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Agrobacterium</i>-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Mexican Lime (<i>Citrus aurantifolia</i>Swingle) Using Optimized Systems for Epicotyls and Cotyledons
1
作者 Maria Luiza P. de Oliveira Gloria Moore +1 位作者 James G. Thomson Ed Stover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5年第11期657-668,共12页
Transgenic Mexican lime (Citrus aurantifolia Swingle) was produced through two explant sources, each using systems previously optimized for each source. One used epicotyls segments, which was the predominant explant f... Transgenic Mexican lime (Citrus aurantifolia Swingle) was produced through two explant sources, each using systems previously optimized for each source. One used epicotyls segments, which was the predominant explant for transgenic Citrus production following co-cultivation with Agrobacterium, and has a well-established protocol. The other procedure used embryo cotyledons from mature seeds, which was developed in our lab as an alternative for stable Citrus transformation. Cotyledon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protocols were optimized by comparing variables in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 on shoot regeneration and four parameters in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The optimized protocols were compared, and frequency of regeneration, frequency of transgenic plant-recovery and stabl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dicat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cotyledon protocol for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Mexican lime. The tissue choice resulted in marked improvement in shoot regeneration (14.1% of explants producing shoots in epicotyls;55.8% in cotyledons), stable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11.4% of epicotyls explants;40.2% in cotyledons), and frequency of transgenic plant-recovery (37.9% in epicotyl explants;92.6% in cotyledons). Thus, easy availability of explants using embryo cotyledons from mature seeds, technical simplicity, shortening of transformation time-course, and higher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frequencies makes this new system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over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Citrus transformation protocols. In the course of this project, we generated Mexican lime with a Recombinase Mediated Exchange Cassette landing pad, which was designed for stacking trans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Embryo COTYLEDONS epicotyls Segments RECOMBINASE Mediated Exchange Cassette Tissue Culture
下载PDF
基于上胚轴外植体的甘蓝高效再生体系
2
作者 韩昔潮 张肖健 +4 位作者 蔡旭 梁建丽 王晓武 朱克明 武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0,共7页
下胚轴是甘蓝遗传转化中常用的外植体,但基因型依赖和再生效率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为探索以甘蓝上胚轴为外植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以9个甘蓝商品种为试材,比较了上胚轴与下胚轴两种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后诱导分化的再生效率。结果表明:9... 下胚轴是甘蓝遗传转化中常用的外植体,但基因型依赖和再生效率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为探索以甘蓝上胚轴为外植体构建遗传转化体系,以9个甘蓝商品种为试材,比较了上胚轴与下胚轴两种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后诱导分化的再生效率。结果表明:9个甘蓝品种中有5个上胚轴生长良好。在农杆菌侵染后,以上胚轴为外植体5个品种均诱导产生了不定芽,再生频率为32.4%~78.4%;而以下胚轴为外植体只有3个品种分化出不定芽,且最高再生频率仅为2.7%。表明上胚轴是克服甘蓝转基因再生体系中基因型依赖的理想外植体,为获得甘蓝再生植株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上胚轴 下胚轴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内源抑制物对多花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影响
3
作者 袁秋萍 倪巍 +1 位作者 万映伶 刘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9,共11页
【目的】明确多花芍药生根种子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及其潜在影响原因,为阐明多花芍药种子的休眠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多花芍药生根种子胚乳、种皮、胚3部分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确定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将该... 【目的】明确多花芍药生根种子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及其潜在影响原因,为阐明多花芍药种子的休眠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多花芍药生根种子胚乳、种皮、胚3部分的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确定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将该部位浸提液(1,2 g/L)添加到多花芍药离体胚培养基中,研究其对本体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观测生根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后的形态和脱落酸/赤霉素(ABA/GA 3)值变化,确定上胚轴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用各关键节点胚浸提液处理易萌发的白菜种子,研究其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丙酮酸激酶(PK)、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的影响,分析白菜种子发芽率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多花芍药生根种子种皮、胚乳和胚浸提液均可显著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抑制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胚>胚乳>种皮;1,2 g/L胚浸提液均可显著降低多花芍药离体胚上胚轴休眠解除率。②生根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的第4,8,12,16天,分别观测到ABA/GA 3出现拐点(S2)、胚芽萌出(S3)、胚芽伸长(S4)和真叶展开(S5)关键变化。③多花芍药离体胚移入成苗培养基之前(S1)及S2~S5节点胚浸提液均可抑制白菜种子萌发,且S4节点胚浸提液的抑制强度最大,该节点胚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H_(2)O_(2)含量、·OH清除能力、SOD活性和GSH、AsA含量均显著提高,同时CAT、POD、PK、G6PDH活性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节点胚浸提液处理白菜种子的发芽率与H_(2)O_(2)含量、·OH清除能力、GSH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SOD活性显著负相关,与CAT、POD、PK和G6PDH活性极显著正相关,与AsA含量和NADP-MDH活性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多花芍药生根种子抑制作用最强的部位是胚,胚中内源抑制物在胚芽伸长阶段抑制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种子活性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呼吸代谢酶活性而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芍药 上胚轴休眠 内源抑制物 抗氧化物质 呼吸代谢酶
下载PDF
(24S)-2α,3α,22R,23R-四羟基-B-高-6-氮杂-5α-豆甾-7-酮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4
作者 万玮 丁文艳 +3 位作者 陈庆港 顾家 黄建平 黄长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0-1176,共7页
探讨28-高芸苔素内酯中内酰胺类似物的合成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分析其构效关系。以豆甾醇为原料经甲基磺酰化、重排、羟基氧化、质子迁移、肟化、Beckmann重排、Sharpless不对称羟基化七步反应合成了(24 S)-2α,3α,22R,23R-四羟基-B-高... 探讨28-高芸苔素内酯中内酰胺类似物的合成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分析其构效关系。以豆甾醇为原料经甲基磺酰化、重排、羟基氧化、质子迁移、肟化、Beckmann重排、Sharpless不对称羟基化七步反应合成了(24 S)-2α,3α,22R,23R-四羟基-B-高-6-氮杂-5α-豆甾-7-酮(8a)和(24 S)-2α,3α,22S,23S-四羟基-B-高-6-氮杂-5α-豆甾-7-酮(8b),总收率为28.2%。通过FT-IR和NMR确认结构,以28-高芸苔素内酯作阳性对照,进行大豆上胚轴伸长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8a仅有28-高芸苔素内酯30%的活性,化合物8b效果较差,由此可知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中的C-22,C-23构型和B环内酯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8-高芸苔素内酯 内酰胺 大豆上胚轴伸长实验
下载PDF
多花芍药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5
作者 刘爱青 张慜 +1 位作者 袁秋萍 万映伶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1,156,共6页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 本研究通过15℃层积、浓硫酸、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和赤霉素处理,探究多花芍药种子最适生根技术;通过不同时长的低温层积处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二者结合及无菌胚播种结合低温和赤霉素处理,探究最适的解除上胚轴休眠的技术。结果表明,(1)15℃层积方式生根效果较好,适宜浓度的次氯酸钠和赤霉素溶液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生根;(2)4℃层积110 d、4℃层积90 d结合300~500 mg/L赤霉素处理可解除上胚轴休眠,获得小苗;(3)去除种皮和胚乳后,经过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后也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且种子生根和成苗时间缩短,但成苗质量不如播种繁殖。研究表明,沙藏层积方式是多花芍药通过种子繁殖实现异地引种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芍药 种子引种 上胚轴休眠 低温层积 GA_(3)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解除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宏 李正红 +3 位作者 张艳丽 王雁 刘秀贤 万友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67,共6页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共490天,发芽率35%左右。2)温度对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具显著影响,低于10℃及高于25℃培养的种子均不能发根,15℃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佳;15℃及20℃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理想。3)各处理与对照的发根率均可达96%以上。4)GA3处理大花黄牡丹生根种子可起到显著的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其中以300mg·L-1处理效果最佳。5)综合考虑上胚轴及下胚轴休眠解除,理想的种子萌发条件为:播种前常温清水浸泡7天,于15℃恒温培养;待根生长至3cm以上时,以300mg·L-1GA3浸泡2h,置于15℃恒温培养。按此处理,发芽历期约120天,发芽率达95%以上,分别较常规播种缩短370天和提高17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种子 下胚轴 上胚轴 休眠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枳壳转化系统建立研究初报 被引量:9
7
作者 韩美丽 李耿光 +3 位作者 贺红 张银东 张兰英 陆荣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1,共5页
以枳壳为对象 ,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上胚轴转化系统建立研究 ,得到了携带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枳壳转化植株。研究表明 :枳壳各类外植体中 ,上胚轴是较好的转化材料 ;上胚轴出芽部位主要在形态学上端。以卡那霉素为选择剂 ,外植... 以枳壳为对象 ,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上胚轴转化系统建立研究 ,得到了携带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枳壳转化植株。研究表明 :枳壳各类外植体中 ,上胚轴是较好的转化材料 ;上胚轴出芽部位主要在形态学上端。以卡那霉素为选择剂 ,外植体水平面放置时 ,选择剂的剂量是 50~ 70mg/ L。转化研究中发现感染液中乙酰丁香酮 10 0μmol/ L的加入促进转化外植体 Gus表达阳性率的提高。延迟 1a的选择培养 ,有助于 Gus阳性芽的增多。所得 Gus阳性无性系经 Southern blot杂交检测 ,证明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了植物基因组中 ,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农杆菌 抗病育种 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下载PDF
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高水平 范丙友 +4 位作者 刘改秀 孔祥生 杨子彦 裴俊利 张茜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研究了低温沙藏和GA3处理对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的效应,结果表明200mg/LGA。浸泡‘凤丹白’牡丹和芍药已生根种子2h可缩短其发芽时间达107111d,且其发芽率、芽长、根长及苗重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处理相当;而GA3或低温沙藏... 研究了低温沙藏和GA3处理对牡丹、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解除的效应,结果表明200mg/LGA。浸泡‘凤丹白’牡丹和芍药已生根种子2h可缩短其发芽时间达107111d,且其发芽率、芽长、根长及苗重均优于对照或与对照处理相当;而GA3或低温沙藏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效应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种子 上胚轴 休眠解除
下载PDF
从麻疯树上胚轴外植体再生植株(英文) 被引量:31
9
作者 魏琴 陆伟达 +4 位作者 廖毅 潘树林 徐莺 唐琳 陈放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以麻疯树上胚轴为实验材料在MS添加IBA和BA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IBA0.1mg/L与BA0.2~0.7mg/L组合的条件下,不定芽从上胚轴外植体的表面直接被诱导分化,其中以在MS+IBA0.1mg/L+BA0.5mg/L上的诱导率最高... 以麻疯树上胚轴为实验材料在MS添加IBA和BA的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IBA0.1mg/L与BA0.2~0.7mg/L组合的条件下,不定芽从上胚轴外植体的表面直接被诱导分化,其中以在MS+IBA0.1mg/L+BA0.5mg/L上的诱导率最高。从愈伤组织来源的植株再生需要IBA0.5mg/L与BA0.1mg/L、IBA 0.5mg/L与BA0.2mg/L以及IBA1.0mg/L与BA0.5mg/L的激素组合,其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IBA1.0mg/L+BA0.5mg/L。生长健壮的不定芽和再生植株能在无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生根。发育良好的再生苗可成功地转移到温室栽培而没有可见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上胚轴 再生植侏
下载PDF
低温与赤霉素处理对‘凤丹’牡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0
10
作者 成仿云 杜秀娟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研究了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赤霉素(GA3)与低温处理对促进‘凤丹’牡丹种子生根、萌芽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种子生根,100~200mg·L^-1低浓度处理有利于提高生根率与生根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延长低温处理时间... 研究了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赤霉素(GA3)与低温处理对促进‘凤丹’牡丹种子生根、萌芽和幼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种子生根,100~200mg·L^-1低浓度处理有利于提高生根率与生根质量;在一定范围内,延长低温处理时间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温足以打破上胚轴休眠时,较高浓度的GA3对幼苗生长发育不利。综合分析不同处理对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叶片数、第1片叶叶宽、茎长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干质量等指标的影响,发现21d和28d低温分别结合100或200mg·L^-1GA3处理,最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种子 上胚轴休眠 低温 赤霉素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凤丹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鸿雁 石颜通 +3 位作者 国有清 姜国峰 袁涛 王莲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_3,0,100,200,300 mg·L^(-1))结合不同温度(10,15,20℃)的处理对凤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根长1~5 cm,根长>5 cm)对生...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_3,0,100,200,300 mg·L^(-1))结合不同温度(10,15,20℃)的处理对凤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根长1~5 cm,根长>5 cm)对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低温处理时间(15,30,45,52 d)对已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和侧根数量对根长>5 c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0℃结合300 mg·L^(-1)赤霉素(GA_3)处理,最有利于凤丹种子生根;对已生根种子4℃低温处理52 d后萌发率最高,达到84%,但耗时过长,且与低温处理30 d的萌发率差异不大,故30 d的低温处理是打破已生根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最佳方法;当穴盘透气不良时,根长小于5 cm的种子易腐烂,根长大于5 cm的种子极少有腐烂现象,且根长大于5 cm的种子移入温室60 d时,萌发率达到80%,远高于根长<5 cm的种子萌发率;在同一处理条件下,生根种子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大于3.0 mm或侧根数量大于10根时,上胚轴可优先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凤丹种子 赤霉素 低温处理 上胚轴休眠
下载PDF
牡丹容器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玉刚 郭绍霞 王莲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笔者探索了牡丹容器育苗的方法和解除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胚根伸长4cm以上的牡丹种子用GA处理24小时和低温(2~4℃)25天皆可解除上胚轴休眠。层积处理对胚根的生长有利。牡丹是深根性植物,对容器的深度要求较高。
关键词 牡丹 容器育苗 胚轴休眠 层积处理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香蕉汁对花生组织培养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宾 蒋继志 +1 位作者 廖祥儒 崔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5,共5页
通过对花生上胚轴组织培养,研究了香蕉汁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和外植体体内可溶性蛋白、SOD,CAT,POD,AP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在香蕉汁培养基中的上胚轴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5%;香蕉汁使... 通过对花生上胚轴组织培养,研究了香蕉汁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和外植体体内可溶性蛋白、SOD,CAT,POD,AP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愈伤组织诱导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在香蕉汁培养基中的上胚轴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5%;香蕉汁使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受到抑制,CAT,AP和POD的活性被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上胚轴 香蕉汁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葡萄柚不定芽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荣生 韩美丽 +1 位作者 霍秀娟 杨玉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5-38,共4页
为建立葡萄柚上胚轴离体再生体系,且为遗传转化技术在葡萄柚上的应用提供产参考,以葡萄柚种子实生苗上胚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与浓度对上胚轴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及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KT 1.5~2.0 mg/L的MT培养基... 为建立葡萄柚上胚轴离体再生体系,且为遗传转化技术在葡萄柚上的应用提供产参考,以葡萄柚种子实生苗上胚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与浓度对上胚轴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及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KT 1.5~2.0 mg/L的MT培养基上,上胚轴切口愈伤发生率及对应的不定芽发生率均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在KT 2.0 mg/L的基础上,添加浓度为0.2~0.3 mg/L的NAA对愈伤分化无增加作用,但对不定芽分化率有较大的提高作用,不定芽分化率达87.23%;3种激素比较,ABT 1.0 mg/L的生根效果高于其它处理,生根率达81.3%;卡那霉素对上胚轴的选择压力为60mg/L。综上所述,MT基本培养基中添加KT 2 mg/L及NAA 0.2~0.3 mg/L对葡萄柚上胚轴的不定芽发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BT是无菌苗生根的较合适激素;卡那霉素对上胚轴的选择压力为6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柚 不定芽 上胚轴 再生
下载PDF
影响椪柑上胚轴再生不定芽的几个生理因素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家权 邬志荣 孙中海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探讨几种因素对柑实生苗上胚轴再生不定芽影响的结果表明,在6-BA1mg·L-1和NAA0.1mg·L-1下,柑上胚轴切段的出芽率达到61.1%,每个上胚轴上的不定芽数也同时达到最大(7.10个);黑暗处理20d后转入光照条件下培养可提高柑上胚轴切... 探讨几种因素对柑实生苗上胚轴再生不定芽影响的结果表明,在6-BA1mg·L-1和NAA0.1mg·L-1下,柑上胚轴切段的出芽率达到61.1%,每个上胚轴上的不定芽数也同时达到最大(7.10个);黑暗处理20d后转入光照条件下培养可提高柑上胚轴切段不定芽的再生率;上胚轴水平放置于培养基中有利于不定芽的再生,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的生长。再生的不定芽在附加NAA0.1 ̄1mg·L-1的1/2MT培养基中生根并再生柑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定芽 上胚轴 椪柑 培养基 NAA 切段 黑暗处理 再生 MT 生根
下载PDF
一种简便大豆原位转基因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兵福 刘杰 +1 位作者 洪慧龙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7-352,357,共7页
以萌发大豆幼苗顶芽为外植体,经纵切及农杆菌侵染后种植到大田中,转化植株用除草剂进行表型鉴定,存活植株进行PCR验证,并分析目的基因EPSPS在T2代转基因植株中的遗传情况;总计获得草铵膦涂抹表型鉴定阳性T0植株75株,草甘膦喷雾鉴定阳性T... 以萌发大豆幼苗顶芽为外植体,经纵切及农杆菌侵染后种植到大田中,转化植株用除草剂进行表型鉴定,存活植株进行PCR验证,并分析目的基因EPSPS在T2代转基因植株中的遗传情况;总计获得草铵膦涂抹表型鉴定阳性T0植株75株,草甘膦喷雾鉴定阳性T1植株65个,PCR测序阳性T1植株6个,PCR测序检测转化效率为0.14%;获得T2代PCR阳性植株52个,初步证明目的基因EPSPS能在子代中遗传;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基因型依赖及再生植株困难等问题,缩短转化周期,为根癌农杆菌阶段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与改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癌农杆菌 顶芽 原位转化
下载PDF
沙田柚上胚轴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美丽 陆荣生 杜晓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639-641,共3页
以沙田柚上胚轴为对象,进行上胚轴不定芽发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沙田轴上胚轴不定芽发生率达90%以上的培养条件是:外植体切段形态学向上竖放于培养基表面,培养基激素组成为6BA3mg/L+NAA0 2mg/L,糖浓度5%,暗培养时间为10~14d。
关键词 沙田柚 上胚轴 不定芽
下载PDF
不同花生品种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娟 张廷婷 +3 位作者 张甲佳 王昭静 李林 单世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23-26,共4页
以4个不同花生品种4 d苗龄的上胚轴和胚小叶为外植体,接种到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花生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湘花2008和中花8号的不定芽诱导率、成苗率和生根率均较高。确定了湘... 以4个不同花生品种4 d苗龄的上胚轴和胚小叶为外植体,接种到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花生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湘花2008和中花8号的不定芽诱导率、成苗率和生根率均较高。确定了湘花2008和中花8号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芽诱导培养基中卡那霉素的临界浓度为200 mg/L,可有效抑制胚小叶不定芽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基因型 上胚轴 胚小叶 再生 抗生素
下载PDF
南丰蜜橘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杨军 涂艺声 +1 位作者 刘洁 张志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以南丰蜜橘种子无菌苗的子叶、上胚轴、茎端、下胚轴为材料,在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外植体筛选和诱导不定芽分化、继代及生根培养,确定了诱导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和最适条件:(1)诱导不定芽分化最好外植体为上胚轴,不定芽... 以南丰蜜橘种子无菌苗的子叶、上胚轴、茎端、下胚轴为材料,在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外植体筛选和诱导不定芽分化、继代及生根培养,确定了诱导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和最适条件:(1)诱导不定芽分化最好外植体为上胚轴,不定芽分化率达90%;(2)继代培养中最适激素配比为MS+0.8 mg/L 6-BA+0.1 mg/L NAA+0.5 mg/LD-泛酸钙;(3)生根最适合培养基为MS/2+0.1 mg/L N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胚轴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南丰蜜橘
下载PDF
4种野生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39
20
作者 景新明 郑光华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9年第3期214-221,共8页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 与栽培牡丹相比,野生矮牡丹、四川牡丹和紫斑牡丹的种子一般较小,但野生黄牡丹种子则明显大于栽培牡丹。这4 种濒危的野生牡丹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的有明显差异:萌发生根期需半年以上,但通过胚培养可使之减至2 周;萌发温度以10~15℃为宜, 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 打破上胚轴休眠需要严格的低温;野生牡丹种子的萌发率及打破上胚轴休眠后的出苗率也大大低于栽培牡丹,而且在不同分布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证明:在自然状态下野生牡丹缺乏充分的传粉,特别是居群间的传粉不足,导致其种子质量低下;而野生牡丹种子特殊的萌发特性,特别是严格的上胚轴休眠,则是导致其出苗率极低及自然状态下幼苗和种群稀少的重要内因。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打破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过程中,子叶中的萌发促进剂GA3 含量明显升高,抑制剂ABA 含量显著下降;而胚乳中的各种激素含量则变化不大,胚轴中的激素变化无明显规律,因此认为子叶是控制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关键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牡丹 种子萌发 上胚轴休眠 致濒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