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Enterohemorrhagic <i>Escherichia coli</i>(EHEC) on Ciliate Protozoan Populations in Municipal Sewage
1
作者 Zhen Li Peter P. Sheridan Malcolm S. Shields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5年第9期668-676,共9页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EHEC) have caused many foodborne outbreaks. Bacterivorous protozoa could remove bacteria from aquatic systems. We analyzed the ciliate protozoan population changes influence...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EHEC) have caused many foodborne outbreaks. Bacterivorous protozoa could remove bacteria from aquatic systems. We analyzed the ciliate protozoan population changes influenced by EHEC co-culture in activated sludge. EHEC and non-EHEC control E. coli cells were added to activated sludge samples in microcosms. The ciliate population changes were monitored by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 analysis. EHEC and non-EHEC fed ciliate protozoan populations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no bacteria added controls based on the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 (AMMI) analysis. Ciliate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y 18S rDNA clone libraries. The 18S rDNA clones from the original sludge sample were identified as Epistylis wenrichi (70%) and Prorodon teres (30%), while clones from EHEC treated sludge sample were identified as P. teres (52%), Vorticella fusca (41%), Dexitrichides pangi (5%), and Opisthonecta henneguyi (2%).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about ciliate protozoan population changes caused by different E. coli strai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hich could be useful for preventing and tracking E. coli outbrea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S rDNA Activated Sludge PROTOZOA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T-RFLP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the fusion protein Stx2B-IntiminC300 of EHEC O157: H7 and its immunoprophylactic potential 被引量:2
2
作者 YONG YI Xu Hu MAO +9 位作者 WEN DE TONG YING MA MING ZEN YONG HONG ZHU QUAN MING ZOU XIA AI JIAN PING CHENG WEI JUN ZHANG JIANG GU PING LUO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2006年第2期88-95,共8页
To construct and express the fusion protein Stx2B-IntiminC300 of EHEC O157 : H7, an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its immunoprophylactic potential, the gene of Stx2B (stx2b) from EHEC O157:H7 chromosome was cloned into ... To construct and express the fusion protein Stx2B-IntiminC300 of EHEC O157 : H7, an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its immunoprophylactic potential, the gene of Stx2B (stx2b) from EHEC O157:H7 chromosome was cloned into pMD18-T vector. Thereafter, the amplified gene was cloned into prokary- 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ET-28a ( + )-eaeC300, which was constructed previously. The recombinant pasmid pET-28a( + )-stx2b-eaeC300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BL21 (DE3). After inducement, the protein Stx2B-IntiminC300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and analyzed with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Western blotting and N-terminal amino acid residual sequencing. To evaluate its immunoprophylactic potential, it was primarily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injected into 30 BALB/c mice with AI(OH)3 in the subscapular region. Ten days after the last booster vaccination, 20 mice were attacked with EHEC O157:H7 lysate and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was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gene of Stx2B-intiminC300 was successfully cloned into pET-28a ( + ) vector. The results of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assay show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the inclusion body form, accounting for 25 % of total expression products, and its molecular weight was about 43 kDa. The result of the N-terminal amino acid residual sequencing showed that it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molecular designed. The purity was about 75 % after primary purification. Animal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Stx2B-intiminC300 has elicited high titer of protective antibody relative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usion protein Stx2B-IntiminC300 i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and shows certain immunoprophylactic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ec O157 H7 Intimin IntiminC300 Stx2B Vaccine Immunoprophylactic potential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
下载PDF
西藏牦牛源EHEC的MLST聚类和致病性分析
3
作者 娄永志 卢姊豪 +5 位作者 陈姝宇 常攀 辛娇娇 索南顿珠 索朗斯珠 贡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3-569,共7页
目的掌握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核酸多位点序列分型、聚类情况和致病性。方法对实验室已分离鉴定的1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及聚类分析,动物实验后挑选致病性最强菌株进行生长... 目的掌握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核酸多位点序列分型、聚类情况和致病性。方法对实验室已分离鉴定的1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的方法,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及聚类分析,动物实验后挑选致病性最强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和半数致死量(LD 50)计算,HE染色制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共出现了3种ST型,分别为ST 33、ST 226、ST 446,各ST型中西藏阿里菌株占比最多为57%(8/14);各ST型中ST 33占比最多为57%(8/14),其次是ST 226占比14%(2/14)该型菌株的致病性最强,ST 446占比最少为7%(1/14)。此外,还有3株占比22%(3/14)未定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MLST聚类分析表明管家基因在不同ST型中携带等位基因的数量不同,ST 33型中Mdh 22个最多,ST 446型中icd 26个最多,ST 226型中Fumc 27个最多。14株菌株攻毒80只小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ST 226型致病性最强。将致死小鼠解剖后发现肠上皮出血水肿,脾脏、肝脏有淤血等病理变化。14株菌株中的阿里株(TBY 7)是ST 226型其致病性最强,其生长曲线显示14 h达最大生长数,浓度为1×10^(11)cfu/mL;60只小鼠差浓度梯度攻毒试验计算出该菌的LD_(50)为2.4×10^(7)cfu/mL。阿里株(TBY 7)ST 226型感染小鼠后经HE染色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后,结果显示小鼠的十二指肠、盲肠、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盲肠肠壁内可见寄生虫,空肠、回肠绒毛结构坏死萎缩、固有层充血;肝细胞轻微空泡变性,脾脏红髓轻微淤血。结论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存在不同ST型,且各地区均有分布;不同ST型的致病性与携带等位基因数量相关,且主要引起肠组织病变,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致病菌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ST分型 MLST聚类分析 致病性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rfbE与fliC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潘群兴 王永山 +3 位作者 刘洁 夏兴霞 何孔旺 张雪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8-571,共4页
利用PCR技术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与fliC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pET原核表达系统,在E.coliBL21(DE3)中表达。结果显示rfbE、fliC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量高达总菌体蛋白的40%左右,经His-Bind镍柱纯化目的蛋白,在E.coliBL21(D... 利用PCR技术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与fliC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pET原核表达系统,在E.coliBL21(DE3)中表达。结果显示rfbE、fliC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量高达总菌体蛋白的40%左右,经His-Bind镍柱纯化目的蛋白,在E.coliBL21(DE3)中表达的rfbE、fliC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rfbe FLIC 免疫活性
下载PDF
EspA-Stx2A1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学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程琰 罗萍 +3 位作者 张卫军 顾江 邹全明 毛旭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O157∶H7)Ⅲ型分泌蛋白EspA与Stx2毒素A1亚单位(Stx2A1)的融合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免疫学活性检测。方法PCR扩增espA和stx2A1全长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espA-stx...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O157∶H7)Ⅲ型分泌蛋白EspA与Stx2毒素A1亚单位(Stx2A1)的融合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及免疫学活性检测。方法PCR扩增espA和stx2A1全长基因,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espA-stx2A1融合基因,T-A克隆后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espA-stx2A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分别在37℃和25℃用IPTG诱导表达。以EspA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抗血清的反应原性,并以天然Stx2毒素攻击,观察保护效果。通过细胞毒试验检测免疫小鼠抗血清的体外中和作用。结果重叠延伸PCR方法扩增出1319bp的融合基因片段,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目的蛋白在25℃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37℃,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0%。两种温度下,目的蛋白均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90%。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融合蛋白与EspA单克隆抗体和Stx2A1单克隆抗体均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抗血清能分别与O157∶H7的EspA、Stx2A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能够抵御致死剂量天然Stx2毒素的攻击,保护率达95%。免疫小鼠血清可以中和天然Stx2毒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已成功表达了EspA-Stx2A1融合蛋白,纯化的蛋白显示出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EHECO157∶H7基因工程多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 espA Stx2A1 融合蛋白 免疫学活性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eae基因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玲 苟妙 +5 位作者 罗青平 温国元 艾地云 王红琳 杨峻 邵华斌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423-3426,共4页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 LEE毒力岛上的eae基因进行克隆与原核表达,以表达产物紧密素(intimin)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O157∶H7血清抗体间接ELISA。结果表明,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88μg/mL,...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 LEE毒力岛上的eae基因进行克隆与原核表达,以表达产物紧密素(intimin)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O157∶H7血清抗体间接ELISA。结果表明,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88μ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200;与鸡大肠杆菌其他血清型O1、O2、O11、O18、O35、O45、O78、O86、O88、O147、鸡白痢以及新城疫等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特异性较好;血清稀释倍数为1 600倍时仍能检测到O157∶H7 intimin特异性抗体,该方法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O157∶H7 紧密素 eae基因 重组表达 eLISA
下载PDF
Vero细胞毒素大肠菌(VTEC)的分离及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景学 周国清 +4 位作者 温宪芹 崔树玉 孟蔚 孙启华 王字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26株Vero细胞毒素(VT)阳性大肠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中14株与EHEC探针杂交阳性,按Levine等的标准判定属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菌(VTEC),其血清型为O_(157):H_73株(血便2株,脓血... 26株Vero细胞毒素(VT)阳性大肠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中14株与EHEC探针杂交阳性,按Levine等的标准判定属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菌(VTEC),其血清型为O_(157):H_73株(血便2株,脓血便1株),O_(257)NM3株(血便1株,腹泻牛便2株),O_(29)1株(粘液便),现有血清不能分型7株(血便3株,脓血便3株,水样便1株);其余12株虽VT毒素阳性,但EHEC探针阴性,按标准判定尚难确认,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毒素 大肠菌 肠出血性大肠菌 病原菌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ler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洋 刘军 +4 位作者 郭学军 张勇 祝令伟 周博 冯书章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69-1272,共4页
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86~24为始发菌株,利用自杀性载体pCVD442,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敲除了染色体上的ler基因,构建了O157∶H7 le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始发菌株对HEp-2细... 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86~24为始发菌株,利用自杀性载体pCVD442,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敲除了染色体上的ler基因,构建了O157∶H7 le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始发菌株对HEp-2细胞的平均黏附数量是突变菌株的17倍。试验也证实了ler基因对LEE致病岛毒力基因的正调控作用,这为O157∶H7基因缺失突变弱毒疫苗株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ler基因 缺失突变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大肠埃希菌O157∶H7 vero细胞毒素的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瑾 杨正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3-345,347,共4页
目的研究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vero细胞毒素。方法通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及两次离子交换层析,再经过凝胶过滤,最终从大肠埃希菌O157∶H7 882364菌株获得了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对此毒素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和分子量及等电点的测定,并对... 目的研究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vero细胞毒素。方法通过超声破碎,硫酸铵沉淀及两次离子交换层析,再经过凝胶过滤,最终从大肠埃希菌O157∶H7 882364菌株获得了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对此毒素进行细胞毒性测定和分子量及等电点的测定,并对毒素的N端15个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检测。结果用凝较过滤层析测定纯化的vero细胞毒素分子量为43KD,等电点为3.8,蛋白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为SFELPALPYAKDALA,其对vero细胞的CD50为4bg。结论这种毒素与VT1毒素和VT2毒素明显不同,因此初步确定为新毒素,称之为VT3。通过实验将推动我国对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致病性研究和对VT类毒素和抗毒素的进一步研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Veto细胞毒素 纯化 特性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LexA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10
作者 沙建平 邹全明 +6 位作者 张卫军 杨珺 毛旭虎 郭刚 罗萍 刘开云 陈洪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对EHEC O157∶H7 LexA进行表达、纯化,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lexA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并用8 mol/L尿素溶解,Heparin Agrose亲合柱层析为第一步纯化,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作为... 目的对EHEC O157∶H7 LexA进行表达、纯化,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lexA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22b(+),在E.coliBL21(DE3)中表达。包涵体经洗涤并用8 mol/L尿素溶解,Heparin Agrose亲合柱层析为第一步纯化,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作为第二步精细纯化,HPLC测定LexA蛋白的浓度,将纯化的LexA蛋白经注射途径免疫家兔,制备兔抗lexA血清,采用免疫双扩、ELISA及Western blot分析LexA的免疫活性。结果lexA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量高达总菌体蛋白的40%左右,经Heparin Agrose亲合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组合纯化目的蛋白,经HPLC测定目的蛋白的最终纯度为98%,表达及纯化的lexA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结论在E.coliBL21(DE3)中表达的Lex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LeXA 纯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vero细胞毒素抗体的保护性研究
11
作者 张瑾 杨正时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在体外研究vero细胞毒素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中纯化的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来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用不同剂量抗体,在不同时间段与此vero细胞毒素进行vero细胞毒性试验。结果:高剂量的抗体预先处... 目的:在体外研究vero细胞毒素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中纯化的一种新的vero细胞毒素来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用不同剂量抗体,在不同时间段与此vero细胞毒素进行vero细胞毒性试验。结果:高剂量的抗体预先处理过的vero细胞,可以受到抗体保护,毒素的细胞毒作用被抑制。预先用毒素作用vero细胞后,一小时内给予大剂量抗体可以部分抑制毒素的细胞毒作用。结论:本试验提示用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Vero细胞毒素引起的疾病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Vero细胞毒素 抗体保护作用
下载PDF
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满晓营 吴斌 +5 位作者 张璇 余腾 罗勇 刘峰 金梅林 陈焕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猪源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同时对致病性的菌株进行外膜蛋白分型、REP-PCR和ERIC-PCR分析。结果从315株大肠杆菌中筛... 目的探讨猪源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同时对致病性的菌株进行外膜蛋白分型、REP-PCR和ERIC-PCR分析。结果从315株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山梨醇阴性的EHEC21株,其中含有stx1基因的菌株有4株,含有stx2基因3株,含有eae基因的17株,外膜蛋白分型属于三个型,其中OMP-1型最多,有15株,OMP-2型3株,OMP-3型3株,REP-PCR和ERIC-PCR结果显示这些致病性菌株带型差异性较大,分属于不同的亚群。结论华中地区是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人均消费猪肉比例也较高,EHEC的存在对人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应加强监测力度,防止该菌在人群中感染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外膜蛋白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和重复一致回文序列 聚合酶链式反应(ReP—PCR)
下载PDF
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防控生物新制剂的研究Ⅰ.分泌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兴霞 刘洁 +4 位作者 王永山 诸玉梅 欧阳伟 何孔旺 张雪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Ig亚类分别是IgG2ak、IgG2aK、IgG1K、IgMK、IgMh、IgMK和IgG2aK。用间接ELISA检测,E7和F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6×10^3,腹水效价均为1×10^11;C3、F5、B8、G9和G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0~2×10^2,腹水效价均为1×10^3。相加ELISA结果显示,F1、G9和G113株mAbs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而其它4株对应不同的抗原表位。用间接ELISA分析特异性,7株mAbs与某些其他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Westernblotting表明,c3、E7和F13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28×10^3处有特异性条带,而其它4株mAbs则未显示蛋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单克隆抗体(mAb) 生物制剂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14种中草药对肠源性益生菌及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萌 吴国江 +3 位作者 郭永红 程高峰 郝庆红 郭云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采用水煎法从石菖蒲等14种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琼脂板扩散法观察有效成分对4株肠源性益生菌及1株出血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川芎、黄芩、板蓝根、大黄、甘草对4株肠源性益生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最高可达22mm,葛根、陈皮... 采用水煎法从石菖蒲等14种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琼脂板扩散法观察有效成分对4株肠源性益生菌及1株出血性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川芎、黄芩、板蓝根、大黄、甘草对4株肠源性益生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最高可达22mm,葛根、陈皮、穿心莲、苍术对4株肠源性益生菌表现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抑菌圈直径最高为11mm,其他中药对4株益生菌无抑制作用;黄芩、黄芪、石菖蒲、陈皮、甘草、苍术对出血性大肠杆菌表现出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10~24mm,其中黄芩抑菌作用最明显,且黄芪提取物对出血性大肠杆菌的MIC为0.625g/mL,均小于4种益生菌,川芎、葛根、丹皮、板蓝根、知母、穿心莲、大黄、茯苓则未表现出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肠源性益生菌 出血性大肠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实时PCR在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建华 陆群英 +3 位作者 程苏云 卢亦愚 叶菊莲 罗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9-841,M000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大肠杆菌O157∶H7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O157∶H7大肠杆菌rfbE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在该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实...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大肠杆菌O157∶H7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O157∶H7大肠杆菌rfbE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在该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对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反应体系,并对该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所有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所有其它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cfu/μL,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在模拟污染牛奶中,可检出1×102cfu/μL的细菌。从细菌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约需3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的实时PCR检测体系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食品微生物检测,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PCR TAQMAN探针 大肠杆菌O157:H7 检测
下载PDF
猪源大肠杆菌 O157:H7与 O157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宇舟 密克 +7 位作者 李军 陈泽祥 许力干 杨威 闭炳芬 禤雄标 潘艳 胡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1-537,共7页
为了阐述O157:H7与O157的致病力差异与蛋白质表达差异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对大肠杆菌两类菌株之间进行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菌体蛋白经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后,利用软件Image Master TM2DPlatinum7.0对所得双向电泳... 为了阐述O157:H7与O157的致病力差异与蛋白质表达差异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对大肠杆菌两类菌株之间进行蛋白质组学差异分析。菌体蛋白经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后,利用软件Image Master TM2DPlatinum7.0对所得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差异分析并借助质谱技术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菌体总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两样品图谱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共确定了28个有效的蛋白质差异点(Av.ratio>2.0,ANOVA<0.05),经质谱鉴定将这28个差异点注释成23种蛋白质。对得到注释的23种蛋白质进行功能分类,发现7类蛋白质与致病性密切相关,即溶菌酶抑制剂、通用应激蛋白、LuxS、鞭毛蛋白以及3种外膜蛋白。本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O157:H7菌株的致病因子,探究O157:H7与其它大肠杆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以及建立快速鉴别诊断O157:H7的试剂盒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H7 O157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
下载PDF
多联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检测四种肠道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雁忠 贾宏 +5 位作者 邹虹 李瑜 黄君美 肖性龙 黄胜中 林镜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943-94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空肠弯曲菌(CJ)、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副溶血性弧菌(VP)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M)的多联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方法根据CJ的C基因序列、EHEC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VP的toxR基因序列和LM的iap基因序...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空肠弯曲菌(CJ)、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副溶血性弧菌(VP)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M)的多联实时荧光PCR定量方法。方法根据CJ的C基因序列、EHEC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VP的toxR基因序列和LM的iap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利用ABIprimerexperess2·0和DNAStar中的PrimerSelect软件设计出了数对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筛选出最佳的各组引物和探针组合,对引物、探针的浓度、Mg2+浓度、Taq酶的用量、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从而建立了检测临床标本中CJ、O157:H7、VP和LM的多联荧光PCR反应体系和检测方法。结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均达到100copies/ml。结论多联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CJ、O157:H7、VP和LM,该法快速简便,准确高效,有利于上述病原菌所致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副溶血性弧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多联 荧光PCR
下载PDF
O_(157)∶H_7型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8
作者 樊杰 伏小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保守基因序列Stx1、Stx2设计合成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分离病料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PCR方法的检测结...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保守基因序列Stx1、Stx2设计合成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分离病料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做了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达7.06×103CFU/mL,比常规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6倍。用该方法和常规PCR对8种样品进行了检测,证实,该方法与常规PCR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荧光定量PCR TaqMan荧光探针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的RAPD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翟平平 李嘉文 +2 位作者 王芳 熊燕 李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84-187,共4页
对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如eae和hly,以及志贺毒素滴度,探讨RAPD实验对大肠杆菌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菌株中有两株变种携带stx基因但不能正常表达志贺毒素,其中一... 对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如eae和hly,以及志贺毒素滴度,探讨RAPD实验对大肠杆菌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菌株中有两株变种携带stx基因但不能正常表达志贺毒素,其中一株变种EC169与另两株正常表达志贺毒素的O157菌株具有相似的扩增图谱,而另一株非O157变种EC130与其他菌株聚类明显不同。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重复性强且具有多态性的随机引物G2、G7、G8、G11、G12,可用于大肠杆菌致病菌快速鉴别和食物中毒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志贺毒素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溶血素保护性片段(HlyAN436)克隆、表达、初步纯化与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建平 邹全明 +4 位作者 易勇 毛旭虎 马颖 王庆旭 丁红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7-410,414,共5页
目的获取重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溶血素(Ehx)保护性片段,并研究其基本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方法PCR法从EHECO157-SMR2菌株克隆O157:H7的HlyA亚单位的N端片段(436个氨基酸),T-A克隆后构建表达载体pET-28a(+)-HlyAN436,测序鉴... 目的获取重组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的溶血素(Ehx)保护性片段,并研究其基本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方法PCR法从EHECO157-SMR2菌株克隆O157:H7的HlyA亚单位的N端片段(436个氨基酸),T-A克隆后构建表达载体pET-28a(+)-HlyAN436,测序鉴定后转化到E.coliBL21(DE3),IPTG诱导表达,初步纯化后免疫动物。结果Hly-AN436成功地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动物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性以及一定的免疫保护性。结论Hly-AN436蛋白有可能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溶血素 基因克隆 表达 纯化 免疫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