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操霸府述论 被引量:24
1
作者 柳春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53,共10页
汉末建安年间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建立起霸府统治 ,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 ,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 ;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 ,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 汉末建安年间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 ,建立起霸府统治 ,并由这种统治逐步孕育催生出新的皇权。曹操霸府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两三个部分构成 ,其分支机构亦不局限于一个处所 ;霸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 ,则采取了一套军政合一、灵活处理的办法。曹操对霸府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目的明确的运作 ,同他对待皇权的态度是表里一致的 ;他未能废汉自立的根本原因 ,是受制于现实的政治条件或政治实力 ,而不是司马光所说“畏名义而自抑”。曹操开创的霸府政治模式 ,有着自身的政治内涵和行政特点 ,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霸府 汉献帝 皇权 建安
下载PDF
《献帝起居注》与献帝朝廷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9,173,共11页
《献帝起居注》一书记事始于汉灵帝驾崩的中平六年(189),很可能是从与汉献帝即位关系密切的八月洛阳之变开始写起的,其终结并非是延康元年(220)的汉魏禅代,而是在之前的建安二十一年(216)二月壬申,以"立春宽缓诏书不复行"为标... 《献帝起居注》一书记事始于汉灵帝驾崩的中平六年(189),很可能是从与汉献帝即位关系密切的八月洛阳之变开始写起的,其终结并非是延康元年(220)的汉魏禅代,而是在之前的建安二十一年(216)二月壬申,以"立春宽缓诏书不复行"为标志,汉献帝不再颁下诏书。此书以编年体为基本体例,围绕汉献帝皇帝权力的确立、展开与结束进行叙述,尤其重视记录汉献帝朝廷在和合宇宙秩序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成绩,凸显了献帝朝廷的历史连续性及其时代意义。此书的撰述可能始自献帝即位,为"近侍之臣所录",也开创了中古起居注撰述的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帝起居注》 汉献帝 起居注
下载PDF
“县官”与秦汉皇帝财政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德增 李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74,共5页
在《史记》、《汉书》等文献与出土简牍中,屡见“县官”一词,注家或释为天子,或释为朝廷,或释为县令。凡此诸说皆不妥。“县官”初指少府掌管的皇帝财政;从汉武帝以后,渐用为天子或朝廷的代称。
关键词 县官 少府 皇帝财政
下载PDF
袁世凯成败简论 被引量:7
4
作者 谢俊美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4,共6页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民国改元后,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仍很牢固,在民国和国民之间还存在客观距离.袁世凯利用社会上的复辟思潮,在群小的包围下,悍然帝制自为,背叛民国,最终众叛亲离,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武昌起义 民主共和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洪宪帝制
下载PDF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制夷方略浅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国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在抵制列强侵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制夷"方略:抚剿兼施、用民剿夷和以夷制夷。由于阶级局限,加之国势衰颓,"制夷"方略终难奏效。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帝 反侵略 方略
下载PDF
对戊午科场案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熟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 按照清代制度,科举戒律森严。但因其为进身之阶,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咸丰初年,条子关节之风已经盛行,大庭广众之中不以为讳。咸丰帝决心整顿,结果是上相弃市,士人满狱,震惊朝野,影响深远。有人认为此案系载垣等公报私仇,实际上完全由咸丰帝决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午科场案 咸丰帝 载垣 柏莅 清代
下载PDF
略论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历史条件与个人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天石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1-35,共5页
本文从平定藩镇的历史条件与个人作用两个方面 ,分析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藩镇的原因 ,认为讨伐藩镇的成功 ,是宪宗充分利用中唐以来社会、历史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发挥个人杰出的组织领导指挥才能 ,充分依靠群臣及广大将士 ,共同奋斗的... 本文从平定藩镇的历史条件与个人作用两个方面 ,分析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藩镇的原因 ,认为讨伐藩镇的成功 ,是宪宗充分利用中唐以来社会、历史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发挥个人杰出的组织领导指挥才能 ,充分依靠群臣及广大将士 ,共同奋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宪宗 藩镇割据 历史条件 个人作用 唐代 战略决策 战略方针 政治 军事 经济 领导才能
下载PDF
论汉代官方的所有权形态——以汉简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8
作者 季立刚 张燕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7,共7页
在汉初律简中,"县官"一词源于天子之意,与汉初地方行政体系的铺开密不可分,将其冠以财物之前,便代表了汉代最广泛的官方所有权;"官"作为官有权的补充标识被载入汉初律法,但却广泛应用于其他汉简文书之中,亦成为官... 在汉初律简中,"县官"一词源于天子之意,与汉初地方行政体系的铺开密不可分,将其冠以财物之前,便代表了汉代最广泛的官方所有权;"官"作为官有权的补充标识被载入汉初律法,但却广泛应用于其他汉简文书之中,亦成为官方所有权的主要标识;"乘舆"取天子尊意,强调皇室财产的专有权;另汉初律简中明确地将"皇帝"冠于玺印之前,用以标识皇权的至高无上,是秦汉以来玺印之制收归皇室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形态 县官 乘舆 皇帝玺印
下载PDF
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刁生虎 王辰雨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8-101,共4页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献王刘德的故乡沧州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届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 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献王刘德的故乡沧州隆重举行。来自国内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献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届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120多篇,涉及献王治学精神、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河北儒家文化的地域发展、儒家经典的编辑整理、儒家文化的当代应用、儒家文化的海外传播等方面。本次论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必将对儒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献王 实事求是 文化传承 当代应用 海外传播
下载PDF
略论长安献帝朝廷的地方控制
10
作者 章义和 韩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官员和献帝朝廷都有联络的需要,他们以私行、绕道、昼伏夜行等方式打通了路径,维持着长安与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典籍 东汉末年 汉献帝 王允
下载PDF
臧贤与明武宗时期伶官干政局面的形成
11
作者 郭福祥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49-54,共6页
明武宗不羁的性格和放荡的生活为诸多佞幸小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臧贤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位。明武宗时期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伶官干政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武宗对臧贤的宠信造成的。
关键词 臧贤 明武宗 伶官干政
下载PDF
肃顺与戊午科场案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中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戊午科场舞弊案并非肃顺罗织的冤狱 ,案情的处理是同当时的战时环境及清朝统治阶级上层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的。处死主考官大学士柏 俊艹 是肃顺推行重典治国策略的重要步骤 ,既整饬了吏治、打击了政敌 ,又为他实施重用汉臣的政策扫清了... 戊午科场舞弊案并非肃顺罗织的冤狱 ,案情的处理是同当时的战时环境及清朝统治阶级上层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的。处死主考官大学士柏 俊艹 是肃顺推行重典治国策略的重要步骤 ,既整饬了吏治、打击了政敌 ,又为他实施重用汉臣的政策扫清了障碍。戊午科场案对咸同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顺 咸丰帝 戊午科场案 战时环境 政治斗争 柏葰 重典治国策略
下载PDF
神龙政变与中宗朝政局关系研究
13
作者 王兰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6-100,共5页
神龙政变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兄妹联合发动的改周复唐的政变,矛头直指武则天。正因为如此,导致政变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中宗朝争权斗争持续不断。一方面,为巩固皇权,中宗着力培植势力集团,导致武三思、韦后专权,武氏、韦氏等外... 神龙政变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兄妹联合发动的改周复唐的政变,矛头直指武则天。正因为如此,导致政变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中宗朝争权斗争持续不断。一方面,为巩固皇权,中宗着力培植势力集团,导致武三思、韦后专权,武氏、韦氏等外戚干政;另一方面,中宗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矛盾趋于表面化,反映在五王被贬、太子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及上官婉儿政治立场转换等诸多方面。神龙政变的遗留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宗朝的政局,甚至对睿宗朝政局仍有影响,直到玄宗即位,权力归一,唐朝中央统治集团的斗争才归于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龙政变 中宗朝局 兄妹争权
下载PDF
清高宗孝贤皇后死因考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娜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9-82,共4页
清乾隆皇帝之元后富察氏孝贤皇后,出身名门,一生恭俭贤淑,颇受好评;但关于孝贤皇后之死,正史、野史众说纷纭。经系统地研究和考辨,笔者推断出孝贤皇后崩逝之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身心受损,旅途劳累、微感寒疾只不过是其死亡之导火索,而乾... 清乾隆皇帝之元后富察氏孝贤皇后,出身名门,一生恭俭贤淑,颇受好评;但关于孝贤皇后之死,正史、野史众说纷纭。经系统地研究和考辨,笔者推断出孝贤皇后崩逝之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身心受损,旅途劳累、微感寒疾只不过是其死亡之导火索,而乾隆帝"舟中夜宴"或许也进一步加快了其死亡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贤皇后 乾隆皇帝 夭折 寒疾
下载PDF
简论汉哀帝
15
作者 刘鹏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从其施政策略、用人之道和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等方面看,汉哀帝在位前期还是颇具洞察力和图治雄心的。他频繁改易大臣,调整外戚势力,尽量使之处在自己的有效控制下,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哀帝部分为人所诟病的事件实则是由傅太后干... 从其施政策略、用人之道和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等方面看,汉哀帝在位前期还是颇具洞察力和图治雄心的。他频繁改易大臣,调整外戚势力,尽量使之处在自己的有效控制下,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哀帝部分为人所诟病的事件实则是由傅太后干预所致,而董贤的出现则逐渐使其偏离了当初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哀帝 外戚 傅太后 董贤
下载PDF
说“县官”、“官”的天子义
16
作者 唐莉莉 黄金贵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9-21,26,共4页
上古曾称天子所居之处为"县",进而扩而大之,将整个国家也称为"县",以"县官"指天子;"官"有国家义,天子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因此由"官"又引申出天子义。对"县官"、"官&... 上古曾称天子所居之处为"县",进而扩而大之,将整个国家也称为"县",以"县官"指天子;"官"有国家义,天子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因此由"官"又引申出天子义。对"县官"、"官"二词的天子义,现代一般大型辞书往往只停留于前人的识断,释义未周,皆当乙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官 天子 国家
下载PDF
汉末三国中使考
17
作者 陈巍 董劭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汉末灵帝时宦官充任的中使甚嚣尘上,但在献帝时突然消失,这是因为灵帝崩后袁绍诛尽宦官,而献帝是个无权的君主,汉末未再出现中使。曹魏因耻于其祖辈曾为宦官,也一直敌视和限制宦官。蜀国以汉的承绪者自居,在汉末士人普遍仇视宦官的背景... 汉末灵帝时宦官充任的中使甚嚣尘上,但在献帝时突然消失,这是因为灵帝崩后袁绍诛尽宦官,而献帝是个无权的君主,汉末未再出现中使。曹魏因耻于其祖辈曾为宦官,也一直敌视和限制宦官。蜀国以汉的承绪者自居,在汉末士人普遍仇视宦官的背景下,虽然后期出了一个宦官黄皓,但并未重新形成宦官系统,所以魏蜀都没出现中使。吴国的心态比较放松,加之吴主孙权的权力比较集中和稳定,所以中使在吴国复活,并得到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使 献帝 曹操 孙权
下载PDF
《牡丹亭·圆驾》一出所引诗句考述
18
作者 杨奔奔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12-216,220,共6页
主要考察了《牡丹亭·圆驾》一出所引的十四句唐宋诗原出处及其本义,并以此为基础,对比这些诗句在《圆驾》一出中所重新建构的内涵与意义,试析其中所具有的联系和差异,最后借此窥探汤显祖在《牡丹亭·圆驾》的创作中引用唐宋诗... 主要考察了《牡丹亭·圆驾》一出所引的十四句唐宋诗原出处及其本义,并以此为基础,对比这些诗句在《圆驾》一出中所重新建构的内涵与意义,试析其中所具有的联系和差异,最后借此窥探汤显祖在《牡丹亭·圆驾》的创作中引用唐宋诗句所产生的独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圆驾》 汤显祖 诗句 原义 引申义
下载PDF
德、宪、穆、武四朝赐姓名研究
19
作者 张冠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5-50,共6页
在唐德宗到唐武宗的七朝中,德、宪、穆、武四朝均有赐姓名的现象,其大体可以分为对藩镇的赐姓名和对非汉族的赐姓名。通过对藩镇的赐姓名的分析可知,藩镇内部继承已经成为了河朔型藩镇的主要继承方式,同时军功亦是被赐姓名的关键所在;... 在唐德宗到唐武宗的七朝中,德、宪、穆、武四朝均有赐姓名的现象,其大体可以分为对藩镇的赐姓名和对非汉族的赐姓名。通过对藩镇的赐姓名的分析可知,藩镇内部继承已经成为了河朔型藩镇的主要继承方式,同时军功亦是被赐姓名的关键所在;而对非汉族的赐姓名,则反映出宪、武两朝在整体国力不振的情况下,对于相关民族短期内仍旧占据优势地位。通过对这一时期赐姓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唐廷与藩镇及相关民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宪、穆、武四朝 藩镇 非汉族 赐姓名
下载PDF
河间献王刘德之古今评说
20
作者 魏彦红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0-85,共6页
河间献王刘德对汉代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收集整理古籍、献书朝廷、举六艺、立专经博士、修礼乐、献雅乐等。古人多赞他贤王、圣王,认为他经术通明,积善行德,大功六艺。今人评价其第一贡献为重修礼乐;他求古经书,为人们... 河间献王刘德对汉代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收集整理古籍、献书朝廷、举六艺、立专经博士、修礼乐、献雅乐等。古人多赞他贤王、圣王,认为他经术通明,积善行德,大功六艺。今人评价其第一贡献为重修礼乐;他求古经书,为人们重新认识儒家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古文经学的推重,为其后古文、今文经学之争埋下了导火索;他的“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是贡献给文化宝库的宝贵财富。刘德对推动古代学术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王刘德 汉武帝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六艺 董仲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