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以《辽东满族民俗》为例
1
作者 梁玉 李易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78-82,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民俗文化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其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生态翻译学理论,作为翻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民俗文化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其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生态翻译学理论,作为翻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翻译即生态平衡”和“翻译即文本移植”。基于此背景,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辽东满族民俗》为例,研究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具体案例的实证研究,探讨民俗文化外宣的翻译策略,提升民俗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生态翻译学 语言维 交际维 文化维 外宣翻译
下载PDF
浅议宁夏地区生态移民住宅绿色适宜技术——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薛一冰 李付强 《建筑节能》 CAS 2012年第7期1-3,共3页
生态移民工程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建设为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平面布局、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研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宜技术,为西部生态移... 生态移民工程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建设为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平面布局、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研究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宜技术,为西部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民居 可持续发展 适宜技术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彝族民歌《小河淌水》的外宣英译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杏玲 张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音乐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比分析了彝族民歌《小河淌水》三个不同英译文本的优劣得失,从而为中国民歌英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彝族民歌 外宣翻译 《小河淌水》
下载PDF
新疆罗布人传统生态知识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石奕龙 艾比不拉.卡地尔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5,共5页
罗布人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特殊分支之一,长期生息于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地带的罗布泊及其周围地区。在长期适应该地区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目前,这一地区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水... 罗布人是我国维吾尔族的特殊分支之一,长期生息于塔里木盆地南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地带的罗布泊及其周围地区。在长期适应该地区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知识。目前,这一地区日趋严重的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等现象成为威胁当地各族人民的生存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因素。在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时,仅靠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经济的发展是不足以根除问题的。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当代人进一步扩大观察和思考的视野,更应该重视地方性知识在此过程中将可能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人 生态环境 民间信仰 地方知识
下载PDF
西部山地乡村生态民居经济性分析——以四川大坪村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韦娜 刘加平 《华中建筑》 2011年第5期59-61,共3页
加强乡村民居的经济性建设,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四川成都大坪村灾后重建生态民居为例,从建造成本、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成本及周边有限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其经济性,为西部山地乡... 加强乡村民居的经济性建设,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四川成都大坪村灾后重建生态民居为例,从建造成本、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成本及周边有限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其经济性,为西部山地乡村的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乡村 生态民居 经济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云南新平花腰傣新型土掌房材料建构的审美价值及策略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晶 崔龙雨 徐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6-69,89,共5页
从云南新平花腰傣传统土掌房的建筑特色入手,分析土掌房因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所产生的现实问题,提出通过乡土材料建构和民族文化传承来挖掘新型土掌房的审美价值,探讨其材料属性和建构策略,为新型土掌房的文脉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 从云南新平花腰傣传统土掌房的建筑特色入手,分析土掌房因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所产生的现实问题,提出通过乡土材料建构和民族文化传承来挖掘新型土掌房的审美价值,探讨其材料属性和建构策略,为新型土掌房的文脉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掌房 乡土材料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中的歇后语翻译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丽丽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生态翻译学以其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翻译,为翻译批评注入新的活力。歇后语作为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因特点鲜明,其翻译可谓要求很高。本文简述生态翻译学的产生,将生态环境与翻译环境进行静态和动态双重对比,结合实例对歇后语翻译进行生态... 生态翻译学以其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翻译,为翻译批评注入新的活力。歇后语作为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因特点鲜明,其翻译可谓要求很高。本文简述生态翻译学的产生,将生态环境与翻译环境进行静态和动态双重对比,结合实例对歇后语翻译进行生态翻译学视角的解读,为译者翻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歇后语 翻译
下载PDF
额济纳蒙古族民间景观格局反映的区域环境状况 被引量:5
8
作者 肖生春 肖洪浪 +1 位作者 肖笃宁 周茅先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9,共8页
以内蒙古额济纳旗为例,对当地土尔扈特蒙古族自18世纪初定牧于此开始,至20世纪之前形成的水域、植被和沙丘3大类蒙古族民间自然景观类型进行了研究.水域景观格局特征表明,相对于现代生态环境状况,在20世纪之前,额济纳冲积平原水环境较... 以内蒙古额济纳旗为例,对当地土尔扈特蒙古族自18世纪初定牧于此开始,至20世纪之前形成的水域、植被和沙丘3大类蒙古族民间自然景观类型进行了研究.水域景观格局特征表明,相对于现代生态环境状况,在20世纪之前,额济纳冲积平原水环境较为优越,整个地区水域景观广布,地下水埋藏较浅.在植被景观格局方面,两河地区主要以胡杨-沙枣河岸林和河岸湿地为主;两湖地区主要以芦苇沼泽-芨芨草草甸和湖岸梭梭林为主;整个地区植被景观处于早期演替阶段.绿洲内部荒漠沙丘景观分布格局体现了干旱荒漠地区的景观基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民间景观类型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额济纳地区
下载PDF
贵州民间的生态意识——以乡规民约碑刻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南海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从现存乡规民约碑刻资料来看,贵州民间一直以来有着朴实、清晰的生态意识,民间这种朴实的生态意识在乡民的思想观念、乡村社会的制度安排、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三个层面上得到明确的表现和全面展开,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与自... 从现存乡规民约碑刻资料来看,贵州民间一直以来有着朴实、清晰的生态意识,民间这种朴实的生态意识在乡民的思想观念、乡村社会的制度安排、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三个层面上得到明确的表现和全面展开,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与自然相处时,能很好地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民间 生态意识 乡规民约 碑刻
下载PDF
试析原生态民歌的社会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滋波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9-70,83,共3页
随着人们音乐审美心理的嬗变,近几年"原生态民歌"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和喜爱,在强势媒体的推动下呈崛起之势。文章阐述了"原生态民歌"在文化、民族精神、音乐和市场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期对其社会价值有清醒的认识,便... 随着人们音乐审美心理的嬗变,近几年"原生态民歌"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和喜爱,在强势媒体的推动下呈崛起之势。文章阐述了"原生态民歌"在文化、民族精神、音乐和市场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期对其社会价值有清醒的认识,便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民歌 社会价值 民族音乐
下载PDF
客家山歌的生态语言学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国胜 徐采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客家山歌的产生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巩固和强化客家山歌语言交际功能、培养对客家山歌语言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开发客家山歌语言文化蕴含的经... 客家山歌的产生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社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发展面临困境。巩固和强化客家山歌语言交际功能、培养对客家山歌语言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开发客家山歌语言文化蕴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新的生态环境下客家山歌的生态语言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生态语言对策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满族民俗文化英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文彬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1-193,共3页
作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俗文化源自于满族人民长期的文化探索与传承。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内,运用"多维转换"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满族民俗文化典型译例分析,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 作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俗文化源自于满族人民长期的文化探索与传承。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内,运用"多维转换"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满族民俗文化典型译例分析,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优化选择各种翻译策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多维转换 满族民俗文化 英译策略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以石狮市民俗文化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鄢俊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19-121,共3页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不容忽视。以石狮市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为例,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提出完善翻译生态环境的建...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不容忽视。以石狮市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为例,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提出完善翻译生态环境的建议,充实民俗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促进石狮市民俗文化的译介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生态翻译学 翻译策略 翻译生态环境
下载PDF
生态译学文化维视角下刘三姐山歌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雪静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99-103,共5页
从生态译学文化维出发,以刘三姐传世山歌中的部分片段英译为例进行剖析,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出在翻译中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采取多种翻译方法与技巧,可达到对刘三姐山歌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刘三姐山歌 生态译学 文化维 英译
下载PDF
生态民俗视野中的农区蒙古族民间语言——以烟台营子村为例
15
作者 王志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39-43,共5页
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农区蒙古族在近百余年间经历了从游牧生计方式到农耕生计方式的转换。农区蒙古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语言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从蕴含了生态意蕴的农谚到具有深厚生态特质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民间语言映射出该区... 辽宁西部蒙古贞地区的农区蒙古族在近百余年间经历了从游牧生计方式到农耕生计方式的转换。农区蒙古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民间语言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从蕴含了生态意蕴的农谚到具有深厚生态特质的日常生活的语言习惯,民间语言映射出该区域农耕文化生态民俗价值观的建构,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农区蒙古族从游牧民到农耕民的细微而深刻的文化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区蒙古族 生态民俗 民间语言 日常生活 文化变迁
下载PDF
从生态旅游视角看凉山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雪 杨忠秀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0-92,100,共4页
本文以凉山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为研究内容,从生态旅游的视角出发,分析和探讨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凉山 民俗文化 生态旅游视角 资源保护 建议
下载PDF
生态翻译视阈下的闽台同源民间信俗英译初探——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
17
作者 卢丹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民间信俗为切入点,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从生态翻译论视阈,探讨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结合实例分析,对比汉英文本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论证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 为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民间信俗为切入点,以"保生大帝"信俗为例,从生态翻译论视阈,探讨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结合实例分析,对比汉英文本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论证闽台同源民间信俗的英译策略,提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三维"的选择转换,能树立良好的信俗翻译认知观,深入挖掘闽台信俗的传统价值,减少信俗英译的语用失误,丰富民俗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语用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民间信俗 语言维 文化维 交际维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锡伯族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试解
18
作者 王吉祥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5-37,41,共4页
以渔猎文化为根的锡伯文化中蕴含浓郁的生态意识,很多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作品中暗含对自然母体地位和万物同胞地位的认同,启示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母亲,友爱兄弟物种,大自然多样繁荣,各种生命必需物正常流转,生息于其间的各色生命... 以渔猎文化为根的锡伯文化中蕴含浓郁的生态意识,很多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作品中暗含对自然母体地位和万物同胞地位的认同,启示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母亲,友爱兄弟物种,大自然多样繁荣,各种生命必需物正常流转,生息于其间的各色生命才能绵延不绝。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自然它者化的倾向也出现在了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中。反思这些民间文学作品,我们会觉得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对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候,摈除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经济发展控制在可以保证自然生态永续发展的范围之内,或许还可逐步恢复万物共同诗意栖居于大地之上的美妙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锡伯 民间散文体 叙事文学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中的韩国语俗语翻译探析
19
作者 张晶 付昆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年第3期93-97,共5页
发端于二十一世纪初的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交叉学科,以其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翻译,应用于翻译批评。韩国语的俗语作为语言文化的“活化石”,以其生动的形象、精炼的表达、富于哲理的内容,展现人们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和创造力,体现... 发端于二十一世纪初的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交叉学科,以其生态学的视角审视翻译,应用于翻译批评。韩国语的俗语作为语言文化的“活化石”,以其生动的形象、精炼的表达、富于哲理的内容,展现人们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和创造力,体现着韩民族特有的社会性、文化性、民族性和语言风格。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背景下,解读韩国语俗语的翻译特点和技巧,使其翻译更本土化、形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韩国俗语 翻译
下载PDF
沈从文“乡下人”创作的当下借镜价值
20
作者 刘淑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沈从文的"乡下人"创作体现出一种对现代性的反思特质,对现代文明进行自我质疑和批判,为现代文明提供了一面反观之镜,为当下的"生态人"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关键词 沈从文 乡下人 借镜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