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3、1976年两次不同ELNino事件的差异以及我国旱涝和台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60-66,共7页
本文通过对1963、1976年两次ELNino事件的分析指出:两次ELNino事件在很多方面较为一致,其主要差别是ELNino开始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经度位置)和海温分布不同。同时,又分析了两类不同型式的ELNino年对我国干旱、雨涝和登陆台风的影响。
关键词 ELNINO事件 气候变化 干旱 雨涝 台风
下载PDF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与Elnino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若飞 赵华雄 《湖南水利水电》 2000年第3期24-26,共3页
从多年历史资料分析Elnino年的周期性 ,以及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降雨的影响和Elnino年湖区洪涝的发生频率 ,对比发现存在某种相关性 ,可计算出相关系数γ。对 1998~ 2 0
关键词 ELNINO事件 湖区洪涝 降水分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发生在东海近海与Elnino现象有关海洋污染若干典型个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发祥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2,共7页
探讨Elnino不同类型赤潮成因和对湄洲湾(厄年夏季)油污现象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 厄尔尼诺 东海 红潮 海洋污染 油污染
下载PDF
ElNino和LaNina期间及前期赤道太平洋洋面温、压、风场的特征分析
4
作者 马开玉 高国栋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利用赤道太平洋洋面(11°S—11°N,120°E—80°W)1950—1987年2°×2°格点资料,计算和分析了ElNino和LaNina期间及前期1—6个月温、压、风的距平值,结果发现... 利用赤道太平洋洋面(11°S—11°N,120°E—80°W)1950—1987年2°×2°格点资料,计算和分析了ElNino和LaNina期间及前期1—6个月温、压、风的距平值,结果发现.ElNino。和LaNina前3个月赤道太平洋洋面温、压、风场有明显变化的征兆,证实了ElNino和LaNiha形成过程中赤道太平洋洋面气压、风和温度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ElNino前3个月到ElNino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洋面气压负距平发展,西太平洋洋面正距平发展,赤道洋面水平气压梯度下降,西风增强,赤道中、东太平洋洋面温度逐渐上升,正距平发展;LaNina的情形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LaNina 温度 气压 反馈机制
下载PDF
两次不同类型强Elnino事件的统计分析
5
作者 罗碧瑜 《广东气象》 1999年第S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ELNINO事件 热带气旋生成 统计分析 对应关系 强对流天气 西太平洋 梅州市 不同类型 天气现象 暴雨日数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he pace of El Nino decay on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decaying El Nino summers
6
作者 Qun Zhou Lixin W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文分析了El Nino事件衰减速度的差异对衰退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频数的不同影响。按照ElNiio事件衰减速度不同,将其划分为迅速衰减(rapid decaying,RD)和缓慢衰减(slowdecaying,SD)的El Nino事件.SD(RD)El N... 本文分析了El Nino事件衰减速度的差异对衰退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频数的不同影响。按照ElNiio事件衰减速度不同,将其划分为迅速衰减(rapid decaying,RD)和缓慢衰减(slowdecaying,SD)的El Nino事件.SD(RD)El Nino事件的衰退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仍维持正异常(衰减为负异常).与SD El Nino事件相比,RDElNino事件衰退年夏季西北太平洋TC频数显著减少.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导致TC频数差异的大尺度环境要素,指出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密切相关的西北太平洋低层反气旋异常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Nino衰减速度 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 低层反气旋
下载PDF
两类ENSO对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袁良 何金海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24-31,共8页
El Nino Modoki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与传统的El Nin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本文利用1979~2010年冬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 El Nino Modoki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与传统的El Nin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本文利用1979~2010年冬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El Nino和El Nino Modoki对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El Nino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我国华南地区受其西侧异常西南风影响,获得充足的水汽供应。另外,高层抽吸作用增强,上升运动加强,对流发展,降水偏多;而El Nino Modoki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我国华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高层抽吸作用减弱,上升运动减弱,对流减弱,并且水汽供应不足,导致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NINO ElNinoModoki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南海海温在两类El Ni?o衰退期的季节响应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梦燕 王鑫 +1 位作者 刘钦燕 谭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结果发现南海海温对热带太平洋东部型和中部型厄尔尼诺(El Ni?o)的季节性响应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就时间演变而言和前人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在两类El Ni?o事件发展年的冬季和衰退年的夏季,南海海温都会出现暖海温异常现象。就空间特... 研究结果发现南海海温对热带太平洋东部型和中部型厄尔尼诺(El Ni?o)的季节性响应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就时间演变而言和前人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在两类El Ni?o事件发展年的冬季和衰退年的夏季,南海海温都会出现暖海温异常现象。就空间特征而言: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后,南海的第一次增暖中心出现在115°E以西海域,此后暖海温异常中心会向南海的东部偏移;第二次增暖发生时,其最大增暖中心位于110°E以东的海域;而在中部型El Ni?o事件时,南海的两次增暖中心都处在115°E以西海域。南海的风场异常分布不同导致了南海在两类El Ni?o事件衰退年夏季的暖异常出现空间差异。进一步机理分析表明,南海在东部型El Ni?o事件衰退年夏季的增暖主要是受印度洋海盆模态(India ocean basin mode,IOBM)的影响;而南海在中部型El Ni?o事件衰退年夏季的增暖主要是由于热带中太平洋暖海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增暖 东部型ElNino 中部型ElNino
下载PDF
福建省冬季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何芬 赖绍钧 +3 位作者 池艳珍 鲍瑞娟 许金镜 温珍治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6-310,共5页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0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暴雨资料,分析了福建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冬季暴雨主要发生在闽西;福建冬季暴雨主要是南支槽东移、切变线维持和冷空气南下影响所致;冬季暴雨的产生与充...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0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暴雨资料,分析了福建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冬季暴雨主要发生在闽西;福建冬季暴雨主要是南支槽东移、切变线维持和冷空气南下影响所致;冬季暴雨的产生与充沛的水汽、对流不稳定和辐合上升运动密切相关,但大气层结比汛期暴雨要稳定得多;冬季暴雨异常与500 hPa大气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密切,它们可能主要通过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福建冬季暴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暴雨 时空分布 天气系统 物理量场 ELNINO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与El Nio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彰贵 邢如楠 陈幸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1-454,共14页
分析了 1 980年以来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观测资料 ,并利用POM海洋模式模拟了赤道太平洋海温对不同类型西风异常的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 ,赤道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可以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 ,但是ElNi no事件是否能发... 分析了 1 980年以来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观测资料 ,并利用POM海洋模式模拟了赤道太平洋海温对不同类型西风异常的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 ,赤道太平洋上的西风异常可以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 ,但是ElNi no事件是否能发生 ,则与西风异常的位置、强度和东移有关。只有当赤道中太平洋 ( 1 60°E~ 1 60°W )出现一定强度的西风异常并较快东移 ,才有利于ElNi no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异常 海洋模式 数值模拟 ELNINO事件
下载PDF
1997~1998年El Ni(?)o期间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联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东晓 刘赟 +1 位作者 刘钦燕 施平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57-963,共7页
通过对海面高度场和上层海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分析,揭示了1997~1998El Nino期间热带东印度洋与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内在关系,在1997~1998El Nino事件爆发前期,海面高度距平信号首先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随后在热带东印度洋海区也出... 通过对海面高度场和上层海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分析,揭示了1997~1998El Nino期间热带东印度洋与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海洋的内在关系,在1997~1998El Nino事件爆发前期,海面高度距平信号首先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随后在热带东印度洋海区也出现了负距平。上层海洋热含量的负距平信号在El Nino前期也同样先出现在热带西太平洋,依据热带东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年际尺度调整存在的联系,我们采用热带东印度洋海洋上层热含量距平的增长,估算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量,得到的结果与观测具有相同的量级,这种间接估计表明热带东印度洋在1997~1998El Nino期间的异常,是可以部分经由热带西太平洋距平通过贯穿流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1998年 ELNINO事件 印度洋 西太平洋 上层海洋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热含量 海面高度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晏红明 李清泉 +1 位作者 袁媛 李崇银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42-2557,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WNPAC/WNPC)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重要大气环流异常现象,与东亚—西北太平洋低纬度至高纬度的经向PJ波列及欧亚中高... 本文分析了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及其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WNPAC/WNPC)是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存在的重要大气环流异常现象,与东亚—西北太平洋低纬度至高纬度的经向PJ波列及欧亚中高纬度东西纬向波列的变化有关,通过与中高纬度环流变化的联系,对东亚及欧亚中高纬度气候有重要影响.夏季WNPAC/WNPC与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显著的WNPAC一般出现在El Nio衰减年夏季,与前期El Nio成熟年冬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暖海温异常和El Nio衰减年春夏季印度洋海盆尺度的暖海温异常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了WNPAC在El Nio事件影响夏季气候中的重要桥梁作用;而夏季显著的WNPC与前期和同期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主要与夏季热带印度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之间东暖西冷的热力差异异常引起的孟加拉湾—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有关.进一步分析WNPAC/WNPC与海温变化关系不对称的可能原因,发现El Nio和La Nia衰减年夏季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温变化所引起的印—太之间海温(热力)差异的一致性特征可能是导致WNPAC/WNPC与海温变化关系不对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大气异常反气旋(WNPAC) 气旋(WNPC) 印度洋海盆模(IOBM) ELNINO LaNina事件 WALKER环流 印—太海温热力差异
下载PDF
两类ENSO背景下黑潮及其延伸区海温异常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个例对比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钦 李双林 付建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4,共12页
利用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比分析了在2009/2010年中部型E1Nino和1997/1998年东部型El Nino背景下,黑潮及其延伸区海温异常对东北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沿岸自南向北异常"反气旋-气旋-反气旋"... 利用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比分析了在2009/2010年中部型E1Nino和1997/1998年东部型El Nino背景下,黑潮及其延伸区海温异常对东北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沿岸自南向北异常"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环流的偏移是导致这两年东北夏季降水不同的关键。2010年这一异常环流型比1998年整体偏东偏北,使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西风槽以及东北亚阻塞形势也偏东偏北,造成冷暖空气交汇于东北南部,降水西南多而西北少;1998年异常气旋中心位于松-嫩流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配合偏强的水汽输送,降水表现为区域性增强。观测与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两类El Nino事件中黑潮及其延伸区异常海温的差异是形成东亚沿岸异常环流位置偏移的主要原因:(1)受2009/2010年中部型El Nino的异常下沉气流比1997/1998年偏北的影响,前者异常暖海温位于黑潮延伸区,后者位于黑潮区;(2)2010年夏季黑潮延伸区的异常暖海温通过加强Rossby波活动使得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北进东扩至日本以北,1998年黑潮区暖延伸区冷的海温分布使得急流偏南、偏弱,对应急流南北两侧的异常反气旋、气旋也随之偏北,东北亚阻塞随之偏北偏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型ElNino 夏季降水 黑潮延伸区 海温异常
下载PDF
春季/夏季型El Ni?o对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范伶俐 徐峰 +1 位作者 徐华 梁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828,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CPC提供的Ni?o3. 4区指数,对比分析了SP、SU两类El Ni?o事件发展年、衰减年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 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全国以少雨为主要特征...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CPC提供的Ni?o3. 4区指数,对比分析了SP、SU两类El Ni?o事件发展年、衰减年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 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全国以少雨为主要特征,衰减年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 SU型发展年,降水异常呈"三明治"型分布特征,衰减年降水偏多区域增大。2) 850 h Pa风场上,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夏季风偏强,但反气旋性风场异常位置偏东偏北,衰减年夏季风还保持强劲,且反气旋性风场异常偏西偏南;而SU型发展年东亚夏季风偏弱,衰减年夏季风偏强。3) 500 hPa高度场上,SP型事件发展年夏季,我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总体偏弱,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水汽向我国大陆输送不足;衰减年,受偏强东亚夏季风影响,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水汽向我国腹地输送。SU型发展年,受相对活跃的冷空气影响,内蒙到华北地区多雨;衰减年,受偏强夏季风影响,冷暖气流在我国黄河及以北地区交汇。4)比较两类El Ni?o事件发生时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特征表明:在SP型事件发展年,我国大陆上空,除内蒙和东北外,基本为下沉异常,衰减年基本为上升异常;在SU型发展年,我国大陆上空皆为显著的下沉异常,衰减年为弱下沉异常,但在偏强夏季风的作用下,降水偏多区域增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夏季型ElNino事件 中国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从有效位能变化来分析El Nino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连升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共11页
利用近 5 0a的美国Maryland大学全球海洋同化分析资料和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与ElNin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有效位能 (APE)的时空演变过程 ,从有效位能变化角度揭示了近 5 0年来ElNino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热带太平洋El... 利用近 5 0a的美国Maryland大学全球海洋同化分析资料和NCEP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与ElNin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有效位能 (APE)的时空演变过程 ,从有效位能变化角度揭示了近 5 0年来ElNino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热带太平洋ElNino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以前与其后的显著不同。在有效位能异常变化的振幅和频率方面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以后 ,振荡的振幅显著增大 ,直频率变慢。在有效位能异常变化的振幅和频率方面 ,70年代末期以前 ,ElNino事件的先兆是有效位能先在热带西太平洋异常积累 ,然后这些积累的有效位能沿赤道快速向东传播并释放能量 ,使得东太平洋出现能量的异常 ,东太平洋的有效位能减少 ,产生ElNino事件 ;70年代末期以后 ,ElNi no事件的建立没有表现异常的有效位能在热带西太平洋的积累 ,其建立表现为赤道中太平洋直接出现的局地有效位能的异常 ,然后表现为不稳定海气耦合模态增幅性地缓慢向东传播 ,使得东太平洋的有效位能减少 ,发生ElNin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位能 ELNINO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季风低频振荡与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兆俊 陈奕德 +1 位作者 张韧 高云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8,共9页
基于 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讨论了西太平洋、南海、阿拉伯海等近赤道季风区 850 hPa 纬向风场低频振荡与 El Nino 发生发展的相关特征。研究发现,在 El Nino 发生前期,30~50 d 低频振荡会出现显著的增强,... 基于 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讨论了西太平洋、南海、阿拉伯海等近赤道季风区 850 hPa 纬向风场低频振荡与 El Nino 发生发展的相关特征。研究发现,在 El Nino 发生前期,30~50 d 低频振荡会出现显著的增强,El Nino 发生后,30~50 d 低频振荡明显减小,120~150 d 准定常波动加强。分析表明,近赤道季风区显著低频振荡是 El Nino 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兆,低频振荡能量向甚低频段的转移和输送可能是 El Nino 发生的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低频振荡 ELNINO 夏季风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东部和中部型El Nio发展年中国区域夏季降水异常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建琴 晏红明 胡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4期17-24,共8页
分析了东部和中部型El Nio发展年海温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东部型El Nio年的海温正距平中心发展快且强度比中部型El Nio年强。(2)两类El Nio发展年,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差异最大的是东北和华北地区... 分析了东部和中部型El Nio发展年海温分布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东部型El Nio年的海温正距平中心发展快且强度比中部型El Nio年强。(2)两类El Nio发展年,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差异最大的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呈相反的分布,华南地区只是变化幅度不同,江淮流域降水一致偏少。(3)Walker环流分布的差异是两类El Nio年夏季降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位于西太平洋地区下沉支的强弱以及有无上升支的分布,对西太副高和我国水汽的输送有明显影响。(4)500h Pa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波列以及高低层大气的垂直运动也是造成两类El Nio年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降水 东部和中部型ElNino 发展年 WALKER环流
下载PDF
淮北地区2010年4月异常低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曙霞 李菲 +2 位作者 冯还岭 白雪 班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2-338,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4月淮北地区气温资料,用累积距平(CA)法、合成分析法对淮北地区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2010年4月淮北地区持续冷气候背景进行分析。文章分析了淮北地区4月冷、暖年的大气环流异常及要素场的空间... 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4月淮北地区气温资料,用累积距平(CA)法、合成分析法对淮北地区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2010年4月淮北地区持续冷气候背景进行分析。文章分析了淮北地区4月冷、暖年的大气环流异常及要素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地区4月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1990年前后发生了突变。贝加尔湖南部,100°E以东的华北地区中低层的冷空气活动与淮北地区4月气温高低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该地中低层冷空气强(弱),淮北地区4月气温低(高)。冷暖年,乌拉尔山暖脊、东亚大槽、西伯利亚高压等差异显著,说明以上是影响淮北地区4月气温异常的关键系统。另据分析,El Nino与淮北地区4月气温异常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背景 年代际变化 气温异常 ELNINO
下载PDF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段安民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69,共9页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不同的空间型态,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4个Nino海区SSTA呈同位相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大洋中部,且峰值时间稍滞后于太平洋,大西洋情况类似,但SSTA强度较弱,峰值时间滞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指出不应仅以某单一模态解释、模拟或预测ElNino/LaNina现象的时空演变,而应强调多模态相互作用,叠加、‘锁相’是造成事件循环的重要原因。ElNino/LaNina现象除以振荡传播为主要特征外,局地振荡也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振荡型 ElNino/LaNina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用统计模式预测2002年El Nino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怡 余宙文 王彰贵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根据对赤道太平洋22年次表层温度、流场及其诊断量的EOF分析,提取出三个对El Nino有预测意义的物理量,它们分别是赤道太平洋温度距平 EOF第二个特征量的时间系数、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第二个特征量的时间系数和赤道太平洋温度垂... 根据对赤道太平洋22年次表层温度、流场及其诊断量的EOF分析,提取出三个对El Nino有预测意义的物理量,它们分别是赤道太平洋温度距平 EOF第二个特征量的时间系数、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第二个特征量的时间系数和赤道太平洋温度垂直差分距平EOF第一个特征量的时间系数,其中超前于 ElNino的时间分别为1 年、8个月和4 个月,用该三个量,建立Nino3区海温距平回归预测方程,根据目前我们可以得到的截止到2001年12月的资料,对直到2002年4 月、8月和12月的Nino3区海温距平进行预测,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得出我们的预测结论:2002年 4~5月前后将有一次中等强度的 El Nino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2年 ElNino预测 EOF分析 统计回归方程 厄尔尼诺 海洋表面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