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域外思想参鉴——卢梭的“人民法治”思想论析
1
作者 张顺 何勤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8,共1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和任务,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所能够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为了加快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我们不仅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本土资源,也需要借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和任务,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所能够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为了加快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我们不仅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本土资源,也需要借鉴域外的思想成果与经验。卢梭作为西方思想史特别是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法律思想中有着浓厚的“人民法治”意蕴。系统解读卢梭“人民法治”的思想,把握卢梭“人民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不仅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卢梭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和思想,也有助于传承数千年人类法治文明的精华,从而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起点,投身于全面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域外思想借鉴 卢梭 人民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素书》的道德修养资源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启示
2
作者 王天桥 李晓婷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素书》用精练的语言集中介绍了治国修身、为人处事等思想,其中包含的道德修养资源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借鉴《素书》中的“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有... 《素书》用精练的语言集中介绍了治国修身、为人处事等思想,其中包含的道德修养资源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借鉴《素书》中的“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要有整体思维,综合考量;在育人目标上以“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在教学方法上“正己而化人者顺”,注重以身作则,知行合一;在学情分析上“博学切问”,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在教学内容上“本德宗道”“修己安人”,注重人格养成,安顿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书》 道德修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启示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法治宣传的策略及启示
3
作者 李晓星 朱泮子美 《新闻知识》 2024年第4期51-55,95,共6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开展法治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的策略有各类剧团演出,开展读报活动,办黑板报、壁报,公开审理案件,用通俗化的文学作品传递法治理念等。其特点是强调法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强调公平正义,保障妇女权益,党纪...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开展法治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的策略有各类剧团演出,开展读报活动,办黑板报、壁报,公开审理案件,用通俗化的文学作品传递法治理念等。其特点是强调法治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强调公平正义,保障妇女权益,党纪司法并重。延安时期法治宣传实践的启示是:强化党的领导和法治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加强法治宣传与教育,推进廉政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法治宣传 策略 启示
下载PDF
尽性至诚:儒学“礼”文化童蒙养正之“公”道探析
4
作者 卢红博 《北方论丛》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从原始儒学到古代儒学、现代儒学,万变不离儒家礼仁爱思想渊源。礼运大同,天下为公,文明中国数千年的礼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回归人性的人生哲学和文化积淀,是为人类共同命运祈福的深沉文化之思与长远生存之虑,本文在儒学礼变迁的正名中更... 从原始儒学到古代儒学、现代儒学,万变不离儒家礼仁爱思想渊源。礼运大同,天下为公,文明中国数千年的礼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回归人性的人生哲学和文化积淀,是为人类共同命运祈福的深沉文化之思与长远生存之虑,本文在儒学礼变迁的正名中更觉察到其于当代童蒙教育的适切价值。人与物并生天地间,人群之则安,独处则忧。故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育人之道不可绕道于此。儒家礼,为养性之学,其关键在于通过口、目、鼻、耳等不会思考的生理通道,而渐入求真、尚善的心理之境。万盛之巅,起于小礼,长胜之君,始于童蒙。童心未泯,存礼、弘礼、践礼,童蒙养正以尽性至诚,是回答当今世界和平之问的长远筹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礼 童蒙养正 天下大公
下载PDF
论唐代判词中礼法关系对当代裁判文书的借鉴意义
5
作者 苏志佳 姚澍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判词在古代诉讼中相当于现在法院的裁判文书。唐代判词具有以情理说服和说理透彻两大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我国目前的裁判文书具有格式刻板且说理不透、文采不足和缺乏情理等问题,而唐代判词注重以情说理、以典故说理、以道... 判词在古代诉讼中相当于现在法院的裁判文书。唐代判词具有以情理说服和说理透彻两大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我国目前的裁判文书具有格式刻板且说理不透、文采不足和缺乏情理等问题,而唐代判词注重以情说理、以典故说理、以道德说理和以文化说理,对我国裁判文书改革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建议通过优化法律表达方式,学习唐代判词的逻辑清晰、寓情于理的表达方法,凸显法官的司法智慧等途径助力我国裁判文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判词 礼法关系 裁判文书 法治建设
下载PDF
Ritual Tradition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and the 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6
作者 Cao Jiandun Zhao Ziyi Linguist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6期118-129,共12页
The rule of rites was the fundamental pattern of the governance in the 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i.e.the Three Dynasties).As a complex system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ractices with political,religious and moral a... The rule of rites was the fundamental pattern of the governance in the 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i.e.the Three Dynasties).As a complex system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ractices with political,religious and moral attributes,rites legitimately and structurally underpinned the royal regime,therefore ensuring regime stability,integrating social relations,and enhancing recognition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dentities.Ritual tradition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nt beyond extrinsic rites and institutions to include intrinsic spiritual traditions,e.g.divinity of the Heaven,conformity with ancestral heritage,and derivative moral values such as the pursuit of ethics and rewards for benevolence.Also included were the sense of blood relationships,the sense of clanship,the sense of ethics and the sense of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 based on ancestral worship.Through the enlightenment of ritual music,the sense of rites was internalized as the collective value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Therefore,early nations that were founded upon rites functioned as a community of politics,culture and morality.Rites,having been internalized as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Chinese people,shaped the way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It is fair to say that rites have served as the fundamental bedrock for the 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Dynasties ritual traditions RULE of RIGHTS CIVILIZATION CONTINUITY
下载PDF
论叔孙通的礼治实践及其影响
7
作者 林莹 谢紫薇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8-51,共4页
叔孙通在西汉开国伊始,通过制定朝仪及宗庙礼法等制度,推动西汉礼治,既使汉初朝堂君臣等级分明,又使儒家礼学思想得以弘扬,为后世帝王进行礼治建设提供典范。由于叔孙通的礼治实践,汉初统治者改变了对儒学和儒生的态度,大量儒生因此入... 叔孙通在西汉开国伊始,通过制定朝仪及宗庙礼法等制度,推动西汉礼治,既使汉初朝堂君臣等级分明,又使儒家礼学思想得以弘扬,为后世帝王进行礼治建设提供典范。由于叔孙通的礼治实践,汉初统治者改变了对儒学和儒生的态度,大量儒生因此入朝为官,改变了西汉的官僚结构。随着儒学与汉初政治联系的加强,儒士的独立人格开始走向退化。叔孙通的礼治实践,不管是对汉初的政治统治,还是对儒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孙通 制礼 礼治 儒学
下载PDF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著作权侵权责任风险规避路径研究——基于著作权案件司法审判引入转换性使用规则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韩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69,共6页
转换性使用规则为图书馆使用作品的行为提供更大的包容性、为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开发创造新的法律条件。我国图书馆界应关注转换性使用规则发展动向,积极探索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侵权责任风险规避路径:一方面,从转换性使用规则角度提出完... 转换性使用规则为图书馆使用作品的行为提供更大的包容性、为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开发创造新的法律条件。我国图书馆界应关注转换性使用规则发展动向,积极探索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侵权责任风险规避路径:一方面,从转换性使用规则角度提出完善著作权限制制度的立法主张;另一方面,开展一定形式和内容的以转换性使用为目的的基础业务和数字信息服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著作权 转换性使用规则 美国 启示
下载PDF
蒙养传统的守正与创新:一项“开笔礼”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喜斌 田养邑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8-41,共14页
近年来,“开笔礼”成为小学教育场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作为“文本”,“开笔礼”意味着开启“新人”的文化礼遇,它将历史时空中的蒙养传统置于当下儿童的教育情境,弘扬和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儿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开笔礼”成为小学教育场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作为“文本”,“开笔礼”意味着开启“新人”的文化礼遇,它将历史时空中的蒙养传统置于当下儿童的教育情境,弘扬和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儿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人类学的深描和阐释,研究发现符号表征、话语设计与操演程式串联起“开笔礼”的文本实践。“开笔礼”仪式穿越古今之变,基于“致知”“持敬”“养正”的文化传统,又在过程操演、体化实践和功能发挥等层面发生变革,为匡正儿童行为、模塑儿童人格、提升儿童价值认同上好了“第一堂课”。“开笔礼”仪式中蒙养传统的守正创新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行而又充满活力的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文化气象,这对创新新时代文化育人体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笔礼” 蒙养教育传统 致知 持敬 养正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从容·包容·笑容:基础教育的三重表征——基于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思想的规律探寻
10
作者 毛新梅 伍德勤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有着悠久的学校教育史,教育家辈出,教育思想丰富。通过梳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蒙学教育思想,以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反映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思想的教育著作,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教育先贤们在探寻基础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 我国有着悠久的学校教育史,教育家辈出,教育思想丰富。通过梳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蒙学教育思想,以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反映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思想的教育著作,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教育先贤们在探寻基础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即基础教育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亲师乐学三个基本规律,体现“从容”“包容”和“笑容”三重表征。这些,是今天的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仍应遵循的教育理念,也是中华民族教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传统蒙学 教育思想 三重表征
下载PDF
我国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的演变、启示及思考
11
作者 赵晨 彭志 +3 位作者 刘禹 唐恩斌 窦静雅 徐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45,共6页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铁路改革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对清算认识的深化,我国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经历了多次调整,得到不断完善。每次调整的实质性变化,不仅是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铁路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得益于不断进步...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铁路改革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对清算认识的深化,我国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经历了多次调整,得到不断完善。每次调整的实质性变化,不仅是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铁路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得益于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分4个时期、13个阶段总结我国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的演变历程和经验启示,从坚持公平公正、市场化法治化、业财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完善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应坚持的原则,并结合铁路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从明确清算办法功能定位、完善清算单价定价和调整机制、注重承运企业和提供服务企业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完善铁路运输市场化清算体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运输进款 清算办法 清算办法的演变 启示和思考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裁判原则
12
作者 孙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8-58,共11页
在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证据裁判原则应该随着《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而确立。为了防止法官在认定犯罪事实中的恣意与滥权,欧陆启蒙立法中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该原则之确立以纠问诉讼中已... 在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证据裁判原则应该随着《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而确立。为了防止法官在认定犯罪事实中的恣意与滥权,欧陆启蒙立法中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该原则之确立以纠问诉讼中已经形成的法官独立性为前提,以检察官制的引入为突破口,以启蒙思想及其对应的证据理念为支撑。我国传统诉讼中缺乏证据裁判原则的生成基因,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刑事司法的引领,司法的“去行政化”改革等的成效,为《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乃至证据裁判原则的确立提供了助力。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刑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了实现公正司法,需要法官公正审判,法官公正审判的关键在于遵循证据裁判原则。在《刑事诉讼法典》中确立证据裁判原则,需要在一审普通程序中贯彻审判中心主义,需要在审前公诉程序中克服侦查中心主义,需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同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裁判原则 启蒙立法 《刑事诉讼法典》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官公正审判
下载PDF
清末民初梁启超“法治主义”的内在理路变迁
13
作者 张晓思 《近代史学刊》 2023年第1期207-218,310,共13页
辛亥革命爆发前,宪制思想在中国的研究与传播,有着显著的工具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梁启超以“法治主义”的名义对救亡图存路径的探索便是鲜明的例证。相较于戊戌时期以洋装推销古制,流亡日本后的梁启超反其道而行之,将传统的法家思... 辛亥革命爆发前,宪制思想在中国的研究与传播,有着显著的工具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梁启超以“法治主义”的名义对救亡图存路径的探索便是鲜明的例证。相较于戊戌时期以洋装推销古制,流亡日本后的梁启超反其道而行之,将传统的法家思想等同西方的“法治主义”,并糅合西方干涉主义的政治思想,在传统思想的缘饰下阐释“法治主义”和“开明专制”等西法学说。梁启超在欧游以后离开政坛,以历史考证的立场,对早年提出的法家法治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否定。梁氏“法治主义”路径繁复多变,大体上仍呈现从救亡图存向思想启蒙的根本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法治主义 法家思想 开明专制
下载PDF
朱熹礼学思想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慧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5,共6页
朱熹在南宋社会内忧外患、佛道盛行的历史环境下又一次回应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礼教思想,决心重振社会人伦秩序,其礼学思想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礼学思想建构的特点能给当代儒学复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朱熹在南宋社会内忧外患、佛道盛行的历史环境下又一次回应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礼教思想,决心重振社会人伦秩序,其礼学思想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礼学思想建构的特点能给当代儒学复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礼不远人,人能弘礼;礼学思想需要哲学的突破;礼是归宿;礼学的发扬需要经典文本的支撑与因时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礼学思想 启示
下载PDF
贾谊礼治思想探微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永艳 甄金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3,共4页
贾谊的礼治思想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礼法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以礼为本、礼法结合的礼治思想体系,丰富了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治思想。贾谊的礼治思想上承荀子下启董仲舒,成为先秦儒学向... 贾谊的礼治思想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礼法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以礼为本、礼法结合的礼治思想体系,丰富了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治思想。贾谊的礼治思想上承荀子下启董仲舒,成为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稳定封建社会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礼治思想 社会秩序
下载PDF
论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祖国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6,共4页
礼乐教化思想发轫于中国的上古时代,在此思想的基础上,儒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把礼乐教化思想分为社会性礼乐教化与个体人格修养,前者是面向所有人的,后者是面向"君子"的,后者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礼乐教化是以"... 礼乐教化思想发轫于中国的上古时代,在此思想的基础上,儒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把礼乐教化思想分为社会性礼乐教化与个体人格修养,前者是面向所有人的,后者是面向"君子"的,后者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礼乐教化是以"礼乐"为手段的"仁义"教育,包括礼教、乐教、诗教,其表现形式是审美教育,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尽管如此,儒家礼乐教化所要塑造的是"文质彬彬"、"美善相乐"的"中和"人格,也就是审美修养与道德素质、美育与德育兼备;儒家所以认为"礼乐"可以发挥教化人心的功能关键在于"乐"的"感动人心"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而主要并不是一种"知"的教育,使道德要求潜移默化地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乐教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图灵奖:历史与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柳婵娟 张小峰 +1 位作者 唐文静 邹海林 《计算机教育》 2011年第7期30-42,共13页
图灵奖的历史,从一个视角展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程。从图灵奖获得者身上,人们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对1966年至2009年图灵奖获得者的国籍、学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以及作出贡献时所处的年龄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研究... 图灵奖的历史,从一个视角展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程。从图灵奖获得者身上,人们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对1966年至2009年图灵奖获得者的国籍、学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以及作出贡献时所处的年龄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研究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长环境,探寻优秀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创新教育经验,揭示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方法,为我国高等计算机科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灵奖 获奖人员 成长规律 研究 启示
下载PDF
闪烁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党建思想——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鲜明特色及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桓 李国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45-49,共5页
唯物辩证法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作了成功探索,为我们研究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党建思想 邓小平 廉政建设 党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春秋礼治思潮略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春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提出了"以礼治国"的主张,在当时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礼治思潮;礼治思潮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 春秋时期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思想家和政治家们提出了"以礼治国"的主张,在当时各国的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礼治思潮;礼治思潮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思想观念的探讨,商周宗教迷信思想和文化观念被扬弃,人文思想勃兴成为春秋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此后人文的方向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礼治思潮 礼乐文化 政治活动 中国 文化居心叵测
下载PDF
荀子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荀子集先秦诸子学说之大成,承继并超越孔孟之道,将儒法等百家思想熔于一炉,锻造出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学说,有效地实现了礼法间紧密而主次分明的结合,为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后世百代不易的正统思想,但其亦因此备受后世... 荀子集先秦诸子学说之大成,承继并超越孔孟之道,将儒法等百家思想熔于一炉,锻造出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学说,有效地实现了礼法间紧密而主次分明的结合,为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后世百代不易的正统思想,但其亦因此备受后世的赞赏或诟病。笔者从荀子礼法思想产生的时空背景及其伦理学、社会学基础入手,对其礼法思想的核心内涵加以初步探析,探究其对后世的影响,以求对荀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当下我国法治与德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引与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礼法思想 对后世影响 当代价值 隆礼重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