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头骨形态的地理分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军虎 南志标 +1 位作者 JI Weihong 王海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5-332,共8页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4个地区(临潭、天祝、玛曲和碌曲)8个地理群体的头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13个特征变量的地理分异,挖掘形态特征的主要变量,并探讨其形态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结果发现,群体间13个特征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头骨特征变量可用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计贡献率达96.981%。颅全长、上齿列长及齿隙长是高原鼢鼠头骨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天祝种群与碌曲种群,及玛曲种群与临潭种群都有重叠,其中碌曲的两个种群相似性最高,玛曲种群和临潭种群与其他种群几乎无重叠,显示完全分化,聚类分析结果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头骨形态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头骨形态大小与海拔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地理隔离、栖息地海拔因子影响下的生态条件等是高原鼢鼠头骨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头骨 地理分异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标志重捕法的高原鼢鼠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2
作者 蔡新成 花立民 +1 位作者 叶国辉 楚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1-601,共11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每年5月和10月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存活率、补充量及体重,利用样方法调查各植物功能群地上、地下生物量,并从中国气象数据中心获取同期气象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变化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存在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年际间高原鼢鼠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高于春季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春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变化与降雨量、极端温度和杂类草生物量关联程度较高,而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较低。研究结果不仅为今后构建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也为适时防控高原鼢鼠危害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标志重捕 种群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地下洞道生境下高原鼢鼠血液特征
3
作者 张佳钰 高聪慧 +4 位作者 李吉梅 安志芳 王志洁 陈晓琦 魏登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终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洞道中,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究高原鼢鼠适应严重缺氧地下生境的策略,在高原鼢鼠的生境现场,测定高原鼢鼠洞道O_(2)、CO_(2)的...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啮齿动物,终生生活在封闭的地下洞道中,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究高原鼢鼠适应严重缺氧地下生境的策略,在高原鼢鼠的生境现场,测定高原鼢鼠洞道O_(2)、CO_(2)的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同时测定不同海拔与模拟地下洞道气体体积分数条件下高原鼢鼠的血液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大气相比,不同海拔高原鼢鼠洞道中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均显著下降,而C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均显著增加;与海拔2700 m的高原鼢鼠洞道相比,海拔3700 m的高原鼢鼠洞道中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显著下降,CO_(2)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显著上升。洞道气体模拟组和3700 m组的高原鼢鼠血常规参数无显著差异;2700 m组高原鼢鼠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数目均显著低于3700 m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高于3700 m组。2700 m组高原鼢鼠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高于3700 m组和洞道气体模拟组;洞道气体模拟组高原鼢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2700 m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3700 m组;洞道气体模拟组高原鼢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显著低于3700 m组和2700 m组;动脉血pH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高原鼢鼠在低氧状态时表现出低PaO_(2)、PaCO_(2)和SaO_(2)水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和减小红细胞体积,使其具有更强的血氧利用率,对地下洞道严重缺氧生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动物 高原鼢鼠 地下洞道 低氧状态 血液参数 血氧利用率 血气
下载PDF
高原鼢鼠和甘肃鼢鼠胆汁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4
作者 覃雯 杨传华 蔡振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无机元素在动物发育、免疫调节、代谢和繁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季科等,1991;蒲俊华等,2010;Talebnejad et al.,2021;Gashkina et al.,2022)。现代医学已证明,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药材的药性和药效(谭文敏,2015;陈虹等,2017),... 无机元素在动物发育、免疫调节、代谢和繁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季科等,1991;蒲俊华等,2010;Talebnejad et al.,2021;Gashkina et al.,2022)。现代医学已证明,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影响药材的药性和药效(谭文敏,2015;陈虹等,2017),其已逐渐成为动物药鉴别、炮制加工、质量评价和寻找替代品的重要依据(罗兴洪等,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甘肃鼢鼠 胆汁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一种提取动物基因组总DNA的野外样品保存方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蔡振媛 张同作 +2 位作者 连新明 慈海鑫 苏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3-477,共5页
为了确定一种方便的野外动物样品保存方法,以新鲜材料作对照,从-20℃冰箱、70%乙醇、含50mmol/L EDTA的70%乙醇、95%乙醇、液氮处理的高原鼠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提取基因组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的基因组总DNA... 为了确定一种方便的野外动物样品保存方法,以新鲜材料作对照,从-20℃冰箱、70%乙醇、含50mmol/L EDTA的70%乙醇、95%乙醇、液氮处理的高原鼠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提取基因组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的基因组总DNA质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相同处理的肝脏DNA产量大,肌肉组织提取的DNA质量好;各种保存方法提取的DNA降解程度依次为,-20℃冰箱、70%乙醇>含50mmol/L EDTA的70%乙醇、95%乙醇>液氮>新鲜。选择新鲜肌肉和95%酒精处理的肌肉样品提取的总DNA作模板,进行微卫星PCR扩增,均可获得清晰的电泳带。将该方法用于高原鼢鼠,进行线粒体12S rRNA、Cytb和D-loop区测序,结果显示该方法保存的样品与新鲜样品没有差别。因此,在野外用95%乙醇固定肌肉样品是一种可行的样品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取样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样品保存方法 总DNA提取
下载PDF
高原鼢鼠越冬食物选择与营养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雪峰 谢久祥 +3 位作者 张守栋 林恭华 张同作 苏建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7,共8页
为了解高原鼢鼠在越冬期的食物选择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采集了67个高原鼢鼠的冬季粮仓及环境样方,分析高原鼢鼠对每一种植物的选择指数,将其分成3种食物类型:喜食、可变和不喜食。通过测定每一种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水溶性糖和粗... 为了解高原鼢鼠在越冬期的食物选择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采集了67个高原鼢鼠的冬季粮仓及环境样方,分析高原鼢鼠对每一种植物的选择指数,将其分成3种食物类型:喜食、可变和不喜食。通过测定每一种植物的粗蛋白、粗纤维、水溶性糖和粗灰分的含量,比较分析了营养成分含量在3种食物类型间的差异,及其与各种植物选择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储存的食物种类多达67种,本文选取含量较高且样本量大于5的39种植物(占粮仓和样方总生物量的99%以上,其中喜食12种、可变16种、不喜食11种)进行分析。在3种食物类型之间,粗蛋白、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粗灰分含量则无明显差异(P=0.800)。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喜食类型(P<0.01);喜食和可变类型的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低于不喜食类型(P<0.01);喜食和可变类型之间这3个指标差异都不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粗蛋白(R=0.547,P<0.001)和水溶性糖(R=0.617,P<0.001)含量与选择指数显著正相关,粗纤维与选择指数显著负相关(R=-0.707,P<0.001),粗灰分与选择指数则无显著相关关系(R=0.032,P=0.846)。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总体上偏好粗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对无机盐的含量则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营养成分 粮仓 选择指数
下载PDF
两种鼢鼠内脏器官形态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传华 都玉蓉 +3 位作者 谢久祥 崔雪峰 苏建平 张同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5,共7页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甘肃鼢鼠(Eospalaxcans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tinae),中华鼢鼠属(Eospalax)的两个近缘种(Norris et al.,2004;Zhouand Zhou...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甘肃鼢鼠(Eospalaxcansus)和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啮齿目(Rodentia),鼹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tinae),中华鼢鼠属(Eospalax)的两个近缘种(Norris et al.,2004;Zhouand Zhou,2008)。这两种鼠是我国西部常见的农、林、牧业害鼠(邴积才等,2001;张三亮等,2001;杨学军等,2006;周雪荣等,2010;马治德和马维海,2011)。它们均为典型的地下鼠,终身生活于封闭的地下洞道中(Nevo,1999),通过挖掘活动获取食物(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89;Norris et al.,2004)和寻找配偶,除短暂的交配期和雌性育幼过程外,雌雄鼠均独居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鼢鼠 高原鼢鼠 内脏器官 形态差异 分类
下载PDF
高原鼢鼠种群间基因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唐利洲 于龙 +3 位作者 王俊杰 朱磊 丁伟 苏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23-5124,共2页
[目的]探究高原鼢鼠种群间的基因流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草原鼠害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87只分别来自6个地理种群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试验材料,采用DNA测序的方法分析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高原鼢鼠6... [目的]探究高原鼢鼠种群间的基因流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草原鼠害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87只分别来自6个地理种群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试验材料,采用DNA测序的方法分析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高原鼢鼠6个种群间双向基因流非常弱,Nm值在0.01~0.12,即每100世代种群间迁入或迁出有效雌性个体数仅为1~12个。[结论]高原鼢鼠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严重限制性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地理种群 基因流
下载PDF
高原鼢鼠种群历史动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利洲 于龙 +4 位作者 陈建刚 朱磊 王俊杰 丁伟 苏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6,共6页
利用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分析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整个分布区及4个地理种群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33~0.16百万年前(Ma),该物种有效种群大小出现最高值与最低值,种群剧烈波动;0.16~0.08Ma,种群大小基本保持... 利用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分析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整个分布区及4个地理种群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33~0.16百万年前(Ma),该物种有效种群大小出现最高值与最低值,种群剧烈波动;0.16~0.08Ma,种群大小基本保持不变;0.08Ma至今,基本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结果充分说明倒数第二次冰期造成了高原鼢鼠有效种群大小的急剧下降或波动,间冰期有利于该物种种群数量稳定水平的维持,而末次冰期仅仅限制了有效种群大小的增加,并未导致种群崩溃或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种群历史动态 有效种群大小 突变速率 冰期
下载PDF
高原鼢鼠prestin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与适应地下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利娜 魏琳娜 +3 位作者 汪洋 李筱 魏莲 魏登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鼠,地下鼠具有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Prestin蛋白是在耳蜗特异性表达且与回声定位有关的蛋白分子。为了探讨prestin基因与高原鼢鼠地下空间定位之间的关系,我们克隆了高原鼢鼠prestin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与...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鼠,地下鼠具有准确的空间定位能力。Prestin蛋白是在耳蜗特异性表达且与回声定位有关的蛋白分子。为了探讨prestin基因与高原鼢鼠地下空间定位之间的关系,我们克隆了高原鼢鼠prestin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与其他物种的prestin基因进行序列比对;运用PAML软件对高原鼢鼠的prestin基因进行进化分析;根据已克隆的序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测定高原鼢鼠耳蜗、尾部、足垫和鼻垫组织中pres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大鼠、小鼠、裸鼢鼠、家兔和牛6种哺乳类动物相比,高原鼢鼠presti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存在9个氨基酸残基突变;Test 2模型未检测到统计上显著的正选择位点;高原鼢鼠耳蜗pres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原鼠兔(P<0.05),高原鼢鼠耳蜗和尾部prest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足垫和鼻垫(P<0.01)。以上结果说明,prestin基因不仅在高原鼢鼠耳蜗中表达,而且在尾部、足垫和鼻垫组织中也有表达。高原鼢鼠在地下洞道生活过程中,可能利用尾巴、前后足和鼻子辅助感知低频声波,从而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Prestin基因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地下空间定位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雪峰 林恭华 +1 位作者 张同作 苏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48,共4页
为了解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解毒能力,比较分析了戊巴比妥钠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产生的麻醉时间,及连续注射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室内高原鼢鼠麻醉时间的影响过程。研究显示,在野外状态下,雌、雄... 为了解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解毒能力,比较分析了戊巴比妥钠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产生的麻醉时间,及连续注射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室内高原鼢鼠麻醉时间的影响过程。研究显示,在野外状态下,雌、雄高原鼢鼠的麻醉时间分别为134.23 min±27.73 min和121.14 min±35.23 min,雌、雄高原鼠兔的麻醉时间分别为90.92 min±31.10 min和116.37 min±37.13 min。统计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麻醉时间显著长于高原鼠兔(P<0.05),意味着高原鼢鼠的解毒能力弱于高原鼠兔,这可能与有毒植物在高原鼠兔食物中所占比例较大有关。在实验室条件下,雌、雄高原鼢鼠麻醉时间均有明显的波动,显示麻醉剂对高原鼢鼠的解毒能力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此外,雌、雄高原鼢鼠之间麻醉时间的变化过程差别较大,这可能与两种性别的高原鼢鼠个体对新环境的应激行为明显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戊巴比妥钠 麻醉时间 植物次生代谢物 解毒能力
下载PDF
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基因鉴定、表达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松松 赵夏下 +1 位作者 祁重霞 杜雨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9,共11页
结合比较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和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等分析方法,探讨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血红蛋白(Hb,hemoglobin)的α、β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模式及正选择位点对蛋白质结构的潜在影响等,旨在研究高原鼢鼠Hb氧亲和... 结合比较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和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等分析方法,探讨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血红蛋白(Hb,hemoglobin)的α、β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模式及正选择位点对蛋白质结构的潜在影响等,旨在研究高原鼢鼠Hb氧亲和力升高的机理。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α和β基因簇分别含有3个α(5ʹ-α^(E),αA,αQ-3ʹ)和7个β(5ʹ-ε,γ,γ1,γ,σ(pesudo),β1,β2(pesudo)-3ʹ)基因;成体高原鼢鼠除表达常规的成体Hb基因α^(A)和β1外,还表达了胚胎α^(E)基因;Hbβ1亚基血红素“口袋”开口处12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使得该区域稳定性和亲水性增强,口袋(活性中心)体积也稍有增加。高原鼢鼠较高Hb氧亲和力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胚胎型α^(E)基因在成体中的表达,同时α^(E)和β1亚基稳定性增加,有利于高氧亲和力的α^(E)型Hb(α^(E)β1)2积累到较高的浓度。本文首次发现α^(E)基因在成体哺乳动物中被高表达,这可能是极端低氧环境诱导的,也可能是α^(E)基因调控区域遗传基础的改变引起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 血红蛋白 氧亲和力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高原鼢鼠扰动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性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晶 张倩 +4 位作者 姚宝辉 蔡志远 王缠 郭怀亮 苏军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2-499,共8页
为揭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3个不同种群密度(高、中、低)干扰下高寒草甸样地,分析了土壤理化特性、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干扰强度和土层间的互作效... 为揭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3个不同种群密度(高、中、低)干扰下高寒草甸样地,分析了土壤理化特性、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干扰强度和土层间的互作效应。结果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多,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全钾含量和根冠比降低,土壤碳氮比先减后增,总生物量及地下生物量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先增后减;同一干扰强度下,土壤土层深度对其pH值、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干扰强度和土层的互作对全钾、全磷和水分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pH值和地下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可见,高原鼢鼠扰动显著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并与土层深度有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干扰强度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互作效应
下载PDF
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位点筛选及其通用性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宇坤 张德罡 +3 位作者 谭宇尘 王海芳 蔡卓山 苏军虎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6-60,共5页
跨种扩增是微卫星DNA标记获取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筛选出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从已开发微卫星信息的鼹形鼠科和甘肃鼢鼠物种中进行了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及其通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7对微卫星位点中,只有54对进行了成... 跨种扩增是微卫星DNA标记获取的快捷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筛选出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从已开发微卫星信息的鼹形鼠科和甘肃鼢鼠物种中进行了高原鼢鼠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及其通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7对微卫星位点中,只有54对进行了成功扩增,多态位点仅有9个,27个鼹形鼠科物种的微卫星在高原鼢鼠中并没有多态性,9个多态位点全来自于同属的甘肃鼢鼠。基于获得的9个多态位点,检测到高原鼢鼠的等位基因数在4~12,其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44,期望杂合度(He)为0.671,多态信息含量为0.551,研究为高原鼢鼠的微卫星标记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微卫星 多态位点筛选 通用性
下载PDF
高原鼢鼠干扰下高寒草甸无脊椎动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国辉 楚彬 +3 位作者 周睿 张飞宇 华铣泽 花立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6-62,71,共8页
为了解高原鼢鼠干扰对高寒草甸无脊椎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数量的影响,选取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天祝县高原鼢鼠栖息地,用鼠丘数量代表干扰强度,设置高,中和低3个干扰区并调查各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和无脊椎动物类群及其数量。采用... 为了解高原鼢鼠干扰对高寒草甸无脊椎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数量的影响,选取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天祝县高原鼢鼠栖息地,用鼠丘数量代表干扰强度,设置高,中和低3个干扰区并调查各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和无脊椎动物类群及其数量。采用多元排序分析无脊椎动物类群对栖息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因子。各区共捕获无脊椎动物累计9目317只,其中,高、中和低强度干扰区无脊椎动物类群分别是9目,8目和8目;不同干扰区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不同。鞘翅目成虫,柄眼目和鳞翅目幼虫是共有优势类群,鞘翅目幼虫是高强度和中强度干扰区优势类群,而双翅目幼虫是中低干扰区优势类群;伴随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加,无脊椎动物总密度和植食动物密度明显增加,高干扰区无脊椎动物总密度显著高于低干扰区(P<0.05),植食性无脊椎动物密度也显著高于低干扰区(P<0.05);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紧实度和含水量是影响高寒草甸无脊椎动物类群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高原鼢鼠通过改变高寒草甸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影响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无脊椎动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高原鼢鼠DNA条形码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缠 潘永泰 +3 位作者 王静 刘发央 姚宝辉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2574-2583,共10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筛选出可用于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鼢鼠亚科高原鼢鼠4个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鼢...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类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筛选出可用于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鼢鼠亚科高原鼢鼠4个近缘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其他鼢鼠的相关序列,运用Clustal X 1.83、MEGA 5.0和Dna SP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等分析。结果发现,从序列的扩增成功率与已有序列信息来看,鼢鼠亚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的10个基因序列可供选择,其序列相似性在30.07%~98.31%;遗传距离频率分布表明Cyt b、ND4和COX1种内遗传距离小于种间遗传距离,系统进化树中检测发现基于Cyt b和ND4基因序列能将地理种群区分开来,并符合传统分类,综合分析发现Cyt b和ND4基因适合作为鉴定高原鼢鼠的DNA条形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基因 鼢鼠亚科 高原鼢鼠 啮齿动物 序列分析
下载PDF
2种化学药物对高原鼢鼠行为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志远 王缠 +3 位作者 郭怀亮 姚宝辉 谭宇尘 苏军虎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384,共10页
为探究2种抗焦虑化学药物(米非司酮和醋酸奥曲肽)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应激的缓解作用,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以预选浓度为10 mg·mL^-1的米非司酮和10μg·mL^-1醋酸奥曲肽为实验组。间隔灌胃7 d后,对高原鼢鼠的采食量、... 为探究2种抗焦虑化学药物(米非司酮和醋酸奥曲肽)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应激的缓解作用,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以预选浓度为10 mg·mL^-1的米非司酮和10μg·mL^-1醋酸奥曲肽为实验组。间隔灌胃7 d后,对高原鼢鼠的采食量、体质量、心率、旷场行为和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采食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旷场行为实验中,醋酸奥曲肽组的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米非司酮组的修饰频次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攀爬次数和水平运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米非司酮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米非司酮可显著缓解室内养殖环境下高原鼢鼠的应激反应,对提高其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焦虑 应激 高原鼢鼠 动物行为 旷场实验 应激激素
下载PDF
高寒草甸鼢鼠鼠丘土壤理化特性对放牧管理模式的响应
18
作者 张倩 姚宝辉 +3 位作者 杨晶 蔡志远 孙小妹 苏军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34,共13页
研究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不同年限的鼠丘[1年(ZM1)、2年(ZM2)、3年(ZM3)和4年以上(ZMM)]与对照(CM)草甸土壤理化特性,旨在评价放牧对... 研究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划区轮牧(RG)、生长季休牧(GSG)、连续放牧(CG)和禁牧(PG)4种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不同年限的鼠丘[1年(ZM1)、2年(ZM2)、3年(ZM3)和4年以上(ZMM)]与对照(CM)草甸土壤理化特性,旨在评价放牧对鼠丘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放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发现:与PG比较,GSG可以显著增加ZM2和ZM3在0−10 cm层土壤的含水量(P<0.05),并且可增加ZM3在0−10、10−20和20−30 cm层的全氮含量;与CG比较,GSG能显著增加ZM1和ZM2在0−10 cm层土壤全磷含量(P<0.05),同时,RG也可以显著增加ZM2在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不同管理模式对ZM3的土壤含水量、全氮和有机碳具有正影响,对ZMM的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具有正影响。综合分析发现生长季休牧能够较好地恢复鼠丘土壤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 放牧模式 高原鼢鼠 鼠丘演替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化学特性
下载PDF
The validity of different zokor species and the genus Eospalax inferredfrom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19
作者 Caiquan ZHOU Kaiya ZHOU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290-298,共9页
To help resolve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Myospalacine(zokors)and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zokor species,complet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and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 To help resolve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Myospalacine(zokors)and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zokor species,complet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and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for seven zokor species from China.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all extant zokors,except the Siberian zokor(Myospalax myospalax)and Smith’s zokor(Eospalax smithi),were reconstructed with the Chinese bamboo rat(Rhizomys sinensis)as an outgroup.Our results support the generic status of Eospalax and also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the specific status of Eospalax cansus,Eospalax baileyi and Eospalax rufesc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spalax baileyi eospalax cansus eospalax rufescens PHYLOGENY zokor.
原文传递
甘南草原高原鼢鼠年龄划分及其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苏军虎 彭然 +2 位作者 南志标 JIWei-Hong 蔡卓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4,共9页
建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可为对其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2015年5月、10月分别在甘南草原碌曲县采用夹捕法捕捉高原鼢鼠469只(雄鼠209只,雌鼠260只),在对样本进行逐个解剖和数据记录之后,参考其... 建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可为对其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2015年5月、10月分别在甘南草原碌曲县采用夹捕法捕捉高原鼢鼠469只(雄鼠209只,雌鼠260只),在对样本进行逐个解剖和数据记录之后,参考其体重、体长、胴体重及毛色等,对高原鼢鼠的年龄划分标准进行研究。依据胴体重将高原鼢鼠分为6组:亚成年组(雄<144 g,雌<106 g),成年Ⅰ组(雄144~210 g,雌106~148 g)、成年Ⅱ组(雄211~276 g,雌149~190 g)、成年Ⅲ组(雄277~342 g,雌191~232 g)、成年Ⅳ组(雄343~408 g,雌233~274 g)和老年组(雄>409 g,雌>275 g)。年龄结构表显示,不同的季节和不同地理区域高原鼢鼠的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均为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胴体重 年龄划分 甘南草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