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魏“天赐十王”考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6-30,124,共5页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改定爵制,把先前的五等爵序压缩为王、公、侯、子四等。王爵级别最高,在政坛中也最为耀眼。当时受封王爵者共十人,是为"天赐十王"。十王的身份特点与天赐爵制的封授原则存在一定的距离,统治者尝试各种办法...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改定爵制,把先前的五等爵序压缩为王、公、侯、子四等。王爵级别最高,在政坛中也最为耀眼。当时受封王爵者共十人,是为"天赐十王"。十王的身份特点与天赐爵制的封授原则存在一定的距离,统治者尝试各种办法试图予以弥合。十王的人员结构与等级差别是北魏初年政治形势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集中写照,也是当时宗室政策的缩影。随着北魏皇统的形成,道武帝利用王封协调权利配置格局,以顺应构建皇权制度和宗法体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道武帝
天赐
王爵
宗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魏前期的两次迁邺事件及其影响试探
2
作者
王仁磊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14,17,共4页
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时期,曾经两次有迁都邺城之意。经过对北魏前期这两次迁邺事件的经过、意义和影响的探讨,发现这两次迁都邺城虽然均未实现,但其从客观上反映了河北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对鲜卑拓跋氏的吸引,促使了北魏统治者对河北...
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时期,曾经两次有迁都邺城之意。经过对北魏前期这两次迁邺事件的经过、意义和影响的探讨,发现这两次迁都邺城虽然均未实现,但其从客观上反映了河北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对鲜卑拓跋氏的吸引,促使了北魏统治者对河北地区政治形势的思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河北地区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以及加快了与河北大族的合作步伐,而这一切都有力地巩固了北魏的新生政权,并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前期
迁都邺城
道武帝
明元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
被引量:
6
3
作者
安介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81,共9页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迁往长安及蜀地等 ,而是一直生活在雁北地区。这些事实都有相当详实的史料根据 ,李凭先生否认这些事实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道武帝
早年经历
考辨
《魏书》
实君之乱
原文传递
北魏道武帝引文人参政问题考实
被引量:
2
4
作者
戴卫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0,共6页
对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动,《魏书》、《北史》、《资治通鉴》有不同记载。通过分析三种不同记载和相关史料,可以看出“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是北魏政权体系的重要部分;道武帝时期,在地方官制上,北魏的刺史、太守多任用代北武人...
对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动,《魏书》、《北史》、《资治通鉴》有不同记载。通过分析三种不同记载和相关史料,可以看出“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是北魏政权体系的重要部分;道武帝时期,在地方官制上,北魏的刺史、太守多任用代北武人,汉族儒生、文人的比重相当小;在任命“尚书郎以下”的职能部门官员时,不仅仅囿于儒生。因此,以《魏书》、《北史》“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已下悉用文人”这样的记载和断句来理解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动,比《资治通鉴》中对此条史料的记载和断句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武帝
文人
代北集团
尚书郎
原文传递
再论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答安介生先生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4,共6页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道武帝《魏书》羌俗
原文传递
北魏道武帝感生传说中的“埋胞”之谜
6
作者
谢振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1期62-72,297,共12页
在魏晋诸帝的感生神话中,北魏道武帝诞降异象中的“埋胞”具有独特性,因缺乏历史渊源而颇为难解。事实上,“埋胞”并非拓跋部独有的处理胞衣的方式,秦汉之际的汉人就已通过“埋胞”寄予婴儿聪慧、肌肤柔腻、少病长寿等祝愿。这是一种由...
在魏晋诸帝的感生神话中,北魏道武帝诞降异象中的“埋胞”具有独特性,因缺乏历史渊源而颇为难解。事实上,“埋胞”并非拓跋部独有的处理胞衣的方式,秦汉之际的汉人就已通过“埋胞”寄予婴儿聪慧、肌肤柔腻、少病长寿等祝愿。这是一种由生殖崇拜衍生出的交感巫术。胞衣被赋予保护婴儿的功能,遂演化成内亚族群信奉的“于弥女神”。“于弥”是拓跋部以胞衣为崇拜对象衍生出的自然神,鲜卑人认为婴儿出生后,肉身与灵魂互相分离,胞衣是婴儿灵魂的寄托之所,需妥善保藏。这种隐含在拓跋族群中的“于弥”信仰,直至隋初才浮现在徙居河西的拓跋部中,而代北拓跋部的“于弥”信仰传入突厥后,演化成突厥族礼敬的“乌迈女神”。道武帝诞降异象所蕴含的多重文化因子,折射出内亚大陆的文化层叠与碰撞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武帝
感生传说
埋胞
于弥
乌迈
原文传递
题名
北魏“天赐十王”考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军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6-30,124,共5页
基金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北魏宗室阶层士族化进程研究"(编号:2012QY046)
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基金项目资助
文摘
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改定爵制,把先前的五等爵序压缩为王、公、侯、子四等。王爵级别最高,在政坛中也最为耀眼。当时受封王爵者共十人,是为"天赐十王"。十王的身份特点与天赐爵制的封授原则存在一定的距离,统治者尝试各种办法试图予以弥合。十王的人员结构与等级差别是北魏初年政治形势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集中写照,也是当时宗室政策的缩影。随着北魏皇统的形成,道武帝利用王封协调权利配置格局,以顺应构建皇权制度和宗法体系的需要。
关键词
北魏
道武帝
天赐
王爵
宗室
Keywords
Northern Wei dynasty
daowu
emperor
Tianci
king rank
royal clan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魏前期的两次迁邺事件及其影响试探
2
作者
王仁磊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14,17,共4页
文摘
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时期,曾经两次有迁都邺城之意。经过对北魏前期这两次迁邺事件的经过、意义和影响的探讨,发现这两次迁都邺城虽然均未实现,但其从客观上反映了河北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对鲜卑拓跋氏的吸引,促使了北魏统治者对河北地区政治形势的思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河北地区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以及加快了与河北大族的合作步伐,而这一切都有力地巩固了北魏的新生政权,并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北魏前期
迁都邺城
道武帝
明元帝
Keywords
the beginning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capital-movement to Yecheng
emperor daowu
emperor
Mingyuan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
被引量:
6
3
作者
安介生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81,共9页
文摘
《魏书》关于北魏道武帝拓跋早年经历的记载虽然简约 ,但是指认明确 ,论列系统 ,有较为可靠的佐证资料 ,其价值远在《宋书》、《南齐书》及《晋书》诸书之上。本文认为 :拓跋什翼犍死于“君之乱”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灭亡后并没有迁往长安及蜀地等 ,而是一直生活在雁北地区。这些事实都有相当详实的史料根据 ,李凭先生否认这些事实的推论是难以成立的。
关键词
北魏
道武帝
早年经历
考辨
《魏书》
实君之乱
Keywords
Northern Wei Dynasty
emperor daowu
Coup of Shijun
Weishu (History of the \ Wei dynasty).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北魏道武帝引文人参政问题考实
被引量:
2
4
作者
戴卫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60,共6页
文摘
对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动,《魏书》、《北史》、《资治通鉴》有不同记载。通过分析三种不同记载和相关史料,可以看出“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是北魏政权体系的重要部分;道武帝时期,在地方官制上,北魏的刺史、太守多任用代北武人,汉族儒生、文人的比重相当小;在任命“尚书郎以下”的职能部门官员时,不仅仅囿于儒生。因此,以《魏书》、《北史》“初建台省,置百官,封拜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已下悉用文人”这样的记载和断句来理解北魏皇始元年九月的政治活动,比《资治通鉴》中对此条史料的记载和断句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关键词
道武帝
文人
代北集团
尚书郎
Keywords
emperor daowu
, literati, Daibei group, Shangshulang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论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答安介生先生
被引量:
3
5
作者
李凭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4,共6页
文摘
本文是对安介生《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一文的回答。道武帝早年曾有被迫内徙长安和流徙蜀地的经历,这个观点由周一良提出,李凭对此作了考证。周一良"部分观点前后有较大的转变"的说法并不确实。另外,安文将羌俗、儒家文化、汉文化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符合逻辑的。至于道武帝厌恶羌俗的事例,非但不是他不曾迁居长安的明证,反而说明他了解长安附近的风俗,因而有利于李凭原先的论证。
关键词
北魏道武帝《魏书》羌俗
Keywords
emperor daowu
of the Northern Wei
Wei Shu (History of the Wei)
Qiangsu.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北魏道武帝感生传说中的“埋胞”之谜
6
作者
谢振华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年第1期62-72,297,共12页
基金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成果
文摘
在魏晋诸帝的感生神话中,北魏道武帝诞降异象中的“埋胞”具有独特性,因缺乏历史渊源而颇为难解。事实上,“埋胞”并非拓跋部独有的处理胞衣的方式,秦汉之际的汉人就已通过“埋胞”寄予婴儿聪慧、肌肤柔腻、少病长寿等祝愿。这是一种由生殖崇拜衍生出的交感巫术。胞衣被赋予保护婴儿的功能,遂演化成内亚族群信奉的“于弥女神”。“于弥”是拓跋部以胞衣为崇拜对象衍生出的自然神,鲜卑人认为婴儿出生后,肉身与灵魂互相分离,胞衣是婴儿灵魂的寄托之所,需妥善保藏。这种隐含在拓跋族群中的“于弥”信仰,直至隋初才浮现在徙居河西的拓跋部中,而代北拓跋部的“于弥”信仰传入突厥后,演化成突厥族礼敬的“乌迈女神”。道武帝诞降异象所蕴含的多重文化因子,折射出内亚大陆的文化层叠与碰撞交融。
关键词
道武帝
感生传说
埋胞
于弥
乌迈
Keywords
the induced myth
emperor daowu
Maibao(埋胞)
Umay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魏“天赐十王”考辨
刘军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魏前期的两次迁邺事件及其影响试探
王仁磊
《邯郸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与李凭先生商榷
安介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6
原文传递
4
北魏道武帝引文人参政问题考实
戴卫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原文传递
5
再论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答安介生先生
李凭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原文传递
6
北魏道武帝感生传说中的“埋胞”之谜
谢振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