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治理视角下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研究
1
作者 宁亚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民族事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既是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也是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立足于中国民族事务治理实践,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 民族事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既是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也是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立足于中国民族事务治理实践,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方向,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根本目标,国家权力机构与各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体结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关系格局的进程。中国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吸收了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优势,但摒弃了西方治理理论“去中心化”“去国家化”的理念,与西方治理理论强调政府与非政府、公共与私人的二元对立与分离存在根本不同。党的领导、政府的统筹和组织,在构建稳定有序和谐高效的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民族事务治理主体关系现代化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强调,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民族事务治理 主体关系 共同性 现代化
下载PDF
辽夏关系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2
作者 张小曼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9-72,共4页
辽夏关系一定程度上受到10至13世纪中国北方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辽夏关系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圣宗时期,辽主夏从,联合制宋,辽朝占据主导地位;兴宗时期,辽夏交恶,战事迭起,辽朝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仍维持辽夏臣属关系;道宗、天祚... 辽夏关系一定程度上受到10至13世纪中国北方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辽夏关系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圣宗时期,辽主夏从,联合制宋,辽朝占据主导地位;兴宗时期,辽夏交恶,战事迭起,辽朝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仍维持辽夏臣属关系;道宗、天祚帝时,夏辽敦睦,协同抗金,尤其是辽末,西夏反客为主,在辽夏关系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西夏 辽夏关系 民族互动
下载PDF
物见共融:南宋与金境内瓷器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3
作者 张大鹏 司伟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 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融态势。南宋境内的金瓷与金境内的南宋瓷,体现了双方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本文选取宋金境内典型窑址出土的瓷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揭示两国瓷器之间的交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瓷器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深层联系。我们希望通过考古学的视角,为宋金时期南北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 瓷器 分期 交流关系 形成原因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广西毛南族傩面具的色彩关系与创新设计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槿坡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83-185,共3页
毛南族傩面具是傩戏表演不可缺少的道具,丰富的傩面造型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劳动智慧,反映出了毛南人历史文化与精神信仰。本文通过对傩面具进行色彩提取,将傩面色彩归纳分析,总结其运用规律,构建可行的设计流程,并对毛南族傩面具进行了创... 毛南族傩面具是傩戏表演不可缺少的道具,丰富的傩面造型凝聚了民间艺人的劳动智慧,反映出了毛南人历史文化与精神信仰。本文通过对傩面具进行色彩提取,将傩面色彩归纳分析,总结其运用规律,构建可行的设计流程,并对毛南族傩面具进行了创意性的设计实践,以期为毛南族傩文化的多元化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让毛南族傩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南族 傩面具 色彩关系 文创设计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5
作者 金颖若 向富华 《旅游论坛》 2023年第4期40-50,共11页
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但是目前对于创业韧性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基于网络管理能力视角探讨了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创业韧性的形成机制。具体而言,... 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但是目前对于创业韧性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基于网络管理能力视角探讨了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创业韧性的形成机制。具体而言,文章构建了一个描述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嵌入、关系导向、创业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两个旅游目的地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管理能力通过结构性嵌入间接影响创业韧性,关系导向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结构性嵌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这些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把创业韧性理解为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作用于其创业网络的结果,揭示了创业韧性的产生过程,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解释框架。这些发现的管理启示在于:提高旅游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旅游创业者关系导向意识,引导旅游创业者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和商业网络,最终提升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创业者 网络管理能力 网络嵌入 关系导向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西南各民族水文化进展评析和趋势展望
6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陈子华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1,163,共11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搭建了与国际学界水文化研究的对话点,但少有超出族别研究园囿,存在定义泛化、方法固化、对象简约化等问题。当下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水污染、水治理、水安全议题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水文化研究不应该被定位为片面、泛化的文化表征,而应当同现实的水文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并对国家水情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议题作出积极、直接的回应。因此,在了解民族与水环境共存、共生态势基础上,加强水文化调查资料整理、多学科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以及西南民族水文化与国家政策的互动关联性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评估其适应机制、适应效能,并在现代发展中加以利用,这是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的一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西南各民族 生态民族学 知识图谱 共被引关系
下载PDF
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
7
作者 顾尔伙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2期92-97,共6页
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是西南民族文化场域、乡村教师和核心素养等视域融合后产生的重要议题。研究采取推导逻辑和结构关系等基本策略,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借鉴、文本分析和德尔菲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 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是西南民族文化场域、乡村教师和核心素养等视域融合后产生的重要议题。研究采取推导逻辑和结构关系等基本策略,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借鉴、文本分析和德尔菲法等方法,对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框架进行了构建。研究发现: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核心素养框架由三个维度构成,即个人素养、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具体展现为六个方面的素养,即自我素养、社会素养、认知素养、功能素养、语言素养、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乡村教师 教师核心素养 角色 关系
下载PDF
中国5个人群的牙齿形态特征对比研究
8
作者 祝海歌 乔辉 +4 位作者 杨晨 张航 文少卿 夏斌 谭婧泽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5-774,I0002,共11页
牙齿形态特征具有高度遗传性,在不同地理人群中差异显著。本研究对汉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和维吾尔族的26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5个人群在牙齿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并据此构建群体关系。研究发现铲形门齿(SUI1)、双铲形门齿(DSU... 牙齿形态特征具有高度遗传性,在不同地理人群中差异显著。本研究对汉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和维吾尔族的26项牙齿形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讨5个人群在牙齿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并据此构建群体关系。研究发现铲形门齿(SUI1)、双铲形门齿(DSUI1)、远中副嵴(DARUC)、次尖(C4UM2)、第5尖(C5UM1)、舌侧齿尖变异(PVLP1)、四尖型(C4LM2)、下次小尖(C5LM2)、转向皱纹(DWLM1)、十型沟纹(GP十LM1、GP十LM2)等特征在5个人群中差异最大,汉族的铲形门齿、双铲形门齿、远中副嵴和转向皱纹出现率较高;回族和蒙古族的舌侧齿尖变异相对偏高;苗族的十型沟纹和第5尖的出现率最高;维吾尔族的下颌四尖型高频是区别于其他4个人群的主要牙齿特征。多重对应分析揭示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关系最密切,蒙古族与回族、苗族之间的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不仅为探讨中国各人群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群间关系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还将为今后探索人群的牙齿复杂遗传结构提供重要的牙齿人类学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形态特征 汉族 少数民族 群体关系 多重对应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视阈下汉语教材中少数民族形象塑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璇 韩佳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3年第1期20-32,共13页
构建全面、真实的少数民族形象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打破偏见与误解,优化国际汉语教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走遍中国》《中文听说读写》《发展汉语》及《新实用汉语》四套国际汉语教材,以多模态话语分析及态度评价理论为依据... 构建全面、真实的少数民族形象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打破偏见与误解,优化国际汉语教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走遍中国》《中文听说读写》《发展汉语》及《新实用汉语》四套国际汉语教材,以多模态话语分析及态度评价理论为依据,考察上述教材中少数民族形象的呈现方式、呈现内容及对少数民族的态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形象可通过“人物、地域、物质、行为、精神”五个维度共同塑造,所选教材的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均体现出对少数民族的积极态度。但是,教材中仍存在对各民族关注度不均、模态使用单一、现代性特征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形象 多模态话语分析 图文关系 态度评价理论 国际汉语教材
下载PDF
从“聚焦”到“延展”——唐宋时期西南民族关系的多维研究与反思
10
作者 段丽波 杨泽宇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7,共13页
唐宋时期西南民族关系是西南边疆民族关系的历时性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历史的区域性场景,在西南民族从“多元共存”到“渐趋一体”的发展进程中,其上承魏晋之分散格局,下启元明之合流动势,起到由表及里的“分化—整合”再到“重组—... 唐宋时期西南民族关系是西南边疆民族关系的历时性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历史的区域性场景,在西南民族从“多元共存”到“渐趋一体”的发展进程中,其上承魏晋之分散格局,下启元明之合流动势,起到由表及里的“分化—整合”再到“重组—融合”的关键性过渡作用,受到学界的关注,亦不乏专门性质的学术研论。在族群关系活跃与政权博弈频发的唐宋西南边疆,民族之间持续进行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民族关系研究的“一元内核”;“唐宋时期”与“西南边疆”则共同构成研究的“时空双重维度”;其中呈现出政治、经济与文化之“三层结构”,是西南民族多样的社会图景与历史关系的具体面向。在从“聚焦”到“延展”的渐进视角中爬梳唐宋时期西南民族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既有益于廓清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发展理路,也可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发展的内在机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路径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西南地区 民族关系 多元一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阐释和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1
作者 明庆忠 韩璐 刘宏芳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6,共9页
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厘清旅游和民族三交的关系层次对旅游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交互范畴的拓展价值。旅游和民族三交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内涵、关系逻辑和关系形态,旅游者... 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厘清旅游和民族三交的关系层次对旅游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交互范畴的拓展价值。旅游和民族三交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内涵、关系逻辑和关系形态,旅游者异地构建“族际互动”促发多元主体身心发展和族际团结进步是其关系内涵;核心吸引、过程推进、场域支撑和人本理性构成多层次关系互动逻辑;族际主体间围绕族群文化和族际共有文化构建起旅游业态和日常民族三交的符号交互系统。文章据此提出了旅游与民族三交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旅游促进民族三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内在逻辑 关系系统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制作“舞蹈”:一个总体社会现象的注解
12
作者 林钰琼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基于福建华安高山族传统舞蹈发展过程的分析,解释高山族人演出时对舞蹈的热情与日常生活中对舞蹈的疏离这一强烈反差,并用莫斯的“总体社会现象”观点来解释反差中不同面向的关系及其作用。以高山族舞蹈为主的文化展演,是在民族工作和... 基于福建华安高山族传统舞蹈发展过程的分析,解释高山族人演出时对舞蹈的热情与日常生活中对舞蹈的疏离这一强烈反差,并用莫斯的“总体社会现象”观点来解释反差中不同面向的关系及其作用。以高山族舞蹈为主的文化展演,是在民族工作和对台工作背景下政治、经济、亲属关系、生计、审美、身体等各种关系的叠加和呈现。研究发现,不同力量在各种节点上对舞蹈发明或表达的意涵和关系,会成为下一次进行意义生产的前提而非否定的对象,通过展演将原本积累的意涵同时表达出来。本案例有助于我们在经验事实基础上反思各族人民在具体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展演 总体社会现象 关系总体主义 高山族
下载PDF
贵州省7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比较研究
13
作者 李淑华 张昊 +5 位作者 罗丽 陈鹏宇 胡锡阶 万卫红 刘燕飞 余丽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目的基于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探究贵州汉族与苗族与5个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关系。方法通过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应用Arlequin v3.5软件计算各基因座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及P值,应用Phylip 3.695软件计算7个... 目的基于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探究贵州汉族与苗族与5个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关系。方法通过15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应用Arlequin v3.5软件计算各基因座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及P值,应用Phylip 3.695软件计算7个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应用TBtools软件进行可视化热图和聚类分析;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采用MEGA 7.0和SPSS 26.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遗传分化系数Fst及P值显示,贵州汉族或苗族群体分别与布依、水、仡佬、侗和土家族5个群体比较,遗传分化程度都较低(Fst分别介于0.00002~0.02567和0.0002~0.0377),但是汉族与苗族群体比较时显示出相对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Fst介于0.00111~0.01861)。Fst及P值、Nei’s遗传距离、热图、系统发生树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显示,贵州汉族与仡佬族、侗族和土家族的遗传关系最近,与水族和布依族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与苗族的遗传关系最远。且苗族与布依、水、仡佬、侗和土家族5个民族之间遗传关系较远。结论贵州汉族与苗族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最大,而苗族与布依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和土家族5个少数民族之间遗传差异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贵州 民族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关系
下载PDF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正确把握西藏民族工作“四对关系”
14
作者 史本林 雷梦恒 李添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153,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的深刻要义,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正确把握“四对关系”是开创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的深刻要义,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正确把握“四对关系”是开创这一主线工作新局的内在要求。西藏是党和国家边疆民族工作治理的重要区域,肩负着拱卫我国西南边陲的重大政治责任。如何理解“四对关系”的内涵,如何正确把握“四对关系”的必要性,如何正确把握“四对关系”的路径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民族工作 “四对关系”
下载PDF
论我国民委系统民族关系预警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3
15
作者 阎耀军 张美莲 王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4,共8页
民族关系预警机制由民族关系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运行流程、监督执行以及保障系统构成。根据预警机制的功能链条,预警管理活动可分为信息汇集、信息分析、警情研判、警级发布、警势预控、应急管理等环节。只有当这些环节一... 民族关系预警机制由民族关系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运行流程、监督执行以及保障系统构成。根据预警机制的功能链条,预警管理活动可分为信息汇集、信息分析、警情研判、警级发布、警势预控、应急管理等环节。只有当这些环节一一贯穿到民委组织系统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去并协同运转,民族关系预警机制才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委系统 民族关系 预警机制 构建
下载PDF
超越回汉关系的“熟人社会”——以张家川的汉族葬礼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小岩 全美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6,共5页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汉族聚居村庄某人家的葬礼仪式中,考虑到前来慰问的回族亲友较多,主人家专门聘请回族厨师前来做清真饮食,从仪式的很多细节中体现出回汉群众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相互尊重生活习惯,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民...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汉族聚居村庄某人家的葬礼仪式中,考虑到前来慰问的回族亲友较多,主人家专门聘请回族厨师前来做清真饮食,从仪式的很多细节中体现出回汉群众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相互尊重生活习惯,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民族差别的藩篱,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超越了民族关系。以此微小个案可以管窥张家川地区良好的回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也可以验证通常接触理论和工具性依赖理论,说明长期的共同生活与频繁接触,使回汉群众逐渐发展出比相互尊重更进一步的联系与情谊,是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川 民族关系 熟人社会 葬礼仪式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滇南山地多民族农业文化景观的演变及其民族共生关系响应——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斌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51,共8页
山地多民族地区农业文化景观的演变与当地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密切相关。运用遥感、GIS技术,并结合田野调查,点面结合,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全球化的影... 山地多民族地区农业文化景观的演变与当地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密切相关。运用遥感、GIS技术,并结合田野调查,点面结合,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全球化的影响,西双版纳地区传统稻作文化正逐渐式微,因经济利益驱使导致橡胶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这是橡胶文化景观兴起的主要空间演化机制。橡胶文化在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丰厚经济收入和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多样性的破坏,民族特色经济、文化的损害,民族发展互补性的减少以及民族经济共生关系的打破。民族感情和民族认同让位于经济利益,民族乡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民族共生关系受到影响,这些都集中体现在橡胶文化景观上。通过研究文化景观演变与民族关系的关联,可以丰富人地关系理论的内涵,引入民族因素和文化因素来思考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扩展当今全球化变革影响下民族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在实践上为做好民族工作和构建新型和谐民族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橡胶文化景观 全球化 民族关系 响应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72
18
作者 曹能秀 王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7-141,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制约;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积淀和选择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地区 民族文化传承 教育 关系
下载PDF
论土司制度是“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之一-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再新 苏二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5-141,共7页
自治制度的演变形式多种多样,政治领域中的"自治"与"官治"相鼎。本文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论述了土司制度实行"自治"的条件和具体表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特点与本... 自治制度的演变形式多种多样,政治领域中的"自治"与"官治"相鼎。本文基于马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选题与思路"的思考,论述了土司制度实行"自治"的条件和具体表现,阐述了土司制度的特点与本质,认为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大一统之下的自我统治,是政治制度的实践形式之一,属于某种"自治制度"的早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自治制度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下载PDF
论新时期民族关系和谐与构建和谐新疆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界 张先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2-58,共7页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社会关系,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新疆的前提和基础,是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对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意识,从而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和谐稳...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社会关系,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新疆的前提和基础,是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对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意识,从而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和谐稳定。目前,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构建和谐新疆,就是要结合新疆的特殊区情,在解决各种民族矛盾中推进新疆和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民族关系 和谐 跨越式发展 长治久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