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1
作者 张雯洁 张启科 +3 位作者 冯友繁 刘凤磊 侯金霞 魏小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EBV相关检测结...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EBV相关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结果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1.5岁,自起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7个月;以发热、血细胞(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减少、淋巴结及肝脾大为主要表现。血浆EBV核酸(DNA)定量均>1.0×103。EBV感染细胞分选结果显示,3例为T淋巴细胞感染,2例为NK细胞感染,3例为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共同感染。8例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见异型淋巴细胞,6例可见噬血细胞。流式细胞术(FCM)分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群,不表达髓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标记,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7.5%(3例),病理组化显示大部分病例(6例,75.0%)表达CD3,部分病例表达CD4、CD8、CD56、TIA-1,EBER均为阳性。患者经治疗后生存率为50.0%(4例),随访时间为6~51个月,1年生存率为85.7%,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结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变,可出现致死性并发症,应尽早诊断,个体化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eb病毒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EBNA2免疫组化在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疾病中的表达意义
2
作者 张燕林 贺文 +3 位作者 谢建兰 郑晓丹 郑媛媛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EBNA2免疫组化在不同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44例EB病毒阳性的淋巴组织疾病,总结EBNA2免疫组化在病变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不同的EBV阳性淋巴组织病变,EBNA2的阳性... 目的观察EBNA2免疫组化在不同EB病毒阳性淋巴组织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44例EB病毒阳性的淋巴组织疾病,总结EBNA2免疫组化在病变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不同的EBV阳性淋巴组织病变,EBNA2的阳性表达不同:IM中阳性39例(39/46),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3/30),淋巴瘤样肉芽肿1例(1/5),纤维素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2/2),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1/14),免疫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2例(32/58)(包括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1例,HIV相关Burkitt淋巴瘤1例,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原发免疫缺陷疾病相关淋巴组织疾病6例,医源性免疫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2例)。其余均显示EBNA2阴性。②不同病变中的EBNA2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不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EBNA2阳性细胞相对较少,并且多呈散在分布,几乎很少见到簇状聚集的情况。EBNA2阳性细胞多表现为≤10个/HPF,少见11~50个/HPF,仅有个别病例显示大于50个/HPF。免疫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出现大量EBNA2阳性细胞,阳性细胞较弥漫分布,大部分为强阳性,并且阳性细胞多显示大于50个/HPF。结论EBNA2阳性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一定的价值;当病变表达EBNA2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缺陷或处于免疫失调状态,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组织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核抗原2
下载PDF
应用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测效果
3
作者 徐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8-0011,共4页
分析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100例疑似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术中提取病灶组织,通过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不同组织中EB病毒进行检查,分析... 分析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100例疑似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术中提取病灶组织,通过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不同组织中EB病毒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鼻咽癌患者病灶组织中EB检出率较非鼻咽癌患者组织检出率高(P<0.05)。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出率肿瘤类型及发病位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鼻咽癌患者EB病毒检出率与肿瘤类型、发生部位及性别等有关。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检测过程中,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其可以将病情严重程度清楚反映出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组织 ebER-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eb病毒
下载PDF
基于BIM的公路工程标准化EBS分解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飞 戴玮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95-198,共4页
工程结构分解(EBS)是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为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期信息化水平,基于BIM技术应用,提出了公路工程标准化EBS分解方法。标准化分解方法根据工程中不同路段,梳理专业划分以及空间位置划分原则,并依据行业标准... 工程结构分解(EBS)是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为了提高公路工程建设期信息化水平,基于BIM技术应用,提出了公路工程标准化EBS分解方法。标准化分解方法根据工程中不同路段,梳理专业划分以及空间位置划分原则,并依据行业标准,确定标准化EBS结构的叶子节点,提供公路工程EBS结构树模板示例。研究结果旨在提高高速公路数字化交付中的数据处理标准建设,为实施公路工程数字化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BIM 标准化 ebS
下载PDF
mTORC1在EB病毒LMP1促进DLBCL细胞母细胞化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高晶晶 朱雄鹏 +3 位作者 王明泉 林兴智 庄燕玲 林宏峻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通过mTORC1通路EB病毒LMP1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母细胞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EBV+及EBV-DLBCL细胞株LMP1蛋白、CD38的表达及p70S6K磷酸化情况。构建过表达LMP1稳转株及RNAi沉默LMP1基因,用RT-... 目的:研究通过mTORC1通路EB病毒LMP1诱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母细胞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EBV+及EBV-DLBCL细胞株LMP1蛋白、CD38的表达及p70S6K磷酸化情况。构建过表达LMP1稳转株及RNAi沉默LMP1基因,用RT-qPCR验证基因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LMP1蛋白、CD38的表达量及较EBV-p70S6K磷酸化水平。结果:相较于EBV-DLBCL细胞,LMP1蛋白在EBV+DLBCL细胞上表达(P=0.0008),EBV+DLBCL细胞p70S6K磷酸化水平更高(P=0.0072)及CD38的表达量更高(P=0.0091)。与空载组对比,LMP1OE组的LMP1蛋白表达及CD38表达量均增高(P=0.0353;P<0.0001),且p70S6K磷酸化水平增高(P=0.0065);并验证了LMP1 mRNA表达(P<0.0001)。较si-NC组,LMP1KO组不表达LMP1蛋白(P=0.0129),且p70S6K磷酸化消失(P=0.0228);同时,CD38表达量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0.2377)。结论:LMP1通过活化mTORC1通路促进DLBCL细胞浆母细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膜蛋1 mTORC1通路 CD3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化
下载PDF
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6
作者 赵梦雅 邱昱 +2 位作者 刘景峰 郭东晨 林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8-1257,共10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EBV相关HLH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并发AKI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EBV相关HLH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并发AKI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EBV-HLH患者的AKI发生率为65.5%,28 d死亡率为15.3%。与未发生AKI组患者比较,并发AKI的EBV-HLH患者的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β_(2)-微球蛋白(β_(2)-MG)的水平更高,凝血功能更差,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更低。AKI组患者接受化疗、移植、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住院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更高。AKI患者按照改善全球肾脏预后组织(KDIGO)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白细胞、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素氮、β_(2)-M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A)水平更能反应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KDIGO 2级和3级的患者接受移植、利尿剂、脏器支持(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替代治疗)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更高,住院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更高。回归分析发现,肌酐、β_(2)-MG、APTT、移植、化疗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既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住院时间、HGB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是28天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EBV-HLH患者的AKI发生率高,进展为重症病死率高,应早期重视、加强关注,从而进行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感染 急性肾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CD4^(+)/CD8^(+)、D-二聚体水平与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探究
7
作者 王雨佳 李欣 +1 位作者 宋德利 王辰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CD4^(+)/CD8^(+)、D-二聚体(D-D)水平与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EBV-HLH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该院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目的探究外周血CD4^(+)/CD8^(+)、D-二聚体(D-D)水平与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EBV-HLH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取该院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D4^(+)/CD8^(+)、D-D水平,分析EBV-HLH患者外周血CD4^(+)/CD8^(+)、D-D水平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比较外周血不同CD4^(+)/CD8^(+)、D-D水平EBV-HLH患者3个月内预后情况,评价外周血CD4^(+)/CD8^(+)、D-D水平对EBV-HLH死亡风险的影响,分析外周血CD4^(+)/CD8^(+)、D-D水平的交互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CD8^(+)低于对照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BV-HLH患者外周血CD4^(+)/CD8^(+)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D-D水平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CD4^(+)/CD8^(+)高水平患者3个月内死亡率低于低水平患者,D-D高水平患者3个月内死亡率高于低水平患者(P<0.05);EBV-HLH患者外周血CD4^(+)/CD8^(+)低水平时,死亡风险是高水平的6.125倍;D-D高水平时,死亡风险是低水平的14.348倍,且CD4^(+)/CD8^(+)、D-D水平对该病患者死亡存在协同作用。结论EBV-HLH患者外周血CD4^(+)/CD8^(+)水平下降、D-D水平升高,且二者对该病患者死亡存在协同作用,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测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DNA CD4^(+)/CD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二聚体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刘兰香 汪晶 +5 位作者 王利 刘林 王欣 张红宾 唐晓琼 熊艺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首次allo-A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7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EBV)将...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首次allo-A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7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EBV)将其分为EBV组(n=114)和Non-EBV组(n=233)。统计患者allo-HSCT术后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14例(32.8%)患者发生EBV感染(外周血EBV-DNA均阳性),其中,88例(77.2%)发生在移植后100 d内。5例(1.44%)确诊为PTLD(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57(7-486)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G/ATG-F的使用、CMV血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是EBV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BuCy,应用包含FA/CA的强化预处理方案者EBV感染的风险显著增高。结论:EBV感染是allo-HSCT术后常见并发症,强化预处理方案、ATG/ATG-F的使用、CMV血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会增加allo-HSCT后EBV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EB凹印油墨固化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张婉 赵星宇 +2 位作者 闵思源 吴优 黄蓓青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33-139,共7页
目的为了改善EB凹印油墨的固化性能,满足其在高速印刷设备上的应用需求,需要研究油墨固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寻找影响规律。方法从预聚物种类、单体种类、预聚物与单体的比例、电子束辐射剂量、电子束辐射剂量累加5个方面对EB凹印油墨的... 目的为了改善EB凹印油墨的固化性能,满足其在高速印刷设备上的应用需求,需要研究油墨固化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寻找影响规律。方法从预聚物种类、单体种类、预聚物与单体的比例、电子束辐射剂量、电子束辐射剂量累加5个方面对EB凹印油墨的固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2种预聚物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EB150和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6215-100可以改善油墨的固化性能;单体丙烯酰吗啉ACMO配制的油墨双键转化率高、固化速度快;双键转化率随预聚物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平缓后下降的趋势,预聚物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油墨固化;油墨双键转化率随辐射剂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加达到峰值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同一辐射剂量下,累加多次可显著提高EB凹印油墨固化性能。结论预聚物、单体和辐射剂量对油墨的固化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掌握影响规律可以获得固化性能优异的EB凹印油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凹印油墨 固化性能 预聚物 单体 辐射剂量
下载PDF
EB病毒复燃导致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徐庆杰 薛晓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成人EB病毒(EBV)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老年人,急性感染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本文报道1例EBV复燃导致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以咳嗽、咳痰、喘憋、发热起病,治疗过程中病情曾一度好转,但随后出现咳... 成人EB病毒(EBV)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特别是老年人,急性感染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本文报道1例EBV复燃导致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以咳嗽、咳痰、喘憋、发热起病,治疗过程中病情曾一度好转,但随后出现咳血、呼吸困难、血红蛋白降低以及低氧血症。肺部CT弥漫浸润影,诊断为肺泡出血。究其病因,考虑为EBV感染所致,给予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激素冲击联合抗病毒治疗,以及血液净化、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该结果提示及时使用足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对病毒感染的认识和关注程度,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eb病毒复燃 弥漫性肺泡出血 甲泼尼龙 环磷酰胺
下载PDF
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免疫功能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马春红 王珂 李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究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是否受损分为肝功能正常患者为观察组(44例)和肝功能异常患者为对照组(34... 目的:探究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是否受损分为肝功能正常患者为观察组(44例)和肝功能异常患者为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IgM、IgG、IgA均低于对照组,其中IgG和Ig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Lym和NEUT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肝损伤与IgG、IgA、WBC、Lym和NEUT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ym(OR=1.612,95%CI:1.056~2.459)为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合并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BNA1-IgG抗体阳性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NA1-IgG抗体阳性 eb病毒 免疫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血浆EBV-DNA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鼻咽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覃丽玲 孔令平 +3 位作者 林贤俊 赵海云 林高娟 莫规兴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DNA)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在鼻咽癌(NPC)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PC复发患者86例和未复发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EBVDNA、NBI、EBV-DNA联合NBI方法在NPC复发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DNA)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在鼻咽癌(NPC)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PC复发患者86例和未复发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EBVDNA、NBI、EBV-DNA联合NBI方法在NPC复发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性检验(Kappa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EBV-DNA、NBI、EBV-DNA联合NBI诊断NPC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EBV-DNA、NBI、EBV-DNA联合NBI诊断NPC复发的AUC分别为0.826、0.845、0.893,EBV-DNA联合NBI预测复发的AUC比单一方法检测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早期患者NPC复发和晚期NPC复发的AUC为0.924和0.865,Kappa值为0.827和0.696。结论在监测NPC复发诊断中,EBV-DNA联合NBI方法比单一方法效能高,在临床分期为早期的NPC患者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监测 窄带成像技术 eb病毒DNA
下载PDF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13
作者 陈景连 黄仁青 +2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英 张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LDH 铁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儿童EB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胞因子IL-6、γ-IFN、IL-10的改变
14
作者 靳丹丹 周卫芳 《右江医学》 2024年第7期607-612,共6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6、γ-IFN、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EBV感染的IM患儿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苏州大...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6、γ-IFN、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EBV感染的IM患儿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IM患儿及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6、IL-10、γ-IFN)水平。结果病例组细胞因子IL-6、IL-10、γ-IFN高于对照组(P<0.05或0.001)。病例组CD3^(+)、CD3^(+)CD8^(+)百分比高于对照组,而CD3^(+)CD4^(+)、CD19^(+)CD23^(+)、CD3^(-)CD(16+56)+、CD3^(-)CD19^(+)百分比、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WBC、ALT、AST、LD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病例组IL-6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WBC、血浆EBV-DNA病毒载量、ALT、LDH无相关性(P>0.05),与AST呈正相关(P<0.05)。病例组IL-10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WBC、血浆EBV-DNA病毒载量、ALT、AST、LDH均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γ-IFN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WBC、ALT、LDH无相关性(P>0.05),与血浆EBV-DNA病毒载量和AST呈正相关(P<0.05)。病例组IL-6与CD3^(+)、CD3^(+)CD8^(+)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或0.001),与CD3^(+)CD4^(+)、CD3^(-)CD19^(+)百分比、CD4^(+)/CD8^(+)呈正相关(P<0.05或0.001),与CD19^(+)CD23^(+)、CD3^(-)CD(16+56)^(+)百分比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IL-10与CD19^(+)CD23^(+)、CD3^(-)CD19^(+)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与CD3^(+)呈负相关(P<0.05),与CD3^(+)CD4^(+)、CD3^(+)CD8^(+)、CD3^(-)CD(16+56)^(+)百分比、CD4^(+)/CD8^(+)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γ-IFN与CD3^(+)、CD3^(+)CD8^(+)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CD19^(+)CD23^(+)、CD3^(+)CD4^(+)、CD3^(-)CD(16+56)^(+)、CD3^(-)CD19^(+)百分比、CD4^(+)/CD8^(+)无相关性(P>0.05)。结论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免疫改变和炎症反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IL-6、IL-10、γ-IFN参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免疫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全血淋巴细胞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凤娇 陈敦祥 黄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全血淋巴细胞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儿童EB病毒感染共10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采用荧光定量法明确全血淋巴细胞,同时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究分析全血淋巴细胞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儿童EB病毒感染共10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采用荧光定量法明确全血淋巴细胞,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确EBV-CA-IgM抗体水平,了解不同类型儿童上述指标之中所存在的差异。结果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全血淋巴细胞EBV-DNA检出阳性率高于EBV-CA-IgM抗体阳性率(P<0.05)。结论EBV感染的儿童可在实际落实早期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引导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开展全血淋巴细胞EBV-DNA检测,进而协助医师更好地掌握患儿的实际病情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淋巴细胞 eb病毒核算定量检测 儿童eb病毒感染 阳性率
下载PDF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CMV和EBV共激活患儿的护理
16
作者 许淑惠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期196-198,共3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指将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至病人体内,目的是帮助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allo-HSCT是地中海贫血病人能够重新获得生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指将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至病人体内,目的是帮助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allo-HSCT是地中海贫血病人能够重新获得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在各大移植中心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护理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诊断成人EB病毒间质性肺炎1例
17
作者 杨辉辉 胡芳君 +1 位作者 施肖红 叶环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20-1321,共2页
本文报道2021年1月28日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EB病毒(EBV)间质性肺炎,该例患者发热、咳嗽、咳白痰,伴呼吸费力,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检测出EBV,予更昔洛韦及泼尼松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肺部病灶完全吸收。门诊定期随访... 本文报道2021年1月28日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EB病毒(EBV)间质性肺炎,该例患者发热、咳嗽、咳白痰,伴呼吸费力,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检测出EBV,予更昔洛韦及泼尼松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肺部病灶完全吸收。门诊定期随访未见复发现象。本例通过高通量测序诊断EBV间质性肺炎并进行相应治疗,为今后该类疾病提供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间质性肺炎 肺泡灌洗液 高通量测序 血清eb病毒-DNA载量
下载PDF
PBC患者中医证型、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期的研究
18
作者 张帆 乔飞 +4 位作者 郭海燕 陆玮婷 徐祥涛 袁征 史会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87-690,699,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医证型及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EB VCA-IgA)阳性表达情况,了解不同证型与EB病毒(EBV)感染对PBC患者病情影响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7...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医证型及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EB VCA-IgA)阳性表达情况,了解不同证型与EB病毒(EBV)感染对PBC患者病情影响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7例PBC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EB VCA-IgA等检测。根据血清EB VCA-IgA是否阳性表达,将患者分为EB VCA IgA(+)组和EB VCA Ig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差异。同时分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EB VCA-IgA阳性表达、肝脏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证组中肝脏病理为进展期的EB VCA IgA(+)患者比例较肝郁脾虚证组显著升高(P<0.05)。与EB VCA IgA(-)组患者比较,EB VCA-IgA(+)组患者血清IgG、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为进展期、炎症活动等级较高(G3)EBV VCA-IgA(+)患者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肝脏病理分期为进展期、高IgG、高IgA水平是影响PBC患者EB VCA-IgA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气阴两虚证PBC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更易合并EBV感染;气阴两虚证、肝脏病理进展期、高IgG、高IgA水平是PBC患者EB VCA-IgA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中医证型 病理分期
下载PDF
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
19
作者 韩文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索与分析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 目的探索与分析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1例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胎盘多肽组(n=41)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胎盘多肽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胎盘多肽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判定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胎盘多肽组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多肽组的肝脾增大、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都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胎盘多肽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多肽组治疗14 d期间的恶心、呕吐、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多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合并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多肽 小儿eb病毒 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延胡索通过靶向CXCL17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PD-L1抑制EB病毒感染诱导的胃癌免疫逃逸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超 胡晓云 +1 位作者 刘畅 于洋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V阴性和EBV阳性胃癌细胞中CXCL17表达。将CXCL17 siRNA转染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延胡索提取物(2、4、8μg/mL)处理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将CXCL17过表达质粒转染延胡索提取物(8μg/mL)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和p-AMPK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沉默CXCL17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延胡索处理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CXCL17逆转了延胡索处理对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过表达CXCL17还降低了延胡索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p-AMPK表达(P<0.05)。结论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延胡索通过下调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胃癌 eb病毒 免疫逃逸 CXCL17 AM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