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持续腰池引流治疗SAH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予大 李国平 +2 位作者 游潮 陈保忠 张卫华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 :解决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引流管堵塞问题。方法 :对 16 8例SAH患者分别采用深静脉穿刺管 (试验组 )与持续硬外麻醉管 (对照组 )进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 ,将堵管率作对比。结果 :堵塞率试验组为 2 38% ,对照组为... 目的 :解决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引流管堵塞问题。方法 :对 16 8例SAH患者分别采用深静脉穿刺管 (试验组 )与持续硬外麻醉管 (对照组 )进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 ,将堵管率作对比。结果 :堵塞率试验组为 2 38% ,对照组为 15 4 8%。结论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SAH ,深静脉管穿刺管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麻醉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腰池引流 治疗 SAH 引流管堵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屈军 刘锦 +2 位作者 刘晖 郑利民 黄绍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28-3630,3634,共4页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B组患者选取胸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用药为0.8%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在...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方法选择ASA分级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B组患者选取胸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用药为0.8%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在胸1~5,以微量注射泵输注0.8%利多卡因约2~3ml/h,持续5d,给药后30min、12h、1d、3d、5d观察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心率变异性的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比值(LF/HF)。结果阻滞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LF、HF、LF/HF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F降低程度显著大于HF的降低程度,LF/HF亦明显降低(P<0.05);在12h与3d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LF/H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局限性、可逆性地阻滞T1~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由此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对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罗远国 李洪 +3 位作者 曹国辉 曾军 胡春林 张旭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两种麻醉方式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30例ASAI^II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15例为异丙酚复合... 目的通过对两种麻醉方式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30例ASAI^II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15例为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两组均在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剌和右颈内静脉穿剌置漂浮导管。A组以咪唑安定5mg、依托咪酯0.1~0.3mg/kg、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2~4μg/kg诱导插管,泵注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平稳。B组择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剌,针内针推注重比重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0mg,留置硬膜外管备用,调整麻醉平面至T6水平,泵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即开始手术。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10、30、60min、术毕放气腹后15min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两组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排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气腹时间、不良反应,计算两组各时点的氧供(DO2)、氧需(V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两组患者DO2、VO2及ERO2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两组麻醉后及气腹过程中VO2、ERO2均显著降低(P<0.05);B组术毕停气腹15min后VO2、ERO2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A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腹过程中较麻醉前均有所增加,且术后15min未能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及气腹过程中PaCO2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气腹后30min比A组高(P<0.05),术毕15min下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ASAI^II级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均满意。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简便,术后恢复较快,但气腹过程中有高碳酸血症风险,术中应加强监测和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氧代谢 腹腔镜手术 子宫肌瘤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施丽娟 刘志平 +3 位作者 罗慧君 朱珊珊 沈逸飞 徐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6期133-136,144,共5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月广州新海医院择期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80例,所有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阻滞辅助静脉麻醉下进行,根据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复合镇痛药的...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月广州新海医院择期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80例,所有手术均在腰硬联合阻滞辅助静脉麻醉下进行,根据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复合镇痛药的不同,随机均分为4组:帕瑞昔布钠组(A组),芬太尼组(B组),曲马多组(C组)和生理盐水组(D组),每组各20例。记录4组患者静脉给药前(T0)、静脉给药后2min(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4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毕麻醉平面消退时间:记录术毕1、3、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A、C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较B、D组相对稳定;4组患者T1、T2时HR、MAP均较T0时有所下降(P〈0.05);B、D组在T1、T2、T3时HR、MAP明显低于A、C组(P〈0.05)。A、B、C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的总量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D组比较,A、C组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D组(P〈0.05)。4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及术毕麻醉平面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毕3、6、12h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均安全有效,同时不影响术后麻醉阻滞平面的消退,但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麻醉更加平稳,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轻.更适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辅助镇静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痛药 腰硬联合麻醉 经皮肾镜取石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在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半数有效浓度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曾静贤 车月娟 +1 位作者 李杰 吴涯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76-3978,共3页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50%pediatric congenital hypospadias angioplasty,EC50)。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幼儿23例,年龄12~36个月,根据序...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幼儿尿道下裂成形术的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 in50%pediatric congenital hypospadias angioplasty,EC50)。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复术的幼儿23例,年龄12~36个月,根据序贯试验的方法,硬膜外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4%,总剂量为1~1.5mL/kg,如镇痛完善,下一幼儿则把罗哌卡因浓度降低一个阶梯;如镇痛不完善,能用1.2%利多卡因改善则下一幼儿把罗哌卡因浓度提高一个阶梯;如镇痛不完善,不能用1.2%利多卡因改善,下一幼儿继续使用该浓度。罗哌卡因的浓度视前一幼儿麻醉效果而序贯地按等比级数1.4递增或递减配置。结果:共3例幼儿麻醉效果可疑而被排除,余20例呈有效或无效而进入分析。罗哌卡因在幼儿硬膜外麻醉EC50为0.168%,其95%的置信区间是0.163%~0.175%。结论:利用序贯试验方法测得罗哌卡因在小儿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EC50为0.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尿道下裂 麻醉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小儿 半数有效浓度
下载PDF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敏 谢林碧 王迎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8-419,共2页
目的: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40例下肢手术高龄患者被随机分成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20例。CSE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EA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①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 目的:探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高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40例下肢手术高龄患者被随机分成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20例。CSEA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EA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①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用药量;②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结果:与EA组比较,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缩短(P<0.01),硬膜外用药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循环干扰少,麻醉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髓 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虞焰 卢玉敏 +2 位作者 王宏斌 郭忠宝 龚爱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7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也各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显微外科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楼菲菲 徐亚军 +5 位作者 黄乃思 胡震 沈镇宙 邵志敏 缪长虹 吴炅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联合组,n=55)和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n=60)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术后并发症、疼...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联合组,n=55)和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n=60)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和全麻组皮瓣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6%和3.3%(P=1.000)。联合组和全麻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0%和3.3%(P=0.497)。联合组的VAS评分在术后0-2h(0.75±0.62比2.31±1.04,P〈0.001)、2-6h(1.90±1.18比3.68±1.50,P〈0.001)和6-24h(0.71±0.70比1.34±0.99,P=0.001)均低于全麻组。联合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恶心、呕吐,并且对皮瓣存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乳房重建 疼痛 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PDF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诊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士忠 朱涛 +1 位作者 柴宏伟 边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32-234,305,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开颅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生化、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形成机制,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27例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开颅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生化、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形成机制,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27例颅脑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后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进行再次手术,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生化、影像资料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术前均有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出现,术后4例死亡,余23例病人随访6个月行GOS评分,恢复良好及轻度残疾者1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者12例。结论:该类病例颅脑损伤重、手术减压迅速解除损伤血管受压、纤溶功能亢进等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术前、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CT检查是及早发现并处理这种比较少见的对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配伍微量芬太尼在产程不同阶段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普茜 黄素然 周倩珺 《医学新知》 CAS 2008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产妇在产程潜伏期或活跃期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微量芬太尼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探讨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0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于临产潜伏期内行0.1%罗哌卡因配伍... 目的观察产妇在产程潜伏期或活跃期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微量芬太尼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探讨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0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于临产潜伏期内行0.1%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1g/ml)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B组于临产活跃期内行0.1%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1g/ml)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26±183)min、(488±186)min,B组分别为(397±180)min、(457±17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阴道顺产率、阴道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60%(60/100)、19%(19/100)、21%(21/100);B组为53%(53/100)、22%(22/100)、25%(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7分者分别为11%(11/100)、3%(1/100),B组分别为9%(9/100)、3%(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配伍微量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延长第一产程,但与活跃期镇痛相比,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结局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产科 硬膜外镇痛 潜伏期 活跃期
下载PDF
频域分析法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晖 屈军 刘锦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3期372-373,共2页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痛患者的植物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以便为这一新方法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Ⅳ级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Ⅱ组患者选取T_(4-5)硬膜外间隙穿...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痛患者的植物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以便为这一新方法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Ⅳ级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Ⅱ组患者选取T_(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以微量注射泵继续输注0.8%利多卡因约(2~3)ml/h,持续5d,给药后30min,12h,24h,72h,120h分别记录患者的HRV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比值(LF/HF),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内科治疗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应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LF、HF、LF/HF均降低(P<0.05),LF降低程度显著大于HF的降低程度,LF/HF同时降低(与阻滞前相比,P<0.05),阻滞12h之后患者HRV的各项指标与3min之内相比略有升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局限性、可逆性地阻滞T_(1-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由此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对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分析法 高位硬膜外阻滞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华 李淑桂 +2 位作者 卓兆麒 顾文彤 叶宏立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30例ASAI-Ⅱ级进行乳腺手术,行T3-4硬膜外穿刺麻醉,用0.375%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复合液维持手术中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硬膜外给予负荷剂量的咪达唑仑2-3mg,之后进行...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30例ASAI-Ⅱ级进行乳腺手术,行T3-4硬膜外穿刺麻醉,用0.375%罗哌卡因+0.66%利多卡因复合液维持手术中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硬膜外给予负荷剂量的咪达唑仑2-3mg,之后进行连续恒速注药术后镇痛,用药为8mg咪达唑仑+5mg氟哌利多+0.75%布比卡因15ml+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病人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优≤4分,良=5-6分,差≥7分,其中优26例,占86.67%,良4例,占13.33%,差0例。30例病人在镇痛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尿潴留1例,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用于硬膜外连续恒速注药进行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硬膜外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硬膜外腔注入麻黄碱预防阻滞后低血压
13
作者 张国生 朱合波 +2 位作者 范迎萍 赵锦芳 孟凡民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第19期30-31,共2页
目的硬膜外腔注入麻黄碱预防硬外阻滞后低血压。方法选择204例心功能正常,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0m l;观察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0m l加入麻黄碱15mg(0.075%... 目的硬膜外腔注入麻黄碱预防硬外阻滞后低血压。方法选择204例心功能正常,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0m l;观察组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20m l加入麻黄碱15mg(0.075%)。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阻滞后SBP、DBP、MAP、HR与阻滞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硬膜外阻滞前后SBP、DBP、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后SBP、DBP、MAP、HR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0.075%麻黄碱对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具有预防作用,特别对体质差、阻滞平面较广和施剖宫产术的患者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麻黄碱 低血压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
14
作者 葛亚娟 陈炳锦 +2 位作者 孙桂华 王永卫 程利南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妊高征患者的血压及其血浆NO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妊高征29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镇痛组宫颈扩展到3~4cm时开始实施镇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无宫缩、宫口3~4cm(阻...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妊高征患者的血压及其血浆NO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度妊高征29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镇痛组宫颈扩展到3~4cm时开始实施镇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无宫缩、宫口3~4cm(阻滞前)、宫口开全、产后2h血浆NO含量。结果宫口3~4cm(镇痛前)平均动脉压较无宫缩时明显增高(P<0.01),对照组宫口开全时和产后2h平均动脉压较无宫缩时明显升高(P<0.05),而镇痛组宫口开全时和产后2h平均动脉压较无宫缩时明显降低(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3~4cm(镇痛前)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无宫缩时(P<0.01),对照组宫口开全时和产后2h血浆NO含量较无宫缩时明显低(P<0.01);镇痛组宫口开全时血浆NO含量较无宫缩和镇痛前明显升高(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2h血浆N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与无宫缩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可降低妊高征患者的血压,其机制可能与血浆中NO含量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分娩 镇痛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浆一氧化氮
下载PDF
硬膜外两间隙麻醉对兰尾炎手术脐部牵涉痛的影响
15
作者 宁荣 孙全义 魏国荣 《医药世界》 2007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两间隙麻醉对兰尾炎手术脐部牵涉痛的抑制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兰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间隙麻醉(A组)和一间隙麻醉(B组)两组,每组30例。A组与T12~L1和T9~T10分别给予1.8%的利多卡因18ml和1%的利多... 目的:观察硬膜外两间隙麻醉对兰尾炎手术脐部牵涉痛的抑制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兰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间隙麻醉(A组)和一间隙麻醉(B组)两组,每组30例。A组与T12~L1和T9~T10分别给予1.8%的利多卡因18ml和1%的利多卡因8ml。B组与T12~L1给予1.8%的利多卡因20ml,麻药中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术中吸氧,监测MAP、HR、RR、SPO2;观察脐部牵涉痛(VAS)程度,麻醉范围(T~L)以及辅助镇痛药等情况。结果两组MAP、HR、RR、SPO2无显著变化;A组脐部牵涉痛(VAS)评分(2.8±0.8)与B组(6.6±1.6)比较,P<0.05。麻醉范围A组(T5~L2)与B组(T8~L2)比较,P<0.05。辅用镇痛药A组【4例(13.3%)】与B组【14例(46.6%)】比较,P<0.05。结论硬膜外两间隙麻醉使麻醉阻滞范围扩大,从而有效减轻了阑尾炎手术时脐部牵涉痛的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阑尾炎 牵涉痛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盛如意 刘少文 +1 位作者 王成龙 陈佩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70-71,78,共3页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一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一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气腹后在SBP、DBP、及HR上均有显著变化,而B组较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 腹腔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庞晓林 关圆 +1 位作者 杨立强 倪家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硬膜外腔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组(E组)和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注射组(EO组)。两组患者接受持续硬膜外注射治疗3周,EO组每48小...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硬膜外腔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组(E组)和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注射组(EO组)。两组患者接受持续硬膜外注射治疗3周,EO组每48小时给予硬膜外腔臭氧注射,每次10ml(30μg/ml),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和2周及1、3、6个月的治疗效果,采用VAS评分及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各时点的治疗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EO组在治疗后1、3和6个月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E组(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时EO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臭氧治疗颈源性头痛,远期效果优于单纯连续硬膜外腔阻滞,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臭氧 颈源性头痛 Macnab疗效评价 VAS评分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注入硫酸镁对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祖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隙注入MgSO4对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CESA)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4 0例在CESA下施行择期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 ,根据腰麻时用药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 ,A组蛛网膜下隙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1 5mg(2ml) +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隙注入MgSO4对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CESA)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4 0例在CESA下施行择期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 ,根据腰麻时用药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 ,A组蛛网膜下隙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1 5mg(2ml) +1 0 %葡萄糖液 1ml+0 .9%生理盐水 0 .2 5ml;B组蛛网膜下隙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1 5mg(2ml) +1 0 %葡萄糖液 1ml+2 5 %硫酸镁 6 2 .5mg(0 .2 5ml)。观察麻醉效果 ,术后镇痛时间和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 ,B组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1 ) ,最大阻滞的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却明显缩短 (P均 <0 .0 1 ) ,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最大Bromage评分两组均无明显区别。两组病人术中、术后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注入 硫酸镁 腰麻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临床意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硬膜外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红梅 周海燕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30例,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术后硬膜外镇痛组(c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P组)。于T10,11间隙行硬膜外... 目的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30例,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术后硬膜外镇痛组(c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P组)。于T10,1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P组切皮前20min时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30min后接镇痛泵,以5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ml。C组病人术后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30min后接镇痛泵,以5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ml。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h(T1)和18h(T2)时,采集静脉血样6ml,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的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均升高(P〈0.01);与C组比较,P组E和己时血清Cor、CRP的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与术后硬膜外镇痛相比,硬膜外超前镇痛可更好地抑制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应激
原文传递
频域分析法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20
作者 刘晖 屈军 刘锦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以便为这一新方法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Ⅱ组患者选取T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以微... 目的明确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植物神经调节作用及治疗意义,以便为这一新方法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Ⅱ-Ⅳ级冠心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Ⅱ组患者选取T4-5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以微量注射泵继续输注0.8%利多卡因约2~3 ml/h,持续5 d,给药后30 min,12 h,24 h,72 h,120 h分别记录患者的HRV低频(LF),高频(HF)及低高比值(LF/HF),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内科治疗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而应用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下降明显,高位硬膜外阻滞后,患者LF、HF、LF/HF均降低(P〈0.05),LF降低程度显著大于HF的降低程度,LF/HF同时降低(与阻滞前相比P〈0.05),阻滞12 h之后患者HRV的各项指标与3 min之内相比略有升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局限性、可逆性地阻滞T1-5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引起冠状血管扩张,由此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和氧供,对于冠心病临床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分析法 高位硬膜外阻滞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