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etry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A Case Study of 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1
作者 CHENG Yanjun 《译苑新谭》 2024年第2期24-35,共12页
In the summer of 2023,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got published as one of the“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edited by Cao Shunqing.... In the summer of 2023,Zhang Zhizhong’s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got published as one of the“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Research Series”edited by Cao Shunqing.It presents Zhang’s latest theory and praxis of 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ms.As a kind of rewriting,Zhang’s translations are similar to modern English poems—with creative expressions in contemporary English,the enjambments from free verses,the form of concrete poetry,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but without the rhymes in original works.How this poetry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 generates in the constraints of ideology,poetics,and patronage is to be analyzed in the light of André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By examining the non-textual factors related to Zhang’s rewriting,it aims to reveal how this rewriting,as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poetry translation,can shed light on the global circu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WRITING ideology POETICS PATRONAGE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to Translate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原文传递
On the Translation of Iconography of the Decorated Writing-Paper of the Ten Bamboo Studio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2
作者 BAO De-wang LIU Xiao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7期722-730,共9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of the functionalism,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aspects,translation as an inter-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a purposeful text-processing action and an inter-personal 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of the functionalism,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aspects,translation as an inter-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a purposeful text-processing action and an inter-personal action,to analyze the important issues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methods and techniqu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llusion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is important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and that it helps to modify the target text.The translator,also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hopes that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for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and the publ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cross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conography of the Decorated Writing-Paper of the Ten Bamboo Studio
下载PDF
近三百年中国典籍英译的多维透视与现实镜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烟朦 孙显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152,共13页
中国典籍英译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继而反向助推中国典籍资源传承与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中国文献西译书目》《新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1900-2017)》中甄选出1,620条相关单行本条目,运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文献计量法,绘... 中国典籍英译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继而反向助推中国典籍资源传承与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中国文献西译书目》《新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1900-2017)》中甄选出1,620条相关单行本条目,运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文献计量法,绘制18世纪上半叶以降近三百年英译作品、译者群体和出版发行的图景。以史为鉴,新时期我国主导的中国典籍英译应规避选题的重复性,契合海外受众的需求,发扬翻译大家的精神并倡导合作翻译,推进国内出版社的国际化及加强与英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近三百年英译史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下载PDF
中华典籍英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13-2022)
4
作者 柴橚 王泽皓 刘珊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6,共9页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汉英翻译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相关研究也呈现繁荣活跃的态势。本文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2013年至2022年发表中华典籍英译研究的期刊文章为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汉英翻译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相关研究也呈现繁荣活跃的态势。本文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2013年至2022年发表中华典籍英译研究的期刊文章为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国内外发表相关文章的数量、时间、期刊、关键词和被引文献等数据,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较多重合。在微观层面,学者不仅聚焦中华典籍译本的正文本,还将视野拓展到副文本,探讨副文本在翻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另有学者借助语料库分析译本,以提高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宏观层面,译本在目标语国家的传播、出版和接受等情况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汉英翻译研究现状,未来应继续扩大汉英翻译研究范围,给予其他类典籍更多关注;创新研究理论、方法和视角,拓宽研究深度和广度;打破学科界限,加强跨学科研究和翻译研究团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翻译 CITESPACE 中华典籍 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中国农学典籍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5
作者 梁林歆 李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9,共15页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农耕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优势催生了大批宝贵的、种类繁多的农学文化古籍,对世界农作物种植、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开发影响深远,是现今中国“文化外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将回顾我国农学典籍英译的发展历程,统计国内与农学典籍英译相关的研究论文,从发文概况、文本考察、研究主题、理论视角、期刊来源分布等方面梳理农学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诸如译本数量少、文本考察单一、宏观研究欠缺、研究方法传统等问题。据此,本文最后对我国农学典籍的译介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典籍 典籍英译 文化外译 英译研究
下载PDF
中华典籍外译的易读性与可读性研究——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
6
作者 许宗瑞 张云丹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01-306,318,324,共8页
本文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研究,比较了两节译本的易读性和可读性。结果发现,两节译本均遵循“一致性”原则和“缩短距离”原则以提高译本易读性,同时利用副文本构建叙事语境,采用编译结合... 本文以《西游记》韦利译本和蓝诗玲译本为例,通过软件量化分析和文本细读研究,比较了两节译本的易读性和可读性。结果发现,两节译本均遵循“一致性”原则和“缩短距离”原则以提高译本易读性,同时利用副文本构建叙事语境,采用编译结合或译创结合策略以增强文本故事性和时代性,从而提高译本可读性。两节译本的成功经验或可为今后中华典籍外译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典籍外译 《西游记》 《西游记》韦利译本 《西游记》蓝诗玲译本
下载PDF
汪榕培典籍英译“三化”研究
7
作者 赵长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典籍英译 “三化” “传神达意”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Annot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A Case Study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Fushengliuji 被引量:1
8
作者 Xiangde Meng Xiangchun Me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第2期122-144,共23页
Annotation in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communicating"the local"to the global readership.Based on our content and function-centered statistics on the 483 notes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Shen Fu... Annotation in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communicating"the local"to the global readership.Based on our content and function-centered statistics on the 483 notes of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Shen Fu’s autobiographical work Fushengliuji,we find that 1)in terms of content,cultural,geographic,historical,and literary referen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annotat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work;annotations in the four versions are employed to serve 6 major functions/purposes:to further inform,to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to interpret personally,to cite or allude,and to correct mistakes;2)no correl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use of annotation 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work per se,but it can reflect the translator’s poise and strategy which ultimately affect the reception of the work;and 3)Lin’s version used relatively few notes and relied heavily on paraphrasing,a practice which leads to better accessibility of his transl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possible sacrifice of some culturally and socially significant elements of the original.Black’s translation used notes sparingly,and she was so creative as to rearrange and edit the original text,revealing her approach of radical"reader-centeredness".Pratt and Chiang’s version and Sanders’version used a large number of notes carrying a sinological mission,revealing their respect for the original and their decision to inform and inspire their readers.We argue that cultural translation,whether aided by annotation or not,is predominantly an art about"glocalism"and that both author-centeredness and reader-centeredness can be reconciled,since ultimately they serve the same"communicative"purp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hengliuji ANNOTATION STATISTIC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strategy
原文传递
On the Imper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as an Important Ai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A Case Study of Buddhism-Related Entries
9
作者 Zhu Ji-so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年第4期88-104,共17页
Theoretically,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CED)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TOCCIE). In reality, however, many CEDs in general use fail more or less to function as ... Theoretically,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CED) is vitally important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TOCCIE). In reality, however, many CEDs in general use fail more or less to function as an indispensable aid in TOCCIE actions by offering either inadequate information or, more alarmingly, partial or even total misinformation in Chinese-civilization-specific entries that defy easy render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is deplorable fact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Buddhism-related entries (BILE) in three CEDs representative of state-of-the-art Chinese bilingual lexicograph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 is high time to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CED as an important TOCCIE aid, so that a large-scale, systematic execution of TOCCIE, which seems befitting the global image of present-day China as a rising power not only politico-economically but also culturally, will be performed with greater fac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lassic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english translation.
原文传递
《离骚》英译的符号美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奇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 诗歌是具备美学功能的符号艺术形式。以霍克思英译《离骚》为例,从符号美学视角分析了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的传达策略和翻译效果。《离骚》原诗语言具有能指感性美、所指含蓄美和叙述新奇美,而霍克思的译诗对原诗美学特征既有呼应也有改换,在音韵美感、多义语符、象喻修辞和叙述方式层面均衡考量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体现了中西诗学审美的和谐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美学 古诗英译 《离骚》 霍克思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定义型诠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性峰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体系的基本表征单位,而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传统科技知识对外译介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古代科技术语在概念、语符和科学范式方面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此类术语英译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通约性,需要译者采取诠释性翻译策略。文章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术语英译的定义型诠释策略,涉及内涵型定义、外延型定义、同义型定义、图示型定义、混合型定义。这些定义型诠释策略可以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的本质属性与核心内涵,同时又满足译文读者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对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 英译策略 概念 定义型诠释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分析——以《项脊轩志》的两个译本为例
12
作者 崔凯 陈芍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 接受美学理论是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美学流派,该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而在翻译实践中,接受美学理论同样有启示作用,其重要概念引起译者对读者的关注,进而影响译者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该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选取中国古典散文《项脊轩志》的两个英译本为对比研究材料,分析译者对期待视野或召唤结构的关注度,以及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在译本中的具体体现和相应影响,旨在探究接受美学理论之于散文英译的指导意义,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中国古典散文 散文翻译 《项脊轩志》 英译本 英译对比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文学术语英译探究——以《梦溪笔谈》为例
13
作者 史晓戈 陈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21-24,共4页
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北宋时期先进的天文学科成果,书中包含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古代天文学术语,术语的翻译是科技典籍翻译和对外传播的关键。该文以王宏译版《梦溪笔谈》为语料来源,收集并归类书中的天文学术语英译案例,采... 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北宋时期先进的天文学科成果,书中包含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古代天文学术语,术语的翻译是科技典籍翻译和对外传播的关键。该文以王宏译版《梦溪笔谈》为语料来源,收集并归类书中的天文学术语英译案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六类天文学术语英译策略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别的古天文术语,译者分别采用以套用规范术语、音译加注释、借词创译、释译说明为主的翻译策略。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古代天文学术语英译实践提供策略参考,为古代科技典籍英译提供一定借鉴,促进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古代天文学 天文学术语 术语英译 典籍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赏读Transplanting the Seed:Poetry and Translation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缘梅 《莆田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9-63,共5页
在SusanBassnett的TransplantingtheSeed一文中提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客观存在;通过对一些古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着重分析可译的客观性,并介绍了对不可译的处理方法,如风格、音韵和... 在SusanBassnett的TransplantingtheSeed一文中提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客观存在;通过对一些古诗的英译文本进行研读,着重分析可译的客观性,并介绍了对不可译的处理方法,如风格、音韵和文化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译性 中国古诗英译 SUSAN Bassnctt
下载PDF
古诗英译中的叙事化转向寻析
15
作者 石灿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古诗的译介总是无法避却诗歌精神的佚失现象。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诗歌经语际转换后于译文中呈现出一种叙事化转向。所谓叙事化转向,并非意指译文中的抒情因素为叙事因素所替代进而渐趋消弭,而是体现为其叙事性的增强与呈现。这种叙事性... 古诗的译介总是无法避却诗歌精神的佚失现象。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为诗歌经语际转换后于译文中呈现出一种叙事化转向。所谓叙事化转向,并非意指译文中的抒情因素为叙事因素所替代进而渐趋消弭,而是体现为其叙事性的增强与呈现。这种叙事性的增强归根结底产生于主体对情节机制的识别以及抒情性、叙事性与诗性三者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叙事化转向 情节机制
下载PDF
深度翻译视角下舌诊典籍英译本内副文本研究
16
作者 陈斯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8期201-206,共6页
希腊中医研究专家Ioannis Solos(秦济成)所译的Gold Mirrors and Tongue Reflections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部舌诊典籍外译译本,他将《敖氏伤寒金镜录》与《伤寒舌鉴》这两本舌诊专著作为一个体系共同译介,译文具有鲜明的深度翻译特色。在... 希腊中医研究专家Ioannis Solos(秦济成)所译的Gold Mirrors and Tongue Reflections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部舌诊典籍外译译本,他将《敖氏伤寒金镜录》与《伤寒舌鉴》这两本舌诊专著作为一个体系共同译介,译文具有鲜明的深度翻译特色。在深度翻译视角之下,通过对其内副文本(peritext)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文内深度翻译与文外深度翻译多种注解形式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深度语境化、阅读流畅的厚译本,赋予了译本梳理理论体系、推动文化交流及打造学术译本这三种功能,对此后的中医典籍外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深度翻译 副文本 舌诊
下载PDF
“第三极文化”与安乐哲的中国哲学典籍译介和传播
17
作者 郑建宁 金王菲 王姝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7-272,324,共7页
“第三极文化”是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与绍武先生提出的中国文化发展理念,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比较哲学家与汉学家安乐哲是“第三极文化”理念的响应者、倡导者与践行者,他通过思想阐释、典籍英译、文化... “第三极文化”是北京师范大学黄会林教授与绍武先生提出的中国文化发展理念,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并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比较哲学家与汉学家安乐哲是“第三极文化”理念的响应者、倡导者与践行者,他通过思想阐释、典籍英译、文化传播等途径为“第三极哲学文化”的重新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优化共生体系的“和”概念是“第三极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关系构成的人的理念。安乐哲英译中国典籍是为了让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使用阐释域境、术语表、中国学者注解、中西译者合译等方式努力纠正西方读者的误读。此外,他还出版中国哲学阐释著作、类比西方哲学概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并指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不能急功近利,应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极文化 第三极哲学文化 安乐哲 典籍英译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庄子》首个英译本的副文本研究:内容、作用与影响
18
作者 赵自强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0-78,共9页
《庄子》(《南华真经》)是最重要的中国经典之一。巴尔福作为第一个英译《庄子》的译者,其英译本中运用大量的副文本。基于副文本理论,以巴尔福英译《庄子》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副文本是如何体现道家思想文化、如何彰显译者风格、如... 《庄子》(《南华真经》)是最重要的中国经典之一。巴尔福作为第一个英译《庄子》的译者,其英译本中运用大量的副文本。基于副文本理论,以巴尔福英译《庄子》副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副文本是如何体现道家思想文化、如何彰显译者风格、如何体现中国传统语文学方法与西方文学和文学译著范式相结合。虽然其中不乏误读与误解,但其副文本为读者阅读提供便利,为其他汉学家和汉学研究提供宝贵资料,为道教经籍英译、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福 《庄子》(《南华真经》) 副文本 典籍英译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少儿国学经典英译:从文化传递到价值认同——以《三字经》《孺子歌图》英译本为例
19
作者 孙婷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36-39,45,共5页
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字经》和《孺子歌图》的英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少儿国学经典英译的已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和方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 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字经》和《孺子歌图》的英译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外少儿国学经典英译的已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问题和方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三字经》和《孺子歌图》的英译本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文化传递和价值认同的实现方式。最后,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为指导,分析译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价值。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传递和价值认同的实现方式,还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国学经典 英译 文化传递 价值认同 翻译策略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逍遥游》三个英译本对比分析研究
20
作者 徐向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对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译介中国文化传统典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究译者对于原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对比分... 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译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对于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译介中国文化传统典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究译者对于原文本的选择、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作用;对比分析任博克(Brook Zipron)、林语堂和汪榕培三位译者的《逍遥游》英译本,发现不同译者因其文化教育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在词汇选择、句子理解、篇章衔接这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希望通过探究不同译者在翻译中发挥的译者主体作用为中国传统典籍英译的译者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典籍翻译 《逍遥游》 任博克 林语堂 汪榕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