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
被引量:
6
1
作者
梁平彦
陈开英
+2 位作者
周淑敏
全勇
刘宏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3-261,共9页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 dsRNA 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 dsRNA ...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 dsRNA 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比较相近.比较国内菌株与欧洲低毒力菌株的 dsRNA 电泳谱带,示有共同分子量为5×10~6或6.2×10~6的电泳带。与正常毒力菌株(V)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致病力。这是欧美大陆发现低毒力菌株后,亚洲地区的首次报告。以5株具有欧洲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作为供体,与云南、江苏、浙江的10株毒力菌株配对,16%(8/50)的毒力菌株发生形态变化,dsRNA 转入后毒力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国内毒力菌株可以接受欧洲低毒力因子——dsRNA 并转变为低毒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菌
低毒力
DSRNA
基因转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皖地区栗疫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王克荣
邵见阳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8,共5页
对江苏、安徽两省9个县市的栗疫病病原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VC)研究,结果表明,不素和类型可分为3种:Ⅰ型为强不亲和,抗衡区两侧形成明显分生孢子器带;Ⅱ型为弱不亲和,抗衡区内不形成分生孢子器;Ⅲ型为中等不亲和,只在抗衡区的某一...
对江苏、安徽两省9个县市的栗疫病病原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VC)研究,结果表明,不素和类型可分为3种:Ⅰ型为强不亲和,抗衡区两侧形成明显分生孢子器带;Ⅱ型为弱不亲和,抗衡区内不形成分生孢子器;Ⅲ型为中等不亲和,只在抗衡区的某一侧形成分生孢子器带。可将219个菌株划分为131个营养体亲和组(VCG_s),从而推算出至少有8个VC基因控制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根据两省、田间小区以及大病斑上菌株的VCG_s分析,我国板栗疫病菌的VCG_s比其他国家的复杂。本文还探讨了复杂的原因及利用低毒力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
栗疫病
病菌
营养体
亲和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锥栗溃疡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7
3
作者
郭文硕
谢卿楣
郭玉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锥栗溃疡病是近年来在福建省锥栗栽培区建瓯、南平等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病害。经鉴定,病原菌为寄生内座壳菌。病原菌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7~10天后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但培养30天后仍不形成子囊。菌丝生长景适温度为24~26℃...
锥栗溃疡病是近年来在福建省锥栗栽培区建瓯、南平等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病害。经鉴定,病原菌为寄生内座壳菌。病原菌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7~10天后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但培养30天后仍不形成子囊。菌丝生长景适温度为24~26℃,最适pH值为5~6。在96.1%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低于50%相对湿度,则完全不萌发。研究结果表明,锥栗溃疡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与检疫病害板栗疫病一致,所以该病害必须严格控制,避免扩散流行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溃疡病
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栗疫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赵丽芳
余静
+1 位作者
徐明富
陈鹏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栗疫菌菌体生长与营养条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栗疫菌菌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光照与否无明显影响.上述生态因子中,温度和湿度为关...
对栗疫菌菌体生长与营养条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栗疫菌菌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光照与否无明显影响.上述生态因子中,温度和湿度为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菌
生态因子
板栗疫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南板栗干枯病的预防研究初探
5
作者
杨霁虹
曾伏虎
+2 位作者
张海滨
杨涛
郭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64-66,共3页
板栗干枯病若在豫南地区由点及面的蔓延、发展开来,势必将会使豫南12万公顷的板栗树全部毁灭,且同时造成豫南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详细调查了此病在豫南地区板栗园中的不同发生情况,并提出了严格检疫消毒苗木、改...
板栗干枯病若在豫南地区由点及面的蔓延、发展开来,势必将会使豫南12万公顷的板栗树全部毁灭,且同时造成豫南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详细调查了此病在豫南地区板栗园中的不同发生情况,并提出了严格检疫消毒苗木、改良土壤增强树势、降低密植度、加强清园工作、重视冬季树体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干枯病
预防
分生孢子
发病条件
栗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栗胴枯病病害调查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
7
6
作者
丁仕升
王祥坤
+2 位作者
张忠良
鲁周民
李文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同时期、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同时期、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每年3月下旬,采用刮除发病部位树皮、伤口涂抹40%福美砷药剂,并对全树喷洒的方法,对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4.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胴枯病
调查
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栗疫菌Cfcc82606菌株非蛋白毒素基本性质的研究
7
作者
汤兴宇
宋晓斌
张丹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了探索板栗疫病的致病机制,将具有致病力的栗疫菌菌株Cfcc82606(Endothia parasitica)的滤液,采用甲醇沉淀和离心得到蛋白和非蛋白类部分,经透析袋以及致病活性检测,该毒素为非蛋白类小分子毒素。对非蛋白类进行不同温度、不同pH值、...
为了探索板栗疫病的致病机制,将具有致病力的栗疫菌菌株Cfcc82606(Endothia parasitica)的滤液,采用甲醇沉淀和离心得到蛋白和非蛋白类部分,经透析袋以及致病活性检测,该毒素为非蛋白类小分子毒素。对非蛋白类进行不同温度、不同pH值、紫外线照射、甲醇沉淀处理以及透析袋后,测定其致病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有着较强的热稳定性,经121℃,0.103 MPa处理30min后仍有一定的致病性;毒素的酸碱性敏感,酸性条件下毒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毒性减弱;紫外线的照射对毒素具有削弱作用。经7种不同极性物质萃取后,正丁醇相的致病力最强,该毒素为极性较大的物质。栗疫菌菌株Cfcc82606的非蛋白类毒素对同科属的植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是一种非寄主类专化性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菌
毒素
基本性质
致病活性
寄主专化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栗疫病发生原因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
5
8
作者
赵宝安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49-50,共2页
通过对板栗疫病发生现状调查,认为板栗疫病发生与管理粗放、栽植不合理、蛀干害虫危害、人为造成大量伤口等有一定关系,提出今后应加强检疫、抚育管理、伤口保护、重病区改造、药剂防治等工作。
关键词
栗疫病
发生原因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
被引量:
6
1
作者
梁平彦
陈开英
周淑敏
全勇
刘宏迪
机构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53-261,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项目
文摘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 dsRNA 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比较相近.比较国内菌株与欧洲低毒力菌株的 dsRNA 电泳谱带,示有共同分子量为5×10~6或6.2×10~6的电泳带。与正常毒力菌株(V)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致病力。这是欧美大陆发现低毒力菌株后,亚洲地区的首次报告。以5株具有欧洲 dsRNA 的低毒力菌株作为供体,与云南、江苏、浙江的10株毒力菌株配对,16%(8/50)的毒力菌株发生形态变化,dsRNA 转入后毒力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国内毒力菌株可以接受欧洲低毒力因子——dsRNA 并转变为低毒力菌株。
关键词
栗疫菌
低毒力
DSRNA
基因转变
Keywords
endothia parasitica
Hypovirulence
dsRNA
Conversion
分类号
Q939.5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皖地区栗疫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王克荣
邵见阳
陆家云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4-4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对江苏、安徽两省9个县市的栗疫病病原菌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VC)研究,结果表明,不素和类型可分为3种:Ⅰ型为强不亲和,抗衡区两侧形成明显分生孢子器带;Ⅱ型为弱不亲和,抗衡区内不形成分生孢子器;Ⅲ型为中等不亲和,只在抗衡区的某一侧形成分生孢子器带。可将219个菌株划分为131个营养体亲和组(VCG_s),从而推算出至少有8个VC基因控制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根据两省、田间小区以及大病斑上菌株的VCG_s分析,我国板栗疫病菌的VCG_s比其他国家的复杂。本文还探讨了复杂的原因及利用低毒力菌株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
关键词
栗
栗疫病
病菌
营养体
亲和性
Keywords
Cryphonestria (
endothia
)
parasitica
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hypovirulenve
分类号
S436.6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锥栗溃疡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
7
3
作者
郭文硕
谢卿楣
郭玉硕
机构
福建林学院林学系
福建林学院西芹教学林场
出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文摘
锥栗溃疡病是近年来在福建省锥栗栽培区建瓯、南平等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病害。经鉴定,病原菌为寄生内座壳菌。病原菌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7~10天后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但培养30天后仍不形成子囊。菌丝生长景适温度为24~26℃,最适pH值为5~6。在96.1%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低于50%相对湿度,则完全不萌发。研究结果表明,锥栗溃疡病的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与检疫病害板栗疫病一致,所以该病害必须严格控制,避免扩散流行成灾。
关键词
锥栗
溃疡病
生物学特性
病原菌
Keywords
Caskvnea henryi, pole-canker,
endothia parasitica
Cytosporella
分类号
S763.721.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栗疫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赵丽芳
余静
徐明富
陈鹏
机构
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出处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基金
国家林业局重点攻关项目资助(96-02)
文摘
对栗疫菌菌体生长与营养条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栗疫菌菌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30℃;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光照与否无明显影响.上述生态因子中,温度和湿度为关键因子.
关键词
栗疫菌
生态因子
板栗疫病
Keywords
endothia parasitica
ecological factors
chestnut blight
分类号
S763.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南板栗干枯病的预防研究初探
5
作者
杨霁虹
曾伏虎
张海滨
杨涛
郭玲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信阳地区林科所
信阳县游河高中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64-66,共3页
文摘
板栗干枯病若在豫南地区由点及面的蔓延、发展开来,势必将会使豫南12万公顷的板栗树全部毁灭,且同时造成豫南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详细调查了此病在豫南地区板栗园中的不同发生情况,并提出了严格检疫消毒苗木、改良土壤增强树势、降低密植度、加强清园工作、重视冬季树体保护。
关键词
板栗
干枯病
预防
分生孢子
发病条件
栗树
Keywords
Chestnut
endothia parasitica
Prevention
Conidium
分类号
S436.6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栗胴枯病病害调查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
7
6
作者
丁仕升
王祥坤
张忠良
鲁周民
李文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省镇安县林业局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基金
陕西省农业攻关项目(2005KOi-G12-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05ZR062)
文摘
为掌握板栗胴枯病的发病规律,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在2004~2006年在陕西省镇安县板栗产区对该病的危害症状、病原传播方式、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不同时期、不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镇安县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每年3月下旬,采用刮除发病部位树皮、伤口涂抹40%福美砷药剂,并对全树喷洒的方法,对板栗胴枯病的防治率可达84.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板栗
胴枯病
调查
防治
Keywords
Chinese chestnut
endothia parasitica
investigation
disease control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栗疫菌Cfcc82606菌株非蛋白毒素基本性质的研究
7
作者
汤兴宇
宋晓斌
张丹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8,共7页
基金
“北方经济林主要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9B0804)资助
文摘
为了探索板栗疫病的致病机制,将具有致病力的栗疫菌菌株Cfcc82606(Endothia parasitica)的滤液,采用甲醇沉淀和离心得到蛋白和非蛋白类部分,经透析袋以及致病活性检测,该毒素为非蛋白类小分子毒素。对非蛋白类进行不同温度、不同pH值、紫外线照射、甲醇沉淀处理以及透析袋后,测定其致病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有着较强的热稳定性,经121℃,0.103 MPa处理30min后仍有一定的致病性;毒素的酸碱性敏感,酸性条件下毒性增强,碱性条件下毒性减弱;紫外线的照射对毒素具有削弱作用。经7种不同极性物质萃取后,正丁醇相的致病力最强,该毒素为极性较大的物质。栗疫菌菌株Cfcc82606的非蛋白类毒素对同科属的植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是一种非寄主类专化性毒素。
关键词
栗疫菌
毒素
基本性质
致病活性
寄主专化性
Keywords
endothia parasitica
toxin
basic property
pathogenic
specificity
分类号
S436.6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栗疫病发生原因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
5
8
作者
赵宝安
机构
浙江省桐庐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49-50,共2页
文摘
通过对板栗疫病发生现状调查,认为板栗疫病发生与管理粗放、栽植不合理、蛀干害虫危害、人为造成大量伤口等有一定关系,提出今后应加强检疫、抚育管理、伤口保护、重病区改造、药剂防治等工作。
关键词
栗疫病
发生原因
对策
Keywords
endothia parasitica
the cause of development
solution
分类号
S436.6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
梁平彦
陈开英
周淑敏
全勇
刘宏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皖地区栗疫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王克荣
邵见阳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锥栗溃疡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郭文硕
谢卿楣
郭玉硕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栗疫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丽芳
余静
徐明富
陈鹏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豫南板栗干枯病的预防研究初探
杨霁虹
曾伏虎
张海滨
杨涛
郭玲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板栗胴枯病病害调查与防治试验
丁仕升
王祥坤
张忠良
鲁周民
李文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栗疫菌Cfcc82606菌株非蛋白毒素基本性质的研究
汤兴宇
宋晓斌
张丹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板栗疫病发生原因调查及对策
赵宝安
《浙江林业科技》
200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