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激光与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1
作者 李清 张宏伟 +4 位作者 陈丽梅 丛青 汪清 隋龙 华克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3,共7页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0~3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为1型/2型,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根据医师建议及患者意愿,接受激光或LEEP治疗。评估两种手术的有效性,比较术后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阴道镜病理;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566例患者,其中233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激光组),333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两组患者术前细胞学、HPV结果、宫颈管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激光组有91.5%的患者细胞学正常,而LEEP组有86.9%的患者细胞学正常。两组的组织学治愈率均为91.5%,HPV转阴率均为74.6%。两组细胞学、HPV结果和阴道镜病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激光组的宫颈管显著长于LEEP组[(29.09±3.15)mm vs(.27.05±3.84)mm,P<0.001]。两组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TZ1型或2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HSIL患者,CO_(2)激光消融和LEEP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但LEEP术后组织标本送检病理可减少浸润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宫颈环形电切(LEEP) 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妊娠结局
下载PDF
CO_(2)激光联合中医药在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艳丽 潘琦文 +2 位作者 李建湘 覃小妮 黄红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CO_(2)激光联合中医药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 目的探讨CO_(2)激光联合中医药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激光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三组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随访结束后返院复查,比较三组治疗前、随访结束时的HR-HPV病毒载量、P16和Ki-67阳性率;比较三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TCT)结果、HPV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三组HRHPV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激光组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宫颈TCT转为正常或炎症占比、HR-HPV转阴率均高于激光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三组P16和Ki-67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激光组和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LSIL合并HR-HPV感染治愈率、HR-HPV及P16、Ki-67转阴率方面,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 co_(2)激光 中医药外治
下载PDF
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HPV转阴率的影响
3
作者 李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 目的分析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研究组治疗3、6个月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CO_(2)激光气化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可提高疗效及HPV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Α-2B co_(2)激光气化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在面部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林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1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78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 目的回顾性分析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78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冷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ECCA评分为(15.36±7.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ECCA评分(20.36±6.78)分(t=3.002,P=0.004);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1例、显效17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14例、显效19例、无效6例(Z=-1.976,P=0.048);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无明显差异(χ^(2)=1.412,P=0.23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瘢痕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凹陷性瘢痕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 湿润烧伤膏 痤疮瘢痕权重评分
下载PDF
食品级液体CO_(2)装置脱烃技改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包智俊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21期15-18,共4页
伴随着国家碳减排与碳中和战略,回收利用工业尾气CO_(2)的气体项目和生产装置日趋广泛。对于如何适应和克服由于尾气组分的变动对CO_(2)生产装置产生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某公司15万吨/年食品级液体CO_(2)生产装置实施脱烃净化技改的成功经... 伴随着国家碳减排与碳中和战略,回收利用工业尾气CO_(2)的气体项目和生产装置日趋广泛。对于如何适应和克服由于尾气组分的变动对CO_(2)生产装置产生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某公司15万吨/年食品级液体CO_(2)生产装置实施脱烃净化技改的成功经验,为食品级CO_(2)生产装置克服上游尾气变动影响并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尾气回收 食品级co_(2) 脱烃 催化氧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CO_(2)激光治疗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庞雄燕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CO_(2)激光治疗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40例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常规药物联合C... 目的探讨并分析CO_(2)激光治疗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40例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接受常规药物联合CO_(2)激光治疗者的40例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结论CO_(2)激光治疗宫颈、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治疗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阴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石灰窑废气生产食品级CO_2
7
作者 朱思贡 蒙高碧 《上海化工》 CAS 1998年第2期27-28,共2页
本文采用先进脱硫工艺,可将石灰窑废气制成食品级CO_2,同时又治理了废气的排放,对石灰厂废气的收集利用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 废气利用 食品级 脱硫 石灰窑 二氧化碳
下载PDF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for the synthesis and purification of battery-grade Li_(2)CO_(3)with microfluidics
8
作者 Haodu Li Jie Zhang +2 位作者 Lin Dai Le Du Jiqin Zh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06-117,共12页
Battery-grade lithium carbonate(Li_(2)CO_(3))with a purity of higher than 99.5 wt%is of great importance as a high value-added lithium salt.However,influences of different reaction systems and process control on produ... Battery-grade lithium carbonate(Li_(2)CO_(3))with a purity of higher than 99.5 wt%is of great importance as a high value-added lithium salt.However,influences of different reaction systems and process control on product purity remain unclear.Herein,a membrane dispersion microreactor was used to enhance the mass transfer of 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es in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system.Synthetic systems of Na_(2)CO_(3)–LiCl,NH_(4)HCO_(3)–LiCl,and NH_(3)·H_(2)O−CO_(2)−LiCl,CO_(2)purification based on carbonation and decomposition were adopted.The Li_(2)CO_(3)purity was increas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mixing performance.The carbonation time was reduced by 62.5%and 58.3%for the NH_(3)·H_(2)O−CO_(2)and CO_(2)purification systems,respectively.In the two ammonia-based systems,Li_(2)CO_(3)particles with a purity of 99.7–99.8 wt%were one-step prepared with a size of 3–5μm,which also m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attery-grade standard.The purity was further increased to 99.9 wt%by CO_(2)purification and LiHCO_(3)decomposition.The investigation could provide a feasible alternative for the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battery-grade Li_(2)CO_(3)in one or multiple st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Battery grade Li_(2)co_(3)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High purity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stearic acid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flowability and agglomeration of battery grade Li_(2)CO_(3)powder
9
作者 Ming Zho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63-277,共15页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flow and agglomeration behaviors of battery grade Li_(2)CO_(3)powder and the influence of stearic acid surface modification.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uniformity ...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flow and agglomeration behaviors of battery grade Li_(2)CO_(3)powder and the influence of stearic acid surface modification.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uniformity of Li_(2)CO_(3)and its powder mixtures.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Standard,battery grade Li_(2)CO_(3)powder has D50 equal to 3–8μm which belongs to a micron-sized superfine powder.Therefore,with the extension of storage time,the serious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occurs due to th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rough and irregular powder particles.The Hausner ratio(HR)of the unmodified sample increases from 1.14 to 1.41,and the corresponding flowability is classified as good to poor.Instead,among samples with doping stearic acid,the optimum amount of it is 0.10 wt%which exhibits an extremely stable HR value from 1.14 to 1.16.Meanwhile,after 156 days,the repose angle(AR)obtained for samples without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using 0.10 wt%stearic acid are calculated to be 49°and 28°,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values of HR and AR,the flowability of the unmodified sample is poor while the sample modified with 0.10 wt%of stearic acid still maintain excellent powder flow property.Moreover,The LiMn_(2)O_(4)cathode material synthesized from modified Li_(2)CO_(3)powder with a stearic acid content of 0.10 wt%exhibits good crystallinity and comparabl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o that prepared by commercial Li_(2)CO_(3).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earic acid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n ideal modifier for battery grade Li_(2)CO_(3)powder that needs to be kept for a lo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tery grade Li_(2)co_(3)powder FLOWABILITY Surface modification Stearic acid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HPV转阴率及性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韩春霞 冯兰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激光治疗女性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85例L...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激光治疗女性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85例LSIL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2b,IFN-α2b)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O_(2)激光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HPV感染转阴情况、治疗效果及性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HPV载量为(1.35±0.38)copies/mL,低于对照组的(1.89±0.42)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性生活丧失率、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O_(2)激光治疗能够提高女性LSIL合并HP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PV转阴率,且对患者的性功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女性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 性功能
下载PDF
高级别油气管线钢内腐蚀及化学防护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屹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92-95,共4页
针对X80-X120高级别管线钢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内腐蚀问题,阐述了其在单一CO_(2)、单一H_(2)S和CO_(2)/H_(2)S共存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和国内外的内腐蚀及化学防护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级别油气管线钢 co_(2)腐蚀 H2S腐蚀 co_(2)/H_(2)S腐蚀 化学防护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效果探究
12
作者 李国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干扰素治疗,研究组在干扰素基础上开展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消退时间、炎性因子、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的64.00%高(P<0.05)。研究组白带增多、腰骶酸痛、下腹隐痛消退时间分别为(4.12±0.76)、(3.29±0.81)、(4.37±0.89)d,均比对照组的(5.30±0.93)、(4.32±0.97)、(5.64±1.02)d短(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对比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白细胞计数(6.41±1.73)×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59.83±3.31)%、C反应蛋白(5.89±1.06)mg/L、白细胞介素-6(21.83±2.17)pg/ml均比对照组的(8.85±2.20)×10^(9)/L、(64.72±3.96)%、(7.02±1.27)mg/L、(25.49±2.76)pg/ml低(P<0.05)。治疗后,两组白带增多、腰骶酸痛、下腹隐痛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白带增多评分(1.17±0.39)分、腰骶酸痛评分(1.06±0.31)分、下腹隐痛评分(1.16±0.40)分均比对照组的(1.58±0.43)、(1.52±0.48)、(1.61±0.45)分低(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增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治疗时,将干扰素与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应用可起到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干扰素 二氧化碳激光
下载PDF
吉木萨尔页岩油注入介质梯级提采实验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佳亮 葛洪魁 +1 位作者 张衍君 何吉祥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4-250,258,共8页
为了评价水、表活剂溶液和CO_(2)与储层的相互作用对页岩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压差和渗吸作用对吉木萨尔页岩油的提采效果,并研究渗吸介质作用顺序对采收率的影响,对井底岩心饱和储层原油,开展离心实验,重水渗吸、表活剂溶液渗吸以及CO_... 为了评价水、表活剂溶液和CO_(2)与储层的相互作用对页岩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压差和渗吸作用对吉木萨尔页岩油的提采效果,并研究渗吸介质作用顺序对采收率的影响,对井底岩心饱和储层原油,开展离心实验,重水渗吸、表活剂溶液渗吸以及CO_(2)吞吐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表征岩心孔隙中的原油量,并计算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渗吸作用是页岩油产出的主要动力,重水渗吸驱油采收率在30%~34%之间,表活剂溶液渗吸采收率在35%~40%之间,CO_(2)吞吐采收率在37%~50%之间,压差驱动对吉木萨尔页岩油的采出影响较弱,离心采收率在3%以下;实验中的3种介质提采能力,由低到高为重水、表活剂溶液和CO_(2);按照驱油采收率高低对提采介质分级(称为梯级),介质与储层接触顺序显著影响着最终采收率,将最高梯级介质首先注入储层,使得最高提采梯级介质与储层首先接触,有利于提高页岩油井的最终采收率。在油田生产中,建议在新井压裂中,首先在压裂前置液使用最高提采梯级的介质,使得最高提采梯级的介质可以首先与储层接触,以保证最终采收率最高,而不是逐级提采;在老井中,应当使用比已入井流体更高梯级的提采介质,通过渗吸作用可以继续产出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介质提采梯级 渗吸作用 采收率 co_(2)吞吐
下载PDF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伴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祥凤 何娟 +1 位作者 吴泽俊 庄雅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2-15,133,共5页
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CO_(2))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对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的LSIL伴HR-HPV感染的患者183例。采用随机... 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CO_(2))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对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的LSIL伴HR-HPV感染的患者18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CO_(2)激光治疗组(61例)、干扰素治疗组(61例)、联合治疗组(61例)。比较三组患者一个疗程结束后第3、6、12个月宫颈HR-HPV的转阴率及LSIL的治愈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第3、6、12个月宫颈HR-HPV转阴率(77.05%、88.52%、91.80%)均高于CO_(2)激光治疗组(37.70%、65.57%、73.77%)及干扰素治疗组(21.31%、45.90%、54.10%)(P <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第3、6、12个月宫颈LSIL治愈率(78.69%、90.16%、93.44%)均高于CO_(2)激光治疗组(52.46%、65.57%、78.69%)及干扰素治疗组(29.51%、45.90%、57.38%)(P <0.05)。结论 在LSIL治愈率及HR-HPV转阴率效果方面,CO_(2)激光比干扰素效果好,但两者联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二氧化碳激光 干扰素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燕窝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付龙威 连建梅 +1 位作者 叶淑贤 范群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6-43,共8页
本实验以新鲜燕窝为原料,研究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超临界CO_(2)干燥方式对燕窝品质的影响,以感官品质、干燥速率、涨发倍数、色泽、全质构、微观结构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干燥的燕窝涨发... 本实验以新鲜燕窝为原料,研究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超临界CO_(2)干燥方式对燕窝品质的影响,以感官品质、干燥速率、涨发倍数、色泽、全质构、微观结构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干燥的燕窝涨发率(42.71±0.09)和色度(79.16±0.35)显著(P<0.05)高于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的燕窝;在全质构方面,超临界CO_(2)干燥的燕窝胶粘性(0.0127±0.0024)和内聚性(0.4330±0.0580)显著(P<0.05)高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样品,但这四种干燥工艺的样品弹性差异不大(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超临界CO_(2)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样品空洞大且多,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空洞较小,结构紧密;通过营养成分测定发现超临界CO_(2)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总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超临界CO_(2)干燥的样品中赖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甲硫氨酸显著(P<0.05)高于其他三种干燥工艺的样品。不同干燥工艺处理的燕窝品质有较大差异,超临界CO_(2)干燥为燕窝的最佳干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干燥处理 超临界co_(2)干燥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下载PDF
浅析新能效电力变压器的推广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都兴双 李洪春 苏晓龙 《变压器》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作者选取典型的110kV、220kV变压器产品分别按照11型、新能效2级和新能效1级进行采购成本的核算、运行成本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比分析,为新能效电力变压器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能效变压器 碳达峰和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AHP-EWM和云模型的岩体可致裂性分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维龙 张艳君 高博 《路基工程》 2021年第5期163-169,共7页
依托西藏林芝市公路改造工程,借鉴工程爆破中可爆性分级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O_(2)相变致裂作用下岩体可致裂性分级的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和云模型分级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岩体进行可致裂性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 依托西藏林芝市公路改造工程,借鉴工程爆破中可爆性分级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O_(2)相变致裂作用下岩体可致裂性分级的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EWM)和云模型分级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工程岩体进行可致裂性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分级方法固定评价模式的缺陷;根据可致裂性特点将拟建区域岩体分为二、三、四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相变致裂 可爆性分级 AHP EWM 云模型
下载PDF
基于智能视觉感知的车内孩童监控预警系统
18
作者 张雪翔 史训昂 +1 位作者 郭鹏宇 姚广华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2年第8期1806-1811,1832,共7页
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导致孩童被长时间遗留在车内而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论文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车内智能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在监测到驾驶位无人的情况下,通过车内安置的环视摄像头对车内可能遗留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和姿态估计... 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导致孩童被长时间遗留在车内而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论文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车内智能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在监测到驾驶位无人的情况下,通过车内安置的环视摄像头对车内可能遗留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和姿态估计,并结合CO_(2)传感器对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可能遗留在车内孩童的状态进行实时评估。最后,该系统会根据车内孩童的当前状态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并做出及时相应的处理,保证滞留在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童 人脸识别 姿态估计 co_(2)传感器 分级预警机制
下载PDF
CO_(2)/CO替代H_(2)O/H_(2)气氛制备高牌号硅钢可行性
19
作者 王旭锋 孙彩娇 +3 位作者 艾立群 洪陆阔 周玉青 闻莉 《钢铁》 CAS 2024年第11期79-88,共10页
在国家“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发电机组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其生产制备主要依赖长流程工艺。提出面向电炉短流程工艺,并以CO_(2)/CO替代H_(2)O/H_(2)作为固态脱碳气氛制备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试... 在国家“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发电机组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其生产制备主要依赖长流程工艺。提出面向电炉短流程工艺,并以CO_(2)/CO替代H_(2)O/H_(2)作为固态脱碳气氛制备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试验以硅质量分数为3.5%、碳质量分数为0.18%薄带钢为研究对象,利用热力学分析和实验室试验开展CO_(2)/CO和H_(2)O/H_(2)2种气氛制备硅钢对比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CO_(2)/CO和H_(2)O/H_(2)2种气氛下存在生成Fe_(2)SiO_(4)的临界pH_(2)O/pH_(2)(H_(2)O与H_(2)的分压比)或pCO_(2)/pCO(CO_(2)与CO的分压比)值,将气氛条件控制在这一临界分压值以下可避免铁元素大量氧化。XRD测试结果表明,在1 423 K的脱碳温度下pH_(2)O/pH_(2)应控制为0.34以下、pCO_(2)/pCO应控制为0.22以下,可避免氧化层生成Fe_(2)SiO_(4);通过对钢带氧化层显微结构观察发现,脱碳气氛pCO_(2)/pCO=0.10时,氧化层厚度可控制为10μm,且氧化层可分为3层,为表面和靠近集体一侧的SiO_(2)层以及中间的Fe与圆球状SiO_(2)层,这是由于CO_(2)/CO气氛氧势相对较低,脱碳过程伴随着气氛中氧向基体内扩散和硅向基体外扩散;CO_(2)/CO气氛与H_(2)O/H_(2)气氛脱碳效果对比发现,由于CO_(2)/CO气氛氧化性弱于H_(2)O/H_(2)气氛,使得相同脱碳温度CO_(2)/CO气氛可以维持较高脱碳速率,在pCO_(2)/pCO=0.10气氛下,温度为1 423 K时,5 min可将0.3 mm厚钢带碳质量分数由0.18%脱至0.002 9%,在573 K回火1 h后,硅钢铁损P1.5/50为1.713 W/kg,磁感应强度B50为1.892 T,采用CO_(2)/CO作为固态脱碳气氛可制备出与H_(2)O/H_(2)气氛磁性能相当的硅钢,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牌号硅钢 固态脱碳 co_(2)/co 氧化层 磁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