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沉积结构性土的EOP压缩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玲玲 刘松玉 洪振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4-608,共5页
通过对天然沉积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不同排水距离的固结试验,研究了重塑土和原状土的EOP压缩性状,明确了两者性状不同的原因.对于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当固结压力小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土结构性抵抗了土体的变形趋势,蠕动变形甚微,排水路径对... 通过对天然沉积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不同排水距离的固结试验,研究了重塑土和原状土的EOP压缩性状,明确了两者性状不同的原因.对于天然沉积结构性土,当固结压力小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土结构性抵抗了土体的变形趋势,蠕动变形甚微,排水路径对其主固结应变量影响不大;当土体处于临界屈服状态时,土结构性丧失,大孔隙坍塌,蠕动变形速率骤增,外加应力引起固结作用而产生的EOP变形量将由于土体较大的蠕变作用而对排水路径产生较大的依赖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依赖性逐渐减弱.对于重塑土,排水路径和应力水平对EOP性状的影响规律与原状土屈服后的性状一致,但是由于其EOP压缩曲线位于原状土的下方,相同有效应力下具有较小的孔隙骨架,排水路径和应力水平对EOP性状的影响程度较原状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土 初始状态 排水路径 eop 压缩特性
下载PDF
New Approach of QoS Metric Modeling on Network on Chip
2
作者 Salem Nas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1年第5期351-355,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NoC QoS metrics modeling shaped on mesh architecture. The new QoS model is based on the QoS parameters. The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quantify buffering requirements and packet switching techni...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NoC QoS metrics modeling shaped on mesh architecture. The new QoS model is based on the QoS parameters. The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quantify buffering requirements and packet switching techniques in the NoC nodes by analyzing some QoS metrics such as End-to-End delays (EEDs) and packet los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simulation approach of a 4 × 4 mesh NoC behavior unde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process. It proposes a study of NoC switching buffer size avoiding packet drop and minimizing EED. Mainly, we focus on percent flit losses due to buffer congestion for a network loading. This leads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buffer size for the switch design. The routing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Wormhole Rout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C QOS end-TO-end Delay packet LOSS THROUGHPUT
下载PDF
Optimizing WiMAX: A Dynamic Strategy for Reallocation of Underutilized Downlink Sub-Frame to Uplink in TDD Mode
3
作者 Abdul Qadir ANSARI Abdul Qadeer K. RAJPUT +1 位作者 Adnan Ashraf ARAIN Manzoor HASHM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09年第9期888-894,共7页
WiMAX networks experience sporadic congestion on uplink when applications running at subscriber stations need more bandwidth to transmit than allocated. With the fast prolifer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the wireless com... WiMAX networks experience sporadic congestion on uplink when applications running at subscriber stations need more bandwidth to transmit than allocated. With the fast proliferation of mobile Internet, the wireless community has been looking for a framework that can address the issue of impediment on uplink. Due to asymmetric behavior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downlink sub-frame is expected to have longer duration as compared to uplink. According to IEEE 806.16 standard for WiMAX the segmentation of TDD frame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can be dynamically redefined even at runtime. Research contributions so far lack in addressing an optimal strategy for readjustment of uplink and downlink sub-frame boundaries;based on traffic statistic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mechanism that allows uplink sub-frame to grow, borrowing resources from the downlink sub-frame, if the uplink utilization is high and the downlink is being underutilized. We present here, a framework to dynamically demarcate the TDD frame-duration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Proposed algorithm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utilization of downlink and reallocates a certain quantum of free resources to uplink. This occurs when uplink observes shortage of bandwidth to transmit. We simulate some test scenarios using OPNET Modeler with and without dynamic reallocation capability. The results of our simulation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algorithm which observes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end-to-end packet delay. Also, we observe an improvement in throughput at uplink such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downlink remains unaff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MAX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end-TO-end packet Delay Network Throughput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tudy of Space Data Link Protocol
4
作者 Ismail Hababeh Rizik M. H. Al-Sayyed +2 位作者 Ja’far Alqatawna Yousef Majdalawi Marwan Nabels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System Sciences》 2014年第10期440-452,共13页
This research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 (CCSDS) standards REF _Ref401069962 \r \h \* MERGEFORMAT [1] for Space Data Link Layer Protocol (SDLP). ... This research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 (CCSDS) standards REF _Ref401069962 \r \h \* MERGEFORMAT [1] for Space Data Link Layer Protocol (SDLP). The primer focus is the telecommand (TC) part of the stand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was in the form of DLL functions us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second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use the DLL functions with OMNeT++ simulating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simulator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an end-to-end Packet Delay, maximum achievable application layer throughput for a given fixed link capacity and normalized protocol overhead, defined as the total number of bytes transmitted on the link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g. per second) divided by the number of bytes of application data received at the application layer model data sink. In addition, the DLL was also integrated with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Operating System (GSEOS), a software system for space instruments and small spacecrafts especially suited for low budget missions. The SDLP is designed for rapid test system design and high flexibility for chang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 requirements. GSEOS can be seamlessly moved from EM/FM development (bench testing) to flight operations. It features the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as a configuration/scripting tool and can easily be extended to accommodate custom hardware interfaces. This paper also shows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and its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 Standards SPACE DATA Link PROTOCOL Mean end-TO-end packet Delay Maximum Achievable Application Layer Throughput Normalized PROTOCOL OVERHEAD Telecommand Spacecrafts SPACE Instruments
下载PDF
基于组播的网络延迟测试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光辉 孙世新 +1 位作者 邵子立 张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分组延迟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应用的整体性能 ,确定延迟的原因和位置至关重要 .R.Caceres等人提出了比其他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要好的端到端基于组播的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法 ,但这类方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从减少测试分组数和降低... 分组延迟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应用的整体性能 ,确定延迟的原因和位置至关重要 .R.Caceres等人提出了比其他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要好的端到端基于组播的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法 ,但这类方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从减少测试分组数和降低计算复杂度两个方面改进了该测试分析法 ,从而既减轻了带给网络的负载 ,又使测试分析更加高效、适用 .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播 分组延迟 复杂度 性能分析 计算机网络 测试
下载PDF
一种基于TCP时间戳的包对算法的带宽测量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志刚 邓晓衡 +1 位作者 张连明 朱从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利用包对算法,结合TCP协议的时间戳机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端到端带宽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分组的时间戳,计算背靠背的两相邻分组到达接收端和应答返回发送端的时间差,可等效为分组瓶颈链路经历的时间,利用分组大小与时间差的比值求得瓶... 利用包对算法,结合TCP协议的时间戳机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端到端带宽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分组的时间戳,计算背靠背的两相邻分组到达接收端和应答返回发送端的时间差,可等效为分组瓶颈链路经历的时间,利用分组大小与时间差的比值求得瓶颈链路的带宽,即为端到端的带宽;引入离散化低通滤波器,滤除突发的干扰流量,筛选出有效的网络带宽,滤波器算法实现简单;利用互联网普遍使用的TCP协议,测量一般不受各网络节点安全访问控制的限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同时能为带QoS要求网络传输控制提供服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带宽测量方法测得的带宽与实际带宽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对 TCP测量 时间戳 端到端
下载PDF
网络透视的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夏阳 朱卫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33-134,175,共3页
网络透视是一新兴网络课题,旨在通过端到端的方法得到链联级的性能特性,比如:丢包率和平均延迟等。所得到的信息对进一步认识网络的动态性质极有帮助,并且将指导人们从事下一代网络的开发与研究。该文将简要论述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以期... 网络透视是一新兴网络课题,旨在通过端到端的方法得到链联级的性能特性,比如:丢包率和平均延迟等。所得到的信息对进一步认识网络的动态性质极有帮助,并且将指导人们从事下一代网络的开发与研究。该文将简要论述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以期促进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对此方面的研究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透视 端对端 探测包
下载PDF
基于补偿因子自适应的NLMS多媒体播放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焦良葆 章德 毕厚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12,共6页
基于线性预测的媒体播放算法由于其复杂度低、易实现,在网络多媒体应用中大量使用,其中采用最小均方差估计的NLMS算法精确度较高.首先对NLMS算法和改进的NLMS算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算法中补偿因子因网络抖动剧烈而导致补偿过大的问题,提... 基于线性预测的媒体播放算法由于其复杂度低、易实现,在网络多媒体应用中大量使用,其中采用最小均方差估计的NLMS算法精确度较高.首先对NLMS算法和改进的NLMS算法进行了分析,针对算法中补偿因子因网络抖动剧烈而导致补偿过大的问题,提出了β因子自适应的NLMS算法,采用补偿因子系数β随网络变化以及预测误差情况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对NLMS算法作了进一步改进,明显地减小了端到端延迟均值和丢包率.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MS算法 补偿因子自适应 端到端延迟 丢包率
下载PDF
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文宇 陈松乔 王建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研究了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证明了在节点处理速率恒定的情况下,一个流的最大分组在除首节点外的任意节点都不会遭遇队列延时,根据此结论得到了该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将该结果推广到实际网络中,得到了当多个... 研究了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证明了在节点处理速率恒定的情况下,一个流的最大分组在除首节点外的任意节点都不会遭遇队列延时,根据此结论得到了该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将该结果推广到实际网络中,得到了当多个流共享同一条传输路径时任意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到端延时 分组调度 服务质量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IP语音缓冲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苟先太 金炜东 靳蕃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149-2154,共6页
当IP语音包的网络时延抖动较小时,一般的语音缓冲算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语音质量·当网络中存在突发大时延时,就会出现极大丢包率或极大端到端时延,从而难以获得好的语音质量·为此,提出针对突发大时延下的自适应语音缓冲算法·... 当IP语音包的网络时延抖动较小时,一般的语音缓冲算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语音质量·当网络中存在突发大时延时,就会出现极大丢包率或极大端到端时延,从而难以获得好的语音质量·为此,提出针对突发大时延下的自适应语音缓冲算法·通过估算网络平均时延和学习语音包经过的网络路径上的状态,来确定需要控制端到端时延大小和语音包的丢包率,动态调整Jitter Buffer队列的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从而可以尽量减小语音裂缝(gap)的出现·通过基于听觉模型的客观音质评价(PESQ)仿真计算以及在实际语音网关设备中的应用表明算法对语音通信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质量 突发大时延 端到端时延 丢包率 缓冲 PESQ
下载PDF
非参数PCUSUM算法DDoS攻击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家庆 胡忠望 林瑜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96-98,共3页
针对DDoS攻击时受害端中报文段未确认率急剧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以达到在保证告警正确性的前提下缩短检测时间的目的。在受害端对TCP网络流进行检测,在每个时间间隔内统计未确认的报文段数量与总报文段的比率,... 针对DDoS攻击时受害端中报文段未确认率急剧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以达到在保证告警正确性的前提下缩短检测时间的目的。在受害端对TCP网络流进行检测,在每个时间间隔内统计未确认的报文段数量与总报文段的比率,并在下一时间间隔内对上一时间间隔的序列值进行修正,得到更准确的检测序列值,再运用非参数递归PCUSUM算法检测DDoS攻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CUSUM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性和更快的检测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OS攻击 PCUSUM算法 受害端检测 未确认报文段
下载PDF
高档车削中心故障知识库构建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彬 徐小力 +1 位作者 吴国新 蒋章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5-909,共5页
面向高档车削中心典型功能部件,构建状态监测试验平台,提出机床故障知识库模型;采用小波包理论进行故障能量特征提取;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知识获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包分析与粗糙集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获取机床故障规则,提高了故... 面向高档车削中心典型功能部件,构建状态监测试验平台,提出机床故障知识库模型;采用小波包理论进行故障能量特征提取;研究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知识获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包分析与粗糙集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获取机床故障规则,提高了故障诊断率,为实现机床故障预测提供可靠数据来源,为分析导致故障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关键试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档车削中心 小波包 粗糙集 故障知识库
下载PDF
SSSC串补线路双端暂态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青 常彦彦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7,共6页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其运行状态和控制策略使得电网故障的暂态过程复杂化,对传统继电保护的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深入研究... 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其运行状态和控制策略使得电网故障的暂态过程复杂化,对传统继电保护的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含SSSC的串补线路保护的新原理。采用改进的小波包熵算法,分析了含SSSC的串补线路故障时线路两端的故障电流的频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当串补线路区内SSSC前后故障和区外故障时,线路两端获得的频率分量的小波包熵值有明显不同。通过对串补线路的特征进行仿真验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SSSC串补线路的双端暂态量保护新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用于不同故障位置、故障类型、故障初始角、串补度和过渡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小波包熵 SSSC 串补线路 频率分量 双端暂态量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解和奇异谱分析方法的立铣加工颤振监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二化 吴波 +1 位作者 胡友民 杨叔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1-199,共9页
在立铣加工过程中,颤振是加工过程失稳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颤振将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加剧刀具磨损和恶化工作环境。虽然大部分颤振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颤振发生,但颤振发生时已经对工件和刀具产生了严重的损伤,因此,... 在立铣加工过程中,颤振是加工过程失稳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颤振将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加剧刀具磨损和恶化工作环境。虽然大部分颤振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颤振发生,但颤振发生时已经对工件和刀具产生了严重的损伤,因此,需要提前监测到颤振特征。在颤振发生过程中,振动信号具有在时域中不断增大,在频域中能量频移的特性。考虑这两个振动信号特征,提出了一种颤振特征提取方法。提取颤振发生频带中振动信号的能量比和奇异谱熵系数作为两个颤振特征,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切削颤振的识别。文中提出的颤振监测系统包括特征提取和分类,能够精确辨识立铣加工中的稳定、过渡和颤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立式铣削 奇异谱分析 奇异谱熵 小波包分解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Ad hoc网中经典路由协议QoS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欣 尹方超 +1 位作者 贺丽柏 韩永林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1-133,共3页
本文介绍了无线移动自组网当前常用的几种路由协议,重点对DSR和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在给定场景的情况下,用网络仿真器分析移动自组网中DSR和AODV路由算法的分组投递率和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性能指标,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 本文介绍了无线移动自组网当前常用的几种路由协议,重点对DSR和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在给定场景的情况下,用网络仿真器分析移动自组网中DSR和AODV路由算法的分组投递率和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性能指标,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出两种协议性能的对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移动自组网 AODV 分组投递率 平均端到端时延
下载PDF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干扰攻击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飞 魏祥麟 +2 位作者 范建华 孙钦 鲍丽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5,8,共6页
针对当前缺少干扰攻击对无线网络性能影响的准确测量与分析的问题,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无线自组织网络仿真环境,实现了两种典型干扰攻击模型,并对不同的移动模型和路由协议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网络场景下,... 针对当前缺少干扰攻击对无线网络性能影响的准确测量与分析的问题,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无线自组织网络仿真环境,实现了两种典型干扰攻击模型,并对不同的移动模型和路由协议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网络场景下,两种干扰攻击都会降低网络的报文发送率和报文投递率并增加端到端时延;此外,不同的网络场景下干扰攻击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得到的干扰攻击对典型网络性能指标影响的结果,为干扰检测算法设计和抗干扰路由算法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攻击 自组织网络 报文发送率 报文投递率 端到端时延
下载PDF
4G核心网和无线网协同的端到端跟踪实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哲 许洪东 赵丽敏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133,138,共7页
为了解决4G网络中,由于网络架构扁平化,无线接入侧无法独立实现用户跟踪和优化分析的问题,在3GPP协议基础上,提出了构建EPC和LTE无线协同跟踪处理机制及优化方案,解决异厂商场景的应用问题,满足现网用户跟踪和优化分析需求,为进一步实... 为了解决4G网络中,由于网络架构扁平化,无线接入侧无法独立实现用户跟踪和优化分析的问题,在3GPP协议基础上,提出了构建EPC和LTE无线协同跟踪处理机制及优化方案,解决异厂商场景的应用问题,满足现网用户跟踪和优化分析需求,为进一步实现用户问题定位和重点保障提供平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G核心网 无线接入 用户跟踪 端到端 北向接口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和倒频谱分析的颤振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二化 刘忠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76,149,共5页
立铣加工过程中的颤振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加剧刀具磨损和恶化工作环境。虽然大部分颤振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颤振发生,但颤振发生时已经对工件和刀具产生了严重的损伤,因此,需要提前监测到颤振特征。由于加工过程的非线... 立铣加工过程中的颤振会严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加剧刀具磨损和恶化工作环境。虽然大部分颤振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颤振发生,但颤振发生时已经对工件和刀具产生了严重的损伤,因此,需要提前监测到颤振特征。由于加工过程的非线性导致振动信号频率成分复杂,单一的时频分析方法难于得到可靠的颤振特征。通过小波包分解确定颤振发生频段并重构该频段信号,通过颤振发生频段的倒频谱辨识稳定、过渡和颤振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立铣加工过程的稳定、过渡和颤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立式铣削 小波包分解 倒频谱 特征提取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森林火灾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陶冶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209-211,共3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森林防火移动预警系统。使用ZigBee技术构建一个数字传感器无线通信网络,该网络主要由终端节点、协调节点和发送节点构成。数字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主要有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把各个不同功能的节点按要求... 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森林防火移动预警系统。使用ZigBee技术构建一个数字传感器无线通信网络,该网络主要由终端节点、协调节点和发送节点构成。数字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主要有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把各个不同功能的节点按要求散布在森林中采集现场环境参数,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至监测端和服务器控制端。该系统采用射频芯片CC2431作为传感器网络节点,中心节点和GPRS模块DTP-S05Ci相连,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将终端节点采集到的数据转发到手机终端或互联网中的服务器,手机客户端采用J2ME实现界面设计,服务器端采用MVC模式实现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了森林火灾移动预警的功能。本系统具有结构精简、技术复杂度低、成本低、实时和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预警 ZIGBEE技术 监测端 服务器控制端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MVC模式
下载PDF
适用于混合双极直流系统的单端电气量保护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淑萍 宋晓辰 +1 位作者 叶换飞 宋国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7,共9页
为提高混合双极高压直流线路保护的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针对现有线路保护方法存在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元件暂态分量之比的单端电气量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时的电压特征信号的暂态高频分量差... 为提高混合双极高压直流线路保护的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和可靠性,针对现有线路保护方法存在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元件暂态分量之比的单端电气量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时的电压特征信号的暂态高频分量差异来实现。对电压故障分量进行小波包变换,得到各频带暂态能量;利用低频能量与部分高频能量和的比值构造保护判据,给出了整定原则,分析了过渡电阻的影响;利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出混合双极高压直流输电模型,输出各种故障状态的故障数据,利用MATLAB进行故障数据处理,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故障情况下,甚至在区内故障短路接地电阻为1000Ω时,所提方法仍可以准确识别区内外故障,并自行进行故障选极;所提保护方法所用数据窗长度短,仅为3 ms,具有快速性好、耐过渡电阻能力强、可靠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双极直流输电系统 单端电气量保护 暂态能量 小波包变换 线路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