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in the appendectomy scar: 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
作者 Masaru Hayashi Akiko Shoda +3 位作者 Nobuaki Kosaka Masaru Kojima Nobuhide Masawa Ichio Fukasaw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7期556-560,共5页
We report a very rare case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in the appendectomy scar. A 47-year-old woman visited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since she had a gradually growing and ... We report a very rare case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in the appendectomy scar. A 47-year-old woman visited the surgical department, since she had a gradually growing and painful tumor both in an appendectomy scar and at an umbilical site. She underwent appendectomy at age 18 years, and noticed the tumor at age 22 years. Partial tumor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that department, and the pathology revealed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She was referred to our department for radical therapy. Tumors in the both sites were dissected together with some swelling lymph nodes in our department. A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tumor in the umbilical site showed only benign endometriosis. In contrast, the tumor in the appendectomy scar showed benign endometriosis, atypical endometriosis and well differentiated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Resected lymph nodes also contained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were diagnosed as metastas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in the tumor of the appendectomy scar was a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rising from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from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Since the operation, adjuvant and maintenance chemotherapy with 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 had been administered for 3 years. She is free of disease 3.5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PPENDECTOMY SCA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um Dot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ology in Detection of PR and CD146 i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2
作者 Jianping Zheng Qing Huang +3 位作者 Lei Zhang Yong Chen Jinpeng Jiang Cunjian Yi 《Yangtze Medicine》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R and CD146 i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by using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and evaluate the applied value of Q...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R and CD146 i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by using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and evaluate the applied value of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in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Methods: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R and CD146 on 140 cases of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of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by using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The co-expression of PR and CD146 in the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can be detected by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and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P > 0.05). Conclusion: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can detect the localization and co-expression of PR and CD146 in the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PR CD146 QDs Double-Labeling IMMUNOFLUORESCENCE
下载PDF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 Deficiency Induces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Progression via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Pathway 被引量:2
3
作者 Yuan Yang Jing-Yi Zhou +3 位作者 Li-Jun Zhao Bao-Rong Gao Xiao-Ping Wan Jian-Liu 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54-1160,共7页
Background: Previously, we reported that dual-specificity adenocarcinoma (EEA). However, the role of DUSP1 medroxyprogesterone (MPA) are still unclear. phosphatase I (DUSPI) wa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endo... Background: Previously, we reported that dual-specificity adenocarcinoma (EEA). However, the role of DUSP1 medroxyprogesterone (MPA) are still unclear. phosphatase I (DUSPI) wa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endometrioid in EEA progress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SPI and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DUSPI in EEA specimen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The effect of DUSPI on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nalyzed by Cell Counting Kit 8 and colony formation assay, and cell migration was analyzed by transwell assay. MPA-induced DUSPI expression in EEA cells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DUSPI expression was deficient in advance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stage, high-grade and myometrial invasive EEA. In EEA cell lines (HeclA, Hecl B, RL952, and Ishikawa), the DUSP1 expression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in lshikawa cells than in other cell lines (P 〈 0.05). Knockdown ofDUSP I promoted lshikawa cells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MAPK/Erk) pathway. MPA-induced DUSP1 expression and inhibited MAPK/Erk pathway in Ishikawa cells. Conclusi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DUSP1 deficiency promotes EEA progression via MAPK/Erk pathway, which may be reversed by MPA, suggesting that DUSP I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E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MEDROXYPROGESTERONE Phospho-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
原文传递
多功能蛋白聚糖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黄伟龙 李静玲 韦海明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选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入院患者120例,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对各病例多功能蛋白...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选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因子宫内膜样腺癌入院患者120例,收集临床及病理数据,对各病例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进行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多功能蛋白聚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年龄、分级、分期、多功能蛋白聚糖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多功能蛋白聚糖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功能蛋白聚糖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它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潜在的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蛋白聚糖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Hsa_circ_0007067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黄婧菲 李春红 +2 位作者 杨洁 陈治伟 柳林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C)最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有研究证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表达与EEC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检测hsa_circ_0007067在...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C)最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有研究证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表达与EEC的进展有关。本研究旨在检测hsa_circ_0007067在EEC中的表达,并探讨Hsa_circ_0007067与EE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分析2例EEC组织和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以|log2(Fold changes)|≥1.5且P<0.05为筛选标准,选择下调最显著的hsa_circ_0007067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36例EEC组织(EEC组)和3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hsa_circ_0007067的相对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_circ_0007067的结合位点和编码能力。结果:EEC组中hsa_circ_000706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表达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6,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889,最佳截断值为0.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a_circ_0007067具有翻译成多肽的潜能,circbank数据库预测其miRNA潜在结合位点共24个。结论:Hsa_circ_0007067与EEC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通过与下游靶基因miRNA结合或编码蛋白质功能影响EEC的进程,有望作为EEC早期筛查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7067 子宫内膜样癌 表达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NuSAP1、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谢旭 张欣萍 +1 位作者 郭丽萍 许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09-171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组织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NuSAP1、MFN2阳性表达率,分析癌组织NuSAP1、MFN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出院后随访3年,完成随访112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uSAP1、MFN2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预后差异,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E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A癌组织NuSAP1阳性表达率为72.3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54%,MFN2阳性表达率为38.0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8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癌组织中NuSA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8%、83.54%、96.15%、90.63%,明显高于FIGO临床分期Ⅰ期的60.29%、高分化的57.14%、无淋巴结转移的55.79%、浅肌层浸润癌组织的6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临床分期Ⅱ~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癌组织中MFN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7%、30.38%、7.69%、15.63%,明显低于FIGO临床分期Ⅰ期的52.94%、高分化的52.38%、无淋巴结转移的46.32%、浅肌层浸润癌组织的4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NuSAP1阴性表达组和MFN2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0%和87.80%,明显高于NuSAP1阳性表达组的69.51%和MFN2阴性表达组的6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患者组织中NuSAP1阳性表达率升高,MFN2阳性表达率降低,NuSAP1、MFN2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深肌层浸润有关,且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示NuSAP1、MFN2可能参与了EA患者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 线粒体融合蛋白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MMR、PD-L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张维新 孙慧敏 +2 位作者 高建芳 张梦雪 柳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91-696,701,共7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MR)、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癌(EE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EEC组织标本9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子宫内膜样癌旁组织30例...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MR)、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癌(EE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EEC组织标本9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子宫内膜样癌旁组织30例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旁组织10例,对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R、PD-L1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分析MMR、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MR缺失(dMMR)、PD-L1在EEC组织中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旁组织及EEC旁组织(检验水准<0.017);dMMR、PD-L1与EEC的年龄及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PD-L1的表达在G3期较G1期表达上调(检验水准<0.017);PD-L1与dMMR呈正相关(P<0.05);dMMR、PD-L1与患者预后有关,dMMR、PD-L1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MMR可以作为影响EE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dMMR、PD-L1在EE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dMMR、PD-L1与患者预后有关。dMMR是影响EEC预后的独立因素,联合检测MMR、PD-L1可能为EEC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MMR PD-L1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其与MELF浸润的关系
8
作者 黄相艳 王富强 +2 位作者 段情 王苗苗 李秀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630-3634,共5页
目的:探讨病理分级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与微囊性/伸长/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and fragmented,MELF)浸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于我院诊治病... 目的:探讨病理分级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影响因素及与微囊性/伸长/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and fragmented,MELF)浸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于我院诊治病理分级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266例,由高年资病理医生重新阅片,根据是否存在MELF浸润分为MELF组(40例)和非MELF组(226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及随访生存资料,采用多因素法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和5年无进展生存独立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评估MELF浸润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MELF组CA125水平、子宫颈间质侵犯比例、子宫肌层侵犯达1/2以上比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比例及脉管癌栓比例均显著高于非MELF组(P<0.05)。整体人群MELF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非MELF组(P<0.05);FIGOⅠ期和FIGOⅡ期患者中非MELF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MELF组(P<0.05);FIGOⅢ期患者中MELF组和非MELF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与脉管癌栓均是无进展生存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用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疾病进展风险预测具有良好效能,AUC分别为0.82(95%CI:0.70~0.90)、0.84(95%CI:0.74~0.96)。结论:MELF浸润与CA125水平、子宫颈间质侵犯、子宫肌层侵犯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有一定相关性;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存在更高盆腔淋巴结转移及疾病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预后 微囊性/伸长/碎片状浸润 淋巴结转移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建立
9
作者 张丽 董冰莹 +1 位作者 袁小丽 陈小斌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建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A)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可视化评估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2468例OEA术后患者,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3年... 目的:建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EA)手术后生存时间预测模型,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可视化评估术后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SEER数据库2468例OEA术后患者,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及校准图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Cox回归模型结果表明,OEA手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M分期。R语言建立3年和5年的生存率Nomogram模型,能迅速预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ROC曲线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图结果表明该模型校准能力较好。结论:建立有效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对手术后OEA患者生存率进行评估,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 SEER数据库 COX回归模型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影像学敏感性及病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慧 洛若愚 谭爱丽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M)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的术前诊断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手术-病理分期证实为EEC的1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AM的...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AM)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的术前诊断和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面手术-病理分期证实为EEC的15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并AM的患者纳入A组,未合并AM的EEC患者纳入B组。探讨AM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理进展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53例EEC患者中有46例合并AM,发生率为29.87%。B组患者处于绝经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76.6%vs.54.3%,P=0.006);A组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15.2%vs.36.4%,P=0.009)、盆腹腔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26.1%vs.50.5%,P=0.005)、诊刮病理符合率(56.5%vs.83.2%,P=0.000)均明显低于B组;与B组相比,A组患者肿瘤高中分化比例较高(93.5%vs.79.4%,P=0.000)、手术-病理分期处于早期的比例也较高(87.0%vs.60.7%,P=0.001)、肿瘤的深肌层浸润率较低(15.2%vs.32.7%,P=0.026)。结论合并AM的EEC患者会有更早的病理分期、更少的深肌层浸润发生、更好的肿瘤分化,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预后
下载PDF
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HE4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晓宁 贺小玉 +1 位作者 张亚婷 王成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6-1032,共7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半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91例EAC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3.4±9.3)岁]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3.0T盆腔MRI检查(包括T_(1)WI、T 2WI、DWI、DCE)及血清HE4检测。对DCE-MRI及DWI图像分别进行后处理,测量病灶的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上升斜率(MSI)、达峰时间(TTP)、最大下降斜率(MSD)和ADC值。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将EAC分成高级别组(G3)和低级别组(G1~G2),比较两组间各项MRI后处理参数及血清HE4水平,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单一有效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对EAC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在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EAC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预测高级别E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776、0.720和0.781;这4项指标建立的联合诊断模型预测高级别EAC的AUC为0.954,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90.91%,且其诊断效能优于PEI、MSI值及血清HE4水平(Z=3.874、3.908、2.768,均P<0.05)。结论:DCE-MRI半定量参数、ADC及血清HE4水平可以用来术前预测高级别EAC,MRI多参数联合血清HE4水平建立的联合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肿瘤分级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人附睾蛋白4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12
作者 慕庆玲 王纯 +3 位作者 刘红云 许友征 栾少红 夏宝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1-946,共6页
原发性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1例起源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尽伴腹胀1个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既往曾于6年... 原发性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1例起源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尽伴腹胀1个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既往曾于6年前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肿块可能侵及阴道直肠隔。初次保守手术病理证实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其后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化学治疗6次,随访2年无疾病复发及转移。临床遇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影像学发现卵巢外的盆腔病变时,应考虑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发生恶变的可能性,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阴道直肠隔
下载PDF
AnnexinⅠ、p53及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杨昕 高云 孙振柱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究钙磷脂结合蛋白(AX-Ⅰ)、p53及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E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X-Ⅰ、p53及PTEN在27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BH组)、4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H组)及53例子宫内膜样腺... 目的:探究钙磷脂结合蛋白(AX-Ⅰ)、p53及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EE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X-Ⅰ、p53及PTEN在27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BH组)、4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H组)及5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EC组)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AX-Ⅰ在ATH组的阳性表达率与BH组或E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H组与E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EE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ATH组或B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H组与A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BH组的阴性表达率与ATH组或EE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TH组与EE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53在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C组中AX-Ⅰ、p53、PTEN三者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X-Ⅰ、p53、PTEN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脂结合蛋白 P53 PTEN 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下载PDF
伴间质细胞增生、玻璃样变性及索状结构的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14
作者 宁博涵 张青霞 +1 位作者 杨慧 董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6-369,共4页
子宫内膜样腺癌存在多种形态学变型,为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带来挑战。伴索状结构及玻璃样变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corded and hyalinized endome-trioid carcinomas,CHEC),是一种少见的形态学变型,呈现双向分化的形态学特点,易与癌肉瘤相混淆... 子宫内膜样腺癌存在多种形态学变型,为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带来挑战。伴索状结构及玻璃样变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corded and hyalinized endome-trioid carcinomas,CHEC),是一种少见的形态学变型,呈现双向分化的形态学特点,易与癌肉瘤相混淆,但此类肿瘤多数分期较早,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预后良好。本文报道1例CHEC,并结合既往研究中此种内膜癌相关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深入认识其形态变型,避免日常工作中的过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临床病理学 诊断 间质细胞 玻璃样变性
下载PDF
CRABP2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红 康朋朋 +2 位作者 种肖宇 胡景玉 张长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 目的:探讨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与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共24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An3ca、KLE。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及WB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RABP2的表达情况,采用WB法检测An3ca及KLE细胞中敲低CRABP2表达的效率,并以EDU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CRABP2表达后的An3ca及KLE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及WB法检测敲低CRABP2表达后的An3ca及KLE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关键蛋白(β-catenin、c-Myc、cyclin-D1、MMP7及MMP9)的表达情况。以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敲低CRABP2表达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和移植瘤组织中Ki67和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CRABP2在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1)。转染靶向CRABP2的shRNA后,An3ca、KLE细胞中CRABP2的表达降低(均P<0.01);敲低CRABP2表达后An3ca及KLE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均P<0.01),并且Wnt/β-catenin通路受到抑制(P<0.01)。成瘤实验显示敲低CRABP2表达后,裸鼠体内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CRABP2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通路发挥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 WNT/Β-CATENIN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崔珂珂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3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判断,随访1年,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学分级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判断,随访1年,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8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预后不良16例,发生率为18.18%(16/88);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伴黏液分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组织学分级2级、肿瘤浸润肌层深度≥1/2、有脉管浸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宫颈间质浸润、FIGO分期Ⅲ期、浸润模式为MELF式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2级、肿瘤浸润肌层深度≥1/2、有脉管浸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宫颈间质浸润、FIGO分期Ⅲ期、浸润模式为MELF式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组织学分级2级、肿瘤浸润肌层深度≥1/2、有脉管浸润、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宫颈间质浸润、FIGO分期Ⅲ期、浸润模式为MELF式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预后不良 组织学分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UMO特异性蛋白酶1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李云辉 朱博文 崔鑫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4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 specific protease 1,SENP1)和雌激素(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正常... 目的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 specific protease 1,SENP1)和雌激素(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80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SENP1和ER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SENP1和ER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株分成两组,一组采用ER特异性抑制剂(氟维司群)沉默ER的表达,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SENP1的表达情况。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SENP1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表达呈正相关(r=0.6)。子宫内膜癌细胞SENP1和E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ishikawa中沉默ER的表达后,SENP1的表达随之降低,表达呈正相关(r=0.5)。结论SENP1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SENP1 ER
下载PDF
宫体POLE突变型内膜样癌合并HPV感染相关性宫颈腺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18
作者 曹芳 钟明 刘从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74,共5页
临床上,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现多个恶性肿瘤病灶常被认为是某一部位原发肿瘤继发累及多个部位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原发性肿瘤同步出现的情况罕见,且相关类型及相关起源肿瘤的鉴别具有较大难度,给临床病理诊断造成困扰。此类情况在女性生殖系... 临床上,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现多个恶性肿瘤病灶常被认为是某一部位原发肿瘤继发累及多个部位的结果,两个或多个原发性肿瘤同步出现的情况罕见,且相关类型及相关起源肿瘤的鉴别具有较大难度,给临床病理诊断造成困扰。此类情况在女性生殖系统尤为突出,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可以联合应用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甚至分子检测等手段,但对于某些发生在子宫的腺癌,仍不能确定其原发部位是内膜还是宫颈,即使在全切子宫的情况下仍是如此。由于此类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均有很大差异,因此精准鉴别十分必要。本文报道1例同步发生的宫体内膜样癌和宫颈来源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相关性宫颈腺癌(HPV-associated cervical adenocarcinoma,HPVA-CA)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以期深入分析此类较罕见病例,同时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子宫颈肿瘤 多原发性肿瘤 乳头瘤病毒感染 黏液性腺癌 肿瘤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27、MCM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任占平 石喆 张芫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p27、MCM7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内膜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和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27和MCM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蛋白的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p27、MCM7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内膜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和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27和MCM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非典型性增生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M7阳性表达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子宫内膜样腺癌组和非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p27与MCM7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06,P<0.02),p27蛋白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MCM7蛋白的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p27低表达和MCM7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关(P<0.05)。结论 p27蛋白的表达缺失和MCM7的高表达可能涉及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望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P27 MCM7
下载PDF
TPX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宾 赵海波 +3 位作者 种道群 李畅 聂学诚 王家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TPX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TPX2蛋白的检测,采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TPX2蛋白在子宫内膜... 目的通过检测TPX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TPX2蛋白的检测,采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TPX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率为72.5%,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的5.0%(P<0.05)。(2)淋巴结转移者TPX2蛋白表达率为86.3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5.56%(P<0.05);浸润深度≥1/2肌层者的TPX2蛋白表达率为82.98%,高于<1/2肌层组的57.58%(P<0.05)。结论 TPX2蛋白高表达能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TPX2 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