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etation and Community Changes of Elm (Ulmus pumila) Woodlands in Northeastern China in 1983-2011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Li WANG He +1 位作者 LIN Changcun WANG Del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Elm (Ulmus pumila),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contributes to a special savanna-like woodland in typical grassland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This woodland performs a variety of ecologica... Elm (Ulmus pumila),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contributes to a special savanna-like woodland in typical grassland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This woodland performs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 cance, such as decreasing soil erosion, stabilizing sand dunes, preserving species diversity. However, in the last approximate 30 year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productivity and distribution area of elm woodland has decreased severely. A series of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climate changes or human disturbances caused the degradation of elm woodland and how these factors af- fected elm woodland. In this study, undisturbed, plowing and grazing elm woodland were investigated in 1983 and 2011 by using Point-Centered Quarter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chang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s analyzed by Bray-Curtis ord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11, species diversity and understory productivity of undisturbed elm woodland decrease slightly compared to those of undisturbed elm woodland in 1983. However, nearly 60% of the species is lost in the plowing and grazing elm woodland relative to the species undisturbed elm woodland in 1983. Interestingly, plowing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elm and certain understory species through furrowing soil and accelerating soil nutrient turnover rate. Grazing disturbance not only leads to species loss and productivity decrease, but also induces changes in elm growth (small, short and twisted). The mean age of the elm was 29 -4- 2 yr in undisturbed and plowing elm woodland, while only 15 yr in the grazing elm woodland. The results of Bray-Curtis ordin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all sample stands clustered to three groups: Group I including the undisturbed sample stands of 83UE (undisturbed elm wood- land in 1983) and l lUE (undisturbed elm woodland in 2011); Group II including sample stands of PE (elm woodland disturbed by plowing); Group III including samples stands of GE (elm woodland disturbed by graz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 time distur- bance of the plowing and grazing have converted elm woodland to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Climate change is not the primary reason causing the degradation of elm woodland, but plowing and grazing disturbance. Both plowing and grazing decrease the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Grazing further decreases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and inhibits the growth of elm tree.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reasonable plowing and exclusive grazing would be favorable for future regeneration of degraded elm wood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 ulmus pumila woodland species diversity plant distribution Bray-Curtis ordination
下载PDF
锡盟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方祯 宛涛 +1 位作者 伊卫东 蔡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118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4,个体水平上呈多态性的条带83条,占70.34%。根据遗传距离和...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118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4,个体水平上呈多态性的条带83条,占70.34%。根据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锡盟沙地榆和对照家榆明显聚为两大类,表明经过漫长的进化,锡盟沙地榆产生并保留了较大的遗传变异,因此支持其作为家榆变种的结论。锡盟沙地榆各居群间遗传距离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地理分布位置有极大的相关性,表明RAPD可用于锡盟沙地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遗传多样性 锡盟沙地榆
下载PDF
重金属镍对白榆(Ulmus pumila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苗秀莲 刘传栋 吕艳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7,共4页
以我国常见的树木白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镍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1mg/L浓度的Ni 2+能提升白榆种子的活力,但5,10mg/L浓度的Ni 2+已经对胚根生长有了显著抑制。50,100mg/L浓度的Ni 2+则对白... 以我国常见的树木白榆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镍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1mg/L浓度的Ni 2+能提升白榆种子的活力,但5,10mg/L浓度的Ni 2+已经对胚根生长有了显著抑制。50,100mg/L浓度的Ni 2+则对白榆种子中后期的发芽和生长明显产生了伤害,导致成苗率极低或无法成苗。表明低浓度的Ni 2+促进白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而高浓度的Ni 2+则有抑制作用。发芽抑制的阈值范围在10mg/L左右,胚根伸长抑制的阈值在0~5mg/L范围内,胚轴伸长抑制的阈值在5~50mg/L范围内。白榆施肥后土壤镍浓度应不超过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发芽
下载PDF
Effect of salt stress on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 Ulmus pumila L. 被引量:32
4
作者 SONG Fu-nan YANG Chuan-ping LIU Xue-mei LI Gong-bi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The injury tolerance of cell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correlative enzymes activities of plasma-membrane protection system in the Ulmuspumila leaves treated by nine concentrations (0.3%, 0.6%, 0,9%, 1,2%, 1.5%, 1.8%, 2... The injury tolerance of cell plasma membrane and the correlative enzymes activities of plasma-membrane protection system in the Ulmuspumila leaves treated by nine concentrations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3.0%) of Na2CO3 and NaHCO3 mixtures were studied in a greenhous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China. The rate of electrolyte leakage (REL) and SO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lea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 in leaves of U. pumila presented a slowly increasing trend at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5%, which indicated that cell plasma membrane of U. pumila leaves had rather strong resistance to the injury of salt ion, and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t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more than 1.5%. The SOD activities in leaves of U, pumila presented an increased trend at salt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5%,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did not decline, and tress and leaves had no symptom of injury, while the salt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1.5%, SOD activities sharply decreased and REL increased promp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mus pumila Salt stress Rate of electrolyte leakage (REL) SOD
下载PDF
异源三倍体(大果榆×四倍体白榆)榆树鉴定及代谢组学分析
5
作者 闫晓丽 王书柔 +2 位作者 丁新宇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32-439,共8页
为了探究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子代倍性及其与亲本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的遗传规律,以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榆树子代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并通过非靶代谢组学对亲本与榆树异源三倍体子代代谢物... 为了探究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子代倍性及其与亲本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的遗传规律,以大果榆与四倍体白榆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榆树子代及其亲本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并通过非靶代谢组学对亲本与榆树异源三倍体子代代谢物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获得的子代为异源三倍体。(2)榆树异源三倍体与亲本之间差异代谢产物在数量及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1个,其中顺式-乌头酸、D-葡萄糖醛酸以及磷酸丝氨酸等代谢物相对含量高于亲本;皮甾酮、(R)-泛酰酸内酯以及甘露二糖等代谢物相对含量低于亲本;代谢物相对含量介于亲本之间的为甲基丁香酚、杂色曲菌素以及托卡尼等。(3)异源三倍体榆树与亲本差异代谢机制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途径以及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异源三倍体榆树的主要代谢物与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的数量及含量与其表型、生理以及非生物胁迫抗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异源三倍体 代谢组学 代谢产物
下载PDF
接种4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榆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月欣 麻云霞 +2 位作者 马秀枝 李钢铁 张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干旱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丛枝菌根(arbus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及其三者混合菌种为试验菌剂,以... 干旱造成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导致植物生长倒退。丛枝菌根(arbusular mycorrhiza,AM)真菌能够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同体,改善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选用摩西斗管囊霉、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根孢囊霉及其三者混合菌种为试验菌剂,以盆栽榆树幼苗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控水的方法设置3种水分梯度: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研究在干旱胁迫下4种AM真菌对榆树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与未接种对照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榆树幼苗的株高、根冠比和菌根依赖性,降低菌根侵染率;2)在3种水分条件下,与对照植株相比,接种AM真菌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榆树幼苗丙二醛含量,提高了榆树幼苗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3)随着水分供应量的减少,榆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胞间CO 2浓度逐渐升高;4)菌根榆树幼苗耐旱能力均强于非菌根幼苗,其耐旱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混合菌剂>幼套近明球囊霉>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丛枝菌根真菌 抗旱性
下载PDF
三倍体白榆对NaCl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7
作者 郭欢欢 崔胜佳 +2 位作者 范畅 刘兴菊 梁海永 《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为研究三倍体白榆盐胁迫响应特性,以三倍体白榆无性系为试材,测定0.9%土壤含盐量下5个不同胁迫时间(0、7、14、21、28 d)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0d与胁迫28 d三倍体白榆的株高、相对高生长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白... 为研究三倍体白榆盐胁迫响应特性,以三倍体白榆无性系为试材,测定0.9%土壤含盐量下5个不同胁迫时间(0、7、14、21、28 d)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0d与胁迫28 d三倍体白榆的株高、相对高生长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白榆;不同倍性白榆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AD)含量逐渐上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叶绿素(Chl)含量逐渐下降,三倍体白榆叶片REC、MDA含量、Pn、Tr、Gs、Ci、Chl变化较二倍体缓慢;不同倍性白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均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再降的趋势,各处理时间下三倍体白榆SOD、POD、CAT活性均高于二倍体白榆;不同倍性白榆可溶性糖(SS)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二倍体白榆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三倍体白榆SP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处理时间下三倍体白榆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高于二倍体白榆。三倍体白榆在NaCl胁迫下光合系统受损伤程度更小,抗氧化能力及细胞稳定性较二倍体更强,具有更强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白榆 二倍体 三倍体 耐盐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霁桐 崔嘉琪 杨成君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0期71-76,共6页
古榆树(Ulmus pumila)是黑龙江省古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特征分析,为古榆树资源的有效保护与价值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以黑龙江省2017年古树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整理出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数据集.运用泰森... 古榆树(Ulmus pumila)是黑龙江省古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特征分析,为古榆树资源的有效保护与价值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以黑龙江省2017年古树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整理出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数据集.运用泰森多边形法,初步分析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明确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的分布特征.其次分析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形态指标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古榆树树龄与形态指标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古榆树生长规律,总结出用于描述不同形态指标之间的适宜模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古榆树共有2987株,在空间尺度上呈聚集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庆市(1127株)、哈尔滨市(1110株)、牡丹江市(478株).古榆树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50]年范围,占比85.002%;冠幅在[10,15)m范围占比最高,为43.723%.胸径主要集中在[100,200),[200,300)cm范围,合计占比85.772%;树高在[15,20)m范围占比最高,为38.232%;胸径与树龄、冠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冠幅与树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因子之间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为今后探究古树名木的生长规律及相关关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榆树 回归分析 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利用光谱反射技术监测镉对榆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
9
作者 柳洁 薛忠财 +1 位作者 王欣然 代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拓展光谱反射技术在监测和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其生理生化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处理条件下榆树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和镉离子含量的变化,以光合机构... [目的]拓展光谱反射技术在监测和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应用,进一步明确其生理生化机理。[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处理条件下榆树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和镉离子含量的变化,以光合机构的变化作为衡量生理变化的指标,探讨利用光谱反射技术监测镉对榆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结果]榆树对镉具有一定的抗性,在镉处理条件下榆树不同部位的镉含量呈现出根>茎>叶的分布规律,但是当过量的镉进入叶片后,榆树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形状发生明显变化,光合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并对光合机构造成伤害,主要荧光参数φ_(Po)、ψ_(Eo)、RE_(o)/RC、PI_(abs)、PI_(total)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不断降低,V_(J)、V_(I)、Mo、ABS/RC、TRo/RC、DIo/RC则显著增加。榆树叶片在可见光波段(500~680 nm)的反射率随着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近红外区(740~1000 nm)的反射率则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通过分析镉处理条件下榆树叶片典型植被指数与荧光参数的关系表明,PRI、mSR_(705)和mND_(705)可以准确、快速地反映镉胁迫后榆树叶片光合机构变化指标。[结论]光谱反射技术可以用于监测镉对榆树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也为后续开展卫星影像大面积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植物修复 光合机构 光谱分析
下载PDF
不同树种混交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薛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22-123,126,共3页
为寻找对白毛杨生长有利的混交模式,选择榆树、刨刺槐和紫穗槐3中树种与白毛杨进行了3 a的混交实验,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对白毛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毛杨与紫穗槐混交的模式下,白毛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达到了最大值,... 为寻找对白毛杨生长有利的混交模式,选择榆树、刨刺槐和紫穗槐3中树种与白毛杨进行了3 a的混交实验,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对白毛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毛杨与紫穗槐混交的模式下,白毛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6.67 m、14.03 cm、0.116 m^(3)/株和140.01 m^(3)/hm^(2),显著高于白毛杨与榆树、白毛杨与刺槐混交模式。因此,造林时建议选择紫穗槐作为白毛杨的混交树种。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杨树混交造林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杨 混交模式 榆树 刺槐 紫穗槐
下载PDF
白榆(Ulmus pumila L.)光驯化后的快速光曲线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炜 徐新文 +4 位作者 李利 李生宇 罗玉新 周艺 郭灵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8-744,共7页
用饱和脉冲调幅式叶绿素荧光测定仪PAM-2100,分别测定了驯化于强光和弱光下的白榆(Ulmus pumila L.)叶片的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榆叶片样品,其光合特征值发生明显改变。①强光驯化使得瞬时荧光Ft值升高,弱光驯化下非光化学... 用饱和脉冲调幅式叶绿素荧光测定仪PAM-2100,分别测定了驯化于强光和弱光下的白榆(Ulmus pumila L.)叶片的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驯化后的白榆叶片样品,其光合特征值发生明显改变。①强光驯化使得瞬时荧光Ft值升高,弱光驯化下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强光驯化值;②弱光驯化后,吸收能量的比例参数Y(Ⅱ)大大减小,主动散失能量的能力参数Y(NPQ)增加,但是对于结构性保护能力参数Y(NO)影响不大;③强光驯化后的白榆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远大于弱光驯化后的相应值,相应的初始斜率α和半饱和光强Ik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市内环境的光合有效辐射不会对白榆造成光合机构的损伤,强光驯化更有利于白榆的光合作用;在干旱区植物中,白榆具有较强抗性和竞争力;市内绿化规划时,建议将白榆种植在阳光直射处,既可以充分发挥白榆的强光抗性,又可以为一些阴生绿化植物减少阳光直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ulmus pumila L.) 叶绿素荧光 光驯化 快速光曲线 拟合 能量 分配策略
原文传递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Ulmus pumila)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志永 杨晓晖 +2 位作者 张晓 刘艳书 时忠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榆树(Ulmus pumila)疏林是一种以榆树为优势种的疏林草地类型,榆树的存在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应用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 榆树(Ulmus pumila)疏林是一种以榆树为优势种的疏林草地类型,榆树的存在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应用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种群结构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在4个区域中,榆树的种群密度、胸径、树高、冠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东部区域的种群密度最大,胸径、树高、冠幅最小。榆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2个峰值,存在断层问题。榆树种群整体呈现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前期数量锐减可能是自然灾害、土地沙化、牲畜啃食以及人为破坏等干扰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后期衰退可能是榆树个体间对水分、光照、养分等生存因子相互竞争的结果。本研究区域存在数量较多的榆树幼苗,在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下,榆树可以实现种群的自主更新。该过程可能需要至少30a的时间,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ulmus pumila) 年龄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更新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空间格局 被引量:25
13
作者 左小安 赵学勇 +2 位作者 张铜会 云建英 黄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68,共6页
应用多样性指数对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空间格局指数测定了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多样性较低,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在生活型功能群中,一、二年生草本处于优势地位,多年生草本具有稳定... 应用多样性指数对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地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空间格局指数测定了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多样性较低,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在生活型功能群中,一、二年生草本处于优势地位,多年生草本具有稳定群落的效应;在生态功能群中,旱生、中生植物占有主体优势,但在群落中又存在植物功能互补效应。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聚集分布,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即幼苗、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到了成树阶段为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科尔沁沙地 疏林草地 种群空间格局 榆树 动态变化特征 分布格局 乔木种群 聚集分布 多年生草本 指数测定 功能互补 发育过程 随机分布 功能群 指数对 灌木层 草本层 生活型 二年生 优势 效应 群落 植物 旱生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建 朱选伟 +3 位作者 于飞海 董鸣 张淑敏 王仁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4,共6页
榆树疏林生态系统是浑善达克沙地的重要组分之一 .运用生物统计学 (U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和地统计学的方法 (半方差分析和空间局部插值 ) ,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 (SOM)、土壤全氮(STN)、土壤 pH(SpH)、土壤... 榆树疏林生态系统是浑善达克沙地的重要组分之一 .运用生物统计学 (U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和地统计学的方法 (半方差分析和空间局部插值 ) ,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 (SOM)、土壤全氮(STN)、土壤 pH(SpH)、土壤含水量 (SWC)和草本层盖度 (HC)的空间异质性 ,并探讨了它们之间以及与榆树空间位置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SOM、STN、SpH、SWC和HC的分布格局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 ,它们的空间格局与榆树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 ,应用空间局部插值法 ,绘制了各个性状的空间等值分布图 .通过等值分布图直观的分析了榆树与各研究性状的空间格局的关系 ,探讨榆树对疏林生态系统土壤性状和草本层植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以及榆树下成为草原上的沃岛 (fertility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榆树疏林 地统计学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李红丽 董智 +1 位作者 王林和 郝云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采用挖掘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草被层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榆树根系则占据了 2 0 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 2 m深范围内 ,冠缘外则集中分布在 1 m深的土层中 ,不同... 本文采用挖掘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草被层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榆树根系则占据了 2 0 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 2 m深范围内 ,冠缘外则集中分布在 1 m深的土层中 ,不同的根系剖面形成不同的根栖层 ;根系的水平分布呈近密远疏的趋势 ,其半径为 1 1 m左右。根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其水平分布随着距根基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以 3m内最为密集 ,冠缘内根量为冠缘外根量的 1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榆树 根系 分布特征 根量
下载PDF
NaCl胁迫对不同白榆品系生物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晓晓 殷小琳 +3 位作者 李红丽 苏丹 贾淑友 董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258-7265,共8页
以3种一年生白榆品系(Y65、Y1、Y34)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5种浓度NaCl处理(0、50、85、120、155 mmol/L)下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3个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差异及其光合参数的表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榆品系... 以3种一年生白榆品系(Y65、Y1、Y34)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5种浓度NaCl处理(0、50、85、120、155 mmol/L)下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3个白榆品系的耐盐性差异及其光合参数的表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白榆品系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随NaCl胁迫增强逐渐降低,高NaCl胁迫(>85 mmol/L)会显著抑制生物量的累积及破坏叶绿素的合成。低NaCl胁迫(≤85 mmol/L)下,3个品系的光合机制以气孔限制为主,通过提高其气孔限制值而降低蒸腾作用,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而适应盐分胁迫;而高NaCl胁迫(>85 mmol/L)下,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通过降低WUE而减少根系对地下水分与盐离子的吸收,以此来维持自身生长。3个白榆品系中,使非气孔限制转变为Pn下降主因的NaCl胁迫浓度不同,Y65、Y1的转折点为85 mmol/L,而Y34的转折点为50 mmol/L。结论:3个供试白榆品系中Y65的综合耐盐性较高,是盐碱地种植白榆品系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白榆 光合特性 耐盐性
下载PDF
盐胁迫对朴树和速生白榆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9
17
作者 周丹丹 刘德玺 +4 位作者 李存华 陈苗苗 刘桂民 杨庆山 李永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4-1011,共8页
以1年生的朴树和速生白榆幼苗为试材,采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分院34.6‰的地下天然盐水配制所需盐水浓度,定期定量浇灌,使土壤分别达0(CK)、2‰、2.5‰、3.5‰和5‰的含盐量,各处理胁迫45d后测定其生长量(地径、苗高)、叶绿素含... 以1年生的朴树和速生白榆幼苗为试材,采用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分院34.6‰的地下天然盐水配制所需盐水浓度,定期定量浇灌,使土壤分别达0(CK)、2‰、2.5‰、3.5‰和5‰的含盐量,各处理胁迫45d后测定其生长量(地径、苗高)、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对朴树和速生白榆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其耐盐能力。结果显示:(1)整个盐胁迫过程中速生白榆的生长量较朴树高,但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朴树幼苗叶绿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速生白榆幼苗则低于CK呈下降趋势。(2)朴树和速生白榆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与朴树相比速生白榆的F_o、F_m和F_v/F_m下降不明显,但在>2.5‰盐胁迫下速生白榆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较朴树增加更明显。研究表明,朴树叶绿素含量在每个盐胁迫浓度下均显著高于速生白榆,但在大于2.5‰浓度胁迫下速生白榆的荧光参数变化较朴树占优势;在非环境胁迫及较低盐胁迫条件下(≤2.5‰),朴树较速生白榆具有更好的光化学性能,但在较高盐胁迫条件下(>2.5‰),速生白榆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较朴树变化稳定,能更好的适应盐胁迫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树 速生白榆 盐胁迫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不同盐碱条件下白榆器官中K^+、Na^+、Ca^(2+)和Mg^(2+)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炳响 梁海永 +5 位作者 李子敬 袁玉欣 王颖 王印肖 纪清巨 王连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1,共5页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Na+、Ca2+和Mg2+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并存在显著差异;白榆各部位K+、Na+含量随着生长地区土壤盐分的增加而增加;K+/Na+幼嫩器官显著高于成熟器官,茎叶显著高于根部;含盐中低等土壤中生长的白榆K+/Na+高于高盐和非盐碱土壤中生长白榆。白榆器官中K+、Na+、Ca2+对盐碱的敏感性高于Mg2+,K+和Na+是4种金属盐离子中白榆在盐渍生境下进行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盐胁迫 K^+/Na^+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高明远 甘红豪 +2 位作者 李清河 李斌 褚建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3,共6页
目的]以白榆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喷施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白榆品种‘白洼一号’幼苗为材料,在0、50、100和150 mmol·L^(-1)Na Cl浓度下,喷施不同浓度SA(0、0.5、1.0、2.0 mmol·L^(-1... 目的]以白榆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喷施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白榆品种‘白洼一号’幼苗为材料,在0、50、100和150 mmol·L^(-1)Na Cl浓度下,喷施不同浓度SA(0、0.5、1.0、2.0 mmol·L^(-1)),处理30 d后对白榆水分生理、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白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对电解质渗透率影响不显著。(2)0.5和2.0 mmol·L^(-1)SA会显著提高50和100 mmol·L^(-1)Na Cl胁迫下白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1.0 mmol·L^(-1)SA对各盐浓度下光合色素含量改善作用均不明显。(3)2.0 mmol·L^(-1)SA的添加提高了盐胁迫下白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1.0 mmol·L^(-1)SA明显降低了50 mmol·L^(-1)盐浓度下白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适宜浓度的SA能改善白榆的生理参数,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5和2.0 mmol·L^(-1)SA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参数的改善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盐胁迫 水杨酸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1826年以来榆树树轮宽度年表的建立及降水重建 被引量:24
20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3 位作者 冀鸿兰 罗艳云 段利民 杨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利用10个采样点230个树木年轮样本,通过树轮分析程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区域1826~2008年共计183年长度的榆树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分析发现,水热条件与科尔沁沙地榆树生长关系密切。以标准年表及年表t+1年和t+2年序列重建了区域1826~200... 利用10个采样点230个树木年轮样本,通过树轮分析程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区域1826~2008年共计183年长度的榆树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分析发现,水热条件与科尔沁沙地榆树生长关系密切。以标准年表及年表t+1年和t+2年序列重建了区域1826~2006年年降水。从过去181年来看,年降水重建序列具有2年、12年、18年和30年等变化准周期,分别经历了5个偏湿和5个偏于阶段,干旱和偏干年份分别占总年份的0.55%和16.02%,1950~2006年间偏干年数占1900~2006年间偏干总年数的78.57%,偏干阶段年数不断增加。降水出现了4次突变,1839年和1920年前后均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1861年和1958年前后均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这其中尤以1958年前后突变最为显著。总体上,科尔沁沙地近181年中,1826~1957年近130年间降水变化较为平缓,而后近50年,降水量趋于减少,气候趋于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 榆树 树轮年表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