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crust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Yangbi and Eryuan earthquake regions, Yunna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Jia Jia Qingju Wu Fuyun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1年第4期358-366,共9页
A magnitude 5.5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Eryuan County,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China,on March 3.And a magnitude 5.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same place on April 17,2013,i.e.,45 days later.Then,... A magnitude 5.5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Eryuan County,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China,on March 3.And a magnitude 5.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same place on April 17,2013,i.e.,45 days later.Then,on May 21,2021,multiple earthquakes,one with magnitude 6.4 and several at 5.0 or above,occurred in Yangbi County,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China.All of these occurred in the Weixi-QiaohouWeishan fault zone.In this study,1,874 seismic events in Yangbi and Eryuan counties were identified by automatic micro-seism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irst arrivals were picked up manually.Following this,a total of 11,968 direct P-wave absolute arrivals and 73,987 high-quality Pwave relative arrivals were collected for joint inversion via the double difference tomography method.This was done to obtain the regional three-dimensional fine crust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vel time residuals before and after inversion decreased from the initial–0.1–0.1 s to–0.06–0.06 s.The upper crust in the study area,which exhibited a low-velocity anomaly,corresponded to the basin region;this indicated that the low-velocity anomaly in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study area was affected by the basin.Results also showed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s and velocity structure,as there was a lowvelocity body Lv1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at depths ranging from 15–20 km in the Yangbi and Eryuan earthquake regions.In addition,earthquakes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the highlow velocity abnormal transition zone.The low-velocity bod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may be prone to concentrating upper crustal stress,thu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bi and eryuan earthquakes double difference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Weixi-Qiaohou-Weishan fault.
下载PDF
云南洱源地区地壳三维精细速度结构成像
2
作者 曹颖 钱佳威 +1 位作者 黄江培 周青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83,共22页
云南洱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地区中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交会穿过,且地热活动活跃,显示出很强的断裂构造特征。地区内地震活动频繁,2013年以来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发生了多个5级以上地震。文中利用云南区域固... 云南洱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地区中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条断裂交会穿过,且地热活动活跃,显示出很强的断裂构造特征。地区内地震活动频繁,2013年以来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发生了多个5级以上地震。文中利用云南区域固定台网和滇西北密集台阵记录的2008年1月1日—2023年7月20日发生在洱源地区的地震走时数据,采用波速比模型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云南洱源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壳三维V_(P)、V_(S)和V_(P)/V_(S)模型及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表明:1)在龙蟠-乔后断裂以东,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红河断裂和鹤庆-洱源断裂交会处聚集了大量小地震,缺乏中强地震。从现有的层析成像结果分析认为浅层发生的部分小地震可能与地热流体无直接关系,而从浅层向深层逐渐变高的V_(P)/V_(S)值可能暗示深部存在流体,深部流体可能在循环流动过程中逐渐渗透到浅层岩石中,并与部分密集小地震的发生有关。2)2013年以来发生的4个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侧,并呈NNW-SSE走向分布,表明川滇块体西边界断裂系统的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大。3)2013年3月3日和4月17日发生的洱源地震序列主要位于低V_(P)、低V_(S)和低V_(P)/V_(S)值的异常体内。一般而言,如存在流体,则V_(S)比V_(P)下降得更快,从而导致高V_(P)/V_(S)值,而低V_(P)/V_(S)则表明低V_(S)并非由流体所致。因此,现有的成像证据表明地震序列所处区域并不存在流体,从而推断地震序列的发生与流体无直接关系。空间上与洱源地震序列接近的2017年3月27日M_(S)5.1漾濞地震序列也具有相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因此也可能与流体无直接联系。2016年5月18日发生的M_(S)5.1云龙地震序列的主震和部分余震主要位于高V_(P)、高V_(S)和V_(P)/V_(S)相对高值区内,高V_(S)表明并非因存在流体而导致出现相对高的V_(P)/V_(S)值,据此推测主震及周围的余震所处区域可能不存在流体,流体并未直接参与到地震序列的发生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地区 双差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VP/VS
下载PDF
云南省洱源县断裂特征及其对地热的控制作用
3
作者 金文正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地热资源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分析云南省洱源县地热资源分布的构造控制因素,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县域内多条重点断裂进行了野外露头观测和分析,对不同断裂类型两盘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通过三维立体图形对县域内... 地热资源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分析云南省洱源县地热资源分布的构造控制因素,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县域内多条重点断裂进行了野外露头观测和分析,对不同断裂类型两盘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并通过三维立体图形对县域内断裂与地热分布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洱源县域内发育多条大型断裂带,走向以NW−SE向为主,具有多期构造活动,具“压扭性”或“张扭性”特征,并被后期张性断层切割改造;正断层下盘及逆断层上盘具有更大的正应力值和剪应力值,多发育牵引背斜,更容易发育裂缝;断裂构造对温泉的控制作用明显,其中大型走滑断裂可沟通深部热源,温泉热水可沿后期张性断裂发生地下径流,然后可在断裂附近的裂缝发育带、断裂交汇处以及断层尖灭处聚集区,在海拔及第四系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热水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裂缝 应力 地热 洱源
下载PDF
云南省洱源县差异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成因探讨
4
作者 金文正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云南省洱源县构造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多条区域性主干断裂,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及多期演化阶段。为深入分析洱源县断裂和褶皱构造的性质及其空间展布特征,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ArcGIS软件,探讨了该县内构造变形的空间展布规律。... 云南省洱源县构造上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发育多条区域性主干断裂,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及多期演化阶段。为深入分析洱源县断裂和褶皱构造的性质及其空间展布特征,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ArcGIS软件,探讨了该县内构造变形的空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洱源县域内多条区域性断裂具有多期性、多方向性、多极性等特征,并且褶皱构造形成和演化与主干断裂的演化密切相关;(2)洱源县具有东西分带和南北分段差异构造变形特征,其中分带性是指由北北西走向的多条断裂带自西至东构造扩展而在地表所表现出来的分带特征,分段性则反映了新生代以来多条北东东走向的后期断裂对早期构造进行错断和改造之后而在平面上所展现的分布规律;(3)上述差异构造变形特征的形成是由于区域应力场在中新世发生变化所致,应力场由中新世之前的左行压扭性构造应力转为右行张扭性构造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构造变形 分带 分段 褶皱 断裂 洱源
下载PDF
云南省洱源县新构造运动的ESR年代学证据
5
作者 金文正 白万奎 叶治续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云南省洱源县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为详细分析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岩石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样品年龄数据介于62~1007ka之间,属于新构造运动时期;ESR年龄值由西... 云南省洱源县具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为详细分析该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本次研究进行了野外岩石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样品年龄数据介于62~1007ka之间,属于新构造运动时期;ESR年龄值由西向东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更新世以来,洱源县构造运动关键期由西向东逐渐变晚;结合样品所在海拔和ESR年龄,认为现今海拔高的区域,相对构造隆升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具有较大隆升速率;现今海拔较低的盆山接触带新构造运动表现较为强烈,具有较小ESR年龄值、碎屑岩中的多条小型(伴生)断裂,且天然地震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自旋共振 新构造运动 断裂 洱源县
下载PDF
Role of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eliminating schistosomiasis in Eryuan County evaluated by system modelling 被引量:5
6
作者 Yi Dong Chun-Hong Du +6 位作者 Yun Zhang Li-Fang Wang Jing Song Ming-Shou Wu Wen-Can Yang Shan Lv Xiao-Nong Zho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2018年第1期1343-1355,共13页
Background:Schistosomiasis was severely prevalent in Yunnan Province,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ts elimination by convention approaches due to complexity of the nature.We explored the comprehensive model to elimi... Background:Schistosomiasis was severely prevalent in Yunnan Province,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ts elimination by convention approaches due to complexity of the nature.We explored the comprehensive model to eliminate schistosomiasis in Eryuan County,Yunnan Province,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rough integration with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gramme in Erhai Lake,in order to promote an efficient elimination strategy.We expected that this model is able to be tailored to other local settings,which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precisely eliminating the disease in Yunnan Province.Methods:Eryuan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where the data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ities in Erhai Lake and on the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me were collected through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Erhai County government since 2015.System modelling was performed using system dynamics software to establish a simulation model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activities.Results: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control schistosomiasis in Eryuan County consist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i)implementing precise interventions to stop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blocking the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chains and cutting off the route of disease transmission;(ii)employing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co-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chistosomiasis prevention in the study area;and(iii)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personnel involving in the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me.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strategy could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me moving from the control stage to the elimination stage.Conclusions:Ecological approaches implemented in schistosomiasis endemic areas of the Eryuan region are able to improve the co-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chistosomiasis control,providing a new avenue for eliminating schistosomiasis thanks to the application of precise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IASIS Ecological protection Transmission block ELIMINATION System modelling ery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原文传递
2000-2020年洱源县生态敏感性时空变化分析
7
作者 王钰 董亚坤 曾维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为研究对象,采用ENVI与ArcGIS进行数据处理,构建多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单因子、综合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洱源县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类型、综合生态敏感性的不敏感区、轻度敏... 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为研究对象,采用ENVI与ArcGIS进行数据处理,构建多因子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单因子、综合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2000-2020年洱源县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类型、综合生态敏感性的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面积占比呈减少趋势;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类型、综合生态敏感性的高度敏感区面积占比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31.47、21.85、20.76个百分点;植被覆盖指数的高度敏感区从零星分布到“川”字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的高度敏感区分布在除三营镇、邓川镇山间盆地外的大部地区;综合生态敏感性的不敏感区和轻度敏感区分布范围逐步缩小,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洱源县东部及中部的罗坪山脉。洱源县高度敏感区面积快速增加,洱海流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是其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时空变化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下载PDF
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沈艳 王利萍 王巧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564-3568,共5页
目的探究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控制及视觉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神木市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6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 目的探究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控制及视觉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神木市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6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7.63±7.23)岁,糖尿病病程(5.34±1.17)年,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56.92±7.19)岁,糖尿病病程(4.97±1.23)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视觉康复效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视野缺损度(MD)、平均光敏感度(MS)]、自我效能[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ESE)]及生活质量[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问卷(NEI-VFQ-2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BCVA、MD、MS及DESE、NEI-VFQ-25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HbA1c、FPG、2 hPG、MD均低于对照组[(5.14±0.62)%比(5.81±0.74)%、(5.64±1.04)mmol/L比(6.39±1.12)mmol/L、(6.32±1.13)mmol/L比(7.49±1.04)mmol/L、(8.37±1.13)比(10.34±1.17)],BCVA、MS及DESE、NEI-VFQ-2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85±0.21)比(0.72±0.24)、(17.89±1.03)比(17.08±0.91)、(91.37±8.28)分比(81.26±8.46)分、(46.34±7.09)分比(41.06±6.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1、3.218、4.996、7.942、2.673、3.865、5.600、3.605,均P<0.05)。结论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在降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指标及增进视觉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 血糖水平 视觉康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浅析洱源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
9
作者 冯秀英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5期156-158,共3页
论文概述了洱源县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洱源县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措施,对有效治理洱源县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洱海,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洱源县 农村 面源污染现状 治理措施
下载PDF
云南洱源碎屑岩层系构造裂缝密度影响因素
10
作者 金文正 白万奎 《云南地质》 2023年第4期409-416,共8页
云南洱源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其“输”“储”空间与构造裂缝密切相关,为探讨构造裂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洱源县白垩系、三叠系、泥盆系和志留系等碎屑岩层系,通过地质类比法,将野外地质露头的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应用于覆盖区... 云南洱源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其“输”“储”空间与构造裂缝密切相关,为探讨构造裂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洱源县白垩系、三叠系、泥盆系和志留系等碎屑岩层系,通过地质类比法,将野外地质露头的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应用于覆盖区下覆及深部地层,预测构造裂缝发育有利区,梳理构造裂缝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洱源西部及中北部为碎屑岩层系构造裂缝发育有利区;其中白垩系、三叠系和泥盆系断裂能够显著影响构造裂缝密度的距离分别为1km、0.8km和0.5km;在剖面上,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地层单层厚度逐渐表现出与构造裂缝存在负相关性,中浅部地区断裂对裂缝密度影响明显,深部区域断裂对裂缝密度影响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裂缝密度 断裂 地热 云南洱源
下载PDF
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雅兰 过龙根 +3 位作者 尹成杰 公莉 罗泽凤 徐淑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5-631,共7页
为探讨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每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及水环境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法评价洱源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探讨浮游植物的季节演... 为探讨云南大理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每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及水环境指标,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法评价洱源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探讨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特征。结果表明:洱源西湖为低透明度且浊水状态的富营养化水体;研究期间共镜检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2属,划分为23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MP[颤藻(Oscillatoria sp.)]、S1[伪鱼腥藻(Anabaenopsis sp.)]、H1[鱼腥藻(Dolichospermum sp.)]和SN[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sp.)]为优势功能群,其均为蓝藻门的丝状藻类;秋季浮游植物主要以颤藻、拟柱胞藻为主,冬季和春季主要以伪鱼腥藻和颤藻为主,而夏季主要以颤藻和鱼腥藻为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洱源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水温、pH、正磷酸盐浓度与可溶性总磷浓度,尤其是可溶解性磷(主要为PO_(4)^(3-)-P)浓度变化促成了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洱源西湖的富营养化状态为丝状蓝藻占优势且藻类结构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西湖 浮游植物功能群 演替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大理洱源县草地资源概况及草畜平衡分析
12
作者 张晓娟 薛世明 +4 位作者 李成 段佳鑫 钟绍丽 李鸿基 张美艳 《草学》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洱源县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奶牛养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奶牛改良和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介绍了洱源县天然草地的主要类型与分布、草地质量分级、各乡镇草地分布情况和面积、草原退... 洱源县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奶牛养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奶牛改良和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介绍了洱源县天然草地的主要类型与分布、草地质量分级、各乡镇草地分布情况和面积、草原退化程度、草食畜牧业现状和人工饲草种植情况;并系统分析了草畜平衡状况。洱源县天然草场面积42200hm^(2),天然草场产草量为193500吨,可载畜449200个羊单位。草原类型主要有暖性灌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3种类型。2021年种植优质牧草202733hm^(2),干草产量32700吨,主要种植有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和箭筈豌豆等。系统分析得出目前洱源县草畜状况基本平衡,但存在天然草场利用率较低,且在部分乡镇出现季节性饲草短缺现象,邓川镇、凤羽镇、炼铁乡、茈碧湖镇存在明显的草畜矛盾,产草量远不能满足家畜养殖。今后应在山区加大对天然草场的利用,通过适度放牧和轮牧来合理利用和促进草场更新。在坝区,充分利用冬闲田、季节性轮歇地等建立优质一年生草地,开展青贮或干草调制加工,缓解草畜矛盾,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县 草地资源 饲草种植 草食畜牧业 草畜平衡
下载PDF
洱源县生态湿地建设问题与修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秀英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0期68-73,79,共7页
概述了洱源县生态湿地修复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湿地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洱源县生态湿地状况,提出了建立健全湿地管理运行机制、综合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极力争取政策支持、加强科学监测、完善湿地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体系、严格环保执... 概述了洱源县生态湿地修复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湿地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洱源县生态湿地状况,提出了建立健全湿地管理运行机制、综合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极力争取政策支持、加强科学监测、完善湿地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体系、严格环保执法和强化宣传教育等7条相应的治理措施,对湿地的修复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湿地的“拦、截、蓄、净、用、排”等生态功能,形成洱海源头连片湿地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削减初期雨水和农田面源尾水负荷。从而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洱海,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湿地 修复建设 洱源县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滇西岩溶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波 张华 王金文 《云南地质》 202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在岩溶地区勘探工作中,物探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岩溶勘探中对不良地质体有效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云南洱源县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溶洞区高密度电法及钻探探... 在岩溶地区勘探工作中,物探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岩溶勘探中对不良地质体有效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云南洱源县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溶洞区高密度电法及钻探探测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述高密度电法结合勘探在岩溶发育地区工程建设中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勘探 高密度电法 钻探验证 云南洱源
下载PDF
云南洱源县溪灯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15
作者 李小明 张国明 洪明春 《云南地质》 202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云南洱源县溪灯坪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新近系上新统三营组二段第三层(N 2 S 2-3)和第二层(N 2 S 2-2)硅质角砾岩、硅化粉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堆积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床成因类型为喜山期浅成(富... 云南洱源县溪灯坪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新近系上新统三营组二段第三层(N 2 S 2-3)和第二层(N 2 S 2-2)硅质角砾岩、硅化粉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堆积物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床成因类型为喜山期浅成(富碱)构造岩浆活动初始成矿-第四纪热泉活动叠加改造形成的蚀变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构造控矿 控矿因素 成矿模式 溪灯坪金矿 云南洱源
下载PDF
洱源白族丧葬习俗及其价值探析
16
作者 杨成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仪式所蕴含的信仰及其价值进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白族 丧葬习俗 过渡礼仪 文化内涵
下载PDF
2013年洱源M_S5.5地震序列M_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军 苏有锦 +2 位作者 李孝宾 叶泵 陈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333,共7页
利用云南省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13年3月3日洱源MS5.5地震前后共10次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洱源MS5.5地震前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变化特征,结合精定位结果、震后现场灾害评估报告及震区地质构造情况,判定... 利用云南省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据,采用CAP方法计算了2013年3月3日洱源MS5.5地震前后共10次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洱源MS5.5地震前后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变化特征,结合精定位结果、震后现场灾害评估报告及震区地质构造情况,判定维西—巍山断裂以西的苍山西麓炼铁盆地东缘主边界断裂带为洱源MS5.5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节面Ⅱ(走向160°、倾角48°、滑动解-99°)为其发震断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洱源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鹤庆-再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走滑活动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晓明 李德文 +3 位作者 孙昌斌 康艳蕊 刘睿 张亚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7,共9页
鹤庆–洱源断裂带是滇西北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质、特征和活动历史的研究可为区域地震活动评价和震害防御提供依据,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历史和方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基岩山区的室内... 鹤庆–洱源断裂带是滇西北活动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质、特征和活动历史的研究可为区域地震活动评价和震害防御提供依据,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特征、历史和方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基岩山区的室内外调查和研究,结合光释光和14C定年,初步查明该段断裂具有复杂的空间展布格局,由多条左旋走滑性质的分支断裂构成,它们共同吸收了断裂带在鹤庆盆地南端与洱源盆地北端之间的走滑分量;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局部地段兼具正断或逆冲性质;剖面地层断错和覆盖关系表明该段断裂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现有证据表明最新活动时代约为距今2万年。结合区域构造环境,作者认为鹤庆–洱源断裂带中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是对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响应,其左旋走滑符合滇中次级块体顺时针转动模型,是块体旋转在角端的局部应变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庆–洱源断裂 晚更新世 左旋走滑 青藏高原隆升 块体旋转
下载PDF
2013年洱源M_S5.5和M_S5.0地震发震构造识别 被引量:32
19
作者 赵小艳 付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0-650,2,共11页
采用Hypo2000和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云南洱源MS5.5和MS5.0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精定位后洱源地震序列分布优势方向集中在160°;用CAP方法反演了两次5级地震震源机制,节面Ⅱ的走向158°和157°与余震优势分布... 采用Hypo2000和双差定位方法对2013年云南洱源MS5.5和MS5.0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精定位后洱源地震序列分布优势方向集中在160°;用CAP方法反演了两次5级地震震源机制,节面Ⅱ的走向158°和157°与余震优势分布方向一致;现场考察MS5.5和MS5.0地震极震区的长轴方向也是NW向.上述结果与维西—乔后断裂NNW走向一致,据此判定该断裂为洱源MS5.5和MS5.0地震的发震构造.序列震源机制解显示,洱源地震序列表现出不同的错断性质以及不同方向主压应力,可能与维西—乔后断裂所处区域复杂构造应力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地震序列 精确定位 震源机制 维西-乔后断裂
下载PDF
云南洱源井水温在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玉川 晏锐 胡小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4-677,I0002,共5页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99.87°E,25.67°N)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发生后,我们对震中附近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显示云南省地震台在2021年2月24日提出洱源井水温异常...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99.87°E,25.67°N)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发生后,我们对震中附近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显示云南省地震台在2021年2月24日提出洱源井水温异常,该井水温在漾濞M_(S)6.4地震前呈现明显的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 异常特征 地震台 地下流体观测 大理白族自治州 洱源 漾濞县 异常现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