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斑病病原菌Epicoccum mackenziei致病性与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双 张骏 +5 位作者 江仕龙 李冬雪 唐芹 马友力 王德炉 陈卓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9-14,共6页
从贵州省思南县、石阡县和开阳县茶叶产区的茶树叶斑病样品中分离纯化出多个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并测定了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the partial 28S large subunit rDNA(LSU)、RNA polymerase II second large... 从贵州省思南县、石阡县和开阳县茶叶产区的茶树叶斑病样品中分离纯化出多个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并测定了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the partial 28S large subunit rDNA(LSU)、RNA polymerase II second largest subunit(RPB2)和beta-tubulin(TUB)的基因或核酸序列,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根据柯赫氏法则,在实验室和田间条件下进行茶树叶片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CGMCC 3.20225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和分子孢子等形态与Epicoccum mackenziei一致;菌株CGMCC 3.20225、ACCC 35051、ACCC 35053、ACCC 35054与Epicoccum mackenziei MFLUCC 160335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支;通过损伤方式接种,CGMCC 3.20225菌株可以引起茶树叶片产生病斑;在ME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OA和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次之,本研究结果为E.mackenziei引起茶叶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斑病 epicoccum mackenziei 鉴定 生物学研究 致病性
下载PDF
蓝靛果叶斑病病原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闫浩浩 米耀族 +2 位作者 桑明玉 臧海莲 李春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采集的蓝靛果发病植株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LSU、TUB和RPB2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以期为将来实施有效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病原菌株来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采集的蓝靛果发病植株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LSU、TUB和RPB2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以期为将来实施有效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提供重要病原菌株来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培养基为OA。最适培养条件为生长温度25℃,pH 7,碳源为乳糖和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并且全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叶斑病 高粱附球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海参共附生微生物HS-1 Epicoccum spp.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雪奎 刘新 +5 位作者 张永刚 袁文鹏 张绵松 王小军 孟秀梅 刘昌衡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77-1579,共3页
目的:通过海参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海海域海参的共生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属。利用GYP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通过海参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海海域海参的共生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属。利用GYP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确定该菌株为附球孢菌。确定4个代谢产物,分别为:3,4-二氢-8-甲氧基-3,5-二甲基-1H-2-苯吡喃(1)、3,4-二氢-8-羟基-3-甲基-1H-2-苯吡喃-1-酮(2)、过氧麦角甾醇(3)和丁二酸(4)。结论:附球孢菌首次从海参中得到。本文为深入研究开发海参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共生微生物 附球孢菌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茶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鈜琳 尹桥秀 +4 位作者 江仕龙 包兴涛 武娴 王德炉 陈卓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69-3277,共9页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一致。对ITS、RBP2、TUB、rDNA-LSU核酸或基因进行测序,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GZDS2018BXT10菌株与高粱附球菌模式菌株CBS179.80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致病性试验表明,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GZDS2018BXT10菌株可通过损伤方式导致茶树叶部产生病斑,符合柯赫氏法则。因此,确认该区域叶斑病病原为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菌株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GZDS2018BXT10菌株在O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为(0.76±0.01) cm/d,显著高于MEA和PDA培养基(P<0.05),在PDA上最适生长温度为22℃,最适pH为6.0。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可影响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粱附球菌 鉴定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附球属真菌DT-014对杂草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5
作者 朱海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1,251,共6页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crispa)、...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crisp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的致病性和5种作物蚕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落直径和其孢子悬浮液OD600值为测量标准,探究菌株DT-014的最适生长培养基、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结果表明,DT-014对藜(C.album)和猪秧秧(G.spurium)致病力较强,其次为密花香薷(E.densa),对冬葵(M.crispa)致病力最低。DT-014对于小麦(T.aestivum)、蚕豆(P.sativum)、青稞(H.vulgare)、豌豆(P.sativum)相对安全,对油菜(B.napus)有轻微影响。DT-014的最适培养基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大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附球属真菌 杂草致病性 作物安全性 最适培养基
下载PDF
玉米白斑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鹏搏 何鹏飞 +8 位作者 吴毅歆 陈倩 赵正龙 亢波 MUNIR Shahzai 唐萍 谭万忠 何月秋 王云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1,共4页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特征,总结了发生规律、病害循环及分离鉴定和诊断技术。玉米白斑病菌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风夹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人员活动是近距离传播途径。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是白斑病流行高峰期,病菌与玉米适宜生长温度基本一致,具有扩散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宽颈附球孢菌 病害症状 发生规律 诊断
下载PDF
白及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7
作者 马晓雅 路茜 +5 位作者 吴巧芬 杨燕妮 夏科 赵志国 郑文俊 仇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3,共9页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感病叶片、叶鞘及块茎中共分离得到14株真菌和4株细菌,病原菌室内和室外回接表明菌株GF-1致病症状与田间一致,致病率均达到100%。(2)经形态学鉴定,菌株GF-1为附球菌属(Epicoccu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形;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3)菌株GF-1的ITS序列(全长522 bp)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甘蔗的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N493119.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9.62%,与已报道的白及叶斑病致病菌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F948994.1)的一致性为98.88%。(4)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等7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GF-1菌落的生长;当培养基中含有0.05 g·mL^(-1)的提取物时,肉桂和丁香提取物仍然能够完全抑制菌落的生长。综上认为,引起白及根腐病的致病菌为附球菌属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白及、厚朴、八角、肉桂、蛇床子和丁香7种中药材提取物且均能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白及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根腐病 病原菌分离和鉴定 高粱附球菌 中草药提取物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枯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8
作者 肖钰莹 木扎帕尔·吐鲁洪 +4 位作者 徐文 王柏吉 刘千宁 张庆雯 崔国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91-3399,共9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试验于2023年8月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和大庆市分别采集紫花苜蓿叶枯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通过菌丝生...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枯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试验于2023年8月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和大庆市分别采集紫花苜蓿叶枯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紫花苜蓿叶枯病的病原菌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值为10,全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在马铃薯蔗糖琼脂(Potato saccharose agar,PS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水琼脂(Water agar,W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慢。碳源和氮源选择上,菌丝分别在麦芽糖和磷酸二氢铵上生长速度最快,在蔗糖和硝酸钾上生长速度最慢。室内药剂毒力测定表明,30%吡唑醚菌酯抑菌作用最强,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 50)为0.2819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黑附球菌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郝宝聪 郑瑶瑶 +3 位作者 陈旭 陈秋霞 季若男 陈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15-2119,共5页
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发酵产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化合物... 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蒲公英内生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 1-2发酵产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及质谱(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最终从E.sorghinum 1-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甲氧基甲基-2-环己烯-1-酮(1)、(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甲基-2-环己烯-1-酮(2)、(4R,5R,6S)-4,5-二羟基-6-(6′-甲基水杨酸氧基)-2-羟基甲基-2-环己烯-1-酮(3)、(-)-gabosine E(4)、theobroxide(5)、3-氯代龙胆醇(6)和3-羟基苯甲醇(7)。其中化合物1~5是顶环氧菌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和7是苯酚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2为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6对金葡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内生真菌 epicoccum sorghinum 次级代谢产物 顶环氧菌素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甘蔗环斑病致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0
作者 谢蒙潇 丘舒琪 +6 位作者 张怡 谭丽花 刘月廉 胡汉桥 王冠 任磊 王燕燕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608-614,共7页
甘蔗环斑病是甘蔗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较为常见。本研究从广西玉林地区的甘蔗病叶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命名为YLES 1,并按照科赫氏法则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分离菌是甘蔗环斑病的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甘蔗环斑病是甘蔗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较为常见。本研究从广西玉林地区的甘蔗病叶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命名为YLES 1,并按照科赫氏法则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分离菌是甘蔗环斑病的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发现该真菌与附球菌属(Epicoccum)的形态特征类似。基于分离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大亚基r DNA(LSU)及β-微管蛋白(Tu)基因序列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其中确定YLES 1属于E.sorghinum,是甘蔗环斑病的病原物。该菌株的生物特性分析结果显示,YLES 1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7~9,最适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且全黑暗的条件有利于菌YLES 1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环斑病 附球菌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Four new diphenyl ether derivatives from a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Epicoccum sorghinum 被引量:1
11
作者 ZHU Jun-Jie HUANG Qi-Sen +3 位作者 LIU Sheng-Quan DING Wei-Jia XIONG Ya-Hong LI Chun-Yu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37-540,共4页
Four new diphenyl ethers,named epicoccethers K−N(1−4),were purifi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a fungus Epicoccum sorghinum derived from Myoporum bontioides,and identified through HR-ESI-MS and NMR spectral analy... Four new diphenyl ethers,named epicoccethers K−N(1−4),were purifi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of a fungus Epicoccum sorghinum derived from Myoporum bontioides,and identified through HR-ESI-MS and NMR spectral analysis.Except that compound 1 showed moderat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 and Fusarium graminearum,the other three compounds showed stronger activity against them than triadimefon.All of them showed moderate or weak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ward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with O6 and O78 serotypes except that 3 was inactive to E.coli O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occum sorghin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 Diphenyl e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
原文传递
附球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宏彬 刘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73-80,共8页
附球菌是一个能产生分生孢子的真菌属,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表面,植物体内也常有发现。附球菌对多种植物采前采后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类重要的拮抗真菌资源。基于此,从附球菌的分类与分布、生防应用、生防机制、影响防效... 附球菌是一个能产生分生孢子的真菌属,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表面,植物体内也常有发现。附球菌对多种植物采前采后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类重要的拮抗真菌资源。基于此,从附球菌的分类与分布、生防应用、生防机制、影响防效的因素、孢子的制备和质量改进、与化学杀菌剂的联合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附球菌生防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附球菌是目前已知应用潜力较大的真菌种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球菌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应用前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衡阳烟区烟草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13
作者 肖志鹏 王灿 +7 位作者 袁野 母婷婷 向鹏华 郭维 徐文静 朱校奇 黄艳宁 徐瑞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为明确衡阳烟区新发现的一种烟草未知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科赫氏法则,对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ITS、EF-1α、β-tubulin和RPB2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及致病性测定等多种方法分析鉴定。【结果... 【目的】为明确衡阳烟区新发现的一种烟草未知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科赫氏法则,对病叶进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ITS、EF-1α、β-tubulin和RPB2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及致病性测定等多种方法分析鉴定。【结果】经观察,气生菌丝边缘整齐,正面呈现深灰色,背面深褐色,分生孢子呈椭圆形[(1.76~2.38)μm×(0.85~1.40)μm(n=50)],ycSQ1菌株ITS区、EF-1α、β-tubulin及RPB2序列与高粱附球菌(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T341779.1、MF987524.1、OP555979.1及MW899504.1)的序列一致度为99%~100%。构建了基于ITS和β-tubulin序列的系统发育树。ycSQ1与高粱附球菌亲缘关系较近(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K391054.1和MK391058.1),自展值为88%。因此,经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衡阳烟草产区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结论】本研究首次在衡阳地区发现高粱附球菌作为引起烟草叶斑病的病原菌。这一发现对于有效防控该病害、减少其对烟草生产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高粱附球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18种化学杀菌剂及混配组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效果
14
作者 杨胜雨 段海明 +2 位作者 孟祥涛 陈甦 周慧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 目的:探究化学杀菌剂单剂及其混配对高梁附球菌(E.sorghinum)的抑制活性,旨在找出抑菌效果最佳的混配组合。方法:采用Horsfall的方法设计2种化学杀菌剂的混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求出各配比的抑菌率和毒性比率。结果:咯菌腈对高粱附球菌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达0.32 mg/L;其次为咪鲜胺和氟硅唑,EC_(50)分别为0.38、0.52 mg/L。百菌清、溴菌腈和代森锰锌对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弱,EC_(50)分别为69.24、79.51、84.40 mg/L。氟硅唑和克菌丹以6∶4的比例混配抑制效果最佳,毒性比率达1.40,以2∶8比例的混配毒性比率达1.35;咪鲜胺与咯菌腈以3∶7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达1.34;以5∶5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百菌清以8∶2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最高,为1.33,其次为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0。氟硅唑与百菌清以4∶6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31;溴菌腈与代森锰锌以7∶3的比例混配,毒性比率为1.28。结论:不同化学杀菌剂的混配对于高粱附球菌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抑制活性,且大多为选择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混配,能够较好发挥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其中以氟硅唑和克菌丹的混配组合增效最佳,其次是咪鲜胺和咯菌腈的混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附球菌 化学杀菌剂 混配 抑制效果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元超 郭玉华 +4 位作者 张影波 胡璇 王丹 于福来 李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021-4025,共5页
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 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occone B(2),4,6-dihydroxy-5-methoxy-7-methyl-1,3-dihydro isobenzofuran(3),5-methyl-epicoccone B(4),3,6,7-trihydroxy-5-methoxy-4-methylisobenzo furan-1(3H)-one(5),3-methoxyepicoccone B(6),2,3,4-trihydroxy-6-(hydroxymethyl)-5-methylbenzyl-alcohol(7),isoochracinic acid(8)和3个epicoccolide类化合物epicocconigrones A(9),epicoccolide B(10),epicocconigrones B(11)。化合物1,9和10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衣内生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内生真菌 黑附球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原文传递
盘龙参内生真菌胞内细菌7-2H的分离鉴定和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澜 黎妍妍 +3 位作者 江健伟 成胜 孙正祥 周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2-282,共11页
真菌内生细菌是一类特殊细菌,在寄主真菌体内及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盘龙参内生真菌内具有促生功能的内生细菌资源,并探索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 真菌内生细菌是一类特殊细菌,在寄主真菌体内及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发掘盘龙参内生真菌内具有促生功能的内生细菌资源,并探索其生物学功能,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菌丝中内生细菌的存在后,利用菌丝组织研磨法分离内生细菌,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鉴定。运用特异性引物验证细菌的内生性,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AS比色法以及钼锑抗比色法对菌株的促生特性进行测定,通过水稻种子促生长实验初步验证内生细菌的促生长能力,并对内生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促生相关功能基因分析。真菌E.sorghinum菌丝内能观察到与荧光素标记的单链核酸探针杂交后的细菌,证实其菌丝内含有细菌,从菌丝内分离出一株内生栖稻根瘤菌Rhizobium oryzihabitans 7-2H,具有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可显著提高水稻幼苗的茎长、根长、鲜重和干重。菌株7-2H与标准菌株R.oryzihabitans M15基因组之间的平均核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值为96.98%,通过对基因组分析发现,菌株7-2H含有与产IAA、铁载体及溶磷能力相关的基因。分离得到一株真菌内生栖稻根瘤菌,该菌具有良好的促进植物生长特性,可作为后续研发微生物菌肥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参 内生真菌 高粱附球菌 真菌内生细菌 栖稻根瘤菌 促生特性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湖南郴州烟区一种新型烟草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思军 谭志鹏 +3 位作者 吴文信 黎萍 钟杰 肖艳松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66-69,共4页
烟草叶部病害是烟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易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20—2021年对湖南省各烟区的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在郴州烟区烟叶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该叶部病害的病原菌,采集了具有典型... 烟草叶部病害是烟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易流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20—2021年对湖南省各烟区的烟草病害进行了调查,在郴州烟区烟叶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为了明确引起该叶部病害的病原菌,采集了具有典型症状的烟草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落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叶部病害是由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引起的叶斑病,该病害侵染烟草叶片,病斑形状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淡褐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据查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由E. sorghinum引起的烟草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高粱附球菌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多花黑麦草附球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志婷 许玲玲 薛龙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4-1941,共8页
【目的】附球菌(Epicoccum)引起的叶斑病在多花黑麦草上普遍发生,本文探究西南不同地理来源附球菌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和亲缘关系。【方法】以贵州花溪、重庆南川和合川、云南曲靖、四川崇州5个地区获得的37株代表性Epicoccum菌株为材料,... 【目的】附球菌(Epicoccum)引起的叶斑病在多花黑麦草上普遍发生,本文探究西南不同地理来源附球菌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和亲缘关系。【方法】以贵州花溪、重庆南川和合川、云南曲靖、四川崇州5个地区获得的37株代表性Epicoccum菌株为材料,利用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用35条I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株菌株进行预扩增,之后选用其中扩增条带数多的引物对所有参试菌株进行扩增,将数据整理成0、1矩阵,利用NTSYSpc(Version 2.10e)、PopGene(Version 1.32)和GenAIEx6.51软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35条ISSR引物中,有6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供试6条引物共扩增出6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100%。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100~0.9300。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4180时,37株Epicoccum被划分为5个类群。5个居群的平均遗传一致度(IN)和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9168和0.0871,37株供试菌株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628和0.5388,均高于5个居群的平均值(0.3121和0.4606),相对应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89,基因流值(Nm)为3.3794。【结论】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ISSR类群划分与菌种分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高;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附球菌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半夏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昊 康冀川 +3 位作者 何劲 曹晋静 莫莉 文庭池 《菌物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从健康无病害的半夏(Pinellia ternate)根、茎、叶和花组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61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针对不产孢的菌株,测定了ITSrDNA序列以进行分子鉴定。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11个属,以半知菌为主要群落,其中Hyphomycete... 从健康无病害的半夏(Pinellia ternate)根、茎、叶和花组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61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后,针对不产孢的菌株,测定了ITSrDNA序列以进行分子鉴定。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分别来自11个属,以半知菌为主要群落,其中Hyphomycetes,Zygomycetes和Coelomycetes的比例分别为62.2%,18.1%和8.2%;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是半夏植物中分离率最高(6%)的属,其余主要优势属为Alternaria,Mucor,Epicoccum,Mortierella和Plectosphaerella。研究表明:从半夏球茎组织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数量多于其他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半夏 FUSARIUM ALTERNARIA MUCOR epicoccum MORTIERELLA Plectosphaerella
下载PDF
具有抗菌活性的水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垚 白金峰 +1 位作者 徐凯莉 刘宁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36-38,41,共4页
从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树皮、叶片中分离筛选得到了17株形态各不相同的内生真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大斑病菌(S... 从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树皮、叶片中分离筛选得到了17株形态各不相同的内生真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筛选得到了1株对以上4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SS-17。通过对SS-17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分子鉴定,初步鉴定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内生真菌 筛选 抑菌活性 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