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al Identity and Translator's Style: Case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Tea Relevant Acts in Hong Lou Meng
1
作者 王冰 姜欣 《海外英语》 2011年第2X期148-149,共2页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thesis summarized leisure tea act, judging-time tea act to map translator's style.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n all these, the thesis succeeded in confirming the translator... From the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thesis summarized leisure tea act, judging-time tea act to map translator's style.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n all these, the thesis succeeded in confirming the translator's styles and pinpointing cultural identity as essent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tyles. Hopefully, this could help to provide a new angle of view to make research on translator's style. Moreover, the thesis wishes that with analysis of tea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 the translation of tea relevant acts receive greater priority in the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IDENTITY translator’s style hong lou meng version
下载PDF
《红楼梦》中歇后语的哈萨克语翻译策略分析
2
作者 阿依江·别力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大量运用了富有丰富文化含义的熟语,这些熟语给全书增加了活力,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和困难。该文比较分析《红楼梦》歇后语在翻译哈萨克语过程中的译介处理,阐释原文中歇后...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作者曹雪芹在书中大量运用了富有丰富文化含义的熟语,这些熟语给全书增加了活力,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挑战和困难。该文比较分析《红楼梦》歇后语在翻译哈萨克语过程中的译介处理,阐释原文中歇后语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的再现得失。在翻译中归化能够使译文通顺,异化能够保留源文化内涵。翻译中译者根据语境灵活地把握维度,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同时把译文地道通畅地表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哈萨克语译本 歇后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肖家燕 庞继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境 人名隐喻 英译 《红楼梦》
下载PDF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俗语的文化意象英译 被引量:7
4
作者 辛红娟 宋子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150,154,共6页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大卫.霍克斯英译《红楼梦》文本中俗语所含蕴文化意象的英译。霍克斯从特定翻译目的出发,遵循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灵活运用多种具体翻译方法,归化和异化策略兼容并蓄,应对错综复杂的"文化意象错位"现象,为汉语俗语英译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性批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红楼梦》 俗语 文化意象 英译
下载PDF
《红楼梦》邦索尔译本回目之美感再现 被引量:8
5
作者 屈纯 王鹏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 翻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回目从功能上讲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从语言上讲是全书美感的缩影。邦索尔神父作为全译《红楼梦》一书的第一人,在回目上再现了原文巧夺天工的语言美、物我两忘的意境美、活灵活现的形象美和自成一家的风格美,潜移默化中为后来者指明了翻译方向,为中华璀璨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索尔译本 《红楼梦》回目 语言美 意境美 形象美 风格美
下载PDF
被宠坏的中华文化“宠儿”——《红楼梦》引申义“吃”熟语及其四种英译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丹丹 刘泽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五类(103例)"吃"的引申义熟语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翻译,探讨这些熟语在四译本的理解和再现方面的异同得失及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吃"熟语翻译对语境依赖程度、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五类(103例)"吃"的引申义熟语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翻译,探讨这些熟语在四译本的理解和再现方面的异同得失及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各类"吃"熟语翻译对语境依赖程度、译者所处时代、翻译目的、接受语文化及译介行为不同,致使各译本呈现多样性。此外,汉英词典中固化的"吃"熟语表达,因缺乏具体语境和真实语料基础,导致其所提供的释译对文学作品翻译参考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下载PDF
《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长江 付天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红楼梦》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大致可分为四个翻译期:即发轫期、断残期、编译期和全译期。文化传递也从无到有,从部分到全面。本文着重分析一个编译本和两个全译本,指出中国文化传递的真正开始是以王际真的编译本为标志,... 《红楼梦》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大致可分为四个翻译期:即发轫期、断残期、编译期和全译期。文化传递也从无到有,从部分到全面。本文着重分析一个编译本和两个全译本,指出中国文化传递的真正开始是以王际真的编译本为标志,而杨译本和霍译本则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全面传递了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 中国文化 传递 时期
下载PDF
杨宪益与霍克斯的译者主体性在英译本《红楼梦》中的体现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曼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译者主体性在《红楼梦》翻译中的体现是不同的,霍克斯通过翻译体现了从“它是”到“我是”的主体性张扬,维护了解构理论;杨宪益夫妇则实践了从“它是”到“我是”的主体性抑制,消解了解构理论,维护了传统的“作者... 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译者主体性在《红楼梦》翻译中的体现是不同的,霍克斯通过翻译体现了从“它是”到“我是”的主体性张扬,维护了解构理论;杨宪益夫妇则实践了从“它是”到“我是”的主体性抑制,消解了解构理论,维护了传统的“作者中心论”和“原著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本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它是 我是
下载PDF
从《红楼梦》英译看文化移植中的“妥协” 被引量:12
9
作者 缪维嘉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62,共4页
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杨宪益和霍克斯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妥协的处理手段,使译本的风格、以及产生的效果各具千秋。本文的分析进一步证明:恰当、合理地使用妥协有利于成功地进行文化移植... 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杨宪益和霍克斯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妥协的处理手段,使译本的风格、以及产生的效果各具千秋。本文的分析进一步证明:恰当、合理地使用妥协有利于成功地进行文化移植和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文化移植 妥协
下载PDF
汉语称谓英译管窥——以《红楼梦》中的“老太太”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晓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讨论了汉英两种文化的称谓问题,并以"老太太"为例,对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比较,认为称谓的翻译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除异化或归化的抉择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间的关系... 讨论了汉英两种文化的称谓问题,并以"老太太"为例,对大卫·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进行了比较,认为称谓的翻译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除异化或归化的抉择之外,还应当考虑到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间的关系、称谓的方式以及语篇衔接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本 称谓
下载PDF
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飞白”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建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飞白"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红楼梦》中亦屡见不鲜。本文拟就《红楼梦》中有关"飞白"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归纳这类修辞格的主要特点及翻译转换策略,进而发掘出这类翻译的一般性规律。通过将杨宪益和霍... "飞白"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红楼梦》中亦屡见不鲜。本文拟就《红楼梦》中有关"飞白"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归纳这类修辞格的主要特点及翻译转换策略,进而发掘出这类翻译的一般性规律。通过将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种译本与原文进行比较对照,笔者发现无论是杨译本还是霍译本,均对"飞白"的翻译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将汉语的这一语言特色成功地植入了英语,得到了译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与此同时,囿于不同的认识角度,加之汉语辞格固有的抗译性,他们的译笔有时候也不尽如人意,难免打上译者鲜明的个人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翻译 《红楼梦》 飞白 杨宪益 霍克斯
下载PDF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英译史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源氏物语》比《红楼梦》问世早八百余年,两者各为中日古典经典文学作品。两者向西方国家传播的时间、路径、译者、翻译手段等若干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被初始节译成英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同时被全译成英文,二十世... 《源氏物语》比《红楼梦》问世早八百余年,两者各为中日古典经典文学作品。两者向西方国家传播的时间、路径、译者、翻译手段等若干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被初始节译成英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同时被全译成英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不约而同地掀起两部作品的翻译热潮。两部著作产生时的巨大社会背景时空差异,之后归属不同民族文化译者间各异的学识背景及大相径庭的翻译目的,都没能影响两部作品相似的对外传播路径与命运,是千载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值得比较研究。比较研究过程中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本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手段,及使得本民族文化文学遗产得以在世界舞台立足并不朽流传的不偏不移的公正翻译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源氏物语》 英译史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麦克休姐妹《红楼梦》回目英译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7-142,共6页
麦克休姐妹的《红楼梦》英语编译本还未引起学界太多关注,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麦译《红楼梦》的回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麦译回目的构成类型、语言特征、凸显对象及其与正文的衔接。研究采取整体细评的视角,结合原小说回目与正文以... 麦克休姐妹的《红楼梦》英语编译本还未引起学界太多关注,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麦译《红楼梦》的回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麦译回目的构成类型、语言特征、凸显对象及其与正文的衔接。研究采取整体细评的视角,结合原小说回目与正文以及麦氏的整个编译本对麦氏回目做了相关分类与优劣评析,不再局限于其中的修辞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麦译《红楼梦》 回目 整体细评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整体细译与整体细评——从霍译《红楼梦》分卷标题的汉译谈起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全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0-70,共11页
受文学批评中"整体细读"法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整体细译"以及文学翻译批评中"整体细评"的两个概念,强调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以及整体对局部的控制作用,涉及文本内与文本外两大类因素,包括社会文化... 受文学批评中"整体细读"法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整体细译"以及文学翻译批评中"整体细评"的两个概念,强调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以及整体对局部的控制作用,涉及文本内与文本外两大类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语境、相关互文资源、文本整体以及文本的所有构成成分。继而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霍译《红楼梦》汉英对照版各卷标题的汉译(如把THE GOLDEN DAYS译为"枉入红尘",把THE DREAMER WAKES译为"万境归空"等)和其它典型的英汉互译案例对之进行了验证与说明。如果译者没有整体细译的意识与能力,这些漂亮的译文是不可能出现的。整体细译应遵循整体性与和谐性两大原则,可有效解释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同时也预设了整体细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整体细译 整体细评 霍译《红楼梦》
下载PDF
《红楼梦》中方位词的文化意蕴及其英译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4-77,117,共5页
"东"、"西"、"南"、"北"、"中"这些方位词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与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专有名词中方位词表尊卑、表代指及方位词表委婉用法的视... "东"、"西"、"南"、"北"、"中"这些方位词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与民族文化、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密切相关,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专有名词中方位词表尊卑、表代指及方位词表委婉用法的视角深入挖掘《红楼梦》中方位词的深层文化底蕴,并分析其英译策略,可知方位词在中西语境中不同的语言接触强度、语言态度和文化涵义,这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词 文化意蕴 《红楼梦》英译本 英译策略
下载PDF
从《红楼梦》经典英译看译者修辞认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杏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 翻译无不渗透着译者,既是读者又是译语表达者的修辞认知。从译者修辞认知入手,分析《红楼梦》三则性爱描写片断中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的英语译文。译者从源语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有意识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原文自我个人主观的阅读认知,在译入语中呈现出为目的语的受众所接受的普遍再阅读认知。译者修辞认知在把握原著语言风格、再现译本翻译风格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 译者 修辞认知 译入语 目的语受众
下载PDF
试论翻译的文化视界能否融合的问题——从《红楼梦》英译谈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新 赵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从阐释学的“视界融合”这一命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思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为译例,探讨了采取不同翻译策略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的文化视界,最后强调译者为获得最大化的文化视界势必配合各种补偿手段,以便成功移植原语文化的... 从阐释学的“视界融合”这一命题为切入点,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思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为译例,探讨了采取不同翻译策略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的文化视界,最后强调译者为获得最大化的文化视界势必配合各种补偿手段,以便成功移植原语文化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英译 视界融合 补偿
下载PDF
心智哲学与典籍翻译研究——以《红楼梦》英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祥云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4-59,共6页
心智哲学与语言认知关系密切,作为语言运用的翻译活动与心智哲学存在内在联系。意向性和心身随附性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它揭示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典籍翻译活动主要涉及理解和表达两大过程,贯通整个翻... 心智哲学与语言认知关系密切,作为语言运用的翻译活动与心智哲学存在内在联系。意向性和心身随附性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它揭示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典籍翻译活动主要涉及理解和表达两大过程,贯通整个翻译过程的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译者的心智活动。从心智哲学中的意向性和随附性理论出发,以《红楼梦》若干英译为例,来探讨典籍翻译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典籍翻译 《红楼梦》英译 意向性 随附性
下载PDF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描述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正军 《太原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51-54,共4页
通过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对宏观视域下翻译目的与微观视域下的行文措辞进行研究,分析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以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来探究每位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结合目的论的理论观... 通过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对宏观视域下翻译目的与微观视域下的行文措辞进行研究,分析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以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来探究每位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结合目的论的理论观点,深入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间的关系。《红楼梦》的解码过程体现了不同译者在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翻译目的驱使的译风、译貌等典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红楼梦 英译本 文化
下载PDF
《红楼梦》回目翻译中的美感流失分析
20
作者 吴碧宇 周慧梅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从语言美的特性对比《红楼梦》回目的译语与原语,译语在语言的视听感、结构形态、意涵容载、情感含蕴、意象寄寓和文化着色等六方面流失了原语很多的美感。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众多,诸如语言翻译的不可译性、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审美能力等。
关键词 《红楼梦》译本 回目 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