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icromechanical model for efective conductivity in granular electrode 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Julia Ott Benjamin Vlker +2 位作者 Yixiang Gan Robert M.Mc Meeking Marc Kamlah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682-698,共17页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performance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 For this, the porous electrode structures of both SOFC and LIB a...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performance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 For this, the porous electrode structures of both SOFC and LIB are modeled as a binary mixture of electronic and ionic conducting particles to estimate effective transport properties. Particle packings of 10000 spherical, binary sized and randomly positioned particles are created numerically and densified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 SOFC and LIB: the sintering of SOFC electrodes is approximated geometrically, whereas the calendering process and volume change due to intercalation in LIB are modeled physically by a discrete el- ement approach. A combination of a tracking algorithm and a resistor network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on- nectivity and effective conductivity for the various densified structures. For SOFC,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morphology on connectivity and conductivity is performed on a large number of assemblies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nd particle size ratios between 1 and 10. In comparison to percolation theory, an enlarged percolation area is found, es- pecially for large size ratios. It is shown that in contrast to former studies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correlates to varying coordination numbers. The effective conductivity shows not only an increase with volume fraction as expected but also with size ratio. For LIB, a general increase of conductivity during the intercal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 in correlation with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cal- endering on 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and the effective conductivity of carbon black is shown. The anisotropy caused by the calendering process does not influence the carbon black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electrode structures effective conductivity - percolation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Nanostructural Carbon Black/ABS Composites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huan Wang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11年第5期160-164,共5页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field of high polymer material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of high polymer composites. The effects of carbon black f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field of high polymer material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of high polymer composites. The effects of carbon black fraction on volume resis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of nanostructural carbon black (CB)/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CB mass fraction was over 15%, the volume resistivity dropped sharply and when it rose to 35%, the volume resistivity achieved the lowest value 103 Ω?cm and the SE was about 6 dB. In addition, there are two obvious percolation effect at 15% ~ 20% and 30% ~ 35% CB respectively in the course of the volume resistivity chan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wo percolation effect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下载PDF
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谷敬凯 季铁正 +3 位作者 张教强 李萍 刘欢 陈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30,共5页
采用超声溶液分散法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导电渗流行为和阻-温特性。研究发现,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渗流阈值为3.8%,即当导电填料在体系中的质量分数达到3.8%时,材料内部... 采用超声溶液分散法制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烯(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导电渗流行为和阻-温特性。研究发现,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渗流阈值为3.8%,即当导电填料在体系中的质量分数达到3.8%时,材料内部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导电网络,从而实现其导电特性。研究和探讨了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的正温度系数(PTC)效应和负温度系数(NTC)效应。研究发现,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的PTC效应会随着GNPs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当导电填料GNPs的添加量达到3.8%时,通过阻-温曲线可以观察到,PE-UHMW/GNPs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PTC强度和相对较低的室温体积电阻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GNPs和PE-UHMW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随着热循环次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最终会影响到材料的PTC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微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正温度系数效应 重复性 导电渗流阈值
下载PDF
具有隔离-双逾渗结构的PVDF/LLDPE/CB导电复合材料制备及其PTC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彤彤 钟明 段咏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86-92,共7页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熔点之间的差异,以纳米级的PVDF粉体、LLDPE和导电炭黑(CB)为原料,在高于LLDPE熔融温度(120℃)但低于PVDF熔融温度(160℃)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成功制备了具有“隔离-双逾渗”结构...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熔点之间的差异,以纳米级的PVDF粉体、LLDPE和导电炭黑(CB)为原料,在高于LLDPE熔融温度(120℃)但低于PVDF熔融温度(160℃)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成功制备了具有“隔离-双逾渗”结构的PVDF/LLDPE/CB导电复合材料。首先使用低熔点的LLDPE作为CB载体,制得LLDPE/CB母料,再利用LLDPE熔点远低于PVDF熔点的特点,将LLDPE/CB母料与PVDF粉体135℃熔融共混,在此温度下,LLDPE是熔体,而PVDF仍可保持颗粒状,从而将可流动的熔体状LLDPE/CB包裹于PVDF颗粒表面,制备了低逾渗值(质量分数2.299%)的PVDF/LLDPE/CB复合材料。所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正温度系数(PTC)效应,温度上升到LLDPE熔点附近时,电阻率对温度变化敏感,升高了4个数量级,而且经过多次热循环之后,PTC重复性较好。这种复合材料可以用作温度传感器电阻,在温度过载保护领域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导电逾渗 正温度系数效应 隔离-双逾渗结构
下载PDF
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几种导电理论的评述 被引量:49
5
作者 卢金荣 吴大军 陈国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47,69,共6页
近年来,有关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对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研究的不足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相当复杂,通常可分为导电通路如何形成和材料形成导电通路后如何导电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人们... 近年来,有关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对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机理研究的不足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相当复杂,通常可分为导电通路如何形成和材料形成导电通路后如何导电这两个方面来研究。人们提出了许多导电机理模型,详细介绍了渗滤理论、有效介质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导电理论,对其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评述。通过对这些导电机理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复合型导电塑料以及其它导电复合材料导电行为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 导电机理 研究 复合型导电塑料 渗滤 有效介质理论
下载PDF
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及导电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概况 被引量:34
6
作者 叶明泉 贺丽丽 韩爱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5,共3页
采用渗流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和场致发射效应等理论,对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从聚合物的结构、导电填料的种类、性能、用量、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加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分析了影响填充复合型导电高... 采用渗流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和场致发射效应等理论,对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从聚合物的结构、导电填料的种类、性能、用量、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加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分析了影响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 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机理 渗流 量子力学隧道效应 场致发射
下载PDF
炭黑填充聚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丁乃秀 齐兴国 +3 位作者 李超勤 李伟 黄兆阁 刘光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研究了炭黑填充聚丙烯(PP)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以及增韧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渗滤效应,当炭黑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导电性能。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 研究了炭黑填充聚丙烯(PP)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以及增韧剂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渗滤效应,当炭黑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导电性能。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POE)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影响不大,其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使PP导电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炭黑 导电复合材料 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 渗滤效应
下载PDF
导电胶粘剂的导电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芝华 孙健 柯于鹏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60,共8页
综述了导电胶的导电机理。导电胶作为无铅焊焊料的替代品,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对导电胶导电机理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导电胶的导电机理相当复杂,通常可以分为导电通路如何形成与材料形成导电通路后如何... 综述了导电胶的导电机理。导电胶作为无铅焊焊料的替代品,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但对导电胶导电机理研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与发展。导电胶的导电机理相当复杂,通常可以分为导电通路如何形成与材料形成导电通路后如何导电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研究。对此,人们提出了许多阐述导电胶导电机理的理论和模型。本文详细介绍了渗流理论、界面热力学理论、有效介质理论、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导电理论,对其适应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机理 渗流理论 界面热力学理论 隧道效应 有效介质理论
下载PDF
PVDF/PZT/CB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介电耗能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慧萍 晏雄 董跃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2,共4页
应用压电导电原理,研制了一种新型减振复合材料,通过对PVDF/PZT/CB复合体系的导电性能和动态介电性能的测试分析,探讨了该复合材料的介电耗能微观机制,认为该复合材料可通过界面极化和漏电电流两种介电耗能机制来达到减振目的。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材料 介电耗能机制 减振复合材料 压电导电效应 导电性能 动态介电性能 漏电电流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通路的形成 被引量:18
10
作者 曾戎 曾汉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9-13,共5页
综述近年来提出的多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通路形成模型:统计、热力学、有效介质和微结构(包括分形)模型,并对模型和实际复合体系导电通路的形成作出分析及比较,认为将非平衡热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和分形结构三方面理论结合才... 综述近年来提出的多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通路形成模型:统计、热力学、有效介质和微结构(包括分形)模型,并对模型和实际复合体系导电通路的形成作出分析及比较,认为将非平衡热力学、非线性动力学和分形结构三方面理论结合才能对导电复合体系的导电通路形成机制作出较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 导电通路 复合材料 导电高分子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当量热导率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秋林 胡行方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本文首次提出了功能梯度材料当量热导率的概念,并推导了当量热导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确定不仅可以指导FGM的成分、组织和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加速FGM实用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当量热导率 功能梯度材料 热渗流效应 计算
下载PDF
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的热逾渗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海林 杨善让 +4 位作者 王升龙 徐志明 齐冰 秦玉明 王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电站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在锅炉换热面设计以及优化吹灰中都是一个关键参数。文中采用重整化群描述积灰层的几何结构,然后通过与无规阻抗网络的类比,推导出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的热逾渗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几何结构和高... 电站锅炉尾部受热面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在锅炉换热面设计以及优化吹灰中都是一个关键参数。文中采用重整化群描述积灰层的几何结构,然后通过与无规阻抗网络的类比,推导出积灰层有效导热系数的热逾渗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了几何结构和高温辐射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上研究了积灰有效导热系数随分形维数以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这些都为在线监测、实现吹灰优化以及锅炉尾部受热面设计提供了准确数据,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锅炉 尾部受热面 积灰层 有效导热系数 热逾渗模型
下载PDF
纳米炭粉/ABS复合材料屏蔽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熊政专 段海平 段玉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8,共3页
采用纳米炭黑对ABS进行填充,研究了纳米炭黑用量对ABS复合材料导电性和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屏蔽效能明显增强,当炭黑的质量分数为35%时,体积电阻率达到103 Ω*cm,屏蔽效能增加到6 dB.而且体... 采用纳米炭黑对ABS进行填充,研究了纳米炭黑用量对ABS复合材料导电性和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屏蔽效能明显增强,当炭黑的质量分数为35%时,体积电阻率达到103 Ω*cm,屏蔽效能增加到6 dB.而且体积电阻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二次逾渗现象,分别出现在炭黑质量分数为15%~20%和30%~3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炭黑 复合材料 导电性 二次逾渗 屏蔽效能
下载PDF
假目标用电热涂层有效电导率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绪良 许自力 +2 位作者 何超 荣先辉 贾其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为了指导假目标用电热涂层的设计实验,综合考虑量子力学隧道效应以及填料粒子尺寸和形状,建立了假目标用电热涂层有效电导率模型,详细讨论了电热涂层有效电导率以及电导率渗流阈值和填料粒子形状、尺寸、填料体积分数的关系。计算结果表... 为了指导假目标用电热涂层的设计实验,综合考虑量子力学隧道效应以及填料粒子尺寸和形状,建立了假目标用电热涂层有效电导率模型,详细讨论了电热涂层有效电导率以及电导率渗流阈值和填料粒子形状、尺寸、填料体积分数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渗流阈值随填料粒子尺寸增大而增大,随粒子长短轴比增大而减小;涂层有效电导率在渗流阈值附近有明显突变,且随填料粒子尺寸增大而减小,随粒子长短轴比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目标 电导率 涂层 隧道效应 渗流阈值
下载PDF
LDPE/CPE/炭黑三相复合导电体系的电学性能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雄伟 黄锐 +1 位作者 蔡碧华 赖胜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8-54,共7页
研究了LDPE/CPE/炭黑三相复合导电体系的导电性能和电流-电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系具有明显的导电渗滤效应,在共混比LDPE/CPE>50/50时,导电性能随CPE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炭黑粒子在L... 研究了LDPE/CPE/炭黑三相复合导电体系的导电性能和电流-电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系具有明显的导电渗滤效应,在共混比LDPE/CPE>50/50时,导电性能随CPE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炭黑粒子在LDPE和CPE两组分中的分布不均匀性所致。复合体系的电流-电压特性在低电压下呈欧姆特征,在电压高于一定值后呈现非欧姆特征。非线性欧姆行为主要是由于炭黑粒子之间间隙电阻的负温度系数效应(NTC)所致。随着炭黑和CPE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非线性欧姆行为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复合导电体系 非线性欧姆行为 LDPE CPE
下载PDF
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处理及环氧导电胶的电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威 王一龙 +1 位作者 赵素玲 官建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19,共5页
以化学还原法合成的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Ag/GM)为原料,乙二胺为表面处理剂,制备了表面吸附有乙二胺的Ag/GM,并用它作为导电填料组成了导电胶.与化学还原法直接合成或沸水处理的Ag/GM相比,乙二胺处理的Ag/GM能更有效地分散在环氧树脂... 以化学还原法合成的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Ag/GM)为原料,乙二胺为表面处理剂,制备了表面吸附有乙二胺的Ag/GM,并用它作为导电填料组成了导电胶.与化学还原法直接合成或沸水处理的Ag/GM相比,乙二胺处理的Ag/GM能更有效地分散在环氧树脂胶黏剂中,且能与环氧树脂基体产生化学键合,降低Ag/GM和环氧树脂基体间的界面能,用其制备的导电胶的导电率较高,导电渗滤阈值较低.同时,结合导电网络理论和等效电路图,阐明了用乙二胺处理的Ag/GM作填料制备的导电胶具有较低体积电阻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 导电胶 导电渗滤阈值 界面效应
下载PDF
铜纤维/脲醛树脂复合膜片的导电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克阳 傅峰 +1 位作者 蔡智勇 张恩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9-174,共6页
Conductive sheets consisting of copper fibers,urea formaldehyde resins and decorative paper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composites had mut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o... Conductive sheets consisting of copper fibers,urea formaldehyde resins and decorative paper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composites had mutation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pper fiber filling ratio.The sheets exhibited percolation threshold effect.The threshold of sheets filled with 5 mm copper fibers was about 16% and the threshold of sheets filled with 10 mm or 15 mm copper fibers were about 8.7%.Meanwhile,the sheets showed piezoresis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ductive structure of sheets have been gradually developped into "three-dimensional conductive network" from "two-dimensional conductive network".Moreover,the length of copper fibers showed strong effects to the conductivity.Under the same fiber filling ratio,the larger length of fiber was,the higher conductivity and the lower percolation threshold could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纤维 脲醛树脂 导电膜片 渗滤效应 三维导电网络
下载PDF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金世 薛庆忠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基于Maxwell理论和平均极化理论,建立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模型。有效电导率描述为各组成成分的体积、形状和颗粒尺寸的函数。利用该模型,讨论了渗流阈值与导电颗粒的大小及轴长比的关系,得到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 基于Maxwell理论和平均极化理论,建立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模型。有效电导率描述为各组成成分的体积、形状和颗粒尺寸的函数。利用该模型,讨论了渗流阈值与导电颗粒的大小及轴长比的关系,得到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随导电颗粒轴长比和半径变化的规律。用该模型计算了碳纤维聚脂树脂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电导率 高分子复合材料 电导率模型 渗流阈值
下载PDF
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彦 季铁正 唐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包括聚乙烯/炭黑、聚乙烯/石墨、聚乙烯/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等,分析了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指出导电填料的种类及性质、基体材料、加工工艺均会对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综述了近年来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包括聚乙烯/炭黑、聚乙烯/石墨、聚乙烯/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等,分析了聚乙烯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指出导电填料的种类及性质、基体材料、加工工艺均会对导电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最后,研究了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阻温效应,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导电复合材料 温度系数效应 渗流阈值
下载PDF
计及温度影响的散体有效导热系数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海林 杨善让 +3 位作者 徐志明 吴立锋 衡世权 贾瑞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79,共3页
本文导出了基于逾渗理论并考虑温度影响的散体有效导热系数预测模型。针对孔隙中流体的传热机理,诠释了无量纲参数φ的物理意义。对SiC、SiO2和煤灰等散体材料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上采用断电热线法测量了其在50-600℃范围内的有效导热... 本文导出了基于逾渗理论并考虑温度影响的散体有效导热系数预测模型。针对孔隙中流体的传热机理,诠释了无量纲参数φ的物理意义。对SiC、SiO2和煤灰等散体材料在自行研制的实验系统上采用断电热线法测量了其在50-600℃范围内的有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良好,这三种散体材料的有效导热系数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散体 有效导热系数 逾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