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联用对耐药沙门氏菌的抗菌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易开放 张俊锴 +6 位作者 刘佩仪 韩荣嘉 苗青青 潘玉善 赵金凤 翟亚军 胡功政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旨在探讨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联合应用对沙门氏菌的体外协同抗菌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联合用药控制耐药性沙门氏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ty concentr... 旨在探讨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联合应用对沙门氏菌的体外协同抗菌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联合用药控制耐药性沙门氏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ty concentration,MIC),棋盘法测定联合用药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时间-杀菌曲线验证联合用药的抑菌效果,应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EtBr)作为外排泵的作用底物,示踪联合用药后沙门氏菌外排泵的活性。结果表明,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对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4μg/mL~64μg/mL、320μg/mL~640μg/mL,两药联用的平均FICI为0.46,协同作用占84.62%,相加作用占15.38%;时间-杀菌曲线也证明两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或相加作用;EtBr蓄积试验表明,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联合组的荧光强度极显著高于多西环素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粉防己碱可显著抑制外排泵的活性。粉防己碱与多西环素联用呈协同或相加作用,粉防己碱可明显增强多西环素对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外排泵活性,增强细菌对多西环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多西环素 协同作用 外排泵活性 沙门氏菌
下载PDF
植物叶片脯氨酸的变化及其对亚硫酸伤害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韩素梅 张晓何 刘荣坤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在特定污染条件下,植物叶脯氨酸含量与K+渗出量(%)呈负相关变化,并因树种和叶片成熟度而异、脯氨酸含量为成叶>老叶,K+渗出量则是老叶>成叶,外施脯氨酸对植物亚硫酸伤害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关键词 植物 叶片 脯氨酸 防护 亚硫酸伤害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10种单味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和对主动外排机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翁幸鐾 朱可奇 +3 位作者 孙定河 史煜波 胡丽庆 王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研究10种单味中药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和对主动外排机制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鲍曼不动杆菌,按照耐药性把20株菌分为多重耐药组和敏感组,每组10株... 目的:研究10种单味中药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和对主动外排机制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鲍曼不动杆菌,按照耐药性把20株菌分为多重耐药组和敏感组,每组10株。先检测10种单味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再分别用外排抑制剂氰氯苯腙(终浓度15 mg/L)、利血平(终浓度20 mg/L)检测四环素和氯霉素外排泵表型,抗生素MIC值比空白对照下降4倍或以上时判为外排泵表型阳性。然后用终浓度2 000g/L的10种单味中药做外排抑制剂,检测四环素和氯霉素MIC值是否比空白对照下降4倍或以上。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种单味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黄岑和连翘的抑菌作用最强,金银花、三叶青、大青叶、黄连、野菊花的抑菌作用稍弱;焦栀子、蒲公英、紫花地丁的抑菌作用较弱。金银花、连翘、三叶青、焦栀子、大青叶、野菊花、蒲公英这7味中药对两组菌的抑菌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敏感组菌的MIC_(50)和MIC_(90)都明显低于多重耐药组,而黄连、紫花地丁、黄岑对两组菌的抑菌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外排泵表型阳性率高,终浓度2 000 g/L的10种单味中药对氯霉素和四环素没有外排抑制作用。重新配制并提高本试验中10种单味中药水煎液浓度至终浓度为20 000 g/L,对氯霉素和四环素仍然没有外排抑制作用。结论:中药对鲍曼不动杆菌有抑菌作用,可作为抗生素的辅助用药。主动外排机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耐药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20 000 g/L的浓度下,10种单味中药对氯霉素和四环素没有外排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中药 抗菌 主动外排 外排抑制剂
下载PDF
粪产碱菌对水稻根质子分泌作用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敏 平淑珍 尤崇杓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2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用粪产碱菌浸种或沾根均能增强水稻根的质子分泌能力,促使介质酸化,pH值下降约2.2,浸种的效应更为明显。接种粪产碱菌能刺激水稻在缺铁胁迫条件下的质子分泌作用,提高根际溶液和根内ATP含量,同时增强根际土壤中铁、磷元素的有效性,促进... 用粪产碱菌浸种或沾根均能增强水稻根的质子分泌能力,促使介质酸化,pH值下降约2.2,浸种的效应更为明显。接种粪产碱菌能刺激水稻在缺铁胁迫条件下的质子分泌作用,提高根际溶液和根内ATP含量,同时增强根际土壤中铁、磷元素的有效性,促进植物根系对磷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分泌 粪产碱菌 根际微生态
下载PDF
细菌的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泽辉 宋雪娇 +4 位作者 黄程程 金安妍 田春莲 张德显 刘明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7,共4页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菌所致的感染给人类健康及畜禽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细菌耐药可由多种机制所介导,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对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影响药物与作用靶位结合及作用靶位结... 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耐药菌所致的感染给人类健康及畜禽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细菌耐药可由多种机制所介导,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对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影响药物与作用靶位结合及作用靶位结构变化等机制介导的耐药受到人们的关注。论文将对作用靶位变化导致细菌耐药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止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机制 作用靶位 阻止结合 外排作用 结构改变
下载PDF
树木气孔浸润级与SO_2伤害及ABA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素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25-428,共4页
以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 ,通过实地测定和熏烟实验 ,探讨了气孔浸润级与树木SO2 伤害的关系及ABA的防护效应 .结果表明 ,在特定环境下 ,相同树种的气孔浸润级较为稳定 ,不同树种的气孔浸润级差异较大 ;浸润级与叶绿素结合度呈负相关变化 ... 以常见绿化树种为材料 ,通过实地测定和熏烟实验 ,探讨了气孔浸润级与树木SO2 伤害的关系及ABA的防护效应 .结果表明 ,在特定环境下 ,相同树种的气孔浸润级较为稳定 ,不同树种的气孔浸润级差异较大 ;浸润级与叶绿素结合度呈负相关变化 ,但不明显 ;与K+渗出量呈正相关 (r =0 .92 ,α <0 .0 1) ,并按 95 %的置信度绘制了伤害预测图 .不同SO2 浓度条件下 ,对同一树种的气孔浸润级的影响甚小 ,不超过一个等级 ,K+渗出量则依大气SO2 浓度和树木吸S量的增加而增多 .气孔浸润级依ABA溶液处理浓度增大而降低 ,K+渗出量也相应减少 ,经 2 .5mol·L-1× 4h剂量的SO2 熏烟 ,预涂 30mol·L-1ABA者 ,降低了 1.5~ 3个浸润级 ,K+渗出量减少 36 .5 %~ 5 4.8% ,其测定值与自然对照值相近 ,防护作用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浸润级 K^+渗出量 ABA处理 防护作用 树木 二氧化硫伤害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义东 王辉民 +3 位作者 马泽清 李庆康 施蕾蕾 徐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10,共10页
土壤呼吸是当前区域碳收支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准确估算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关于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于其机... 土壤呼吸是当前区域碳收支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降雨作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子,对准确估算土壤呼吸具有重要影响,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关于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过程与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于其机制的解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集中体现在对"Birch效应"(降雨强烈激发土壤呼吸的现象)的解释上,即到底是"底物供应改变机制"还是"微生物胁迫机制"在调控该过程。该文综述了土壤呼吸对降雨事件、降雨量及降雨格局的响应过程与规律;阐述了土壤呼吸各组分对降雨响应的差异,分析了雨后物理替代与阻滞、底物供应、根系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过程引起土壤呼吸改变的机制;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对土壤水分波动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需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1)"底物供应改变机制"与"微生物胁迫机制"的区分;2)土壤呼吸各组分对降雨响应的差异;3)不同时空尺度上土壤呼吸对降雨响应的模拟与估算;4)降雨带来的外援N和H+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Birch效应 碳循环 降雨格局 土壤碳通量
下载PDF
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 被引量:79
8
作者 陈全胜 李凌浩 +4 位作者 韩兴国 董云社 王智平 熊小刚 阎志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49-2655,共7页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反馈关系。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其表现形式主要为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和升温时间的延...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其对温度升高的敏感程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之间的反馈关系。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其表现形式主要为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和升温时间的延长 ,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反应的敏感程度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机制包括影响因子主导地位的转移和温度以外其他因子的协同变化。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可以视为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负反馈效应 ,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 ,并且导致土壤呼吸对全球温度升高响应的时空差异。由于目前生态系统模型多数没有考虑土壤呼吸的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性 ,而采用统一的 Q1 0 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排放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Q10 温度敏感性 反馈效应
下载PDF
外排泵抑制剂CCCP对不同耐药机制介导的沙门菌黏菌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9
作者 崔小蝶 易开放 +4 位作者 杨影影 贺丹丹 吴华 苑丽 胡功政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为了寻求逆转细菌黏菌素耐药性的方法,探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ine,CCCP)对不同耐药机制的沙门菌黏菌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采用PCR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临床... 为了寻求逆转细菌黏菌素耐药性的方法,探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ine,CCCP)对不同耐药机制的沙门菌黏菌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采用PCR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黏菌素对沙门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应用常规PCR技术和全基因组二代平台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技术对沙门菌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分析,并分析了CCCP对不同耐药机制分离菌株黏菌素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沙门菌32株,随机选择8株黏菌素耐药沙门菌为受试菌株,其中4株菌为mcr-1阳性菌株,4株为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PhoPQ和PmrAB相关基因突变菌株。8株沙门菌在加入CCCP后黏菌素MIC大幅度降低(MIC降低1/4096~1/256),CCCP对质粒介导和染色体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介导的沙门菌黏菌素耐药性均有逆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氰氯苯腙 外排泵抑制剂 耐药性 逆转作用
下载PDF
热水锅炉水循环及内部装置研究
10
作者 李建朝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根据改炉情况和传热学、水动力学的原理,分析了热水锅炉水循环系统及内部装置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有效压头 锅筒内部装置 引射 热不锅炉 水循环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reserpine and 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 on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被引量:5
11
作者 SHIWei-feng JIANGJian-ping +2 位作者 XUNing HUANGZhi-mi WANGYu-yu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0-343,共4页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fluoro-quinolones may be grouped intothree principal categories: gene mutations of DNA topoisomerase Ⅱ (GyrA or GyrB), DNA topoisomeraseⅣ ( ParC or ParE), decrease of outer memb...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fluoro-quinolones may be grouped intothree principal categories: gene mutations of DNA topoisomerase Ⅱ (GyrA or GyrB), DNA topoisomeraseⅣ ( ParC or ParE), decrease of outer membrane perme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multi-drug effluxpump (active efflux system). Efflux pumps are transport proteins removing toxic substrates(including virtually all classes of clinically relevant antibiotics) from cells to the externalenvironment. These proteins exist in both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s wellas in fungi and mammalian (tumour) cell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lkaloid reserpine and carbonyl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 (CCCP) can inhibit NorA multi-drug efflux. In order to explore theuniversality of drug efflux in microorganisms, 85 st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 baumannii)were tested using reserpine and CCCP. The quinolone-resistant-determining region (QRDR) of gyrA andparC genes in 35 isolates of A. baumannii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sequenced by DNA sequenc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istant mutation regularity and bacterial drugefflux were analy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efflux effect RESERPINE carbonyl cyanidem-chlorophenylhydrazone GYRA PARC
原文传递
小檗碱对有机阴离子转运体抑制作用及双向跨膜转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卫党 张星艳 +5 位作者 魏滋鸿 慈小燕 江立新 路江杰 刘昌孝 伊秀林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78-782,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的抑制作用及其双向跨膜转运情况。方法应用由转染试剂Lipo3 000介导的动物细胞转基因方法、经筛选得到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2、OAT3、OAT4、OAT7和URAT1高表达单克隆细胞株;以野生型(WT...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s)的抑制作用及其双向跨膜转运情况。方法应用由转染试剂Lipo3 000介导的动物细胞转基因方法、经筛选得到人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OAT2、OAT3、OAT4、OAT7和URAT1高表达单克隆细胞株;以野生型(WT)细胞为对照组,用各转运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底物和抑制剂验证其转运活性;观察100μmol/L小檗碱对各转运体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小檗碱对URAT1转运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Caco-2细胞模型研究小檗碱的双向跨膜转运情况。结果 100μmol/L小檗碱使OAT1、OAT2、OAT3、OAT4、OAT7和URAT1相对转运活性分别下降至(70.48±4.23)%、(69.13±1.28)%、(72.12±3.28)%、(79.77±6.49)%、(69.51±5.99)%、(38.4±2.67)%;小檗碱对URAT1抑制作用的IC50为13.6μmol/L;在50和100μmol/L浓度下,小檗碱在顶侧(AP侧)-基底侧(BL侧)方向的跨膜渗透率Papp(A-B)分别为0.28×10-6 cm/s和0.40×10-6 cm/s,其相对应的外排率分别为3.18和3.15。结论小檗碱对URAT1的抑制作用较强,对OAT1、OAT2、OAT3、OAT4、OAT7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小檗碱是一些外排蛋白的底物,为预测小檗碱可能发生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解释生物利用度低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跨膜转运 抑制作用 外排率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
原文传递
肠道“药物代谢酶-外排转运体偶联”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师少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107-2112,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为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药物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这与其肠道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在肠道吸收,并经Ⅱ相药物代谢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硫酸转移酶(SUL... 黄酮类化合物为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药物中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这与其肠道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在肠道吸收,并经Ⅱ相药物代谢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硫酸转移酶(SULT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广泛代谢为Ⅱ相代谢产物,其极性增加,难以通过被动扩散穿透肠上皮细胞膜。肠道外排转运体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作为一个"旋转门",可调控肠上皮细胞内Ⅱ相代谢物外排至肠腔或进入体循环。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肠道处置以及肠道药物代谢酶-外排转运体偶联进行了探究,这种偶联作用可显著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进而影响其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阐明肠道代谢酶-外排转运体偶联作用及其机制,将为提高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和增加其临床疗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利用度 肠道 药物代谢酶 外排转运体 偶联作用
原文传递
外排机制在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耐药中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陈开森 廖晚珍 +3 位作者 彭卫华 胡雪飞 孙爱娣 余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0-51,54,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P)的耐药情况及外排机制在部分药物中作用,为我院耐药性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的... 目的探讨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P)的耐药情况及外排机制在部分药物中作用,为我院耐药性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运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M-H琼脂稀释法测定含或不含利血平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加替沙星对MDR-SP的MIC值。结果MDR-SP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共分离出的178株肺炎链球菌中,MDR-SP为61株;除开青霉素外,外排作用参与了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结论我院MDR-SP产生率较高(34.3%),耐药性较为严重;外排作用在耐药中的作用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 外排作用 利血平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主动外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苗毅 刘原 +4 位作者 和平 张毅 史红阳 潘双 柯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2-495,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主动外排作用的相关性,明确主动外排作用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方法应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羰基氰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进行外排表型检测,观察在含20μg/mlCCCP条件下...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主动外排作用的相关性,明确主动外排作用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方法应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羰基氰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进行外排表型检测,观察在含20μg/mlCCCP条件下152株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MIC值的变化;用PCR法检测多药耐药菌adeABC外排系统的外排基因adeB和调节基因adeR、adeS。结果 CCCP抑制试验: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氯霉素为底物,分别有89、64、70、46和62株符合外排阳性的标准;PCR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adeB、adeR、adeS的检出率分别为74.32%、71.62%、68.92%,敏感菌株中检出率分别为16.67%、16.67%、16.67%。结论鲍氏不动杆菌中的确存在对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主动外排作用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主动外排作用 adeB基因 adeR基因 adeS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