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关雪莲 马清水 +3 位作者 张宇 柴丽娜 万善霞 于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笔者研究了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在秋冬季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 笔者研究了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在秋冬季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反复变化,表明它们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变化是可逆的。大叶黄杨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在初秋有小幅上升,之后基本上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另外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其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扶芳藤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则一直呈上升趋势。2种植物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秋冬季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它们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则不相同。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从秋季到初冬变化很小,当室外平均气温接近冬季最低时,脯氨酸含量才大幅度增加,之后又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扶芳藤 抗寒性
下载PDF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In Vitro Cultured Hypocotyl Explants of 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 被引量:1
2
作者 SHANG Ai-qin CAI han +2 位作者 YAN Xiao-jie HU Hai-zi ZHAO Liang-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201,共6页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from hypocotyl explants of in vitro cultures of 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 Hypocotyl slices were cultur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and B5 basal medium supplemente...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from hypocotyl explants of in vitro cultures of 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 Hypocotyl slices were cultur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and B5 basal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varied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regulators, e.g., α-naphthaleneacetic acid (NAA) and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in combination with 6-benzylaminopurine (6-BA) and kinetin. The study showed that shoots could be directly regenerated from hypocotyl explants without the intervening callus phase; MS medium was more suitable for adventitious shoots regeneration. The ability of hypocotyls segments to produce shoots varied depending upon their position on the seedlings. The highest regeneration rate was obtained with hypocotyl segments near to the cotyledon cultured on MS basal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5 mg L^-1 6-BA and 0.05 mg L^-1 NAA (63.64%). The regenerated shoots were readily elongated on the same medium as used for multiplication and rooted on half-strength MS basal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0 mg L^-1 IBA and 100 mg L^-1 activated carbon. After being transferred to greenhouse conditions, 96% of the plantlets were successfully acclimatized. This regeneration system is applied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n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 hypocotyl explants adventitious shoots plant regeneration
下载PDF
Dose-effect correlation of chloride de-icing salt on Euonymus japonicus 被引量:1
3
作者 Zhou-Yuan LI Jun-Hui ZHOU Ying-Mei LI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3年第3期238-245,共8页
In order to prevent severe pollution by de-icing salt on greenery along urban roads, a half lethal dose (LD_50)for a plant population was confirmed through stress simulation of chloride de-icing salt on Euonymus jap... In order to prevent severe pollution by de-icing salt on greenery along urban roads, a half lethal dose (LD_50)for a plant population was confirmed through stress simulation of chloride de-icing salt on Euonymus japonicus, with an i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changes, statistics on mortality rate on plant populations and mathematic modeling during a 30- day subacute toxicity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the early stages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the later stag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amount of chlorophyll a and b in plants and a cumulative dose of de-icing salt. The amounts of free proline in plants and the dose of de-icing sal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Over the entire perio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but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later stage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soluble protein and the dose of de-icing salt. LDs0 of this chloride agent on E. japonicus is 5 kg.(L·m2)-1 over 30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icing salt euonymus japonicus dose-effect correlation half lethal dose
下载PDF
冬青卫矛叶片质外体适应冬季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峥 刘琦 +3 位作者 刘芙瑜 董雪 周宜君 高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1-731,共11页
植物的质外体在感知外界信号和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对秋季和冬季冬青卫矛叶片的理化指标、微观结构以及叶片质外体液体中的蛋白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冬青卫矛叶片质外体响应冻胁迫的分子机制,... 植物的质外体在感知外界信号和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对秋季和冬季冬青卫矛叶片的理化指标、微观结构以及叶片质外体液体中的蛋白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冬青卫矛叶片质外体响应冻胁迫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植物抗冻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冬季冬青卫矛叶片中MDA、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显著升高,气孔张开度减小,叶片厚度变小。(2)冬季冬青卫矛质外体液体中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显著高于秋季。(3)冬青卫矛叶片质外体液体中共鉴定到838个肽段和194个蛋白质;与秋季相比,冬季冬青卫矛叶片质外体液体中共筛选到43种差异积累蛋白(DAPs),其中26个蛋白质显著上调,17个蛋白质显著下调;蛋白表达模式显示,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质、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丝氨酸羧肽酶等在冬季表达量较高,推测它们可能是冬季胁迫响应敏感的蛋白质。(4)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与应激防御、细胞壁修饰、抗病、自由基清除、甘油脂类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相关。(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冬青卫矛8个差异积累蛋白与其对应的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研究认为,冬季冬青卫矛质外体液体中积累的蛋白可通过清除活性氧、促进单糖、寡糖和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的生成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推测冬青卫矛质外体中积累的单糖和寡糖可能通过增加质外体液体的浓度从而降低冰点,进而提高冬青卫矛对冬季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卫矛 质外体 冻胁迫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冬青卫矛扦插苗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伟 张欣欣 +2 位作者 王聪 胡增辉 冷平生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3-107,120,共6页
【目的】探明冬青卫矛响应低温的生理机制,为其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经不同人工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 【目的】探明冬青卫矛响应低温的生理机制,为其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经不同人工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复温处理后观测生长表现。【结果】随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温度与各生理指标之间及绝大多数生理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多项生理指标在0℃和-4℃处理期间变化幅度小或不显著,植株能恢复生长,而在-8℃和-12℃处理下变化幅度大甚至出现转折,植株不能恢复生长。【结论】人工低温胁迫下,冬青卫矛一年生扦插苗的抗寒反应是不同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可以较好地耐受-4℃以上的低温胁迫,但无法抵御-8℃以下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卫矛 一年生扦插苗 人工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响应
下载PDF
贵州六盘水地区大叶黄杨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仙 田霜 +5 位作者 鲁武锋 方英艺 张孝敬 安传相 谭莉 杨友联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37-40,64,共5页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采集到疑似叶枯病的大叶黄杨病叶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孢子稀释法共分离到2类纯化菌株。对2类纯化菌株进行科赫氏验证,确定其为大叶黄杨叶枯病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β-tubulin、tef-1)分子系统学鉴定,表明...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采集到疑似叶枯病的大叶黄杨病叶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孢子稀释法共分离到2类纯化菌株。对2类纯化菌株进行科赫氏验证,确定其为大叶黄杨叶枯病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β-tubulin、tef-1)分子系统学鉴定,表明2类纯化菌株均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其中菌株LPSU2015001鉴定结果为Pestalotiopsis intermedia,菌株LPSU2015002暂定为Pestalotiopsis sp.,这在大叶黄杨叶枯病防治及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且丰富了真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枯病 拟盘多毛孢属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法分离粗枝大叶黄杨幼苗的冷诱导表达基因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洪波 王国英 +2 位作者 孙振元 古润泽 赵梁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方法,构建冷诱导表达的正向抑制差减cDNA文库,低温处理的幼苗为tester,常温处理为driver,通过cDNA宏阵列差异筛选cDNA文库,得到604个低温诱导或表达增强的候选克隆,对其中的8...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方法,构建冷诱导表达的正向抑制差减cDNA文库,低温处理的幼苗为tester,常温处理为driver,通过cDNA宏阵列差异筛选cDNA文库,得到604个低温诱导或表达增强的候选克隆,对其中的84克隆进行DNA测序,去除冗余的cDNA,在GenBank中进行核酸和蛋白质同源性的比较和功能分析,共有36个单一序列,有12个cDNA未找到同源序列,可能为新基因,表明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与cDNA宏阵列技术分离诱导表达的基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抑制差减杂交 大叶黄杨 低温处理 同源序列 低温诱导 技术分离 基因 DNA 诱导表达
下载PDF
金边黄杨与大叶黄杨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5
8
作者 庄猛 姜卫兵 +2 位作者 花国平 曹晶 李刚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田间条件下,比较金边黄杨与大叶黄杨光合生理特性的结果表明:(1)金边黄杨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大叶黄杨,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无显著差异;(2)金边黄杨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大叶黄杨,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为大叶黄杨的54%和5... 在田间条件下,比较金边黄杨与大叶黄杨光合生理特性的结果表明:(1)金边黄杨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大叶黄杨,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无显著差异;(2)金边黄杨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大叶黄杨,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为大叶黄杨的54%和50%;(3)二者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金边黄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积分值分别为大叶黄杨的60%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边黄杨 大叶黄杨 光合特性 羧化效率
下载PDF
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亮 曹丛华 +2 位作者 任荣珠 王尽文 屈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923-8925,89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方法]以大叶黄杨叶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95%乙醇、80%丙酮和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体积比为1∶2)3种提取液的提取效率;探讨光照、pH值、温度、氧化剂、重金属以及紫外线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以95%的乙醇和丙酮混合液作为提取液时,大叶黄杨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大叶黄杨叶绿素的光稳定性较差;在pH值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除Cu2+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的稳定性提高外,其他重金属离子均使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紫外线可使大叶黄杨叶绿素稳定性降低。[结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和丙酮(体积比为1∶2)混合液对大叶黄杨叶绿素提取效率最高,并且提取液应在避光、中性、远离重金属离子条件下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叶绿素 提取 稳定性
下载PDF
冬青卫矛的大环生物碱分离鉴定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启东 王明安 +1 位作者 姬志勤 胡兆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3-988,共6页
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Thunb.)的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β-二氢沉香呋喃大环生物碱,它们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熔点测定鉴定为卫矛羰碱(evonine)(A),1-脱乙酰-1-苯... 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Thunb.)的根皮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β-二氢沉香呋喃大环生物碱,它们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熔点测定鉴定为卫矛羰碱(evonine)(A),1-脱乙酰-1-苯甲酰卫矛羰碱(B),ebenifoline E-IV(C)和mayteine(D)。生物活性追踪试验表明,化合物A、B、C、D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23.23、5.44、5.25和4.66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卫矛 二氢沉香呋喃 生物碱
下载PDF
北海道黄杨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尚爱芹 蔡汉 +2 位作者 闫晓洁 胡海姿 赵梁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02-2507,共6页
以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及生长素(NAA,IBA)诱导下胚轴直接再生不定芽。结果表明,不定芽未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 以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及生长素(NAA,IBA)诱导下胚轴直接再生不定芽。结果表明,不定芽未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皮或近表皮等表层细胞;不同的激素浓度和组合以及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分化有影响;下胚轴的不同部位不定芽的分化能力差异显著。适宜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1.5mg·L-16-BA+0.05mg·L-1NAA,最佳外植体为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其分化率最高达63.64%;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16-BA+0.2mg·L-1NAA,增殖系数为3~5;1/2MS+1.0mg·L-1IBA+100mg·L-1活性炭适于再生幼苗的生根,生根苗经移栽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道黄杨 离体培养 下胚轴 不定芽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铅胁迫对大叶黄杨铅积累量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永杰 李吉跃 +1 位作者 蔡囊 张宽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7-260,共4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在单一铅胁迫下对各器官铅积累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高,大叶黄杨的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逐渐下降;植物各器官铅积累量逐渐增加,铅在大叶...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在单一铅胁迫下对各器官铅积累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高,大叶黄杨的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逐渐下降;植物各器官铅积累量逐渐增加,铅在大叶黄杨体内分布的规律是:根>茎>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浓度范围内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在高浓度处理水平时,3种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并都低于对照;叶片膜透性则表现出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从生理指标反映出:在铅浓度300 mg/kg范围胁迫时,大叶黄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胁迫 大叶黄杨 叶绿素 酶活性 膜透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叶黄杨春初返青过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传飞 武晓颖 +2 位作者 姚洪军 施征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5,共7页
该文利用调制式荧光仪与氧电极技术,研究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在春初返青过程中的荧光动力学及光合放氧的变化,探讨常绿阔叶植物在北方越冬过程中抵御逆境的适应机制,同时借助稳态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揭示植物返青过程光暗反应的动态变化... 该文利用调制式荧光仪与氧电极技术,研究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在春初返青过程中的荧光动力学及光合放氧的变化,探讨常绿阔叶植物在北方越冬过程中抵御逆境的适应机制,同时借助稳态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揭示植物返青过程光暗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大叶黄杨阳生叶与阴生叶的PSⅡ光化学效率、光合速率均很低;光合电子传递不通畅,低温强光双重胁迫导致阳生叶比阴生叶的电子链阻塞更严重;捕光天线系统遭遇破坏,这是植物减少过多激发能对PSⅡ反应中心破坏的一种光保护机制;PSⅡ保持较高的开放程度,借此减小激发能在供体侧积累对反应中心造成的伤害;同时非线性电子传递和天线系统之外的能量耗散是大叶黄杨越冬过程重要的光保护机制。初春随着温度的回升,捕光天线系统、光合电子链的活性、光合速率逐渐恢复。倒春寒发生时,大叶黄杨再次发生光抑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大叶黄杨 低温 光抑制 光保护
下载PDF
冬青卫矛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春平 韩小美 +2 位作者 韩江涛 王群利 吴文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3-60,共8页
从冬青卫矛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内生链霉菌YDG17,其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YDG17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 inearum、... 从冬青卫矛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内生链霉菌YDG17,其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YDG17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 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Fulvia fulv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259.98、336.13和100.72mg/L;对供试的3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87.84mg/L。离体子叶法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97.62%,治疗效果为79.6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为71.34%,治疗效果为64.23%。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选用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YDG17发酵液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并对其活性馏分进行ESI-M S/M S分析,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为链丝菌素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植物内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卫矛 植物内生菌 抑菌活性 链丝菌素
下载PDF
冬青卫矛内生真菌2QR1菌株代谢产物的杀菌活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会玲 杨春平 +2 位作者 武金占 邵彦坡 姬志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5-140,共6页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 为寻找天然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从冬青卫矛根皮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编号为2QR1,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亚门,曲霉属(Aspergillu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远高于菌丝体的杀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53.6,63.1,63.3,98.2,106.5,115.9和166.3μg/mL;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94.8,139.1,146.6和180.1μg/mL;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在16 mm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QR1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在质量浓度为2 0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1.9%和81.6%。选用硅胶柱层析,以杀菌活性追踪为指导,对该菌株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得到化合物B9。化合物B9对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抑制孢子萌发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8,1.4,3.3和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卫矛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杀菌活性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尚爱芹 田传卫 +1 位作者 赵梁军 田颖川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4,共6页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影响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0.6,侵染下胚轴40min,再共培养3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抗性植株经PCR和DNA-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海道黄杨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道黄杨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遗传转化
下载PDF
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绿素合成与叶绿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雪云 李建谋 +1 位作者 王海燕 孔凡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本文探索了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彩叶形成的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电子显微镜等,对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片黄色和绿色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检测。【结果】黄色组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低于绿... 【目的】本文探索了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彩叶形成的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电子显微镜等,对金边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片黄色和绿色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检测。【结果】黄色组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低于绿色组织和对照大叶黄杨。黄色组织中叶绿素合成中间产物原卟啉IX(Proto IX)、Mg-Proto IX以及Pchlide的含量急剧降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黄色组织的叶绿体数量减少,内膜排列紊乱,缺乏有序的基粒类囊体。【结论】黄色组织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粪卟啉原Ⅲ(CoprogenⅢ)向原卟啉IX(Proto IX)合成过程出现障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边黄杨 金心黄杨 黄色组织 叶绿素 叶绿体结构
下载PDF
有机抗旱肥料BGA的节水机制及其施用技术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勇 杨培岭 +1 位作者 任树梅 孟凡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BGA是一种由城乡有机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后制得的有机抗旱肥料,它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缓减我国水资源紧张和严重环境污染的压力。以3年多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用BGA对大叶黄杨生长、生理过程的影响作为主要阐述对象,结合同类产品的研究成果(... BGA是一种由城乡有机废弃物经资源化处理后制得的有机抗旱肥料,它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缓减我国水资源紧张和严重环境污染的压力。以3年多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用BGA对大叶黄杨生长、生理过程的影响作为主要阐述对象,结合同类产品的研究成果(如有机肥料),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光合、蒸腾特性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比较系统地总结了BGA的节水调控机制。针对不同植物,推荐了BGA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A 大叶黄杨 节水调控机制 施用量 施用方法
下载PDF
叶片滞尘对大叶黄杨光谱特征的影响及其滞尘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济友 于强 +6 位作者 刘晓希 于洋 姚姜铭 苏凯 牛腾 朱华 朱秋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7-522,共6页
大气颗粒物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为探究滞尘对叶片光谱特征的影响,并建立以高光谱数据为基础的叶面滞尘预测模型。以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设置高、中、低滞尘污染梯度,采集720个叶片样本... 大气颗粒物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为探究滞尘对叶片光谱特征的影响,并建立以高光谱数据为基础的叶面滞尘预测模型。以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设置高、中、低滞尘污染梯度,采集720个叶片样本,利用ASD Fildsoec Handheld光谱仪获取高光谱数据。结果表明:光谱反射峰分别在560和900 nm处,吸收谷分别在400~500,600~700和1000~1050 nm范围内;有无滞尘的叶片反射率在不同波段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400~760和760~1100 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大小分别表现为滞尘叶片>除尘叶片、滞尘叶片<除尘叶片;滞尘与除尘叶片在植被光谱曲线上的差异性较明显,350~700和1900~2500 nm波段,滞尘叶片的光谱反射率略高于除尘叶片,而在780~1400 nm范围内,滞尘叶片光谱反射率则显著低于除尘叶片,差异性表现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度污染区;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350~780 nm)随叶面滞尘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近红外波段(780~1100 nm)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粉尘对叶片的红边斜率影响较大,表现为滞尘叶片<无尘叶片,而对红边位置没有显著影响。叶面滞尘量预测模型中,以叶面水含量指数、简单比值指数建立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分别为y=-1.18x 2+0.5424x+0.9917,y=-7.67x 2+3.6924x+0.3714。模型验证表明,R 2分别达到0.9877和0.8873,拟合效果较好,说明预测模型可有效地估测大叶黄杨叶面滞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高光谱 滞尘量 回归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起丽 张建新 +2 位作者 王洪亮 狄向军 李保彪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92-93,共2页
近年来豫北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h后,退菌特室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达99.3%,... 近年来豫北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5种常用杀菌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培养24h后,退菌特室内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达99.3%,其次是百菌清,达97.8%;百菌清和退菌特在田间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作为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白粉病 药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