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琪 陈姝娟 +3 位作者 张鑫 张庆荣 史继新 王汉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VBDAs患者,共12个未破裂VBDAs。运用颅内支架重叠技术,采用LEO支架进行治疗(对9例患者采用2枚支架,1例采用3枚支架),通过改变动脉瘤腔的血流动力学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影像学检查表现分别为近端狭窄、串珠样变、波纹状、双腔征、壁间血肿。②术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滞留。1例患者术中支架移位,但未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前头部CT检查均未见新发脑梗死。③术后6个月造影结果显示,6个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6个夹层动脉瘤部分闭塞。临床随访8~27个月,10例患者的最终改良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颅内支架重叠技术治疗未破裂VBDAS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椎-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腔内隔绝治疗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军 王高明 +2 位作者 许飚 董国华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覆膜支架已日益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文中观察研究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疗效与长期预后。结果 77例均成功封堵主动脉破口,近... 目的覆膜支架已日益广泛用于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文中观察研究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77例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观察疗效与长期预后。结果 77例均成功封堵主动脉破口,近期死亡2例,存活患者5年生存率为73.3%,生活质量基本不受影响。结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 生存率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涌 周为民 +4 位作者 余朝文 聂中林 卢冉 孙勇 余立权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93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经左股静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及交换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93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经左股静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及交换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93例中成功进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扩张90例,置入支架74例,3例穿通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全组无手术死亡。置入支架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支架放置到位及扩张良好,无移位至下腔静脉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9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缓解。结论:血管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手术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球囊 支架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治疗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钟维章 陈渊 +2 位作者 肖继东 陈娟带 李吕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左权 张桂运 +5 位作者 顾斌贤 凌锋 韩洪杰 詹青 吴春红 俞丽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439-442,共4页
目的研究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经常规造影证实椎动脉狭窄者30例,接受支架置入治疗者19例。局麻或全麻下经右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置入6F导管鞘,在相应导丝辅助下使导引导管进入锁骨下动脉或... 目的研究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经常规造影证实椎动脉狭窄者30例,接受支架置入治疗者19例。局麻或全麻下经右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置入6F导管鞘,在相应导丝辅助下使导引导管进入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血管造影后沿导引导管插入0.014英寸、300cm或205cm导丝至狭窄远端,经此微导丝交换置入相应规格球囊扩张式CypherTM支架(10例)或TAXUSTM支架(9例)。结果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和并发症,置入支架贴壁良好,血流明显改善,狭窄远端分支血管(小脑后下动脉等)充盈明显改善,狭窄率由原来的平均87.5%降至平均5.2%。15例表现为眩晕症状的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2例(80%),改善3例。表现为共济失调的6例患者术后共济运动基本正常4例,明显改善2例,表现为小脑性语言障碍的1例患者术后明显改善。完成至少1次造影随访的患者15例,经DSA证实无再狭窄发生。所有患者门诊随访,最长18个月。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在短期内能防止术后再狭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后循环 狭窄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Y型支架辅助技术在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力 刘鹏 +6 位作者 秦杰 杨柳 安学峰 吴虓 杨铭 徐国政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394-397,共4页
目的 探讨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闭环Enterprise支架,其中采取并行Y型支架技术9例... 目的 探讨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闭环Enterprise支架,其中采取并行Y型支架技术9例,交叉Y型支架技术7例。结果 均成功采用Y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完成动脉瘤的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术前Hunt-Hess分级4级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因严重脑血管痉挛于术后第二天死亡;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缺失,6个月复查造影见分叉部一分支主干闭塞;1例基底动脉末端大动脉瘤瘤体有复发;余13例经CTA或DSA随访1个月-3年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Y型支架辅助技术是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绝对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近期动脉瘤瘤体及瘤颈均达到致密填塞,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血管分叉部 血管内治疗 Y型支架技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6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3%(149/169),除4例LEAOD患者支架置入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治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1~0.59,平均(0.37±0.19)上升为0.69—1.16(平均0.88±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60个月,仅统计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68例髂动脉为:98.53%、92.65%、91.18%、89.71%;60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为:91.67%、86.67%、81.67%、73.33%;41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为:85.37%、78.05%、68.29%、56.09%。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B型主动脉夹层98例报告 被引量:12
8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9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李学锋 佟铸 崔世军 吴英锋 武欣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8期675-677,686,共4页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措施。方法 2001年7月~2011年6月98例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96例,腹主动脉夹层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89例,慢性9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83例,外科手术修复1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死亡4例。采用直型带膜支架修复80例,分支带膜支架修复3例。杂交手术7例,先行右腋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5例,行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2例。保守治疗的10例中,4例经1周治疗痊愈。9例慢性主动脉夹层发现夹层不断扩大,采取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83例腔内修复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2.4%(2/83),死亡原因:1例术后1周因心包填塞(尸检结果),1例为不明原因于术后第2天死亡,考虑为其他位置再次破裂所致;余81例术后恢复良好,无脑卒中发生。腔内手术发生Ⅰ型内漏14例(16.9%);81例出院时夹层内血栓形成69例,12例夹层中仍可见部分血流。保守治疗的10例,6例显示夹层内血栓形成,其余变化不大。84例随访2~121个月,平均36.5月,随访率91.3%(84/92),其中TEVAR随访75例,保守治疗随访8例,外科手术随访1例:1例腔内修复术后3个月胸降主动脉再次破裂死亡,2例Ⅰ型内漏存在,夹层不断扩大,再次放置带膜支架后消失,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要积极,TEVAR为首选,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应注意随访,必要时采用TEVAR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 带膜支架
下载PDF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瑾瑜 黄清海 +1 位作者 赵文元 刘建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0-604,共5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PCA)动脉瘤的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报道并分析1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治疗;Pubmed数据库检索fetal PCA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文献以及所有有关fetal PCA的文献。结果通过支架辅助弹簧...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 PCA)动脉瘤的特点及其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报道并分析1例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治疗;Pubmed数据库检索fetal PCA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文献以及所有有关fetal PCA的文献。结果通过支架辅助弹簧圈及支架后释放技术致密填塞动脉瘤,无瘤颈残留。Fetal PCA在患者中的总体发生率为4%~29%,且有血管异常或畸形的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比正常人高。结论 Fetal PCA较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手术并发症,综合考虑闭塞载瘤动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尽量选择保留血管采用后释放技术是保留载瘤动脉同时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后释放技术
下载PDF
“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衡 陈良万 +2 位作者 曹华 黄忠耀 陈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病变的25例患者的方法、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例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病变的25例患者的方法、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25例主动脉弓病变腔内修复技术中应用了'烟囱'技术,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38~78(65±5.8)岁。针对左颈总动脉的'烟囱'技术5例,针对左锁骨下动脉的'烟囱'技术20例。25例患者均获得技术成功。3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少量I型内漏,未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内漏消失;2例患者出现左上肢乏力,其中1例伴头晕,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无肢体缺血坏死。所有'烟囱'支架均通畅,无主动脉覆膜支架移位、内漏等并发症。结论:'烟囱'技术为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提供了完全腔内微创治疗的方法,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术 “烟囱”技术
下载PDF
超声消融结合三管微创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15例
11
作者 于永山 解远峰 +3 位作者 赵堂海 王海波 郭明金 齐秀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导管,配合取栓、球囊扩张及内支架导管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15例。结果111例(96.5%)阻塞静脉全部打通进入下腔静脉,术中血管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100%...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微创、有效的新方法。方法用腔内超声消融导管,配合取栓、球囊扩张及内支架导管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15例。结果111例(96.5%)阻塞静脉全部打通进入下腔静脉,术中血管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100%减少到28%±8%(P<0.01);4例(3.5%)部分开通左髂总静脉未进入下腔静脉;18例(15.6%)出现并发症,其中血管壁穿孔4例,健侧深静脉血栓4例,节段性肺栓塞3例,切口淋巴漏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多种介入导管相互配合可明显提高DVT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消融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病变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富 吕朋华 +5 位作者 王书祥 孙陵 耿素苹 陈明 黄文诺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病变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其中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5例(4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内膜瓣开窗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院外科人造血管置换术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行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肾动脉开口以下腹主动脉瘤1例(行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一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2例出现Ⅰ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30 min后内漏减少,未处理;1例内膜瓣开窗术后患者双下肢缺血症状消失;1例分体式支架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提示动脉瘤消失,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或内膜瓣开窗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其中分体式支架的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瘤 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内膜瓣开窗术 分体式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
13
作者 孙鹏 刘萍 刘作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6例外科高危的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2例患者血管狭窄完全消失,4例狭窄程度减少90... 目的:探讨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6例外科高危的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2例患者血管狭窄完全消失,4例狭窄程度减少9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均无TIA再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两段式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明亮 黄小勇 +7 位作者 吴文辉 薛玉国 韩晓峰 曾庆龙 蒲俊舟 刘浩 宁一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①胸降主动...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①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②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③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TBAD共61例。术后平均随访(23. 6 ± 7. 4)个月,围手术期死亡1例(1. 6%),支架远端新发破口1例(1. 6%) ,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 9%) ,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 8%(55 /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 8%(23 /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 3%(4 /55)。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大锥度覆膜支架 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文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17-718,共2页
目的探讨Jostent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应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8例,8例患者共置入8枚带膜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用带膜支架Jostent成功治疗,... 目的探讨Jostent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应用带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8例,8例患者共置入8枚带膜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用带膜支架Jostent成功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瘘口消失,颈内动脉保持通畅。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复发颈内动脉保持通畅,没有狭窄或闭塞。结论带膜支架Jostent治疗TCCF方法安全可靠、效果好,但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延禄 张红霞 张永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在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DebakeyⅢ型TAD患者,术前均经过增强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支架封闭夹层裂口。结果:5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假...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在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DebakeyⅢ型TAD患者,术前均经过增强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支架封闭夹层裂口。结果:5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假腔消失,2例有少量内漏。胸主动脉真腔显示受压状况明显减轻,远端供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EVGE治疗DebakeyⅢ型TAD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支架 胸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3 位作者 韩雅玲 刘小江 金红旭 吴国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资料,年龄(53.4±11.1)岁。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资料,年龄(53.4±11.1)岁。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208枚主体覆膜支架及13枚cuff支架。20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26例患者行PCI成功率100%,对32支靶血管共置入36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0±35)个月,随访率96.6%(201/208)。33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3例术后有残余内漏,其中8例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半年,3例再发升主动脉夹层,1例发生截瘫。术后1年,1例发生迟发性内漏。行PCI患者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本组共死亡6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4例,分别发生在术后1 h、术后5 d、出院后2 d、15 d,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分别问胃癌晚期和肺心病。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低。合并冠心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 血管内支架
原文传递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宏鹏 郭伟 +5 位作者 刘小平 张国华 梁法启 尹太 贾鑫 杨代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瘤3例(20%),髂外动脉瘤3例(20%)。瘤径3.5-9.0 cm,平均(5.97±1.49)cm。髂内动脉瘤采用直接栓塞技术;髂总以及髂外动脉瘤采用支架型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或结合外科手术方法及栓塞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瘤腔内血液动力学改变、髂内动脉以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术后仅1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其余仅保留单侧。术后2例发生内漏(13%)。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以及由于覆盖单侧髂内动脉而引起的肠道缺血、性功能改变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一侧臀肌酸痛症状。手术时间0.5-4.0 h,平均(1.9±1.1)h;出血量30-300 ml,平均(126.7±70.1) ml;恢复活动时间0.5-4 d,平均(2.1±1.1)d;住院时间3-12 d,平均(5.5±4.7)d。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髂内动脉的处理以及内漏防治仍是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支架 血管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强 余朝文 +1 位作者 任佩 孙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荟萃分析血管内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 目的荟萃分析血管内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共汁534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埘单纯性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结果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显示有明显的异质性(X2=15.821,P〈0.05,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的RR值为0.63(95%CI:0.21~1,88,P〉0.05),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在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采用血管内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无差异,埘于单纯性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或需多次扩张的患者可考虑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
原文传递
腔内治疗闭合性肢体动脉外伤12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6 位作者 车海杰 勇俊 李鲁滨 陈萍 孙林 宋富波 郑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闭合性肢体动脉外伤的手术方式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12例腔内治疗闭合性肢体动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均顺行或逆行穿刺置入导管鞘,在导丝配合下将导管送至病变近心端,通...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闭合性肢体动脉外伤的手术方式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12例腔内治疗闭合性肢体动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例患者均顺行或逆行穿刺置入导管鞘,在导丝配合下将导管送至病变近心端,通过术中造影确定动脉病变的具体位置,并精确测量动脉的直径及受累动脉段的长度。导管配合下将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建立治疗“通路”,在病变部位释放相应类型的支架修复动脉损伤。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元死亡病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治愈,3例患者因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于术中或术后行骨筋膜切开减压术,其中1例因肌肉组织坏死严重、肢体功能丧失最终截肢。11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随访率92%,损伤动脉均通畅,未发现支架断裂、移位或狭窄。结论腔内技术治疗闭合性肢体动脉外伤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支架 四肢 血管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