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Philosophical Terms
1
作者 Tan Xiaoli Li Zhongl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290,共8页
In this article,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t ransliteration, creation and integrated translation are introduced,they are all applied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hi... In this article,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l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t ransliteration, creation and integrated translation are introduced,they are all applied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terms since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merits and demerits as well. It is proposed to make an integrated use of these methods depending on situations so as to accurately convey Chinese philosophy in its entir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方法 中国哲学 术语 英语翻译 综合利用
下载PDF
On the Translation of Iconography of the Decorated Writing-Paper of the Ten Bamboo Studio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2
作者 BAO De-wang LIU Xi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7期722-730,共9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of the functionalism,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aspects,translation as an inter-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a purposeful text-processing action and an inter-personal 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of the functionalism,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aspects,translation as an inter-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a purposeful text-processing action and an inter-personal action,to analyze the important issues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methods and techniqu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llusion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and that it helps to modify the target text.The translator,also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hopes that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and the publ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cross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onography of the Decorated Writing-Paper of the Ten Bamboo Studio
下载PDF
中国农学典籍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梁林歆 李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9,共15页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回顾我国农学典籍英译的发展历程,统计国内与农学典籍英译相关的研究论文,从发文概况、文本考察、研究主题、理论视角、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梳理农学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诸如译本数量少、文本考察单一、宏观研究欠缺、研究方法传统等问题。据此,本文最后对我国农学典籍的译介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典籍 典籍英译 文化外译 英译研究
下载PDF
安乐哲《中庸》英译本中注释的哲学建构
4
作者 易红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对安乐哲(Roger T.Ames)《中庸》英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者运用了形音型、比照型、解释型和评价型4类注释,藉此阐明了译者源文本翻译的哲学基础,彰显了其术语翻译的中国哲学特色,凸显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现代意义,体现了《中庸》... 对安乐哲(Roger T.Ames)《中庸》英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研究,发现译者运用了形音型、比照型、解释型和评价型4类注释,藉此阐明了译者源文本翻译的哲学基础,彰显了其术语翻译的中国哲学特色,凸显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现代意义,体现了《中庸》对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重要性,并展示了丰硕的儒学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哲 《中庸》 注释 哲学建构 典籍翻译
下载PDF
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研究——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
5
作者 许宗瑞 张云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1-306,318,324,共8页
本文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研究,比较了两节译本的易读性和可读性。结果发现,两节译本均遵循“一致性”原则和“缩短距离”原则以提高译本易读性,同时利用副文本构建叙事语境,采用编译结合... 本文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研究,比较了两节译本的易读性和可读性。结果发现,两节译本均遵循“一致性”原则和“缩短距离”原则以提高译本易读性,同时利用副文本构建叙事语境,采用编译结合或译创结合策略以增强文本故事性和时代性,从而提高译本可读性。两节译本的成功经验或可为今后中华典籍外译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典籍外译 《西游记》 《西游记》韦利译本 《西游记》蓝诗玲译本
下载PDF
汪榕培典籍英译“三化”研究
6
作者 赵长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典籍英译 “三化” “传神达意”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典籍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研究——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为例
7
作者 蔡瑞珍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推动了中国哲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本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结合布迪厄场域资本概念探讨《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翻译传播的行动者网络。陈荣捷凭借其在哲学场域内较为丰厚的社会文化资本,联合发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项目的翻译,并在项目进行中成功招募到出版社、基金、编辑人员、学界专家等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完成翻译生产的网络。译本出版后,出版机构的运作、专家学者以及网络读者的评论构成译本传播的行动者网络,各网络之间相对自主,但在行动进程上层层递进、交互联结,共同促进中国哲学典籍在海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中国哲学典籍 翻译传播 行动者网络理论 社会文化资本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Annot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A Case Study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Fushengliuji 被引量:1
8
作者 Xiangde Meng Xiangchun Me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第2期122-144,共23页
Annotation in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communicating"the local"to the global readership.Based on our content and function-centered statistics on the 483 notes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Shen Fu... Annotation in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communicating"the local"to the global readership.Based on our content and function-centered statistics on the 483 notes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Shen Fu’s autobiographical work Fushengliuji,we find that 1)in terms of content,cultural,geographic,historical,and literary referen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annot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work;annotations in the four versions are employed to serve 6 major functions/purposes:to further inform,to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to interpret personally,to cite or allude,and to correct mistakes;2)no correl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use of annotation 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work per se,but it can reflect the translator’s poise and strategy which ultimately affect the reception of the work;and 3)Lin’s version used relatively few notes and relied heavily on paraphrasing,a practice which leads to better accessibility of his trans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possible sacrifice of some culturally and socially significant elements of the original.Black’s translation used notes sparingly,and she was so creative as to rearrange and edit the original text,revealing her approach of radical"reader-centeredness".Pratt and Chiang’s version and Sanders’version used a large number of notes carrying a sinological mission,revealing their respect for the original and their decision to inform and inspire their readers.We argue that cultural translation,whether aided by annotation or not,is predominantly an art about"glocalism"and that both author-centeredness and reader-centeredness can be reconciled,since ultimately they serve the same"communicative"purp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hengliuji ANNOTATION STATISTIC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strategy
原文传递
On the Imper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as an Important Ai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A Case Study of Buddhism-Related Entries
9
作者 Zhu Ji-so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年第4期88-104,共17页
Theoretically,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CED)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TOCCIE). In reality, however, many CEDs in general use fail more or less to function as ... Theoretically,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CED)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TOCCIE). In reality, however, many CEDs in general use fail more or less to func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aid in TOCCIE actions by offering either inadequate information or, more alarmingly, partial or even total misinformation in Chinese-civilization-specific entries that defy easy render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is deplorable fact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Buddhism-related entries (BILE) in three CEDs representative of state-of-the-art Chinese bilingual lexicograph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 is high time to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CED as an important TOCCIE aid, so that a large-scale, systematic execution of TOCCIE, which seems befitting the global image of present-day China as a rising power not only politico-economically but also culturally, will be performed with greater fac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lassic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english translation.
原文传递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多维度研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例
10
作者 张媛媛 管兴忠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典籍外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翻译批评关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质量得不到改善。《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翻译批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诠释学视角出发,以威斯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为例,从... 典籍外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翻译批评关注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质量得不到改善。《黄帝内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翻译批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哲学诠释学视角出发,以威斯译本和李照国译本为例,从文本、译者、接受三个维度探讨《黄帝内经·素问》的翻译批评研究,从而推动中医典籍翻译批评形成一个深层、多元、动态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中医典籍 翻译批评 《黄帝内经·素问》 多维度
下载PDF
《离骚》英译的符号美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奇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换,在音韵美感、多义语符、象喻修辞和叙述方式层面均衡考量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体现了中西诗学审美的和谐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古诗英译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分析——以《项脊轩志》的两个译本为例
12
作者 崔凯 陈芍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用,其重要概念引起译者对读者的关注,进而影响译者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该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选取中国古典散文《项脊轩志》的两个英译本为对比研究材料,分析译者对期待视野或召唤结构的关注度,以及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和相应影响,旨在探究接受美学理论之于散文英译的指导意义,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古典散文 散文翻译 《项脊轩志》 英译本 英译对比
下载PDF
“第三极文化”与安乐哲的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和传播
13
作者 郑建宁 金王菲 王姝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7-272,324,共7页
“第三极文化”是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与绍武先生提出的中国文化发展理念,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比较哲学家与汉学家安乐哲是“第三极文化”理念的响应者、倡导者与践行者,他通过思想阐释、典籍英译、文化... “第三极文化”是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与绍武先生提出的中国文化发展理念,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比较哲学家与汉学家安乐哲是“第三极文化”理念的响应者、倡导者与践行者,他通过思想阐释、典籍英译、文化传播等途径为“第三极哲学文化”的重新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优化共生体系的“和”概念是“第三极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关系构成的人的理念。安乐哲英译中国典籍是为了让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使用阐释域境、术语表、中国学者注解、中西译者合译等方式努力纠正西方读者的误读。此外,他还出版中国哲学阐释著作、类比西方哲学概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并指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不能急功近利,应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极文化 第三极哲学文化 安乐哲 典籍英译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古诗英译中的叙事化转向寻析
14
作者 石灿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古诗的译介总是无法避却诗歌精神的佚失现象。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诗歌经语际转换后于译文中呈现出一种叙事化转向。所谓叙事化转向,并非意指译文中的抒情因素为叙事因素所替代进而渐趋消弭,而是体现为其叙事性的增强与呈现。这种叙事性... 古诗的译介总是无法避却诗歌精神的佚失现象。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诗歌经语际转换后于译文中呈现出一种叙事化转向。所谓叙事化转向,并非意指译文中的抒情因素为叙事因素所替代进而渐趋消弭,而是体现为其叙事性的增强与呈现。这种叙事性的增强归根结底产生于主体对情节机制的识别以及抒情性、叙事性与诗性三者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叙事化转向 情节机制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阈下中国哲学典籍译介路径研究
15
作者 毋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之下,借助翻译传播学“6W”的理论框架,围绕翻译传播主体、译者、客体、媒介、受体和效果等六个要素,通过丰富主体、中外合译、...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文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之下,借助翻译传播学“6W”的理论框架,围绕翻译传播主体、译者、客体、媒介、受体和效果等六个要素,通过丰富主体、中外合译、甄选客体、融通媒介、分析受体、保障效果等方法,探索中国哲学典籍译介路径,该研究可为提升中国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号召力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哲学典故,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中国哲学典籍 译介路径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少儿国学经典英译:从文化传递到价值认同——以《三字经》《孺子歌图》英译本为例
16
作者 孙婷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36-39,45,共5页
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字经》和《孺子歌图》的英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少儿国学经典英译的已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和方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 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字经》和《孺子歌图》的英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少儿国学经典英译的已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和方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三字经》和《孺子歌图》的英译本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文化传递和价值认同的实现方式。最后,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为指导,分析译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价值。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传递和价值认同的实现方式,还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国学经典 英译 文化传递 价值认同 翻译策略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逍遥游》三个英译本对比分析研究
17
作者 徐向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对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译介中国文化传统典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究译者对于原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对比分... 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对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译介中国文化传统典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究译者对于原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对比分析任博克(Brook Zipron)、林语堂和汪榕培三位译者的《逍遥游》英译本,发现不同译者因其文化教育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在词汇选择、句子理解、篇章衔接这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希望通过探究不同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译者主体作用为中国传统典籍英译的译者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典籍翻译 《逍遥游》 任博克 林语堂 汪榕培
下载PDF
亚瑟·韦利《论语》翻译的跨文化互释
18
作者 和亚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152-156,共5页
海外典籍译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严谨的学术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20世纪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亚瑟·韦利是20世纪上半期蜚声世界汉学界的中国典籍译者,一生致力于... 海外典籍译者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他们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严谨的学术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20世纪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亚瑟·韦利是20世纪上半期蜚声世界汉学界的中国典籍译者,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介绍,1938年出版的《论语》译本是其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的代表译作。该译本注重历史文化背景考证、呈现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形象、挖掘儒学核心术语意义,译本出版后深受西方读者欢迎,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研究聚焦于韦利《论语》英译本的深入剖析,旨在通过对其翻译策略与阐释精神的系统分析,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亚瑟·韦利 典籍英译 阐释 儒学术语 孔子
下载PDF
典籍议论文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以《劝学》与Of Studies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斌 熊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79-85,共7页
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下,汉语典籍议论文《劝学》论证发散、杂乱,与英语世界脍炙人口的议论文Of Studies论证模式迥异。议论文翻译可采用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并将其细分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和翻译的分析单位。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是论点,转换单位... 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下,汉语典籍议论文《劝学》论证发散、杂乱,与英语世界脍炙人口的议论文Of Studies论证模式迥异。议论文翻译可采用语篇作为翻译单位,并将其细分为翻译的转换单位和翻译的分析单位。议论文中语篇的本质是论点,转换单位和分析单位可以分别由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议论文英译 《劝学》 of Studies 语篇 图尔敏论证模式
下载PDF
格式塔理论视角下中华武术典籍中的文化意象英译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刚 殷优娜 李杉杉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6,共12页
中华武术典籍承载着厚重的武术精神和中华文脉,是武术前贤的智慧结晶、武术技法技理的传承精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凝聚,其英译研究对于加速武术典籍的国际传颂、深化武术的国际传播、助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格式塔... 中华武术典籍承载着厚重的武术精神和中华文脉,是武术前贤的智慧结晶、武术技法技理的传承精华、武术文化的精髓凝聚,其英译研究对于加速武术典籍的国际传颂、深化武术的国际传播、助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格式塔理论与中国武术重视整体思维的特点相契合,为武术典籍英译提供了新的视角。论文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异质同构原则”“接近性原则”,在系统分析武术典籍中的文化意象基础上,对武术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空缺、文化缺省、文化约等、文化相通等现象的英译路向展开研究,以期为武术典籍外译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理论 中华武术典籍 文化意象 英译 对外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