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ution Research of Economy - Ecology - 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of Water Resourc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Junke Li Hong +1 位作者 Wang Xibo Ma Yongr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5期73-77,共5页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perspective,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building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perspective,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building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from 2001 to 2014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nefit indexes of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grew rapidly,while benefit indexes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nd ecosystem fluctuated smoothly from 2001 to 2014; coupling state of the whole system was at rival stage,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was reluctant coordination type,and the coupling index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dex. Moreover,it showed that the more the coupling systems,the lower indices of coupling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 ECONOMY - ecology - SOCIETY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ution XINJIANG
下载PDF
Integrated use of GIS, remote sensing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to assess ecological land suitability in multi-functional forestry 被引量:5
2
作者 Naser Ahmadi Sani Sasan Babaie Kafaky +1 位作者 Timo Pukkala Asadollah Mataj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127-1135,共9页
The Zagros forests are a treasure of valuable oak forests, but they have been severely degraded from long-term misu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 have been inc... The Zagros forests are a treasure of valuable oak forests, but they have been severely degraded from long-term misu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vulnerable ecosystems to prevent further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 the sustainability of land use. This study presents a methodology to assess land suitability using remote sensing (RS) to obtain wall-to-wall data for the calculations, GIS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MCDA to rank alternative land uses. The criteria and subcriteria affecting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for different uses were identified and weighted using 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Variables used as subcriteria were assessed using satellite data and oth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uch as existing maps and field surveys. Numerical values for the subcriteria were classified, and each class was given a priority rating according to expert judgments. Based on the ratings and weights of the subcriteria, a priority map was created for each land use using the weighted linear combination method. The priority maps for different land uses were overlaid to obtain a preliminary land use map, which often indicated several simultaneous land uses for the same location. The preliminary map was further edited by removing unrealistic, mutually exclusive land-use combinations. The study tested and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integrating RS, G1S and MCDA techniques for solving complicated land allocation problems in forested regions using a scientifically sound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allocation of forestland for different 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cisionanalysis ecological suitability Land allocation Land-use planning - Spatial analysis - Zagros forests
下载PDF
Change of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Decrease of COD/SO_4^(2-) Ratio During Sulfate-reduc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爱杰 任南琪 +1 位作者 刘广民 杜大仲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decrease of COD/SO_4^(2-) ratio during sulfate reduction, continuous-flew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an acidogenic sulfate-reducing reactor with...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decrease of COD/SO_4^(2-) ratio during sulfate reduction, continuous-flew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an acidogenic sulfate-reducing reactor with molasses wastewater as sole organic carbon source and sodium snlfate as electron acceptor, and the change of pH value,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RP), volatile fat acids (VFAs), alkalinity (ALK) and the predominant populations with COD/SO_4^(2-) ratio decreasing from 4.2 to 2.0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ith decreasing COD/SO_4^(2-) ratio, ORP and ALK increased, pH value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acetic acid in terminal produc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 stable -type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 high COD/SO_4^(2-) ratio was converted into a sub -stable -type one with low COD/SO_4^(2-)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te-reduction COD/SO_4^(2-)rati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Ecological Effects of Remote Smallsand Descending on Urban Area:Deduced from the "Mud - Snow" in Changchun City 被引量:2
4
作者 Wu Donghui Hu Ke +3 位作者 Wang Yun Yang Deming Zhao Wei Chen Shan 《Global Geology》 2000年第2期230-235,共6页
A serious sandstorm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from April 5 to April 7, 2000, while the remote smallsand decending took place in even larger area to the far northeast China. In Chanchun city, smallsand descending with sn... A serious sandstorm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from April 5 to April 7, 2000, while the remote smallsand decending took place in even larger area to the far northeast China. In Chanchun city, smallsand descending with snow provides the best samples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possible impacts of city - ecology. In the 253km2 urban district area of Changchun city, smallsands accumulated up to more than 3000t on April 7,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four "mud - snow" samples. After naturally melting in room temperature, two samples are taken to do quarantine of "invasion bacteria". As a preliminary result, the individual amount of bacterium in 1 ml sample water is up to 8. 9 x 104 or 1. 05 x 105,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640 million "invasion bacterium" individuals in one square meter. This study proves that other than the obvious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sandstorm, the urban micro - ecosystem is very possible under threat by the "invasion bacterium" accompanied by remote descending smalls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mallsand Bacteria - total ecologICAL security Changchun city
下载PDF
Ecological Marxism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Values
5
作者 HUI Bao-de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5期53-55,共3页
The core and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Marxism was analyzed. The reality significance of reconstructing ecological value in China was discussed. Way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value were proposed in the end. Correct ana... The core and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Marxism was analyzed. The reality significance of reconstructing ecological value in China was discussed. Way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value were proposed in the end. Correct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Marxist theory has a pos- itive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ecological values, to deepen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n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marxism ecological values RECONSTRUCTION China
下载PDF
“自然极限”还是“自然创造”?--伯克特和本顿围绕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争论
6
作者 熊易文 孙玉忠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5,共8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泰德·本顿和保罗·伯克特关于马克思是否有“自然极限”的思想展开了激烈争论。本顿将马克思思想误判为以生产力为主导的工业主义意识形态,并认为马克思没有自然极限思想。伯克特则通过分析马克思对马尔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泰德·本顿和保罗·伯克特关于马克思是否有“自然极限”的思想展开了激烈争论。本顿将马克思思想误判为以生产力为主导的工业主义意识形态,并认为马克思没有自然极限思想。伯克特则通过分析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批判,区分马克思人类生产的自然条件,辨析马克思劳动过程的生态调节,指出本顿对马克思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在伯克特看来,马克思所认为的自然极限是在具体生产关系下劳动的边界,人们在这个边界内进行“自然创造”获取财富。而这种自然创造的思想无疑比本顿所理解的自然极限思想更为深刻。梳理反思伯克特与本顿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自然创造思想的理解,厘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争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极限 自然创造 本顿 伯克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李约瑟与非欧洲中心视角下的中国生态文明起源论
7
作者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周岳(译)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福斯特通过比较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在东西方文化中视角差异的分析,强调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非欧洲中心主义立场,继之突显了跨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性。尽管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起源于西方,但却同样受到了东方国家的普遍... 福斯特通过比较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在东西方文化中视角差异的分析,强调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非欧洲中心主义立场,继之突显了跨文化生态学的重要性。尽管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起源于西方,但却同样受到了东方国家的普遍欢迎。这种现象的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基于此,福斯特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有机自然主义”的结合,并解释了这种结合对于中国的影响。同时,他还驳斥了一些错误观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的重要贡献,进而得出结论: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很可能会在全球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论题 生态文明 欧洲中心主义 中国 生态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生态视域的科学技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述评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兰 吴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8-75,共8页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科技发展的生态维度,拓展了科技观的生态视域。其理论有其合理和明显进步之处,也有一定的缺陷,对解决中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9
作者 张馨月 王秋 《理论观察》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醒世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此次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背景、内涵要义以及...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醒世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此次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背景、内涵要义以及发展创新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阐述,首先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以及西方先哲的生态观给予了马克思思考和启发。其次是从内涵要义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以实践为基础,探索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最后从发展创新的角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人类减轻环境危机、开辟实践路径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大对我国十年的生态保护成就作出了科学总结,并对下一步我们要实现的生态目标做出了明确指示。因此,应进一步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精华,寻找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依据。总之要想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美丽中国
下载PDF
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8,160,共8页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深入剖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之处。它主要表现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物质性的生产生活获得了文化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自然"获得了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规定;在社会主义研究上,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这种创新理论对中国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 奥康纳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组织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路径探赜
11
作者 施南奇 王永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组织生态学中关于组织生态位、制度环境和认知合法性的理论,为高职“马院”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组织生态位尚未稳固、制度环境尚不成熟、认知合法性难题尚待破解是高职“马院”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高职“马院”应找准组织生态... 组织生态学中关于组织生态位、制度环境和认知合法性的理论,为高职“马院”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组织生态位尚未稳固、制度环境尚不成熟、认知合法性难题尚待破解是高职“马院”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高职“马院”应找准组织生态位,强化功能定位;完善机制建设,优化制度环境;提升认识合法性,固化类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生态学 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认知合法性
下载PDF
环境审计关系人的生态文明观建设--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传联 齐晓安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论断,为环境审计"免疫力"的提高提供了科学指导。环境审计的主体、客体及委托者中存在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论断,为环境审计"免疫力"的提高提供了科学指导。环境审计的主体、客体及委托者中存在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进一步厘清环境审计关系人的观念问题,引领环境审计关系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审计关系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风险控制 马克思主义 “十八大”报告 环境管理
下载PDF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范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解读——以“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线索
13
作者 刘晓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显性问题,其中作为主体的人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范式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彰显人与自然的本真样态;资本主义制度悖谬造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人类中心主义特质指证人与自然的最终走向。不可否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难以有效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回应了时代问题,超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的理论溯源与现实进路
14
作者 柴鑫鑫 高梦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资本吞噬自然的催化作用,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应对生态危机的蔓延与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化解方案,但仍存在着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意和实践品格的倾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与世界,既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原则,又需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生态批判 生态危机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控制自然”思想的两条阐释路径及其理论启示
15
作者 屈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在“控制自然”思想上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径:现代性批判的阐释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路径。威廉·莱斯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在“控制自然”思想上呈现出两条不同的阐释路径:现代性批判的阐释路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路径。威廉·莱斯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隐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危机,这表现在:控制自然的观念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自然的实质是对人的控制,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人的工具。瑞尼尔·格伦德曼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阐释“控制自然”思想。他认为“控制自然”服务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它表现在:人对自然的有效控制是人对自然“人道的占有”,“控制自然”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在本质上是人类利益与自然利益的统一,“控制自然”预先假定的目的是能否增进人类福祉与满足人类需要。威廉·莱斯和瑞尼尔·格伦德曼对“控制自然”思想的两条不同阐释路径,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理解,也给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理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控制自然 现代性批判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资本与生态是根本对立的两极——福斯特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
16
作者 纪洪伟 刘祯周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29-34,共6页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于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他通过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阐述了在自由竞争时代资本逻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断裂,回应了马克思是否为生态学家的争论。他认为,马克思生态学的最大优势在于通透的...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核心理论关切在于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他通过重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阐述了在自由竞争时代资本逻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断裂,回应了马克思是否为生态学家的争论。他认为,马克思生态学的最大优势在于通透的关于资本逻辑的分析,自己则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关于资本生态维度批判的相关内容。福斯特认为物质变换断裂作为生态维度批判的核心理论,并在剖析当代生态问题时沿用其分析框架,戳穿资本主义生态方案的谎言,以此阐明超越资本逻辑的生态革命的政治主张。尽管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挖掘和重构,但离马克思自己本真仍有差距。“回到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才能客观评价福斯特对资本逻辑生态批判的理论贡献和理论局限,弄清福斯特和马克思资本逻辑生态批判思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生态批判 福斯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安德烈·高兹经济理性批判与生态理性构建
17
作者 张博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22-25,共4页
作为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高兹认为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受经济理性支配的资本家执着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财富,这种对利益的盲目追逐,最终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这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其... 作为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高兹认为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受经济理性支配的资本家执着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财富,这种对利益的盲目追逐,最终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这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中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据此,高兹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超越经济理性,实现生态理性”为核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消费异化和科学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从劳动解放、坚持“少而好”的价值观念以及采用分散型的软技术入手,构建了以生态理性为基本原则的未来社会主义制度。高兹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但却夸大了生态危机的历史作用,体现出明显的技术决定论倾向,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兹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性 生态理性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进路及其现实启示
18
作者 刘晓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 现代性批判是贯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主题之一。同传统西方绿色思潮诉诸伦理规制和思维方式的批判进路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资本批判为逻辑起点,围绕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形成了从资本批判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到技术理性批判,从技术理性批判到异化价值观批判的逻辑进路,并彰显出“辩证性”“现实性”“共生性”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悖论,同时表征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断裂的可能性,不仅为西方现代性批判内容扩充释放了新的理论能效,还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批判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及当代启示
19
作者 陆莉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7期56-59,共4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为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异化消费的系统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消费理论为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异化消费的系统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异化消费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对当代的启示是,要把好生产关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异化消费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原理”课的理论路径与实践探索
20
作者 尹曦雯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33-13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这就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应发挥重要作用,这就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而“原理”课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此,探索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原理”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原理”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