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variation of yellow pigment and its components in foxtail millet(Setaria italica(L.) P.Beauv.) from different eco-regions in China 被引量:15
1
作者 YANG Yan-bing JIA Guan-qing +10 位作者 DENG Li-gang QIN Ling CHEN Er-ying CONG Xin-jun ZOU Ren-feng WANG Hai-lian ZHANG Hua-wen LIU Bin GUAN Yan-an DIAO Xian-min YIN Yan-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459-2469,共11页
Kernel color is an important trait for assessing the commercial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foxtail millet. Yellow pigment content (YPC) and carotenoid components (lutein and zeaxanthin) of 270 foxtail millet acces... Kernel color is an important trait for assessing the commercial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foxtail millet. Yellow pigment content (YPC) and carotenoid components (lutein and zeaxanthin) of 270 foxtail millet accessions, including 50 landraces and 220 improved cultivars, from four different eco-regions in China were surveyed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PC had rich variance, ranging from 1.91 to 28.54 mg kg-1,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7.80 mg kg-1. The average YPC of improved cultivars (18.31 mg kg-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andraces (15.51 mg kg-l). The YPC in cultivars from the Loess Plateau spring sowing region (LPSSR) was the highest (20.59 mg kg-~), followed by the North China summer sowing region (NCSSR, 18.25 mg kg-1), the northeast spring sowing region (NSSR, 17.25 mg kg-1), and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spring sowing region (IMPSSR, 13.92 mg kg-1).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YPC in cultivars from NSSR, LPSSR, and IMPSSR were higher than that from NCSSR. A similar carotenoid profile was also obtained for 270 foxtail millet cultivars. Lutein and zeaxanthin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55-65% of YPC in accessions. The lutein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zeaxanthin content in all cultivars. The ratio of lutein to zeaxanthin ranged from 1.51 to 6.06 with an average of 3.34. YP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utein (r=0.935, P〈0.01), zeaxanthin (r=0.808, P〈0.01 ), and growth duration (t=0.488, P〈0.01 ), whereas i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protein (t=-0.332, P〈0.01) and 1 000-kernel weight (t=-0.153, P〈0.05). Our study is useful for screening and selecting cultivars with high levels of yellow pigment and for enhancing phytochemical concentrations in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tail millet yellow pigment LUTEIN ZEAXANTHIN eco-region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eed vigor in soybean germplasms from different eco-regions
2
作者 Qingnan Hao Yanyan Yang +13 位作者 Changxun Guo Xuefei Liu Haifeng Chen Zhonglu Yang Chanjuan Zhang Limiao Chen Songli Yuan Shuilian Chen Dong Cao Wei Guo Dezhen Qiu Xiaojuan Zhang Zhihui Shan Xin’an Zhou 《Oil Crop Science》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Seed vigo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soybean production.Soybean seed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and easy to get seed deterioration.Generally soybean seed vigor can be maintained for less than one year and have to be... Seed vigo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soybean production.Soybean seed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and easy to get seed deterioration.Generally soybean seed vigor can be maintained for less than one year and have to be multiplied every year.Varieties with good seed vigor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planting population and stable yield.In this research,419 germplasms from three eco-regions,South China,Huanghuai region and Northeast China,were evaluated for seed vigor by assessing germination ratio,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index.About 34.8%of tested germplasm had germination ratio equal or more than 85%,suggested by the national soybean seed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a.Only 9 from 82 tested cultivars met the seed standard.Seed germination ratio distribution had obvious regional feature.Landraces performed better seed vigor than cultivars.Germplasms from South China had stronger seed vigor compared to those from Huanghuai and Northeast regions.Seed vigor h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maturity and 100-seed weight.Totally 21 germplasms with strong seed vigor,favor maturation and seed size were identified and can be used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seed vigor eco-region
下载PDF
Individual Cotton Boll Weight 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roduction Eco-Region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3
作者 ZHANGWang-feng GOULing +4 位作者 WANGZhen-lin LIShao-kun YUSong-lie CAOLian-pu LIWei-m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9期964-969,共6页
In order to explore systematically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igh yield cot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Xinjiang, and further improve yield, the yield compon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ree ecological regi... In order to explore systematically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igh yield cotton ( Gossypium hirsutum L.) in Xinjiang, and further improve yield, the yield compon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ree ecological regions. Boll number per plant was lower in South and North Xinjiang, but the harvested plant population were nearly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Nangong, so total boll numbers per unit area were greater in South and North Xinjiang. Weight per boll in south and north of Xinjiang was 5.896.50 g and 5.43 6.12 g respectively, 24 to 51% heavier than that in Nangong. The diur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was relatively greater in Xinjiang than in Nangong, benefit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photosynthetic product in boll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otal hours of sunshine in boll period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cottons higher boll weight and yield in Xinjiang than in Nang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ssypium hirsutum COTTON Single boll weight Meteorological factor Eco region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4
作者 周振宏 周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王诗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生态产业化、技术创新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5
作者 庞洪伟 杨鑫 +1 位作者 姚守峰 巩艳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9,共8页
生态产业化是遵循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的生态环境高水平发展模式。理论上生态产业化的完善进步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以200... 生态产业化是遵循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的生态环境高水平发展模式。理论上生态产业化的完善进步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价值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以2006—2021年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生态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分析生态产业化对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业化能够显著促进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化与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创新在生态产业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应加大对“双碳”等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着力发挥好生态产业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向效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生态脆弱地区民生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业化 技术创新 青藏高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新疆乡村生态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
6
作者 邓财源 晁伟鹏 《对外经贸》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加强城乡融合,还可以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实现工业升级,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新疆乡村生态旅游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森林覆盖率、果园面积、年接... 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加强城乡融合,还可以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实现工业升级,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新疆乡村生态旅游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以森林覆盖率、果园面积、年接待游客人数、农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为变量的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手段,探讨新疆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新疆乡村生态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共同发展的趋势;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与森林覆盖率和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地区生产总值对森林覆盖率和每年接待游客人数的波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旅游 区域经济发展 VAR模型 新疆
下载PDF
Changes and drivers of afro-alpine forest ecosystem: future trajectori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Bale eco-region, Ethiopia 被引量:1
7
作者 Adane Mezgebu Getachew Workineh 《Ecological Processes》 SCIE EI 2017年第1期436-448,共13页
Introduction:Ecosystem change and respective conservation needs were at top priority areas in the globe especially at biodiversity hotspot zones and places of endemism like Bale eco-region.In this aspect,this study ha... Introduction:Ecosystem change and respective conservation needs were at top priority areas in the globe especially at biodiversity hotspot zones and places of endemism like Bale eco-region.In this aspect,this study had tried to assess historical landscape changes of afro-alpine forest ecosystem with its respective driving forces and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o protect this ecosystem.Methods:The study utilized satellite imagery from Landsat series starting from 1986 to 2016,ground truth data from GPS-based field survey,focus group discussions,and reconnaissance field survey.Historical landscape maps were prepared with a mix of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s.Future landscape change simulation was undertaken by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modeling on Dynamic Environment for Geoprocessing Objects(Dinamica EGO)software.Beyond areal change and transi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level of ecosystem fragmentation was assessed with FRAGSTAT software.Results: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encroachment of human-induced land use patterns especially agriculture and grazing while closed canopy forest and woodland ecosystems have decreased in their extent.Simulation outputs for the coming three decades have also shown similar patterns with historical trends.Beyond changes in areal extent,landscape matrix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increasing class and landscape level fragmentation both in its historical and future probable likelihoods.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t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were differ in their effectiveness that feder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 were not able to curve landscape change.Conclusions:In conclusion,increasing population pressure and weak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legal enforcement has caused threats for alpine forest ecosystem in Bale eco-region.Except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management strategies at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ere failed to conserve forest.These calls reinnovated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bas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keeps livelihoods demands of local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o-alpine ecosystem Bale eco-region FRAGMENTATION FRAGSTAT Landscape chan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mote sensing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长株潭绿心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8
作者 朱佩娟 黄梦倩 +2 位作者 张勇 王楠 黄秋菊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 长株潭绿心地区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整体,发展模式具有复杂的多元属性,需要因地制宜差异化选择绿心转型发展途径。长株潭绿心依托系列上位规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基础。针对现存的区域协调联动不足、产业发展机制薄弱、产业项目落地难等问题,研究探索多主体、多空间、多内容的整体性转型路径:以保值增值为根本遵循,推进实现绿心生态增值、服务增值、资产增值及生活品质增值,打造可持续的绿心地区“4+N”的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建立更具包容度和功能适应弹性的弹性空间管控机制,优化形成绿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名录,确保产业清单的协同性;通过统筹横向和纵向两大产业融合维度,发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空间生态产业绿色化;构建嵌入式链接发展和飞地式链接发展的创新网络,提升绿心创新竞争力,支撑区域产业经济生态化。总体通过建立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保障绿心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推动长株潭绿心地区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心 绿色转型发展 产业升级 区际联动 长株潭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生态博物馆理念背景下的区域文创产品设计趋势
9
作者 陈佳佳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随着近几年文创产品的热潮掀起,各旅游景点、博物馆、文创商店等纷纷配套出售各种样式的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产品趋同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创作上缺乏新意,设计手法雷同。通过文创产品的文化核心来探索具有区域文... 随着近几年文创产品的热潮掀起,各旅游景点、博物馆、文创商店等纷纷配套出售各种样式的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产品趋同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创作上缺乏新意,设计手法雷同。通过文创产品的文化核心来探索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文创产品设计,从生态博物馆理念的“生态性”入手研究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用生态区域文化的本土属性来激活文创设计的创新思路,希望通过对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习惯、习俗进行研究,挖掘具有区域人们智慧结晶的工艺、人们劳动的场景、生活用品、有地域的景观环境等本土特色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和审美取向,扩充文创产品的品种和内涵,促使文创产品多元化发展,减少趋同性,以本地人民为核心的文创产品融合本土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区域文化 文创产品设计 生态文化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检验
10
作者 周乐欣 孔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97,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则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门槛模...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改革的关键,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则是激活数据潜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文章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门槛模型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7-2021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迅猛,但省际差异较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地区技术创新能力超过一定水平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较大的经济差距阻碍了地区间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交流,进而削弱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能力 地区经济差距
下载PDF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与法治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晓燕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如何实践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命题。随着国际体系中权力的扩散和转移,国际经济秩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经济秩序的法治化将国际经济发展中形成的规则体系化,国际硬法和软法的结合反映了法治化的灵活性和适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如何实践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命题。随着国际体系中权力的扩散和转移,国际经济秩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国际经济秩序的法治化将国际经济发展中形成的规则体系化,国际硬法和软法的结合反映了法治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特征。在多边主义模式面临困境的情况下,RCEP为亚洲区域主义提供了规范基础。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正在影响国际经济秩序。中国从全球治理的边缘走向中心,将持续推进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新区域多边主义 国际经济秩序 法治化 软法 全球治理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推动质量变革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自然间断点分类法和Dagum基尼系数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推动质量变革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自然间断点分类法和Dagum基尼系数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强,上中下游地区间具有显著的梯级效应;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差异;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地区收敛速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时空演变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昭英 刘书杰 《现代农业》 2023年第5期91-98,共8页
基于我国2006—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各省农业生态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实证探究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来源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 基于我国2006—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各省农业生态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实证探究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来源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其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总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和增长速度最大、西部居中、中部次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次是区域内差异,最后是超变密度差异;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差异化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各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差异化程度先降后升,中、西部地区各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差异化程度逐渐扩大。基于此,各地区应当制定差异化农业发展策略,提升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缩小区域间差异,协同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核密度估计 区域差异
下载PDF
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研究
14
作者 欧阳渊 刘洪 +7 位作者 张景华 唐发伟 张腾蛟 黄勇 黄瀚霄 李富 陈敏华 宋雯洁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42,共25页
生态地质调查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明调查区生态地质现状和主要生态地质问题,研究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并开展生态地质综合评价。笔者利用在大凉山区和三峡库区生态地质调查的探索经验,总结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与评... 生态地质调查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明调查区生态地质现状和主要生态地质问题,研究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并开展生态地质综合评价。笔者利用在大凉山区和三峡库区生态地质调查的探索经验,总结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地质条件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孕育环境,地质条件通过制约土壤、水文、地形地貌、动力作用、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而制约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环境发展差异。(2)西南山区成土母质主要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或风化后近距离迁移形成的,存在明显的岩石-土壤-植被物质传导链条,地质条件是制约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3)对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是在该地区进行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4)提出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该成果可为西南山区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提供借鉴案例,同时对生态地质学科的建设和全国生态地质调查方法体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地球关键带 地球表层系统 宜居地球 西南山区
下载PDF
生态水文区划研究进展
15
作者 白梦婷 李发文 +1 位作者 杨锁林 白锐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16,共9页
20世纪90年代逐渐衍生出生态水文学科,生态水文学主要研究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与发展规律。近年来,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等问题突出,掌握时空变化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制定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可持... 20世纪90年代逐渐衍生出生态水文学科,生态水文学主要研究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与发展规律。近年来,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等问题突出,掌握时空变化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制定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策略,确立基于水资源承载力条件下的流域管控模式及水资源开发战略,已成为当前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紧迫需求。要实现以上需求和目标,生态水文区划是基础,生态水文区划目标是为不同生态系统和不同水文特征条件下的分析和评价提供最小的管理单元。生态水文区划主要用来研究生态水文现象的地域性分异,揭示生态水文现象地域性分布规律。研究重点论述了生态区划、水文区划及生态水文区划的发展历程,生态水文区划指标体系构建,生态水文区划划分方法等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区划或水文区划的单独研究,考虑生态与水文耦合关系的区划研究较缺乏,国内生态水文区划的研究虽已开展,但都集中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法等传统方法、固定时间段的分析以及大中空间尺度的研究等。根据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融合多源数据、提升区划方法精度以及监测区划动态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生态水文区划 指标体系 聚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湖北片区典型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解析及整治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妍妍 王峥 +1 位作者 邱斌 孙德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了改善长江流域湖北片区城市水生态环境,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安全4个方面解析了片区内城市水生态环境特征及问题,并对主要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和估算。结果表明,生活源是片区内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对片区化学需氧量、氨... 为了改善长江流域湖北片区城市水生态环境,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安全4个方面解析了片区内城市水生态环境特征及问题,并对主要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分析和估算。结果表明,生活源是片区内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对片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贡献率分别为68.75%、76.58%、75.82%和80.46%,片区内城市存在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工业磷化工、磷矿、磷石膏(“三磷”)污染问题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显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和水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片区内城市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生活源治理需加大管网建设力度,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质增效;工业源治理重点解决“三磷”问题;水资源方面,坚持以水定城、量水发展,构建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方面,加强河湖缓冲带建设,恢复生物多样性;水安全方面,加强风险管控,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湖北片区 城市水生态环境 问题解析 整治对策
下载PDF
长江流域四川区域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解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妍兰 孙德智 邱斌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长江流域四川区域1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5年区域内长江干流(四川段)、支流岷沱江和嘉陵江流域典型城市建成区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指标,估算流域内城镇生活源、工业源和城市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TN)和总... 以长江流域四川区域1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5年区域内长江干流(四川段)、支流岷沱江和嘉陵江流域典型城市建成区的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指标,估算流域内城镇生活源、工业源和城市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污染排放负荷,解析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结果表明:近5年长江流域四川区域城市水体水质逐年向好,TP、氨氮、TN和COD是区域内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城镇生活源为区域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城市工业污染问题突出、丰水期城市面源负荷较大、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等导致了城市水生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实施典型工业废水专项治理、建设溢流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城市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四川区域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四川区域 城市水生态环境 污染源解析 治理对策
下载PDF
2001—2020年三江源冻土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泰华 杨大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1-723,共13页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区广泛分布的冻土显著退化,对植被变化与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但近20年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与冻土变化的响应尚不明晰。基于200...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区广泛分布的冻土显著退化,对植被变化与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但近20年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与冻土变化的响应尚不明晰。基于2001—20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气象与土壤冻融数据集,分析了过去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与土壤冻融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001—20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整体呈变绿趋势,生长季NDVI以每10年0.017的速率显著增加;植被物候显著变化,生长季延长[6.3 d·(10a)^(-1)],主要由生长季开始日期(SOS)提前[4.9 d·(10a)^(-1)]贡献。基于统计分析结果,气温和降水是生长季NDVI最重要的主导因素,植被对降水的敏感性在气温相对较高、降水相对较少的暖干区域更强;生长季开始前的降水是SOS最重要的主导因素。土壤冻融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暖干区域,土壤融化时段延长对植被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总体来看,三江源季节冻土区的植被变绿与生长季延长速率高于多年冻土区,但在多年冻土不稳定或退化为季节冻土的区域,冻土退化可以疏干表层土壤进而抑制植被生长。研究成果为理解气候变化下以三江源区为代表的高寒冻土区植被及物候变化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NDVI 植被物候 冻土退化 生态水文
下载PDF
长江流域赣皖区域城市水生态环境特征解析及整治对策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令武 王峥 +1 位作者 朱洪涛 孙德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6,共11页
近年来长江流域赣皖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污染物排入城市水体,使城市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区域内1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安全4个方面总结了区域城市水生态环境特... 近年来长江流域赣皖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污染物排入城市水体,使城市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区域内1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安全4个方面总结了区域城市水生态环境特征;基于文献资料调研及相关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计算,剖析了造成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源为区域内多数城市第一大污染源;用水效率偏低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城市化的建设使区域内湖泊富营养化风险突出,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有色金属采矿及发达的航运造成河湖重金属和航运污染风险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包含城市点源与面源污染防治、节水型城市构建、富营养化风险控制和有色金属及航运码头污染控制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赣皖区域 城市水生态环境 问题解析 综合整治对策
下载PDF
Nature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coregionalization:a case study in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LI Shuang-cheng YANG Qin-ye(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9年第1期35-42,共8页
The increasing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of zoning regional biotic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scientists and management agencies are fully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to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creasing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of zoning regional biotic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 scientists and management agencies are fully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to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ecosystems, nevertheless, remains comparatively neglected. A rounded eco-regionaliz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regional ecosystem properties and distribution can supply powerful tools for rational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olu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In this paper, ideas on natur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methods available to eco-regionalization are presented Finally, a new ecoregionalization system of China based on specific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division is pre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regionalization hierarchical system of eco-regionalization principles of regionalization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