、Ba、Mn、V、W。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强度及其比值可以判断矿体剥蚀程度。重要的是,湿热条件下块状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系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的贫化率极高,充分运用海底火山喷流相模式和圈定微弱、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是勘查工作的根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刘山岩 东秦岭 河南 东秦岭造山带 地球化学异常 矿体赋存 组分分带 水系沉积物
下载PDF
豫东平原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万猛 田大伦 樊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7,共6页
通过对3、9、13、17a农林间作和5、10、13a农田林网2种模式的农林复合系统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9、13和17a农林间作复合系统土壤各层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 通过对3、9、13、17a农林间作和5、10、13a农田林网2种模式的农林复合系统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9、13和17a农林间作复合系统土壤各层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农林间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长;0~20cm士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58~2.09g·kg-1,而40~60cm层的最低,为0.75~1.51g·kg-1;5、10和13a农田林网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农林间作复合系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3个林龄的农田林网复合系统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分异表现都为0~20cm土层(10.67~12.30g·kg-1)〉20~40cm土层(7.89~9.11g·kg-1)〉40~60cm土层(6.21~7.60g·kg-1);2种农林复合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一定的线性负相关,与土壤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农林复合系统 土壤有机碳 时空特征 豫东平原
下载PDF
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中矽卡岩的形成过程及其与钼钨矿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向君峰 裴荣富 +5 位作者 邢波 王春毅 田志恒 陈晓丹 叶会寿 王浩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31-2153,共23页
通过野外地质、光学显微镜以及背散射(BSE)电子图像的观察,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中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为:第一期流体首先与靠近岩体的大理岩发生反应生成硅灰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钙铁辉石和透辉石,当流体继续向外运移遇到灰岩时... 通过野外地质、光学显微镜以及背散射(BSE)电子图像的观察,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中矽卡岩的形成过程为:第一期流体首先与靠近岩体的大理岩发生反应生成硅灰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钙铁辉石和透辉石,当流体继续向外运移遇到灰岩时,直接将其交代形成透辉石矽卡岩或曲卷纹层状透辉石矽卡岩;第二期流体则沿裂隙向围岩中呈面型分布,叠加交代第一期矽卡岩化过程。据此,石榴子石和辉石可以划分为两个世代,第一世代石榴子石(Gro_(3-82)And_(15-96))呈斑点状,第一世代辉石(Di_(18-86)Hd_(13-70)Jo_(0-13))可与斑点状石榴子石共生,也可与斜长石(Ab_(55-70)An_(30-44))共生;第二世代石榴子石(Gro_(23-58)And_(37-74))呈面型分布,第二世代辉石(Di_(0-68)Hd_(28-84)Jo_(3-16))沿裂隙呈面型向围岩中展布。第一世代石榴子石和辉石在空间上分布范围较第二世代广。钼钨矿化在矽卡岩的最早阶段即已开始,贯穿整个矽卡岩的形成过程,引起钼钨沉淀的原因可能是具有较高钼钨含量的流体与围岩发生反应时引起的局部还原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东秦岭 豫西 三道庄 矽卡岩 辉钼矿
下载PDF
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振升 皇甫自起 +2 位作者 张慎举 刘艳侠 侯乐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54-4057,共4页
选用杂交夏玉米品种吉祥1号,设置7个种植密度,研究了豫东平原夏玉米产量突破13 000 kg/hm2的群体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豫东平原实现13 000 kg/hm2以上夏玉米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产量构成为穗数81 097~88 020穗/hm... 选用杂交夏玉米品种吉祥1号,设置7个种植密度,研究了豫东平原夏玉米产量突破13 000 kg/hm2的群体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豫东平原实现13 000 kg/hm2以上夏玉米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产量构成为穗数81 097~88 020穗/hm2、每穗粒数473.3~501.2、千粒重323.3~326.4 g;群体最大叶面积系数吐丝期最高,为5.94~6.33,到完熟期仍维持在4.39~4.67;群体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437.03~470.46(hm2·d)/hm2,平均净光合生产率为6.07~6.20 g/(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群体生理指标 豫东平原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元厚 毛景文 +1 位作者 简伟 李宗彦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88-202,共15页
秦岭造山带北部和华北地台南缘的豫西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钼多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前人的研究认为该区钼矿床形成于233~221Ma、148~138Ma和131~112Ma等3期。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钼矿床类型及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岩浆岩类型及时... 秦岭造山带北部和华北地台南缘的豫西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钼多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前人的研究认为该区钼矿床形成于233~221Ma、148~138Ma和131~112Ma等3期。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钼矿床类型及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岩浆岩类型及时代以及钼矿床形成年代等方面的总结,认为233~221Ma时期的钼矿床产于陆内拉伸环境,可能与同期碱性岩体有关。从Pb、Sr、Nd同位素组成看,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秦岭造山带中的东坡组,成矿元素组成相对简单,以伴生Pb和Au为特征。148~138Ma期间的钼矿床可能形成于地壳加厚的过程中,其形成与以地壳物质为主的重熔型或I型钙碱性岩体有关,岩体Sr、Ba含量较高,伴生成矿元素主要为Fe和W。131~112Ma时期的钼矿床形成于地壳减薄的环境中,与中国东部岩石圈的拆沉、软流圈上涌等过程有关的钾质、高钾或碱性花岗质岩石相关,成矿元素组合局部富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大地构造环境 豫西 东秦岭
下载PDF
豫东平原盐碱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楚纯洁 刘清臻 马建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4,共5页
运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模型,以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土壤为供试材料,分析了豫东平原盐碱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盐度、肥力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2.5562~2.7963,平均值为2.7144,土壤细颗粒物质越多,... 运用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模型,以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土壤为供试材料,分析了豫东平原盐碱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盐度、肥力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2.5562~2.7963,平均值为2.7144,土壤细颗粒物质越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高;土壤盐度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则均呈负相关。结合盐碱土的土壤性状,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用作分析、评价盐碱土壤退化的定量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土壤性状 豫东平原
下载PDF
东秦岭南泥湖钼(钨)矿田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0
17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白凤军 李俊平 和志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2-659,共8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钼矿带的南泥湖为一超大型夕卡岩—斑岩型钼(钨)矿田,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三个矿床6件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1.8±2.1 ...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钼矿带的南泥湖为一超大型夕卡岩—斑岩型钼(钨)矿田,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对南泥湖钼矿田三个矿床6件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南泥湖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1.8±2.1 Ma;三道庄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4.5±2.2~145.0±2.2Ma,平均为145.0±2.2 Ma;上房沟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3.8±2.1~145.8±2.1 Ma,平均为144.8±2.1 Ma;6件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41.5±7.8 Ma(2σ),准确厘定了成矿时间。Re-Os同位素还表明:南泥湖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下地壳成分为主,但混有少量地幔组分。南泥湖钼矿是在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大转换中形成,属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南泥湖 RE-OS同位素年龄 地质意义 钼矿
下载PDF
豫东平原高产夏花生生理生态指标及产量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振升 张慎举 +2 位作者 皇甫自起 苏天增 侯乐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为探索高产夏花生生理生态指标及相关技术参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结合群、个体植株分析,探讨了豫东平原生态区夏花生高产(6 000 kg/hm2以上)条件下生育进程及其与叶龄的关系、群体开花结实动态、植株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三要素需求规律... 为探索高产夏花生生理生态指标及相关技术参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结合群、个体植株分析,探讨了豫东平原生态区夏花生高产(6 000 kg/hm2以上)条件下生育进程及其与叶龄的关系、群体开花结实动态、植株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三要素需求规律等。结果表明,豫东生态区高产夏花生生育历时102~116 d;7~8片叶始花,8~9片叶形成果针,11~12片叶初现幼果,13~14片叶形成秕果,16~17片叶形成饱果;群体开花时间持续20 d左右,单株开花90~120朵,植株第1,2对侧枝上的结实花蕾及其饱果数分别占全株总数的65%和30%;出苗后50 d植株干物质积累最快,结果后37 d荚果干质量增长最快;各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分别是:幼苗期0.5~0.8、花针期2.9~3.1、结荚期3.9~4.2、结果期2.2~2.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251.5~272.5 m2.d,不同生育期净光合生产率分别是:幼苗期11.3~12.1 g/(m2.d)、花针期5.8~6.9 g/(m2.d)、结荚期5.5~5.8 g/(m2.d)、饱果成熟期3.1~3.5 g/(m2.d);在6000 kg/hm2荚果产量水平下,夏花生需要氮磷钾三要素养分总量分别为:N 375.6 kg/hm2、P2O585.8 kg/hm2和K2O174.6 kg/hm2,三要素之比为1∶0.23∶0.46。不同类型夏花生品种实现高产的产量结构为:早熟品种31.5万~32.0万株/hm2,单株果数10~12个,百果质量175~195 g,荚果产量6 019.6~6 038.5 kg/hm2;中熟品种29.5万~31.0万株/hm2,单株果数11个左右,百果质量202 g,荚果产量6 155.0~6 182.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平原 夏花生 生理生态指标 产量结构 高产栽培
下载PDF
豫东平原夏芝麻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化远 岳学友 +1 位作者 杨铭 侯乐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832-8833,8857,共3页
在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2003~2005年在商丘市睢阳区李楼村连续3年8.5 hm2以上获得平均1 495.6、1 516.8、1 528.5 kg/hm^2的产量,说明在豫东平原夏芝麻增产潜力很大。重点阐述了利用豫芝8号实现1 500 kg/hm^2的形态生理指标... 在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2003~2005年在商丘市睢阳区李楼村连续3年8.5 hm2以上获得平均1 495.6、1 516.8、1 528.5 kg/hm^2的产量,说明在豫东平原夏芝麻增产潜力很大。重点阐述了利用豫芝8号实现1 500 kg/hm^2的形态生理指标、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芝麻 豫东平原 产量 形态生理指标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豫东煤系气资源勘探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小东 张硕 +3 位作者 许亚坤 王昆 张鹏 朱春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181,共10页
为了预测煤系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系统分析了影响煤系气的生成条件、储层条件、含气条件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建立了豫东地区煤系气有利区预测的评价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了相应的综合评价系数。... 为了预测煤系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研究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系统分析了影响煤系气的生成条件、储层条件、含气条件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建立了豫东地区煤系气有利区预测的评价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了相应的综合评价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预测豫东地区煤系气最有利区块位于ⅱ1和ⅳ1区块,综合评价系数为0.808和0.788。两区块良好的含气性和储层条件,表现出更有利于煤系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地区 煤系气 模糊数学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