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rn sea level change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coastal areas
1
作者 Liu Zhenxia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Qingdao 266003,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2-59,共8页
The statistics of tidal gauging records showed that the mean sea level of the China Seas has risen for 14 cm in past 100 years.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have been rising at a speed of about... The statistics of tidal gauging records showed that the mean sea level of the China Seas has risen for 14 cm in past 100 years.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have been rising at a speed of about 0.21 -0.23 cm/a since 1960. The annual mean sea levels of the Eastern China Seas in 1989 were 1.45 cm higher than that in 1988 on average.The sea level rise may cause the damage of the dynamical bal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in the coastal area? and form or strengthen many coastal disasters, such as storm-tide catastrophic events, sea water invasion landward, soil salinization in coastal lowland and plains, and beach erosion retr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level: eastern China seas coastal area.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区重点盆地演化与中深层油气资源潜力
2
作者 王明健 陈晓辉 +3 位作者 朱晓青 黄龙 李汞 潘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寻找后备油气基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近些年海洋区域调查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国东部海域重点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寻找后备油气基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近些年海洋区域调查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国东部海域重点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各盆地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并指出有利勘探区域。研究表明:按照盆地发育位置和成因,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盆地可划分为2种类型;受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各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发育明显不同的构造和地层特征,进而导致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模式截然不同;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古近系中上部、新近系下部和前新生界潜山,北黄海盆地勘探重点是东部坳陷中生界,南黄海盆地应以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为重点,东海陆架盆地则应兼顾中生界和新生界油气勘探。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海区 沉积盆地 油气 成藏 有利勘探区域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模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丕波 沙志彬 +2 位作者 常少英 梁金强 付少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68,共7页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是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明确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特征,针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调查A区与B区)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分别选取典型地震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物性...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是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为明确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特征,针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调查A区与B区)水合物的赋存特征,分别选取典型地震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岩石物性、地热和地球化学等参数分析,应用盆地模拟技术,研究了该区水合物的成藏地质模式。结果表明:①调查A区中深部断裂发育,气源岩热演化程度较低,热解气源有限,而浅部生物气气源条件充足,浅部先期形成的生物气与深部通过断裂垂向运移上来的热解气混合在一起,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侧向运聚至水合物稳定域,形成以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源水合物藏;②调查B区新生代厚度较薄,沉积物有限,所生成的生物气不足以聚集成藏,水合物藏主要为来自邻近凹陷区的深部热解气通过断裂运聚至水合物稳定域内成藏;③相对而言,调查A区气源更为充足,稳定域厚度更大,运移通道更好,是未来水合物勘探更为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东部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模式 盆地模拟 BSR 气源 生物气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梁劲 王静丽 +3 位作者 杨承志 康冬菊 陆敬安 梁金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了弄清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为何存在渗漏型和扩散型两种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类型以及其间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何区别,根据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区地震和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总结了不同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弄清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为何存在渗漏型和扩散型两种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类型以及其间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何区别,根据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条件,对该区地震和测井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总结了不同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和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含水合物层的测井曲线具有高电阻率、高声波速度、高中子孔隙度、低补偿密度和低自然伽马值的"三高两低"的异常特征;(2)含水合物层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具有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带、BSR与地层斜交及眼球状结构等特征;(3)当地震剖面上存在模糊、杂乱反射且BSR之下气烟囱发育、BSR之上有断裂通道时,通道内容易形成渗漏型水合物矿体,而BSR上面连续性较好的振幅空白带所反映的沉积地层则是扩散型水合物矿藏的主要储集层;(4)渗漏型水合物矿藏上、下两层水合物的物性特征存在着显著区别,下层水合物碳氢气体浓度较高,在断层通道内高度聚集形成块状水合物,上层水合物碳氢气体浓度下降,分布范围较广;(5)扩散型水合物由于气体容积扩散导致气体浓度下降,分布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东部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含水合物地层 地球物理特征 测井响应 地震反射 碳氢气体浓度
下载PDF
厦门东侧水道海域的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兴群 陈其焕 张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厦门东侧水道海域水体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 2 .79mg/m3,变化于 0 .64~ 8.0 1mg/m3之间 ;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 2 61mg/(m2 ·d) ,变化于 1 5~ 52 5mg/(m2 ·d)之间 .叶绿素a含量以春、夏高 ,秋、冬低为特征 .初级生产力以春、秋... 厦门东侧水道海域水体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 2 .79mg/m3,变化于 0 .64~ 8.0 1mg/m3之间 ;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 2 61mg/(m2 ·d) ,变化于 1 5~ 52 5mg/(m2 ·d)之间 .叶绿素a含量以春、夏高 ,秋、冬低为特征 .初级生产力以春、秋高 ,夏、冬低为特点 ,季节差异较明显 ,尤其春、冬季的差别较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这与该海区地处亚热带 ,水温高、光照充足 ,营养盐比较丰富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分布 厦门 海域 叶绿素A 水温 光照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东部海域中生界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7
6
作者 邱燕 温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华南大陆南缘和台湾地区发育的中生代海相地层揭示,该区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曾遭受2次海侵。从海水入侵方向分析,南海北缘东部的海区也相应地发育2套中生代海相沉积岩系。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证实,本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发... 华南大陆南缘和台湾地区发育的中生代海相地层揭示,该区晚三叠世—白垩纪时曾遭受2次海侵。从海水入侵方向分析,南海北缘东部的海区也相应地发育2套中生代海相沉积岩系。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证实,本区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发育巨厚的中生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以暗色页岩为主,代表水体宽阔、环境稳定的深海相沉积;下白垩统岩性以砂页岩为主,代表环境变化较大的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与下白垩统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和构造圈闭条件以及油气生成、聚集和保存条件,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边缘东部海域 中生界 油气勘探前景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赋存特征及物源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密蓓蓓 张勇 +3 位作者 梅西 仇晓华 赵维娜 蓝先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30-1541,共12页
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近20年对中国东部海域的高精度调查取样,对渤海、黄海和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数据进行了系统总结,旨在揭示其赋存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整个中国东部海域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稀土含量富集区,分... 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近20年对中国东部海域的高精度调查取样,对渤海、黄海和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数据进行了系统总结,旨在揭示其赋存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整个中国东部海域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稀土含量富集区,分别位于渤海西部泥质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以及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富集区内的表层沉积物稀土含量普遍高于180 mg/g;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和UCC配分模式显示出各海域较为一致的总体特征,与中国大陆的稀土元素分配曲线类似,指示了较强的陆源特征。通过对稀土元素各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与中国东部海域稀土元素含量相关性最强的是δEu,呈明显负相关,其次是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呈明显正相关。利用δEu-(La/Yb)n物源判别图对这4个稀土含量富集区的样品进行判别,结果表明渤海西部泥质区和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沉积物具有同源性;南黄海东南部的济州岛西南部泥质区除了有来自长江和黄河物质以外,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河流输入作用也不可忽视;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北端的沉积物基本来源自长江,而南端则表现出不同的稀土分馏特征,很可能与闽浙沿岸和台湾岛中小河流的输入有关。大型河流和中小河流带来的物源、沉积物粒度以及海域流系格局控制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中国东部海域
下载PDF
东部海域地学大断面地质结构特征及其对综合地层分区的约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明健 张勇 +5 位作者 潘军 黄龙 陈晓红 骆迪 侯方辉 尚鲁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4-1485,共12页
本文利用实测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中国东部海域开展了地学大断面重磁震联合反演,系统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基底性质和地层结构,并以此为约束开展了海陆综合地层分区。研究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基底为元古宇和古生界,盖层发育5套构造层;南... 本文利用实测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中国东部海域开展了地学大断面重磁震联合反演,系统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基底性质和地层结构,并以此为约束开展了海陆综合地层分区。研究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基底为元古宇和古生界,盖层发育5套构造层;南黄海盆地具有双重基底,盖层可以划分为8个构造层。东海陆架盆地以晚中生代燕山期以来的变形为主;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主要表现为挤压变形,陆相中构造层主要发育拉张作用形成各种构造样式。区内莫霍面深度稳定,一般在30 km左右,仅在勿南沙—中部隆起处上地幔略有抬高,总体上南部东海陆架盆地区莫霍面埋深要大于北部南黄海盆地—苏鲁造山带。将中国东部海域划分为2个地层大区,6个地层区和14个地层分区。大断面地层结构研究揭示,在南黄海海域和东海海域广泛发育中、古生代地层,巨厚的中—古生界为油气资源的形成与赋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剖面 地球物理 构造特征 联合反演 油气资源效应 中国东部海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及相邻陆域综合地层分区及地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明健 徐扬 +1 位作者 张勇 黄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剧烈,地层发育特征复杂,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海域和陆域地层研究程度不均衡,陆域资料多,研究程度高,而海域受各种条件限制,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地层分区方案多针对陆域开... 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剧烈,地层发育特征复杂,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海域和陆域地层研究程度不均衡,陆域资料多,研究程度高,而海域受各种条件限制,研究程度较低。此外,地层分区方案多针对陆域开展工作,迄今没有开展过统一的海域-陆域的地层分区,制约了对我国地层整体发育特征的深入认识。本文以近几年实施的1∶100万和更高比例尺的海洋区域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开展了中国东部海域及邻域综合地层分区,系统研究了各地层分区中地层发育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东部海域(台湾以北海域)中生代以来的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海域及相邻陆域可以划分为1个地层大区(一级)、5个地层区(二级)和13个地层分区(三级);渤海海域主体位于华北平原分区,北黄海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层分区,南黄海海域主要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而东海和冲绳海槽主要位于东海陆架分区;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海域内各个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地层发育特征差异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综合分区 中—新生代 沉积演化 中国东部海域
下载PDF
厦门东侧海域表层海水质量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朝华 詹兴旺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厦门东侧海域除近岸个别测站粪大肠菌超标外 ,其他的海水水质指标均属GB30 97 1 997第 1~ 2类标准水平 ,水质质量现状良好 .
关键词 水质质量现状 评价 海域 海水质量 评价标准 厦门市
下载PDF
闽东海区张网渔业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壮丽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根据 1981~ 2 0 0 2年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生产统计数据及 1998~ 2 0 0 2年资源监测资料 ,分析了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作业类型、桁位分布、渔获组成、经济效益及其存在问题。结果表明 :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作业类型多种多样 ,但在渔... 本文根据 1981~ 2 0 0 2年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生产统计数据及 1998~ 2 0 0 2年资源监测资料 ,分析了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作业类型、桁位分布、渔获组成、经济效益及其存在问题。结果表明 :闽东海区张网渔业的作业类型多种多样 ,但在渔船、网具数量和产量所占比例较大的类型仅有板缯、冬猛和企桁 3种 ;1981年以来 ,闽东海区张网作业桁位不断向深水海域拓展 ,渔船、网具向大型化发展 ,捕捞强度逐年增长 ,对渔业资源的损害程度有增无减 ;全海区张网年产量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不断增长 ,一直居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的首位 ;张网捕捞强度盲目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沿岸海区网箱养殖业的发展 ,对饵料鱼需求量增长 ,使张网作业比较效益处于较高的地位 ;张网作业渔获物中经济幼鱼、幼体的比重达 2 0 .0~ 30 .0 % ,尤其是 6~ 7月间 ,高达 4 0~ 6 0 % ,其中带鱼幼体体重大多小于 10g。据此 ,作者提出削减现有张网作业捕捞强度和调整禁渔期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网 东海区 闽东 网具 捕捞强度 幼体 饵料鱼 渔业 比较效益 生产统计
下载PDF
粤东海域的波浪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黎维祥 李伟仪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28,共4页
根据粤东海域的波浪观测资料,分析该海域的波浪特性。
关键词 粤东海域 频率 波浪特性
下载PDF
莱州湾东、南沿岸海(咸)水入侵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祖陆 彭利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具代表性的海水入侵区域之一,该地区有海水、埋藏卤水(古海水)两种不同的入侵类型。为揭示该地区地下咸-淡水过渡带复杂的水化学变化过程和地下淡水被侵染的机理,通过在典型地段咸-淡水过渡带的4条...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具代表性的海水入侵区域之一,该地区有海水、埋藏卤水(古海水)两种不同的入侵类型。为揭示该地区地下咸-淡水过渡带复杂的水化学变化过程和地下淡水被侵染的机理,通过在典型地段咸-淡水过渡带的4条地下水观测剖面,进行了长期水化学监测分析。研究表明,现代海水、卤水在入侵过程中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有明显不同;地下水与含水岩层间的离子交换与离子吸附作用对咸水的地下入侵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海水入侵 水污染
下载PDF
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洁 高会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9-65,共7页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垂直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物理亚模型为一维POM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基于文献结果对垂直混合系数Kh和Km进行了调整;生态亚模型为ERSEM模...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垂直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物理亚模型为一维POM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基于文献结果对垂直混合系数Kh和Km进行了调整;生态亚模型为ERSEM模式(Eu-ropean Regional Sea Ecosystem Model),主要考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底栖碎屑和营养盐(氮、磷、硅)等状态变量。模拟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出现一年双峰的态势和夏季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的现象,春、秋季水华期间,表层叶绿素峰值分别为3.25 mg/m3和0.71 mg/m3。浮游动物和细菌在春季水华后表层出现峰值,分别为143.6 mg C/m3和23.55 mg C/m3。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均在5-11月呈现表层浓度低、底层浓度高的分布。通过计算碳通量可以看出,在春、夏季,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分别为58.944 g C.m-2.quarter-1和68.276 g C.m-2.quarter-1,高于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在冬季,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超过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浮游动物在冬季主要摄食细菌,占71%;春、夏季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可达67.5%。浮游植物对碳的释放主要是以DOC的形式,约占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学 南黄海东部海域 海洋生态系统 垂直分布 季节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峡东地区早奥陶世C同位素异常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保民 陈孝红 +3 位作者 周鹏 李志宏 彭中勤 曾雄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2-799,共8页
以宜昌黄花场奥陶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峡东地区早奥陶世C同位素研究,建立了峡东地区早奥陶世C同位素曲线,并识别出可全球对比的2次正漂移(C1,C3)和2次负漂移(C2,C4)。通过分析峡东地区沉积相序列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发现峡东地区C同位... 以宜昌黄花场奥陶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峡东地区早奥陶世C同位素研究,建立了峡东地区早奥陶世C同位素曲线,并识别出可全球对比的2次正漂移(C1,C3)和2次负漂移(C2,C4)。通过分析峡东地区沉积相序列及海平面变化特征,发现峡东地区C同位素变化曲线与海平面波动曲线一致,表明峡东地区C同位素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同位素 海平面变化 早奥陶世 峡东地区
下载PDF
东昆仑黑海地区沙松乌拉组变质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质来源的约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继林 周汉文 +4 位作者 高继雷 武志敬 李兆令 靳立杰 李春稼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判别图解,得到沙松乌拉组的岩石类型为杂砂岩、岩屑砂岩,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及部分古老沉积组分;得到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少量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分析前期通过碎屑锆石法得到的小庙群、万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及白沙河组物源区的形成环境及岩石性质,与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松乌拉组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物质来源 黑海地区 东昆仑
下载PDF
略论古代浙东沿海地区观音信仰的海神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国灿 胡先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3-28,共6页
古代浙东沿海地区观音信仰的海神化进程始于六朝时期,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完成。这种演变是民间海洋开发不断拓展和官方倡导扶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重点在于护海和守海两方面的精神追求。相对于其他海神信仰,海神化的观音... 古代浙东沿海地区观音信仰的海神化进程始于六朝时期,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完成。这种演变是民间海洋开发不断拓展和官方倡导扶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重点在于护海和守海两方面的精神追求。相对于其他海神信仰,海神化的观音信仰具有信仰体系的相对独立性、信仰内涵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体现了浙东地区开放包容、刚毅坚卓的海洋文化精神,对区域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浙东沿海 观音信仰 海神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生烃演化模拟
18
作者 刘建 任莹 +2 位作者 林小云 向廷生 杜梦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39,共5页
我国东部海域主要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沟-弧-盆"体系内的弧后拉张盆地,中新统、上新统以及第四系都发育有利于赋存有机质的沉积层。通过对海底沉积物的微生物成烃演化模拟实验,分析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的演化及生... 我国东部海域主要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沟-弧-盆"体系内的弧后拉张盆地,中新统、上新统以及第四系都发育有利于赋存有机质的沉积层。通过对海底沉积物的微生物成烃演化模拟实验,分析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的演化及生物气生成特征。模拟实验通过改变生气条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菌种的驯化、培养,分析不同温度、环境因素对海底沉积物本源菌生物气生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本源菌在65℃时的CH_4产气量最高,而加入碳源并不能增加CH_4的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试验 产甲烷菌 海底沉积物 生气量 华东海洋面积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东侧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威震 韩磊 +3 位作者 俞存根 郑基 许永久 颜文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8,共10页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29°10′25.54"~30°45′00"N,122°53′3.88"~124°48′28.31"E)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蟹类数据,研究了该海域蟹类资源的种类组...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29°10′25.54"~30°45′00"N,122°53′3.88"~124°48′28.31"E)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蟹类数据,研究了该海域蟹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同时分析了蟹类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与温、盐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春、秋季蟹类种类共有40种,隶属于12科,23属;其中,春季优势种为双斑鲟(Charybdis bimaculata),秋季优势种为双斑鲟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均为广温、广盐性种类;秋季丰富度指数(D)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高于春季,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则相差不大;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显示,春、秋两季渔获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春、秋季蟹类均可划分为4个组群,SIMPER分析结果显示,秋季群落相似性大于春季;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底层水温和表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蟹类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数量分布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舟山群岛东侧海域
下载PDF
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曹玉萍 李凤华 梁虹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43-46,共4页
描述了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及体长、体高、生殖腺数目、肌节数目、背鳍条数目及口笠触手数目等形态特征,并与模式种--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Gray)做了相应比较。结论认为,河北省... 描述了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的栖息环境及体长、体高、生殖腺数目、肌节数目、背鳍条数目及口笠触手数目等形态特征,并与模式种--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Gray)做了相应比较。结论认为,河北省东部海区文昌鱼与厦门文昌鱼同属一种,可能是该种不同的地理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河北 栖息环境 形态特征 头索动物亚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