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巴志新 王珏 +2 位作者 李华冠 巨佳 陶学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85-188,共4页
基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系统性工程、多方合力等特点,通过构建“全覆盖”理论课程体系、“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第一二课堂有机衔接和建设保障体系等措施,在材料类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 基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系统性工程、多方合力等特点,通过构建“全覆盖”理论课程体系、“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第一二课堂有机衔接和建设保障体系等措施,在材料类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融合育人模式。通过改革实践,实现课程思政、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工程伦理素养显著提升。该探索将为工科院校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 课程思政 育人模式 应用型本科 实践
下载PDF
“何必”曰“利”:孟子仁义观再探——以先秦义利的互训、对立关系为线索
2
作者 聂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4,212,213,共16页
《孟子》首章中“王何必曰利”的表述,在后世围绕“义利之辨”的儒家经学阐释以及当下学界的相关讨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过往研究多聚焦探讨与阐发孟子之“利”的具体指涉,这可能是受限于宋明儒家之后一直流行未蔽的孟子被“圣化”之... 《孟子》首章中“王何必曰利”的表述,在后世围绕“义利之辨”的儒家经学阐释以及当下学界的相关讨论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过往研究多聚焦探讨与阐发孟子之“利”的具体指涉,这可能是受限于宋明儒家之后一直流行未蔽的孟子被“圣化”之风。然而,当我们将孟子的辟利之举置于先秦普遍义利互训的关系,即孟子所处的诸子论辩语境之中进行考察,孟墨二者的仁义观在“利他”性上呈现了较大的差异。以此重新审视《孟子》中的诸多记载,及孟子“何必曰利”的仁义之道,我们发现孟子不仅在思想层面排除“利”的负面内涵,也无可避免地将“利”的正面指涉———包括合理正当的“利他”动机,一并与“仁义”相隔离。此举让孟子之仁义既难达到“形而上”之利他的哲学高度,也使其“形而下”的施行范围受限于战国征战环境,受制于伦理纲常,无奈于国家强弱和大小,甚至在那些更为在乎如何权衡“利”的战国学者们眼中,成为诸侯王、谋士们借“仁义”之名来遮盖其“自利”之实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观 义利互训 孟墨之别 利他 君亲伦常
下载PDF
论伦理共识之可能——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共识论
3
作者 龚群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5,197,共17页
史蒂文森是重要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研究重心之一就在于如何克服和消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上的分歧和冲突,从而达到伦理共识和伦理一致。为此,史蒂文森提出了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两个工作模式是前后关联... 史蒂文森是重要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研究重心之一就在于如何克服和消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上的分歧和冲突,从而达到伦理共识和伦理一致。为此,史蒂文森提出了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两个工作模式是前后关联的,即第二工作模式是第一工作模式的推进。第一工作模式主要建构在道德语言的情感性特征上,利用道德语言的情感作用来试图达成伦理上的共识和一致。第一工作模式可能过于简单化,从而伦理上的劝说力量可能不够,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判断理由或事实性描述的内容,从而使得解决分歧和克服冲突更有说服力。这说明信念(belief)在克服伦理分歧达成伦理共识和一致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森 伦理语言 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工作模式
下载PDF
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和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谷振宇 程森林 陈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8期132-135,139,共5页
针对工程素养伦理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围绕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中的知识点,以学生和教师为叙事主体,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 针对工程素养伦理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围绕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中的知识点,以学生和教师为叙事主体,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过程化考核等方面,对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进而对该教学模式的特色进行总结。该课程教学的实践表明,对于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而言,基于叙事的教学法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工程素养 工程伦理 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工科研究生工程伦理沉浸式教学研究
5
作者 彭思齐 段斌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3期85-88,共4页
在工科研究生工程伦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照搬西方模式、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该文针对当前工程伦理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思政,提出一种沉浸式工程伦理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融入中国元素,提高学生积... 在工科研究生工程伦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照搬西方模式、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该文针对当前工程伦理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思政,提出一种沉浸式工程伦理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融入中国元素,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工程伦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沉浸式教学 工科研究生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艺萌 李薇薇 +1 位作者 门月华 张春雷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3期338-341,共4页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人类医学卫生健康更好发展、医学院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及医德精神与医德实践相融入的需要。通过深入探讨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融入的新模式、激发医学生自身修养融入实践的新动力以及新时代下培养医学生成长的新途径...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是人类医学卫生健康更好发展、医学院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及医德精神与医德实践相融入的需要。通过深入探讨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融入的新模式、激发医学生自身修养融入实践的新动力以及新时代下培养医学生成长的新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精选医德教育队伍,学习伦理学与人文教育,以医学生为中心,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环境等具体措施,从而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以期培养医学生成长为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挑战的卫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医德教育 医学生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大学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分析与融入方式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小梅 陈卓玲 +1 位作者 张锦 孙冰 《高教学刊》 2023年第5期53-55,60,共4页
在对工程人才道德认知的要求下,对工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无疑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结合全面育人观的要求,对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进行分析和融入方式探索十分必要。该文分析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以“高等学校课... 在对工程人才道德认知的要求下,对工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无疑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结合全面育人观的要求,对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进行分析和融入方式探索十分必要。该文分析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框架对高校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析,并对工学类专业工程伦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类专业 工程伦理 课程思政 融入方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能力与伦理治理协同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海燕 刘进 +3 位作者 卢安文 王永 叶建梅 杜茂康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相关数字技术的创新使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具有交叉学科的显著特征。本文阐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能力与伦理治理协同培养的重要性,构建了“反馈、调整与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相关数字技术的创新使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具有交叉学科的显著特征。本文阐述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能力与伦理治理协同培养的重要性,构建了“反馈、调整与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中,该专业融入ICT科技伦理治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伦理思维的双维度发展潜力。能力与伦理治理协同培养模式突出了人才分类培养和特色培养的可持续性,既有利于大数据计算思维与推理能力的提升,又使得学生能形成科技伦理和数据治理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科学 教育模式 信息系统 伦理思维
下载PDF
以工程伦理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思政2.0”体系构建-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9
作者 史焕聪 汪力 +2 位作者 冯磊 彭斌 韩梦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18-323,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日趋专业化、细致化,亟需围绕学科专业方向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上海理工大学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核心,系统化构建适用于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2.0”体系。首先,打造具备“国...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日趋专业化、细致化,亟需围绕学科专业方向统筹规划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上海理工大学以“工程伦理”课程建设为核心,系统化构建适用于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2.0”体系。首先,打造具备“国际化”背景,“专业化”教材与“系统化”设计的“工程伦理”精品课程。其次,利用工程专业的项目集管理PgMP和敏捷项目管理ACP的高效模式,精准构建以“工程伦理”为核心的“课程思政2.0”育人体系。通过以上两个步骤,从宏观层面保障工科类专业最终完成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跨越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伦理 “课程思政2.0”
下载PDF
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实现
10
作者 李安萍 侯赛 杨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3-67,共5页
工程专业学位向工程类专业学位的转变,是使工程专业学位适应产业和工程交叉融合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应然层面,工程伦理教育具有促进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工程伦理观念内化于心的功能;实然层面,工程伦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知识传授... 工程专业学位向工程类专业学位的转变,是使工程专业学位适应产业和工程交叉融合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应然层面,工程伦理教育具有促进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工程伦理观念内化于心的功能;实然层面,工程伦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知识传授方式、工程伦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等现象使通过学校工程伦理教育实现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伦理的养成大打折扣。因此,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应着眼于科学教育模式的应用和适当教育方式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类专业学位 工程伦理 教育模式 教育方式
下载PDF
基于工程伦理教育探析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丽丽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9-54,共6页
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对职业教育高素质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提出了新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主动的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伦理视野开阔清晰。然而,职业院校在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伦... 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对职业教育高素质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提出了新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主动的创新意识、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伦理视野开阔清晰。然而,职业院校在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伦理教育理念缺失、教育实践缺位等问题,通过解析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内涵与伦理表征,从顶层设计理念转变、行企深度参与、课程体系重构、评价方式改革四个维度提出基于工程伦理教育的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工程师 工程伦理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伤寒琢》在中医实习生中的教学及考核实践
12
作者 马俊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41-45,共5页
目的阐明基于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及线下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伤寒琢》中医实习生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22年7—9月,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五中医实习生60名,运用分层随机法分成线下组及混合组,... 目的阐明基于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及线下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伤寒琢》中医实习生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22年7—9月,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五中医实习生60名,运用分层随机法分成线下组及混合组,各30名,每组总课时皆为36学时。线下组为《伤寒琢》线下教学,而混合组选择《伤寒琢》线上线下联合教学。课程后两组分别进行考核,分为临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考核及统一试卷考试,同时课程结束后对教师及学生分别进行反馈调查。结果混合组学生中医临床诊疗操作、医德考核、SP打分、试卷考试及总成绩皆优于线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教师及学生对课程的反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慕课对《伤寒琢》课程的线下教学具有促进作用,且不同教学方法并不影响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琢》 中医实习生教育 混合式教学模式 精诚合一 标准化病人考核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
下载PDF
情感关怀理论视角下中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的异化与匡正
13
作者 韩瑞琪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10期13-17,共5页
道德教育担负着贯彻立德树人和推进教育公平的时代使命。然而,由于功利主义与唯分数论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使得教育者对学生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鉴于此,文章基于诺丁斯倡导的情感关怀理论,以榜样、... 道德教育担负着贯彻立德树人和推进教育公平的时代使命。然而,由于功利主义与唯分数论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使得教育者对学生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鉴于此,文章基于诺丁斯倡导的情感关怀理论,以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为途径,力求对以灌输美德为主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异化进行匡正,实现建立在关心与尊重基础上的新型道德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模式 情感关怀 关心 关怀伦理
下载PDF
深度学习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研究——以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为例
14
作者 蔡梅 王卫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8期1-5,13,共6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推进,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当前主流教学模式,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成为重要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探讨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路径,包括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推进,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当前主流教学模式,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成为重要议题。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探讨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路径,包括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结果导向改进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以期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职业道德
下载PDF
高校师生互动师德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凤勇 宋宏伟 +1 位作者 刘晖 陆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4-128,共5页
以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时代要求为出发点,以主题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借助教育模式理论,构建了高校师生互动师德建设的新模式。该模式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两者在师德建设上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师德建设的需求和评判,尊重高校师生的认... 以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时代要求为出发点,以主题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借助教育模式理论,构建了高校师生互动师德建设的新模式。该模式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两者在师德建设上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师德建设的需求和评判,尊重高校师生的认知特点,以师生相互激励为原则,以师生互动为主要途径,以形成师生共建共享高尚师德的良性循环为最终目的。该模式较好解决了高校师德建设现存问题,实践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生互动 师德建设 模式
下载PDF
企业网络营销道德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时刚强 薛永基 苗泽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3-116,共4页
21世纪网络营销必将成为企业成功营销的必备手段之一,而网络营销中出现的诸多道德问题却阻碍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不道德的营销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短暂的,要想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道德建设,并从外部约束... 21世纪网络营销必将成为企业成功营销的必备手段之一,而网络营销中出现的诸多道德问题却阻碍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不道德的营销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短暂的,要想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道德建设,并从外部约束机制和内部自律两个方面来解决网络营销道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营销 营销道德 文化建设 模式
下载PDF
论层级内化模式的构建——以医学院校为例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骞 田润平 +4 位作者 陈静漪 朗爽 谭曦 张靖 谷晓红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学术规范,更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和品质的建立,贯穿学生发展始终。然而目前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存在或未融入教育教学大环境,或方式单一、不系统连贯的问题,不符合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本文以内化理论为基础,... 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学术规范,更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和品质的建立,贯穿学生发展始终。然而目前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存在或未融入教育教学大环境,或方式单一、不系统连贯的问题,不符合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本文以内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特点,结合实际操作,尝试提出"层级内化"这一新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模式,并从背景、理论基础、理论模型、应用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介绍,分析总结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德教育 层级内化模式 研究生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现状与教育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毅 郭继志 +2 位作者 胡善菊 高润国 沈郁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4期511-513,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现状,为高校建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网络伦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变量相比其他变量在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方面差异显著。结论高校应重视网络...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现状,为高校建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20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网络伦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性别变量相比其他变量在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方面差异显著。结论高校应重视网络伦理教育,丰富网络伦理教育内容,拓展网络伦理教育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伦理 危机 伦理教育模式 伦理教育实践
下载PDF
普世伦理如何可能 被引量:16
19
作者 万俊人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6,共10页
本文是我对同一主题探究的继续:关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方法论问题。基于一种“弱伦理模式”或低度普世化的立场,我主张通过由多元文化对话到公共理性共识的文化解释-理性推理之二维平行求证方式,寻求道德共识,从而建构一种低限度的可行的... 本文是我对同一主题探究的继续:关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方法论问题。基于一种“弱伦理模式”或低度普世化的立场,我主张通过由多元文化对话到公共理性共识的文化解释-理性推理之二维平行求证方式,寻求道德共识,从而建构一种低限度的可行的普世伦理。我承认并重视多元宗教作为普世伦理之文化价值资源的重要意义,但质疑任何以宗教作为普世伦理之基础的“强伦理模式”,甚至也不相信通过“弱宗教模式”来建立普世伦理的实际可行性。在文化多元、政治多极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实际条件下,建立一种“弱伦理模式” 的普世伦理是惟一可以合理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伦理 “弱伦理模式” 多元文化对话 公共理性共识 普遍道义的约束
下载PDF
从单一到系统:医德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光强 王晓敏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美德论为核心的传统单一性医德教育模式的局限,表现为教育规范与医疗实践之间存在断裂、核心语词的花瓶化。医德教育模式的转型是现代医学模式民主性的内在要求。其目标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关键在于教育核心语词的可操作性转换的实现。
关键词 医德教育模式 单一性 系统性 可操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