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a's First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1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05年第1期11-11,共1页
Specification for Translation Service - Part 1: Translation (GB/T19363.1-2003), China’s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involving translation service, was drafted jointly by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ation, the Tra... Specification for Translation Service - Part 1: Translation (GB/T19363.1-2003), China’s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involving translation service, was drafted jointly by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ation, the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and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It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visitors at the "China Translation Achievements Exhibition"-the first large-scale and professional exhibi-tion in the translation field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Ms. Betty Cohen, Chairman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expressed much interest in the China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First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研究综述
2
作者 俞祖华 《晋阳学刊》 2024年第4期12-26,共15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的鲜明主题。近年来,学界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建构为视角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相关概念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的鲜明主题。近年来,学界以中华民族复兴话语建构为视角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其相关概念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史主题、百余年党史视阈下中华民族复兴话语梳理、四个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话语建构、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话语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类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百年党史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的三维向度
3
作者 闫朔鸣 刘振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11,共6页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尊重和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及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主动开创理论与实践创新新境界的宝贵精神品质。习近平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尊重和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及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主动开创理论与实践创新新境界的宝贵精神品质。习近平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根源、历史指引、文化土壤和现实基础,深刻阐明了历史主动精神中蕴含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自觉自信的精神状态、守正创新的创造精神和牢记使命的担当品质。新征程上,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需要进一步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持自我革命、在把握历史机遇中应对风险挑战、在明晰历史启示中培育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 历史规律 主观能动性
下载PDF
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探析
4
作者 冯子珈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在担负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担负着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同推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使命主题相呼应,中国共产党分别践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在担负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担负着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同推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使命主题相呼应,中国共产党分别践行着相应的文化使命主题。基于民族复兴的视域,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使命的百年实践,可以为新时代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 文化使命 百年历程
下载PDF
和谐话语中的态度意义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穆可娟 张琪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4期76-81,共6页
从评价理论框架下态度资源系统探索和谐话语分析路径,选取《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英译本为语料,利用UAM CorpusTool与AntConc工具分析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背后传递的话语意义以及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官... 从评价理论框架下态度资源系统探索和谐话语分析路径,选取《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英译本为语料,利用UAM CorpusTool与AntConc工具分析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背后传递的话语意义以及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官方文件英译本中多使用积极态度,遵循和谐话语分析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假定和“良知”“亲近”“制约”三原则。通过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分别构建了“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科学统筹、艰苦奋斗”“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话语分析 态度资源 绿色发展白皮书英译本 国家形象
下载PDF
《中华大帝国史》与英国汉学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欣 计翔翔 《外国问题研究》 2010年第2期56-61,共6页
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是第一部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的通史型的巨作。1588年该著的英译本在英国广泛流传,成为英国人获得真实且周详的中国文化资料库。该著对英国人中国观的形成,汉学... 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是第一部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的通史型的巨作。1588年该著的英译本在英国广泛流传,成为英国人获得真实且周详的中国文化资料库。该著对英国人中国观的形成,汉学知识的获得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是英国人认识和了解汉学之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多萨 《中华大帝国史》英译本 英国汉学
下载PDF
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谷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视角,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历史层面,试述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视角,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历史层面,试述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各民族 祖国历史 伟大贡献
下载PDF
论新“历史决议”的三重维度:主题、主旨和方法论
8
作者 杨凤城 梁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9,共11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可以从3个不同维度加以认识:一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回顾和总结党的历史,以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贡献来总结和评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可以从3个不同维度加以认识:一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回顾和总结党的历史,以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贡献来总结和评价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成就;二是以史鉴今,总结经验、远观未来,搞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构成决议的主旨、灵魂或曰核心问题意识;三是立足于大历史观,从历史长程和国际宽视野审视党的百年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历史观
下载PDF
态度资源视域下国家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研究——以《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马静静 詹全旺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基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英译本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研究其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各类态度资源传递的话语意义及背后的意识形态,以此剖析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白皮书英译本... 基于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英译本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研究其态度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各类态度资源传递的话语意义及背后的意识形态,以此剖析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白皮书英译本中关键词和高频搭配词的使用反映了我国坚持走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态度和决心;政府善于使用各类态度资源建构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分别使用判断资源、鉴赏资源、情感资源建构了“开放合作、务实担当”“绿色发展、造福人类”“包容自信、和谐共赢”的中国形象。各类态度资源和话语策略的使用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对于未来能源发展的立场和举措,实现了对国家形象的积极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能源白皮书英译本 态度资源 评价理论 积极话语分析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基于党的二十大主题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文斌 侯汪礼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在党的二十大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写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影响深刻。梳理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的表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现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近... 在党的二十大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写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影响深刻。梳理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的表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现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合切入点和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下载PDF
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跃进再跃进,服务广开展,研究难深入(1957~1959)(三)
11
作者 吴稌年 顾烨青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5年第6期81-86,共6页
1957年至1959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式确立了图书馆学科的地位,"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得以确认,在为科学服务、为生产服务、为读者服务、干部下乡上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民办图书馆、人... 1957年至1959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式确立了图书馆学科的地位,"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得以确认,在为科学服务、为生产服务、为读者服务、干部下乡上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民办图书馆、人民公社图书馆、人才培养、整风反右运动和对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的研究等工作与运动中,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所产生的一些历史教训亦是深刻的,在以实际行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进程中,历史跨向了60年代。参考文献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1950年代 大跃进 整风反右 《什么是图书馆学》 国庆十周年
下载PDF
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跃进再跃进,服务广开展,研究难深入(1957~1959)(二)
12
作者 吴稌年 顾烨青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5年第5期62-70,共9页
1957年至1959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式确立了图书馆学科的地位,"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得以确认,在为科学服务、为生产服务、为读者服务、干部下乡上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民办图书馆、人... 1957年至1959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式确立了图书馆学科的地位,"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得以确认,在为科学服务、为生产服务、为读者服务、干部下乡上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民办图书馆、人民公社图书馆、人才培养、整风反右运动和对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的研究等工作与运动中,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所产生的一些历史教训亦是深刻的,在以实际行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进程中,历史跨向了6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1950年代 大跃进 整风反右 《什么是图书馆学》 国庆十周年
下载PDF
195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跃进再跃进,服务广开展,研究难深入(1957~1959)(一)
13
作者 吴稌年 顾烨青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5年第4期74-83,93,共11页
1957年至1959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式确立了图书馆学科的地位,"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得以确认,在为科学服务、为生产服务、为读者服务、干部下乡上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民办图书馆、人... 1957年至1959年,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正式确立了图书馆学科的地位,"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得以确认,在为科学服务、为生产服务、为读者服务、干部下乡上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大跃进、民办图书馆、人民公社图书馆、人才培养、整风反右运动和对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的研究等的工作与运动中,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所产生的一些历史教训亦是深刻的,在以实际行动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进程中,历史跨向了6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1950年代 大跃进 整风反右 《什么是图书馆学》 国庆十周年
下载PDF
国家形象意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的几个选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法春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5期7-15,93,共10页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对国家形象的关注、态度和行动是其国家意识的具体体现。公民的国家意识越强,其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的思想越坚定、行动越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对国家形象的关注、态度和行动是其国家意识的具体体现。公民的国家意识越强,其维护国家良好形象的思想越坚定、行动越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强调要重塑四种大国形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显示出强烈的国家形象意识,整体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成功范例。同时,从“中外融通”的新表达角度看,这版译文的个别地方值得进一步推敲,包括关于指代人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不同“优先”单词的选择,以及特定术语的沿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 中外融通的新表达
原文传递
“大一统”中国发展史与中国边疆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文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0,179,共8页
作者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理论是为了天下统一于周天子,消除诸侯割据,是保证国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维护多民族"大一统"中国发展的主题,经过几千年的实... 作者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理论是为了天下统一于周天子,消除诸侯割据,是保证国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维护多民族"大一统"中国发展的主题,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成为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的文化遗产和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从中国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多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互为表里,中国民族发展"多元一统"的格局是历史上无数政治家、历史学家在政治实践和历史文本书写中不断维护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大一统"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就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发展史 大一统 中国民族 多元一统
原文传递
从翻译效应论角度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英文翻译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瑞强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3,共9页
国歌是一个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下简称《国歌》)的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事情,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极其重要。本文试从翻译效应论角度分别对收集到... 国歌是一个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下简称《国歌》)的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事情,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极其重要。本文试从翻译效应论角度分别对收集到的几个主要版本的《国歌》译文做一比较,力求公正客观地分析其综合翻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文化 英文版本 翻译效应论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新史学的命运——以抗战时期的傅斯年为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磊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40,共13页
如果说史学在近代中国挣脱经学枷锁的历程是一种"独立",那么必须看到"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的杠杆作用。这种制度化、专业化的近代史学也只有在服务于民族国家体系下的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某种程度... 如果说史学在近代中国挣脱经学枷锁的历程是一种"独立",那么必须看到"民族主义"在其中发挥的杠杆作用。这种制度化、专业化的近代史学也只有在服务于民族国家体系下的社会发展与政治建设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某种程度的"独立"。抗战时期的傅斯年即面临这样的境况,如果科学的历史研究丝毫无助于民族存亡,那"史之为道"其用何在?但在以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召唤起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主义的另一面——在人群中制造分离和区隔——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构成威胁?傅斯年选择以"建构国族"的方式从"民族国家"的概念中拯救"中国认同",但却落入"民族"二字的语词陷阱而不自知,完全忽略了"国族"仍旧是"民族"的一种,比它想去替代却又自其脱胎的"民族"更缺乏实在感和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傅斯年 《东北史纲》 《中国民族革命史》 大泰唯国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