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城市生态廊道构建——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韩贵锋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山地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的理性方法。分析发现,林地是万源市生态用地中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其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形状指数、空间聚集度都较大,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根据不同的... 以四川省万源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山地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的理性方法。分析发现,林地是万源市生态用地中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其平均斑块面积、平均形状指数、空间聚集度都较大,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根据不同的用地类型对景观基质的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产生的障碍作用,计算各类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生态障碍效应,并得到景观的潜在生态连接度。以平均破碎度小于0.4和聚集度大于80%的阈值提取林地景观斑块,依据障碍效应指数和生态连接度的空间分布,并考虑高程、坡度、现状用地类型等因素,搜索廊道的适宜建设区,构建生态廊道,最终形成规划区生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障碍效应 生态连 接度 生态廊道 GIS 万源市
下载PDF
兼顾生态供给和人类需求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勇 肖晓 +3 位作者 刘艳中 阮景华 曾向阳 王巧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60,共7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大冶市为例,兼顾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需求,通过"源地—廊道"模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全市人口的整体需求和部分人口的就近需求,将源地划分为全局型和局地型2种...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大冶市为例,兼顾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需求,通过"源地—廊道"模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全市人口的整体需求和部分人口的就近需求,将源地划分为全局型和局地型2种类型,分别采取直接拾取法和综合评价法进行识别,建立了以斑块需求强度、可达性表征人类需求强度,以斑块重要性、连通性表征生态供给能力的局地型源地识别模型。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和目视判读方法,结合全局型源地和局地型源地分类,将廊道划分为关键廊道、关联廊道和组团廊道3种类型。研究表明:①大冶市全局型和局地型源地面积分别为144.61 km^2和197.42 km^2,局地型源地可以划分为6个组团,西北水陆复合组团源地因斑块小而少易受到外界干扰破坏,东部岗丘组团因分布于城市市郊而受城市化冲击的可能性较大;②大冶市关键廊道、关联廊道和组团廊道的长度分别为112.30 km、179.45 km和444.19 km,部分关键廊道受城镇建设、矿业活动或地质灾害影响,局部阻力值较大,需要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加以疏通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矿业城市 生态供需 全局型源地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种生态分析的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和研究--以长治“双修”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道成 杨立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3期4-9,共6页
以长治"双修"为案例,依据"斑块-廊道-空间"的空间结构模式审视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使用生态破碎度、生态敏感性分析识别现有区域生态斑块问题,提出构建生态廊道方法。立足"生态-农业-建设"... 以长治"双修"为案例,依据"斑块-廊道-空间"的空间结构模式审视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使用生态破碎度、生态敏感性分析识别现有区域生态斑块问题,提出构建生态廊道方法。立足"生态-农业-建设"管控思维,对区域内空间进行生态本底空间分析,将生态本底空间和构建廊道进行叠加,构建生态空间格局并提出管控策略。最终形成以生态空间为引导的"空间评价-格局构建-空间管控"框架来探索生态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破碎度 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廊道 生态空间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