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哦,香雪》译介评析
1
作者 高洁 张虹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8-103,共6页
《哦,香雪》是铁凝早期创作代表性作品,1990年被“熊猫丛书”以作家作品集形式译介出版,译者查建英兼具中西文化的背景为该作品译介研究带来独特视角。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该文从“行为-文本视域”和“行为-社会视域”两个维度切入《... 《哦,香雪》是铁凝早期创作代表性作品,1990年被“熊猫丛书”以作家作品集形式译介出版,译者查建英兼具中西文化的背景为该作品译介研究带来独特视角。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该文从“行为-文本视域”和“行为-社会视域”两个维度切入《哦,香雪》的译介分析,综合考量翻译主体意志性、翻译活动社会性以及翻译生产复杂性,分析其译介质量和译介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译者行为批评 《哦 香雪》 《哦 香雪》英译本 查建英
下载PDF
滦州影戏剧本对窦娥故事的改编与重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7-40,共4页
滦州影戏剧本《炎天雪》对传奇《金锁记》进行了改编,删去了传奇以"金锁"为关目的情节,窦天章的身份从文人改换为武将,影戏中的"探监"具有滦州影戏特色,对张驴儿的惩处也更为严厉,最为重要的是影戏增加了秀虎山落... 滦州影戏剧本《炎天雪》对传奇《金锁记》进行了改编,删去了传奇以"金锁"为关目的情节,窦天章的身份从文人改换为武将,影戏中的"探监"具有滦州影戏特色,对张驴儿的惩处也更为严厉,最为重要的是影戏增加了秀虎山落草、招安情节。一是对手抄本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细微调整,二是对手抄本少量疏漏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石印本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金锁记》 影戏《炎天雪》 版本差异
下载PDF
论汉诗英译的形蕴再现——基于文化传播的视角
3
作者 邹琼 《当代教育论坛》 2015年第5期84-92,共9页
中西文化的差异,汉英语系的区别,汉英诗歌各自文体特征的不同,译者精神视域的局限,常常导致汉诗英译本每行诗的音节数、长短、音律等形式与原诗不符,而错误的词语意象解读更是损害原诗整体的意韵和意境,故翻译界素有"诗不可译"... 中西文化的差异,汉英语系的区别,汉英诗歌各自文体特征的不同,译者精神视域的局限,常常导致汉诗英译本每行诗的音节数、长短、音律等形式与原诗不符,而错误的词语意象解读更是损害原诗整体的意韵和意境,故翻译界素有"诗不可译"之说。然而,通过"以步代字/顿"的办法,采取音律形式上的创造性对等,甄别空间意境的描写、动静意境的对比、透视意境的观照,综合审慎言内因素(形韵)和言外因素(意蕴),我们还是可以再现原诗的形蕴。《江雪》16个不同译本反映了当前译诗理论和实践上的上述问题,以这16个译本为例,认真分析各译本不同的形蕴表现,可以使《江雪》及其译本成为汉诗英译形蕴再现的理想样本,促进我国汉诗翻译及其翻译教学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形式 意蕴 《江雪》英译本
下载PDF
俯仰自得 动静相生——从比较文化角度看《江雪》英译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春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8-91,共4页
本文从空间关系和动静对比入手,通过分析诸多译者对《江雪》英译的不同处理,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理解对翻译的影响,并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点评了各家译文。
关键词 诗词翻译 比较文化 《江雪》荚译
下载PDF
从意符语境层次对比分析鲁迅《离婚》中方言词的英译——以杨译本和斯诺译本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韵 文军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文学作品中方言词的使用不仅使得作品地方色彩浓郁,而且使得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更加生动,富有生活化气息。本文主要运用哈蒂姆一梅森三维语境分析模式中的意符语境层次分析模型,对《离婚》的杨宪益译本和斯诺登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究... 文学作品中方言词的使用不仅使得作品地方色彩浓郁,而且使得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更加生动,富有生活化气息。本文主要运用哈蒂姆一梅森三维语境分析模式中的意符语境层次分析模型,对《离婚》的杨宪益译本和斯诺登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中方言词的英译特点,并对文学作品中方言词的英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符语境层次 方言 《离婚》 英译 杨译本 斯诺译本
下载PDF
适应与选择——《窦娥冤》英译文化维适应性探究
6
作者 阳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来,翻译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原则是"三维转换",即语言、文化、交际。《窦娥冤》是元代散曲杂剧其中一个作品。目前,学界对其研究集中在主人公的悲剧色彩、审美价值及中... 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来,翻译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原则是"三维转换",即语言、文化、交际。《窦娥冤》是元代散曲杂剧其中一个作品。目前,学界对其研究集中在主人公的悲剧色彩、审美价值及中国古代妇女贞节观等方面。文章试图从翻译适应选择论新视角中来分析《窦娥冤》英译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探讨中英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窦娥冤》英译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
下载PDF
否定分析视角下《沁园春·雪》两英译本对比分析
7
作者 陈湘梅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6期50-55,共6页
学界对毛泽东所作《沁园春·雪》英译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意的重构,对译本翻译策略的系统分析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许渊冲和巴恩斯通的两个英译本,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为理论基础,分析"文本变形系统"是如... 学界对毛泽东所作《沁园春·雪》英译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意的重构,对译本翻译策略的系统分析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许渊冲和巴恩斯通的两个英译本,以贝尔曼的"否定分析"为理论基础,分析"文本变形系统"是如何对译本进行"侵袭"。研究发现,两英译本都受到"文本变形系统"的"侵袭",其中"质量受损"、"节奏的破坏"和"澄清"这三种变形倾向在两个英译本中均以较高频次出现。此外,许渊冲受其翻译理念"三美论"的影响,译本较多出现"节奏的破坏"。而巴恩斯通为美籍汉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有所欠缺,译本较多出现"质量受损"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园春·雪》 英译 否定分析 文本变形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