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生成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肖喜悦 郭利荣 +2 位作者 刘芳 王丽燕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为了揭示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成及成熟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和血细胞按大小进行分类,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刺激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不同类型血... 为了揭示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成及成熟过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将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和血细胞按大小进行分类,利用EdU标记检测失血刺激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的增殖情况,分析失血和LPS刺激后中华绒螯蟹不同类型血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分布于106~384μm^(2)之间,而血细胞分布在119~434μm^(2)之间,其中,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200~300μm^(2)之间,中颗粒和大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300~400μm^(2)之间,随着血细胞颗粒性的增加,细胞逐渐增大.在失血刺激6、12和24 h时,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细胞增殖加速,说明失血刺激可以促进造血组织细胞增殖以加速新血细胞的生成.失血刺激2 h后透明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至12 h时,各类细胞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LPS刺激1、3、6和9 h后,透明细胞比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而小、中和大颗粒细胞比例变化与透明细胞比例变化趋势相反,LPS刺激24 h和48 h后,透明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由此可知,失血和LPS刺激引起了中华绒螯蟹机体不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造血组织 血细胞 增殖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倩倩 刘家卿 +2 位作者 王英泽 孙云飞 成永旭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不同时期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的可食组织比例、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呈味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成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不同时期养殖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的可食组织比例、常规营养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呈味特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养殖雌性成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无显著性变化(P>0.05);上海雌蟹11月的出肉率(Meat yield,MY)最高,但苏州和泰州的均是9月份MY最高;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和卵巢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SI)与GSI呈负相关,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最高且先上升后下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性腺和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此外,在雌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且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AA)含量和甜味氨基酸的呈味强度都在升高,口感均是11月最佳。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雌蟹的营养品质主要受时期因素影响,地域因素只影响肌肉中水分和蛋白含量,进而影响到肌肉中部分FAA的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中华绒螯蟹的消费、营养评价及等级标准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比例 常规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强度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倩倩 刘家卿 +2 位作者 王英泽 孙云飞 成永旭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 本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和泰州)9—11月养殖雄性中华绒螯蟹的各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肥满度(Condition factor,CF)变化不显著(P>0.05)。上海雄蟹的肝胰腺指数(Hepatopancreas index,HSI)一直呈下降趋势,且9月的HSI显著高于11月(P<0.05);苏州雄蟹的HSI是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P<0.05);泰州雄蟹的HSI在9—11月则是先显著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9—11月上海、苏州和泰州雄蟹的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9月和11月的GS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肝胰腺中的含量(P<0.05),其中10月上海雄蟹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但肝胰腺中粗脂肪的含量要高于性腺和肌肉。此外,在雄蟹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10月苏州雄蟹的总氨基酸(Total amino acid,TFAA)含量最高,9月上海雄蟹的必需氨基酸百分比(Percentage of essential amino acid,PETFAA)最高,其中含量较高的必需游离氨基酸(Essential free amino acid,EFAA)是甲硫氨酸(Met)、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总体而言,月份因素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雄蟹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10—11月长三角地区雄蟹的出肉率(Meat yield,MY)较高,且9—11月雄蟹的鲜甜度一直在增加,苦味值一直在降低,均是11月的口感最佳。[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5):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织比例 常规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呈味强度
下载PDF
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4
作者 胡玉婷 凌俊 +6 位作者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杨敏 李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187,共10页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_(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_(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st(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下载PDF
池塘养殖“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
5
作者 刘洪波 薛竣仁 +4 位作者 唐静 任黎华 姜涛 陈修报 杨健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61-65,共5页
为揭示“六月黄”中华绒螯蟹食用部分(几乎全部为肝胰腺)的滋味品质特征,利用味觉分析系统,研究昆山市养殖池塘产雌、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新鲜蒸制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基本味味觉指标中,鲜味... 为揭示“六月黄”中华绒螯蟹食用部分(几乎全部为肝胰腺)的滋味品质特征,利用味觉分析系统,研究昆山市养殖池塘产雌、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滋味特征。结果表明,新鲜蒸制的“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基本味味觉指标中,鲜味非常突出,其次是苦味和涩味。而其回味味觉指标中苦味回味最高,其次是涩味回味和鲜味回味。“六月黄”雌、雄蟹个体间,苦、涩味和苦味回味等味觉强度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线性判别分析的初始验证判别和交互验证回判的正确率均可达到100%。池塘养殖“六月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滋味具有显著性别差异性,雄蟹的滋味特征显示出较雌蟹更为美味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味觉特征 电子舌 滋味 品质
下载PDF
用矿物元素指纹识别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养殖水体
6
作者 宋学宏 黄芳 +3 位作者 梁凤玲 胡建国 陆彬 蔡春芳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分析测定体质量为180~200 g左右、产自阳澄湖湖区(YCL)、阳澄湖周边池塘(YCP)、洪泽湖(HZL)、高邮湖(GYL)、固城湖(GCL)湖区的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Ca、Mg、K、Na、Sr和Fe等35种元素的含量,以开发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 分析测定体质量为180~200 g左右、产自阳澄湖湖区(YCL)、阳澄湖周边池塘(YCP)、洪泽湖(HZL)、高邮湖(GYL)、固城湖(GCL)湖区的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Ca、Mg、K、Na、Sr和Fe等35种元素的含量,以开发中华绒螯蟹产地及其养殖水体的识别技术。结果表明,32种元素组间差异显著(P<0.05)。基于35种元素对中华绒螯蟹来源进行判别分析,10种元素进入判别模型,测试集和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8.3%,仅有11.1%的HZL蟹被判入地理距离较近的GYL。剔除Ca、Mg、K、Na、Fe、Mn、Zn、Cu这8种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人为输入量较大的元素再行判别分析,则6种元素进入判别模型,测试集和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96.7%,仍有11.1%的HZL蟹被判入GYL,还有11.1%的GCL蟹被判入GYL。上述结果表明,采用矿物元素指纹识别中华绒螯蟹产地和养殖水体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养殖过程中人为输入量较大的元素对中华绒螯蟹产地与养殖水体的识别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元素指纹 产地 养殖水体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对掩蔽所和垫层的选择性研究
7
作者 刘凯 陈泽伟 +3 位作者 江国青 马行空 王志红 葛家春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通过观察分析中华绒螯蟹(下简称河蟹)对不同长度、开口的掩蔽所以及曾被栖息或占领过的垫层的选择性,探究其对不同微生境的选择性,初步掌握未来河蟹的工业化立体养殖中掩蔽所和垫层的设置方法。结果表明,在掩蔽所试验中,河蟹显著选择长... 通过观察分析中华绒螯蟹(下简称河蟹)对不同长度、开口的掩蔽所以及曾被栖息或占领过的垫层的选择性,探究其对不同微生境的选择性,初步掌握未来河蟹的工业化立体养殖中掩蔽所和垫层的设置方法。结果表明,在掩蔽所试验中,河蟹显著选择长度较长的掩蔽所和两端开口的掩蔽所,白天时掩蔽所的选择率极显著高于箱底,夜晚时则无明显选择倾向;在垫层试验中,无干扰的情况下,河蟹对3种旧垫层(自己/异性/同性)都表现出显著偏好,对毛糙垫层的选择性极显著高于光滑箱底;单独饲养且强干扰(强光、异种入侵、人类干扰)情况下,对新旧垫层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好,但是对毛糙垫层的选择性仍然极显著高于光滑箱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掩蔽所 垫层 行为 丰容
下载PDF
基于AlexNet模型的大闸蟹自动分级系统设计与实现
8
作者 黄旭 吴开龙 曾孟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5-8,12,共5页
针对目前大闸蟹人工分级方法的局限性,设计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大闸蟹分级系统。首先,在湖州市太湖养殖基地采集不同等级大闸蟹背部和腹部图像,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灰度化、阈值分割、形态学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模型提... 针对目前大闸蟹人工分级方法的局限性,设计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大闸蟹分级系统。首先,在湖州市太湖养殖基地采集不同等级大闸蟹背部和腹部图像,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灰度化、阈值分割、形态学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模型提取大闸蟹公母特征,利用面积法计算其大小。通过选取的10只大闸蟹的重量和系统计算得到的像素转化为面积参数,分析得到大闸蟹背部图像像素占比与其重量成近似正比例关系,因此可根据背部图像的计算值得到其大小特征。根据大闸蟹公母、大小特征完成分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大闸蟹公母识别方面平均准确率达到92.655%,大小分级方面平均准确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闸蟹 分级 AlexNet模型 MATLAB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_OBB的中华绒螯蟹旋转目标检测
9
作者 袁红春 白宝来 陶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_OBB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位中华绒螯蟹。【方法】首先,在YOLOv5_OBB的主干网络中引入高效通道注意模块;其次,采用BiFPN网络结构进行特征融合模块设计,实现高效的双向跨尺度连接和加...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_OBB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位中华绒螯蟹。【方法】首先,在YOLOv5_OBB的主干网络中引入高效通道注意模块;其次,采用BiFPN网络结构进行特征融合模块设计,实现高效的双向跨尺度连接和加权特征融合;最后,采用变焦损失(varifocal loss)解决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结果】改进后YOLOv5_OBB模型的P(precision)、R(recall)和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分别达到95.4%、95.2%和90.1%,比原模型分别提高了1.0%、1.9%和1.3%。【结论】该模型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和定位中华绒螯蟹,实现自动化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YOLOv5_OBB 旋转目标检测
下载PDF
模拟快递运输对雌性中华绒螯蟹活力及其蟹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童 丁威 +3 位作者 卢祺 郭学骞 尹明雨 王锡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45,共12页
探究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运输过程中活力、生化特性和滋味品质的变化,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模拟电商生鲜运输条件,对模拟快递运输24 h、48 h和72 h的中华绒螯蟹活力进行统计和评价,以乳酸、挥发性盐基氮(TVB-N... 探究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运输过程中活力、生化特性和滋味品质的变化,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模拟电商生鲜运输条件,对模拟快递运输24 h、48 h和72 h的中华绒螯蟹活力进行统计和评价,以乳酸、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H等分析中华绒螯蟹蟹肉生化特性的变化,同时以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感官等评价中华绒螯蟹蟹肉滋味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在24 h的模拟运输下,无死亡且活力强劲,蟹肉乳酸和TVB-N等与0 h组无显著差异,且24 h组蟹肉的苦味氨基酸含量最低,为105.10 mg/100 g,印证了活蟹当日送达的重要性。超过24 h后,中华绒螯蟹的活力显著下降,死亡率上升,其中,模拟运输48 h后死亡率为3.33%,72h后死亡率达40.00%;其蟹肉乳酸、TVB-N及pH显著升高;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蟹肉鲜、甜、苦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在模拟运输72 h后,5′-肌苷酸(IMP)含量显著增加至97.47 mg/100 g,5′-鸟苷酸(GMP)含量骤降至6.49 mg/100 g。感官结果则表明,经过模拟快递运输后,蟹肉的鲜味强度降低。综上所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雌性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上升,活力显著下降,生化特性和滋味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本研究可为销售运输过程中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变化提供参考,并为后续运输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模拟快递运输 活力 生化特性 滋味品质
下载PDF
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毅 徐钢春 +4 位作者 聂志娟 高建操 邵乃麟 朱昊俊 高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和有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L)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比较各组试验塘的水质、水草长势情况以及河蟹的体质量、产量、残蟹率、回捕率等。试验结果显示:EIL组的伊乐藻保存较好,且在高温季节池塘水温低于其他两组;EI组河蟹的体质量、产量、回捕率显著低于EIL组(P<0.05),残蟹率显著高于EIL组(P<0.05),但EI组各项指标与EL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质调控方面,EIL组NH_(4)^(+)-N、NO_(2)^(-)-N、TN、TP等水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8月份EL组的NH_(4)^(+)-N质量浓度显著低于EI组(P<0.05),9月份以后,EL组的NO_(2)^(-)-N、TN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EI组(P<0.05)。结果表明,高温季节在无草蟹塘适当补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有积极作用,沉水性+浮水性水生植物的组合型水草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河蟹产量,改善池塘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 水葫芦 生长 水质调控
下载PDF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贺露露 耿智 +6 位作者 黄晓荣 冯广朋 庄平 赵峰 张涛 杜楠 李春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 为研究盐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盐度梯度下亲蟹的交配(盐度0、2、4、6、8,后续补充盐度1、3、5)、产卵(盐度0、3、6、9、12、15、18、21)及其胚胎孵化(盐度0、3、6、9、12、15、18、21)实验。测定并分析不同盐度下亲蟹的交配率、产卵率、胚胎孵化率、性腺成熟系数(GSI)、肝胰腺指数(HSI)、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可交配的最低盐度为1,在此盐度下雌蟹的平均交配率为(6.67±5.77)%,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能够正常产卵的最低盐度为6,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2)在盐度0~21环境下,当盐度为0时,中华绒螯蟹胚胎虽可继续发育,但不能孵化出膜,其他盐度下的孵化率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当盐度为15时,胚胎的孵化率最高,盐度15中第15天时平均孵化率达到了(70.00±5.23)%;3)在盐度0~8范围内,雌雄蟹交配后各盐度组间H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蟹GSI随盐度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雄蟹GSI则先下降后上升;4)在盐度6~21范围内,随盐度的升高,雌蟹的产卵量、生殖力及生殖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盐度为6时,雌蟹的产卵量和生殖指数均为最低(P<0.05),分别为(13.26±2.99)万粒和(5.47±1.70)%。当盐度升至18时,雌蟹的产卵量、生殖指数和生殖力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1.83±2.61)万粒、(11.45±1.70)%和(0.51±0.05)万粒·g^(-1),且与其他各盐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盐度下限阈值分别为为1和6,适宜交配的盐度范围为4~21,适宜产卵的盐度范围为9~21;从原肠期开始,胚胎最佳孵化盐度为15,适宜孵化的盐度范围为12~18;中华绒螯蟹在盐度18时繁殖性能最佳。研究表明,水体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产卵及胚胎孵化等具有一定影响。研究确立了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和胚胎孵化的最低盐度值及适宜盐度范围,可以为中华绒螯蟹的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合理划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育场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繁殖性能 交配 产卵 胚胎孵化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方圆 王汝贤 +4 位作者 杨刚 秦泽 赵峰 张涛 耿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0-957,共8页
通过对长江口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并结合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调查数据,探讨了eDNA技术在渔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2022年冬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为(269.14±184.7... 通过对长江口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并结合中华绒螯蟹亲蟹资源调查数据,探讨了eDNA技术在渔业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2022年冬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为(269.14±184.77)g/(net·h),表层水和底层水的中华绒螯蟹eDNA浓度分别为(14332.06±30560.85)和(15691.27±45132.77)copies/mL,两者与亲蟹的CPU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和0.883;CPUE与标准化后的表层水及底层水的eDNA浓度间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直线模型;影响表层水中华绒螯蟹eDNA浓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表层水盐度和底层水浊度。研究通过监测冬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CPUE与e DNA的关系,建立了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监测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等研究提供参考,对资源保护、生境修复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长江口 qPCR 环境DNA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14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4 位作者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F=12.0,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产卵场 生境质量评价 繁殖表现特征 数量分布特征
下载PDF
温度骤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几种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宋林生 季延宾 +4 位作者 蔡中华 方敏 苏建国 崔朝霞 李太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 ,将水体温度从 1 4℃骤然升到 2 8℃ ,然后在升温后 9h内测定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以及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比较温度变化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 ,将水体温度从 1 4℃骤然升到 2 8℃ ,然后在升温后 9h内测定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以及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比较温度变化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肝胰腺中CAT和SOD的活性在温度升高后马上出现显著降低 ,在 6h后开始趋于稳定 ;MDA的含量在升温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 ;血细胞的吞噬力和吞噬指数在温度升高后有所增加并于 3h时达到最高 ,然后逐渐下降到温度升高前的水平。该结果表明 ,温度的骤然升高会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导致自由基代谢的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免疫 化学指标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吞噬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6
作者 黄鹤忠 李义 +2 位作者 宋学宏 王永玲 杨彩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8-205,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N2.0mg/L和3.0m...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N2.0mg/L和3.0mg/L无论10天或20天,血细胞吞噬百分率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N3.0mg/L10天或2.0mg/L20天,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H4+-N1.0mg/L和2.0mg/L分别20天时,血清溶菌酶(LSZ)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N1.0—5.0mg/L10天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均极显著(P<0.01)下降;但NH4+-N1.0—4.0mg/L20天时,血清PO活力水平均比10天时有所上升。NH4+-N3.0—4.0mg/L10天或1.0—2.0mg/L20天,以及5.0mg/L10天或3.0—5.0mg/L2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引起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的逐渐下降,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氨氮胁迫 血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两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邹芳 徐洁 +5 位作者 史家源 张鑫 马行空 王安然 葛家春 苗淑彦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7,共7页
为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全程投喂配合饲料(A)和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B)两种投喂模式开展养殖试验。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雄蟹和雌蟹各15只。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 为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及可食部位风味品质的影响,设置全程投喂配合饲料(A)和前期投喂配合饲料+后期投喂冰鲜鱼(B)两种投喂模式开展养殖试验。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雄蟹和雌蟹各15只。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肌肉、肝胰腺和性腺相关品质指标以及肝胰腺和性腺的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及附肢肌肉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剪切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B组的雄蟹性腺指数以及雌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的雌蟹生长性能优于A组(P<0.05),同样地,B组雄蟹肝胰腺和性腺色泽、肌肉胶原蛋白含量也优于A组(P<0.05),且B组的中华绒螯蟹具有更好的风味(P<0.05)。综上所述,前期投喂配合饲料而后期投喂冰鲜鱼的饵料模式对中华绒螯蟹的育肥及风味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后续对于配合饲料的开发建议着重于呈味物质、促胶原蛋白生成和育肥功能饲料的开发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投喂模式 配合饲料 冰鲜鱼 育肥 风味品质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栖息生境选择与行为特征
18
作者 伍烨菱 王思凯 +2 位作者 赵峰 李春波 庄平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行为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在藨草生境中分布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生境。随着仔蟹的生长发育,Ⅲ、Ⅴ期仔蟹在泥底和铁板沙生境中占比增大。在藨草生境中,中华绒螯蟹幼体具有游泳、附着藨草、表栖、埋栖等4种行为,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主要表现为附着藨草行为,Ⅲ期仔蟹的表栖、埋栖行为显著增加。幼体在藨草生境中的蜕壳率显著高于泥生境,而死亡率显著低于泥生境。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体偏好栖息于有利于其生存、发育的藨草等植被生境中,这可能与藨草等植被生境为中华绒螯蟹幼体提供了适宜的庇护场所有关。本研究结果指出了植被生境对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的重要性,丰富了早期生活史资料,并为其资源保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眼幼体 仔蟹 生境选择 行为
下载PDF
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成活、肝胰腺指数和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4 位作者 成永旭 王宗凯 刘强 杨筱珍 陆剑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3,共8页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HUFA对幼蟹60天内的生长和成活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肝胰腺指数、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及18:2n-6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其肝胰腺和肌肉的胆固醇、PL和HUF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BF和BM组),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幼蟹的内分泌调控和生殖蜕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磷脂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成活率 增重率 肝胰腺指数 脂肪酸
下载PDF
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志彪 赵云龙 +2 位作者 周忠良 李娜 杨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血蓝蛋白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鳃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Mg2+-ATPase)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均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肝胰腺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环境中添加0·01mg/L Cu2+就可对中华绒螯蟹代谢酶产生显著影响,并随着Cu2+浓度的增高,对中华绒螯蟹机体的影响逐渐加剧。表明代谢酶活力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肝胰腺 血淋巴 代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