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ased on footprint balance and footprint deficit
1
作者 XING Cheng-guo ZHAO Shu-qin +1 位作者 YAN Hai-ming YANG Hui-cai 《Ecological Economy》 2020年第3期218-229,共12页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ut the“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lan”into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ut the“Beijing-Tianjin-Hebei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lan”into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ased on the footprint balance and footprint deficit after clarifying ecological governance objectives.First,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 uniform,hierarchical and classified supply mechanism of ecosystem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d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and forest resources fo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n,the“Authority with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for the suppl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a footprint balance and footprint deficit indicator circulation mechanism.Finally,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can be guaranteed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integrated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improving the“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u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footprint balance footprint deficit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价值测度及分区研究
2
作者 奉婷 周严 +1 位作者 董仁玲 李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难点在于厘清补偿主客体、评估补偿优先时序及精准测算补偿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责任合理分配。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将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难点在于厘清补偿主客体、评估补偿优先时序及精准测算补偿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责任合理分配。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将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相结合,测度2005—2020年各市生态补偿价值与标准,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最终划定优先支付、潜力支付、平衡、潜力受偿及优先受偿5类分区。结果表明:1)2020年经济带生态补偿赤字为288.09亿元,广州支付价值最高为185.14亿元,人均生态补偿标准为987.92元,仅崇左获生态补偿,受偿价值为0.68亿元,人均受偿标准为32.62元。2)广州、佛山与南宁长期为优先支付区;崇左长期为优先受偿区;肇庆、柳州及百色近年转为潜力支付区;来宾、贵港、梧州与云浮为平衡区;经济带优先受偿区与潜力受偿区逐步转为优先支付区、潜力支付区与平衡区。3)广州、佛山及南宁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平衡经济带区际生态保护责任,协调区际生态保护共治关系;应优先给予崇左生态补偿以实现生态保护受益,获得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价值测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综合分区 珠江—西江经济带
下载PDF
The Emergy-based Ecological Footprint (EEF)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Congjia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2
3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2 位作者 成升魁 张丹 孙业红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1年第1期56-65,共10页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s are under severe threat from modernization,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while sub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ith so-called modern agriculture has caused serious non-p...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s are under severe threat from modernization,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while sub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ith so-called modern agriculture has caused seriou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cological footprint, though an approach to measur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fails to reveal the tru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establish an enhanced emergy-based ecological footprint (EEF) which could include all the flow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the local inhabitants had consumed, thus making EEF a better indicator of th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This new approach was then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ngjiang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a typically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in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cal biocapacity could only meet 64% of the total consumption needed by the local inhabitants, leaving an ecological deficit of 5.2327 gha per capita. This analysis was contrary to earlier findings obtained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hat Congjiang Count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mall ecological reserve. Disaggregated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waste treatment and erosion control services occupied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footprint, indicating that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was under serious threat from waste discharge and soil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y-based ecological footprint (EEF) ecological footprint(EF) EMERGY ecosystem services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浑河-太子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分析
4
作者 么宁 张丹华 +2 位作者 刘淼 王洋 王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8,共10页
探究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是协调人类活动与资源压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为城市群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基于遥感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所在的浑河-太子河流域19... 探究流域生态承载力变化是协调人类活动与资源压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人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为城市群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基于遥感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所在的浑河-太子河流域1990-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变化,并以居民消费指数(CPI)和粮食产量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为基础,以生态足迹模型为框架,研究浑太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与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草地、农田、水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林地和耕地为浑河-太子河流域主要用地类型,二者主要呈东西分布,1990-2018年建设用地增加最多,面积达11.97×10^(4)hm^(2),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入。浑太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别为1117.04×10^(8)、653.35×10^(8)、1182.83×10^(8)、1215.34×10^(8)元,1990-2000年ESV总值下降最明显,达到了41.51%,2000-2010年涨幅最高,为81.05%,1990-2018年涨幅为8.80%,调节服务为流域主导功能。浑太流域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上大体呈东高西低分布,低值区域主要出现在城市群主城区;时间上总体稳定,1990年生物资源生态承载力最强,为281.20×10^(4) ghm^(2),生态赤字仅出现在2000年。研究表明,浑河-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生态稳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 浑河-太子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矿山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5
作者 贾梦旋 王金满 +3 位作者 李禹凝 张雅馥 高亭玉 吴大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221,共13页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家战略,要求矿山生态修复向着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理念与方法融入矿山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基于自然的矿山生态修复的理...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家战略,要求矿山生态修复向着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理念与方法融入矿山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基于自然的矿山生态修复的理论方法与实现路径比较缺乏。为此,系统梳理了NbS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理念内涵及相关概念,总结了NbS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等矿山生态修复各环节的潜在应用,对标了NbS与碳中和时代矿山生态修复的挑战与原则,分析了基于NbS的矿山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出了中国潜在NbS矿山生态修复实现路径。研究结果发现,对于碳中和愿景下NbS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科学内涵,自然修复、近自然修复、仿自然修复、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等修复理念属于当前矿山NbS。且NbS、碳中和、矿山生态修复具有重要耦合关系,NbS准则与碳中和愿景下矿山生态修复的原则适用相通,融入NbS的矿山生态修复可助力实现碳中和。另外,NbS是针对矿山生态修复核心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运用NbS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是对以往修复理念及方法技术的优化,NbS有效优化了矿山生态修复中地貌重塑与土壤重构方法,在土壤抗水蚀、可持续稳定性、视觉效果上优于传统方法且更接近原地貌,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植被重建方式可促进矿区生态演替,提升景观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达到提升矿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实现矿山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矿山复杂的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NbS实施途径,同时加强NbS成本效益核算模型的开发,以期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稳步提升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碳中和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应用
6
作者 罗明 刘世梁 +4 位作者 高岩 孙雨芹 杨崇曜 张琰 胡俊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1-3131,共11页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和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应对多样化挑战,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生态恢复前沿理念,我国的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从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NbS,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多尺度特征。NbS的对象、主体、目标以及...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和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应对多样化挑战,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生态恢复前沿理念,我国的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从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NbS,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多尺度特征。NbS的对象、主体、目标以及方案等方面与生态屏障的建设思路上高度契合,相关准则能够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全面的理论思路和实践框架。以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带为例,从北方防沙带的生态问题入手,深入剖析了NbS与探讨了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格局⁃过程⁃尺度”机理、“服务⁃价值⁃福祉”路径和“保护⁃修复⁃管理”体系角度对NbS实施准则和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北方防沙带案例分析,总结了NbS在北方防沙带生态屏障建设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北方防沙带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漓江流域生态补偿额度测算
7
作者 杨帅琦 王金叶 李何英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8,共9页
评估漓江流域典型年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流域内各区县提供合理的补偿次序,促进漓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利用修订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计算2000、2010、2020年3个典型年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 评估漓江流域典型年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流域内各区县提供合理的补偿次序,促进漓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利用修订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计算2000、2010、2020年3个典型年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生态供需及人地平衡状态,运用生态补偿优先级计算公式对漓江流域各区(县)做出补偿优先排序,最终核算出生态补偿标准额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0、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额分别为386.89亿、386.57亿、388.01亿元,各阶段林地及水域用地贡献度均在90%以上。(2)2020年,研究流域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1.44、0.43和1.06hm^(2),生态供需呈不平衡态势。(3)2020年,研究区内兴安、灵川、阳朔3县为生态效益输出空间,应优先获得生态补偿;临桂区、桂林市中心区为生态效益消费空间,应优先支付生态补偿。(4)2020年,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总额为26.5亿元,各区(县)的生态补偿金额差异较大,此外上下游地段的补偿紧迫性要高于中游地段。研究得出的生态补偿额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生态足迹 漓江流域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风险和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曦 叶可陌 +1 位作者 李坤 金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120,共10页
【目的】以大庆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视域下,探究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及其风险和价值时空变化特征,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基于1980、1990、2000、2010、2020年共5期多源数... 【目的】以大庆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视域下,探究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及其风险和价值时空变化特征,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基于1980、1990、2000、2010、2020年共5期多源数据,利用地学信息图谱、时空立方体模型、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三生空间”土地分布特征、土地利用转移规律及风险-价值时空异质性、空间关联性,探讨人类活动对“三生空间”变化的影响、“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以及土地未来发展路径。【结果】研究区“三生空间”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其中,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之间的转移最为活跃,1980—2020年面积为418.44 km^(2)。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呈上升趋势。矿区内呈现高风险、低价值特征。矿区外呈现低风险、高价值特征。【结论】受人口数量、油田开采与产业产值等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矿区内“三生空间”失调,矿区外“三生空间”协调。大庆城市边缘区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以缩小矿区内外差异为首要任务,加强各区政府与油田管理局之间的协作机制,使矿区内外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滦河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星星 陈星 +2 位作者 卢娟娟 陈霞 张其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65-172,共8页
以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滦河上游流域各期总体和不同地类生态承载力总量,绘制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图,分析其历史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流域2... 以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核算滦河上游流域各期总体和不同地类生态承载力总量,绘制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图,分析其历史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流域203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对该流域未来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滦河上游流域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长迅速,林地和草地互相转换活跃,草地转出居多,但仍是该流域主导地类。伴随着活跃的地类转换,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20—2030年预测该流域生态承载力将从1 844 795 ghm2增加至2 032 204 ghm2,增长了10.16%,水域对该流域生态系统承载力贡献作用十分突出。滦河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格局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内部单元随时间变化在空间上呈斑块聚集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承载力 时空格局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10
作者 凌丹丹 陈军飞 +1 位作者 吕周洋 丁童慧 《水利经济》 2023年第6期37-44,111,共9页
基于“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利用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测算了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补偿系数,构建了生态补偿量化模型,计算并确定了长江经... 基于“消费-产出”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利用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测算了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补偿系数,构建了生态补偿量化模型,计算并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补偿优先顺序及横向补偿额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消费生态足迹呈平稳增长态势,产出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各省市之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上游4个省市是典型的生态输出区,下游省市为典型的生态输入区;长江经济带生态可持续性较强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11个省市支出与获得生态补偿的总额总为正值,总体获得生态补偿额小于支出生态补偿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产出”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设计生态系统的一般方法框架及其在典型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勇 李嘉宁 +1 位作者 刘佳驹 彭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依据生态学与设计学的原理,提出设计生态系统的一般方法框架,即以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以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依据,通过水土平衡的生境营造、稳定有序的乡土生物网配置和最小干预的游憩设施介入,构建人与自然耦合的生态系统。同... 依据生态学与设计学的原理,提出设计生态系统的一般方法框架,即以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以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依据,通过水土平衡的生境营造、稳定有序的乡土生物网配置和最小干预的游憩设施介入,构建人与自然耦合的生态系统。同时,依据生态修复设计实践及国内外经典生态工程设计指南,从结构、材料和辅助措施三方面梳理和总结设计生态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共计31项。在此基础上,依据传统生态智慧工程化的思路,提出梯田、陂塘、基塘和垛田4种生境营造模式在基本模式特征、生境单元塑造、水循环调节、土壤环境调节、生物群落配置和游憩设施构建方面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量化参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当前面临的大面积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实践提供一种可工程化和可复制推广的设计方法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生态系统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生态系统服务 传统生态智慧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人地系统动态演化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慧敏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7期21-32,共12页
陆地表层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同时承载着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人地关系动态演进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消失,人地系统矛盾日趋尖锐... 陆地表层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同时承载着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人地关系动态演进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消失,人地系统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系统服务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转化、输送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桥梁,能够在人地系统间建立时空连接。以黄河中下游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河南省郑州市)和生态环境保育区(河南省南阳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综合评估框架,揭示中尺度区域人地关系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30年间,郑州市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长力度大于南阳市,而生态承载力水平小于南阳市。2020年郑州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南阳市的差值为0.195 9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是南阳市的2倍、1990年的121倍。由此可知,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远低于生态环境保育区,人地系统矛盾比生态环境保育区尖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区域人地系统动态演化评估,可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三维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陆海统筹生态修复途径——以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13
作者 张桐伟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南部沿海“库塘—河流—近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其所在流域及北部湾海域生态系统受损。通过水产养殖塘的海绵化改造及淡水、咸淡水、咸水三类生境的生态修复,降低流域生态...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南部沿海“库塘—河流—近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其所在流域及北部湾海域生态系统受损。通过水产养殖塘的海绵化改造及淡水、咸淡水、咸水三类生境的生态修复,降低流域生态风险;并通过提供游憩服务,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采用基于自然的陆海统筹生态修复途径恢复本地生态系统,为滨海地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陆海统筹 生态修复 流域生态治理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 被引量:74
14
作者 刘某承 苏宁 +3 位作者 伦飞 曹智 李文华 闵庆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4,共8页
2007年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已批准了三批5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便科学地决策和行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社会... 2007年中国政府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已批准了三批52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以便科学地决策和行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和谐进步。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ES)、生态足迹(EF)和人均GDP3个指标,以及这3个指标所代表的资源禀赋、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逻辑关系,构建综合性相对指数;并以此对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直辖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其中,海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最大,为0.5091,北京市的指数最小,为0.0377;最后,分析了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压力和生态效率,北京、天津和上海3个直辖市处于低资源禀赋高资源消费状况,全国大多数省(市、区)处于低消耗和低产出的阶段,经济增长尚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综合指标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GDP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测算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郭慧 董士伟 +2 位作者 吴迪 裴顺祥 辛学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5-1412,共8页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是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现有的测算方法多根据物质生产和消费实现,忽略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本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测算方法,并以1990、2005和201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研究...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是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现有的测算方法多根据物质生产和消费实现,忽略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本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测算方法,并以1990、2005和201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研究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承载力,并与通用因子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获取的均衡因子:水域>林地>耕地。水域均衡因子最高,平均值达到8.37。耕地均衡因子最低,平均值仅为0.24。林地均衡因子高于耕地,均衡因子平均值为0.71。说明该方法较好的表现了不同生态系统提供生态服务能力的差异;(2)基于该研究方法获取的不同生态系统的产量因子接近:耕地>林地>水域,均值分别为0.90,0.87和0.86,且呈逐年递减趋势;(3) 1990年到2015年,门头沟区生态承载力先降低后提高,生态足迹先提高,再降低,2005年出现生态赤字,其森林、耕地和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小于通用因子生态足迹模型结果,水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高于通用因子生态足迹模型结果。与通用因子相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更好的体现了研究区内各类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因子 产量因子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文辉 谢高地 +6 位作者 张昌顺 沈凤武 鲁春霞 肖玉 曹淑艳 李娜 王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4-914,共11页
以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的距离为研究核心。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2年,北京的生态足迹距离、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总里程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足迹距离增大到676.75 km,增长19.3%;人均生态足迹距离增加到18.42万km,增长54%;生态... 以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的距离为研究核心。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2年,北京的生态足迹距离、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总里程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足迹距离增大到676.75 km,增长19.3%;人均生态足迹距离增加到18.42万km,增长54%;生态足迹总里程增加了1倍强,达到56亿t km。北京市的食物生态足迹距离不断扩大,并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城市化的生态成本上升。所消耗各类食物的生态足迹距离从大到小分别为水果类、蔬菜或粮油类、肉蛋类和水产类。蔬菜类和水果类的生态足迹距离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且冬春季节远高于夏秋季节。从转移生态承载力来源地的视角,直线距离越远、占据市场份额越大的地区,对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的贡献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距离 时空分异 城市化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初探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梦月 陈江龙 +1 位作者 高金龙 叶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04-1408,共5页
本文将我国四大主体功能区分为开发型区域与保护型区域两大类,在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三大经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考虑开发型区域的支付意愿与支付... 本文将我国四大主体功能区分为开发型区域与保护型区域两大类,在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三大经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考虑开发型区域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保护型区域贡献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开发型区域的效用影响范围,提出结合生态足迹法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力模型构建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通过"补偿标准估算—补偿基金设立—分配方案确定—补偿实施"4个步骤,由开发型区域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向保护型区域支付生态补偿金,形成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最后从资金筹集多源化、形式多样化、参与对象多元化等方面提出生态补偿实施的政策建议。通过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的实施可激励生态保护行为,减少破坏行为,为区域均衡与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模型 生态足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引力模型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夏建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7-163,共7页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下限建议为每人17 830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上限建议为每人25 810元。本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能值生态足迹的河南省耕地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苏浩 雷国平 李荣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5-769,共5页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能值生态足迹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河南省2012年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尝试建立河南省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的能值生态足迹为5 318万hm2;生态承载力为1 670万hm2...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能值生态足迹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河南省2012年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尝试建立河南省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的能值生态足迹为5 318万hm2;生态承载力为1 670万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510亿元,耕地生态补偿为162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耕地
下载PDF
耦合InVEST-HFI-PLUS模型的生态分区规划与动态评估——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子尧 黄楚梨 +1 位作者 李倞 林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789-5798,共10页
生态分区规划是平衡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通过耦合InVEST-HFI-PLUS模型,在评估研究区生境质量与人类足迹指数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利用2005年与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 生态分区规划是平衡区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通过耦合InVEST-HFI-PLUS模型,在评估研究区生境质量与人类足迹指数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利用2005年与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PLUS模型模拟自然发展与规划保护两种情景下研究区203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并动态评估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对比分析不同情景的实际效益。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生境质量较好,有56%的区域生境质量等级为高;研究区人类足迹指数呈现四周低、中部高的分布格局。(2)综合生境质量与人类足迹指数,可以将研究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修复区以及适度开发区三个生态管制分区,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占比为52.8%,重点修复区面积占比为42%,适度开发区面积占比为5.2%。(3)对2035年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表明,规划保护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较自然发展情景下提升4.16亿元,研究区生态条件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人类足迹指数 PLUS模型 生态分区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