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糯红高粱抗炭疽病资源筛选及病情危害研究
1
作者 应恒 张继伟 +3 位作者 殷勇 张林 张德银 周俊辉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23-28,共6页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粒重损失率以及发芽损失率。92份高粱资源中,有高抗(HR)资源10份,抗病(R)资源10份,中抗(MR)资源5份,感病(S)资源20份,高感(HS)资源47份。高抗(HR)资源、抗病(R)资源、中抗(MR)资源、感病(S)资源、高感(HS)资源穗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37%、6.69%、8.89%、34.12%和52.50%,千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81%、2.98%、5.59%、14.56%和28.89%,发芽率平均损失率分别为0.97%、5.40%、5.76%、11.11%和20.46%。高粱炭疽病不仅导致高粱大幅减产,还导致高粱种子发芽率降低。高粱炭疽病抗性可通过人工接种准确鉴定,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作为抗性遗传改良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 抗性鉴定 穗粒重 千粒重 发芽率
下载PDF
基于联合权重超图划分的SNN负载均衡方法
2
作者 徐聪 叶钧超 +1 位作者 黄尧 柴志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30-2137,共8页
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并行模拟是探究大脑机能的重要手段。其难点在于合理地将负载映射到并行分布式平台上,提升模拟速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权重超图划分的SNN负载均衡方法,解决并行计算中进程间计算负载与通信负载的均衡问... 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并行模拟是探究大脑机能的重要手段。其难点在于合理地将负载映射到并行分布式平台上,提升模拟速度。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权重超图划分的SNN负载均衡方法,解决并行计算中进程间计算负载与通信负载的均衡问题,提高SNN模拟速度,并使用稀疏通信的方式替代集体通信,解决事件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提升通信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带有STDP突触20%规模的皮质层微电路模型的模拟时间,比标准循环分配算法缩短约64.5%,比普通超图分配算法缩短约57.4%,同时事件通信数据量减少了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神经网络 负载均衡 联合权重 超图划分 并行计算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剑叶的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及其与穗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跃建 朱华忠 +3 位作者 伍玲 余桂蓉 杜文平 刘世贵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8-581,共4页
作者选取四川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系)15个,在灌浆期测定其剑叶的叶绿体含量,并分二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收获期取样测定单穗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统计分析表明,单穗重1.6g以下和收获指数46%以下的品... 作者选取四川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系)15个,在灌浆期测定其剑叶的叶绿体含量,并分二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收获期取样测定单穗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统计分析表明,单穗重1.6g以下和收获指数46%以下的品种,灌浆前期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高,灌浆后期较低.单穗重1.6g以上和收获指数48%以上的品种,表现正好相反.这表明较高的灌浆速率和较长的灌浆时间有利于提高穗重和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在灌浆初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与单穗重和收获指数呈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但灌浆后期却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灌浆后期的胞间CO2浓度、与前期和后期的气孔导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蒸腾速率无关.这说明,净光合速率的高低与气孔因素的关系大于非气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剑叶 光合速率 单稳重 收获指数
下载PDF
有芒小麦芒与穗粒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宫晶 傅兆麟 +2 位作者 孙丽娜 余薇 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1977-11979,共3页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重、千粒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芒长 芒黄速率 穗粒数 穗粒重
下载PDF
小麦单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QTL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升星 牛影 +10 位作者 陈聪灵 郑乐 马欢欢 时曼丽 秦学峰 黄陈 朱玉磊 张海萍 卢杰 常成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0-725,共6页
探索和鉴定调控小麦产量因子的基因位点有助于产量的遗传改良。以安农0711/烟农19 BC1F2回交群体(680个家系)为供试材料,单粒播种,于黄熟期测定单株有效穗数,收获后测定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上述单株产量及... 探索和鉴定调控小麦产量因子的基因位点有助于产量的遗传改良。以安农0711/烟农19 BC1F2回交群体(680个家系)为供试材料,单粒播种,于黄熟期测定单株有效穗数,收获后测定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上述单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QTL定位。结果表明,控制千粒重的QTL有3个,主要分布在染色体1D(2个)和4B(1个)上,分别位于标记区间Xcfd27-Xwmc432,Xwmc432-Xcfd61和Xwmc89-Xwmc48;控制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QTL均各有2个,分别位于染色体1A和5D的相同区间Xwmc312-Xwmc120和Xgwm271-Xcfd18;没有检测到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单株有效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QTL分析
下载PDF
生物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伟华 郭振升 +2 位作者 田伟 张慎举 皇甫自起 《农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0-14,共5页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筛选豫东平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物制剂,以‘郑麦7698’为试材,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P、氨基寡糖素AS、申嗪霉素SC、低聚糖素AS、井冈·蜡芽菌SC 5种生物制剂和井冈·多菌灵SC、多菌灵WP对小麦赤霉...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筛选豫东平原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物制剂,以‘郑麦7698’为试材,研究枯草芽孢杆菌WP、氨基寡糖素AS、申嗪霉素SC、低聚糖素AS、井冈·蜡芽菌SC 5种生物制剂和井冈·多菌灵SC、多菌灵WP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重发年份,2次用药可以明显提高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应该进行2次用药。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处理为处理(6)井冈·多菌灵,病穗防效为78.21%,病指防效达到80.55%;处理(7)多菌灵、处理(3)申嗪霉素、处理(1)枯草芽孢杆菌次之,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无显著性差异。增产效果以处理(6)井冈·多菌灵最好,增产率为26.51%;处理(7)多菌灵次之,增产率为25.03%。豫东平原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首选井冈·多菌灵,多菌灵仍可继续应用,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可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生物制剂 病穗率 病情指数 病穗防效 病指防效
下载PDF
施氮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姜佰文 罗盛国 彭显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时期对穗数型水稻有效穗数影响显著,有效穗数与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0)。千粒重是影响其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对结实率影响不大。结实率是影响大穗型水稻产量的主导因子,施氮时期... 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时期对穗数型水稻有效穗数影响显著,有效穗数与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0)。千粒重是影响其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对结实率影响不大。结实率是影响大穗型水稻产量的主导因子,施氮时期对其结实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时期 水稻 有效穗数 千粒重 结实率
下载PDF
葡萄酒泥农业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鹤龄 张斌 +3 位作者 潘洁 张福庆 田卫东 王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3期47-48,共2页
酿酒葡萄酒泥经发酵后制成有机或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底肥或追肥方式施用于大田作物(鲜食玉米)及果树(桃、冬枣)上,结果显示:在等养分含量下,酒泥施用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复合肥(对照),鲜食玉米单穗重平均增加35g,增重率24.3%,双穗率比对照... 酿酒葡萄酒泥经发酵后制成有机或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底肥或追肥方式施用于大田作物(鲜食玉米)及果树(桃、冬枣)上,结果显示:在等养分含量下,酒泥施用效果明显优于一般复合肥(对照),鲜食玉米单穗重平均增加35g,增重率24.3%,双穗率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且穗长、穗粗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冬枣单果平均增重4.32g,增重率为30.62%,可溶性糖增加2.96个百分点;桃可溶性糖提高1.53个百分点,Vc增加10.7%。酒泥中不含有任何对人类身体有毒有害物质,是很好的绿色有机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泥 双穗率 可溶性糖 单果重 VC
下载PDF
小麦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产量性状及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丽香 张婷 +2 位作者 傅兆麟 宫晶 孙常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8-1251,共4页
为了给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50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和部分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差异极显著;(2)灌... 为了给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50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和部分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差异极显著;(2)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1、-0.405**和-0.369**;(3)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85、-0.111和-0.045,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灌浆中期 黄化速率 穗粒重 品质性状
下载PDF
E65型精梳机喂棉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任家智 杨玉广 +1 位作者 贾国欣 马宏庆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6,共3页
分析精梳机喂棉长度、小卷定量对梳理效果、精梳落棉率及分离接合质量的影响。在E65型精梳机上采用不同的给棉长度及小卷定量,进行了CJ14.6tex纺纱工艺参数对比试验,测试了精梳落棉率、精梳台时产量、成纱条干、成纱千米细节、成纱千米... 分析精梳机喂棉长度、小卷定量对梳理效果、精梳落棉率及分离接合质量的影响。在E65型精梳机上采用不同的给棉长度及小卷定量,进行了CJ14.6tex纺纱工艺参数对比试验,测试了精梳落棉率、精梳台时产量、成纱条干、成纱千米细节、成纱千米粗节、成纱千米棉结。结果表明:在新型高效精梳机上,采用较小的喂棉长度及较大的小卷定量,可提高精梳机的梳理效果、改善成纱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棉长度 小卷定量 梳理效果 精梳落棉率 分离接合 条干 常发性纱疵
下载PDF
安徽省7个小麦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莉 何贤芳 +1 位作者 刘泽 汪建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1期2495-2499,2503,共6页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了解安徽省目前小麦产量表现,对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制定适宜的小麦栽培方法。[方法]2009~2011年选取安徽省主推小麦和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在阜南、龙亢两点种植。研究3年来小麦...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了解安徽省目前小麦产量表现,对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制定适宜的小麦栽培方法。[方法]2009~2011年选取安徽省主推小麦和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在阜南、龙亢两点种植。研究3年来小麦品种丰产稳产性及产量三要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制约安徽省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气象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不同年份间小麦产量差异明显.干旱是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因子。[结论]①产量三要素协调易获得小麦高产。(2)2011年度的干旱是制约小麦千粒重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③不同品种的丰产稳产性不同,该试验中皖科06290和烟农19表现出较好的稳产性,新福麦1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④对不同特性的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对不同品种的产量重要性不同。在小麦推广过程中充分了解品种特性,根据小麦品种特点配套栽培措施,使小麦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穗粒数 有效穗 千粒重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 被引量:7
12
作者 汤永禄 杨武云 +4 位作者 吴元奇 曾云超 李朝苏 邹裕春 陈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通过硬粒小麦(2n=4x=28,AB基因组)与节节麦(2n=2x=14,D基因组)杂交而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成为拓展小麦遗传基础和利用野生资源重要基因改良栽培小麦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利用一个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并含1.5+10HMW-GS的人工... 通过硬粒小麦(2n=4x=28,AB基因组)与节节麦(2n=2x=14,D基因组)杂交而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成为拓展小麦遗传基础和利用野生资源重要基因改良栽培小麦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利用一个分蘖力强、高抗条锈病并含1.5+10HMW-GS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材料CD780(P1)与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但丧失条锈病抗性的小麦品种川育12(P2)杂交,构建131个重组近交系(RILs)(F8)。2005—2006年,将RILs群体分别种植于四川省平原和川中丘陵两个生态点,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及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穗数(SPM)、生物产量(BW)、籽粒生产率(GPR)、生物生产率(BPR)和籽粒产量(GY)5个性状,群体均值均超过双亲,而分蘖力(TPP)、穗粒数(GPS)、千粒重(TKW)、全生育期(DTM)和收获指数(HI)等农艺性状,群体均值处于双亲之间;(2)SPM、GPS、GPM、HI、GPR和BPR等性状与GY成显著正相关,而DTH、DTM与GY成极显著负相关,TKW与GY的相关系数近于零;TPP、RSSP、BW和PH等性状与GY间的相关性,在两个生态点之间存在明显区别。(3)131个RILs株系中有15个株系的GY显著高于栽培小麦亲本P2,增幅13.6%-27.4%;对高产株系的农艺特性及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RIL群体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悦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75-77,共3页
对5个新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在分蘖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9的分蘖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超高产潜力;品种1的结实率高,分蘖能力强,具有高产潜力;品种2,品种3,品种4的分蘖能力和产量性状较相似;对照种品种(粳籼89... 对5个新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在分蘖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9的分蘖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超高产潜力;品种1的结实率高,分蘖能力强,具有高产潜力;品种2,品种3,品种4的分蘖能力和产量性状较相似;对照种品种(粳籼89)的产量潜力有限,产量不高,分蘖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比较 分蘖 产量性状 成穗率 千粒重
下载PDF
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的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宇慧 刘天相 +4 位作者 石善党 丁梦云 高欣 王中华 李春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 为了研究小麦7AL染色体上与穗粒数及千粒重相关的基因位点及其遗传效应,对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主效QTL共定位区QC-7AL进行了精细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7AL主要位于小麦7AL染色体的IWA7406~IWA5913标记区间,长度为3.1cM,对应的物理距离约为5.63 Mb,其中包含了473个SNP标记和81个基因。QC-7AL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明显相反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效应分别为9.3%~14.3%和8.7%~13.7%。QC-7AL与QC-4BS位点对小麦穗粒数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且QC-7AL位点对穗粒数的遗传效应略大于QC-4BS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千粒重 精细定位 互作效应
下载PDF
绵农6号小麦分蘖成穗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项守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经过品种×密度2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对绵农6号等3个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绵农6号单株分蘖数为2.08~4.76个,分蘖成穗率为54.3%~59.3%,均低于对照品种绵阳20号.与对照单株分蘖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蘖期... 经过品种×密度2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对绵农6号等3个小麦品种分蘖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绵农6号单株分蘖数为2.08~4.76个,分蘖成穗率为54.3%~59.3%,均低于对照品种绵阳20号.与对照单株分蘖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蘖期(12月20日前).绵农6号主茎与分蘖穗重差异较小,茎蘖cv为14.O%~15.7%.穗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明显较高,分别为:42.1~58.2粒、43.0~50.3g、1.84~2.93g,突出地表现了大穗大粒、穗重型品种的特性.在大面积生产上要获得高产,其种植密度应低于绵阳20号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主茎 分蘖 成穗率 单稳重 分蘖成穗率 小麦品种 特性研究 单株分蘖数 对照品种 种植密度 有效分蘖期 大面积生产 田间试验
下载PDF
芸苔素内酯对紫香无核葡萄果实基本特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雅善 南立军 +4 位作者 王萌 郁松林 崔长伟 杨俊梅 王艳君 《中国果菜》 2019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了探讨芸苔素内酯对果实基本特征指标的影响,以紫香无核葡萄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CK、T10.5mg/L、T21.0mg/L、T31.5mg/L)的芸苔素内酯在开花后3次处理葡萄果穗,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坐果率、纵径、横径、纵横径之比、以及平均单果重... 为了探讨芸苔素内酯对果实基本特征指标的影响,以紫香无核葡萄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CK、T10.5mg/L、T21.0mg/L、T31.5mg/L)的芸苔素内酯在开花后3次处理葡萄果穗,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坐果率、纵径、横径、纵横径之比、以及平均单果重、平均穗重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芸苔素内酯浓度的升高,葡萄果实纵径和横径、纵横径之比、平均穗重和平均单果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芸苔素内酯处理对葡萄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影响均为T2>T1>T3>CK,对纵横径之比的影响依次为T2>T1>CK>T3,平均单果重为T2>T1>T3>CK;0.5mg/L的芸苔素内脂对平均穗重的影响最明显,总体上,1.0mg/L的芸苔素内酯对葡萄果实纵径和横径、纵横径之比和平均单果重的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苔素内酯 紫香无核葡萄 果实发育 坐果率 平均单果重 平均穗重
下载PDF
玉米覆膜滴灌技术持续增产的探讨
17
作者 吴素利 李付全 +1 位作者 白伟林 张静波 《黑龙江水利》 2016年第8期18-21,29,共5页
通过研究玉米授粉穗粒数与需水量、施肥量、密度等栽培因素的关系,分析玉米授粉穗粒数与需水量、施肥量、密度的相关关系,有效穗粒数、粒重与需水量、施肥量、密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授粉穗粒数与玉米8~16片叶展叶期间的需水量显著相... 通过研究玉米授粉穗粒数与需水量、施肥量、密度等栽培因素的关系,分析玉米授粉穗粒数与需水量、施肥量、密度的相关关系,有效穗粒数、粒重与需水量、施肥量、密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授粉穗粒数与玉米8~16片叶展叶期间的需水量显著相关;在生育期间需水量258.2~546.2mm范围内需水量每增加1mm,有效穗粒数可增加0.5粒左右;有效穗粒数随密度增加呈直线降低;施用氮、磷化肥,特别是氮、磷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有效穗粒数。在灌浆期与成熟期需水量56.8~96.4mm区间内,需水量每增加1mm,百粒重增加0.13g左右。根据得出的结论,探讨如何提高玉米果穗授粉穗粒数,减少败育穗粒数、增加有效穗粒数和粒重,是实现玉米持续增产的基本途径,也是强化玉米栽培科技创新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授粉穗粒数 有效穗粒数 粒重 需水量 施肥量 密度
下载PDF
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郑建敏 李浦 +3 位作者 廖晓虹 杨梅 饶世达 蒲宗君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小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利用2008~2009年与2009~2010年的小麦区试结果,采用成组数据均值差异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3种方法对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初... 小麦的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三者的相对重要性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利用2008~2009年与2009~2010年的小麦区试结果,采用成组数据均值差异性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3种方法对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实际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微小的变化可引起实际产量的显著提高。但从高产育种角度看,应在优先考虑有效穗增加的基础上,兼顾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效穗 千粒重 穗粒数 产量
原文传递
小麦赤霉病的为害损失估计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井金学 商鸿生 张文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9-304,共6页
以4年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赤霉病为害损失结构的研究为基础,用950个数据构建了小麦赤霉病的产量、质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单穗粒重损失率是唯一完全的、最佳的产量损失指标,千粒重损失率是粗略的产量损失估计指标。病粒率是品质损失的最... 以4年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赤霉病为害损失结构的研究为基础,用950个数据构建了小麦赤霉病的产量、质量损失模型。结果表明,单穗粒重损失率是唯一完全的、最佳的产量损失指标,千粒重损失率是粗略的产量损失估计指标。病粒率是品质损失的最佳指标,用其可完整地表征赤霉病的产量、质量损失。以所建模型对关中麦区、黄淮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及黑龙江春麦区的赤霉病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效果好、精度高、适用性强,可适用于关中及类似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产量 质量 损失估计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