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tering mud around the entrance hole affects the estimation of threat levels from nest predators in Eurasian Nuthatches
1
作者 Jiangping Yu Li Zhang +5 位作者 Guodong Yi Keqin Zhang Jiyuan Yao Jian Fang Chao Shen Haitao Wang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658-663,共6页
Background:For cavity-nesting birds,the nest entr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predators from accessing nests.Several species of nuthatches use mud to narrow the entrance of cavities.In theory,the smaller... Background:For cavity-nesting birds,the nest entr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predators from accessing nests.Several species of nuthatches use mud to narrow the entrance of cavities.In theory,the smaller the entrance hole size,the more effective it is against predator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tested whether narrowing the entrance hole size can affect the estimation of threat levels from nest predators in cavity-nesting birds.Methods:Using dummy experiments,we tested whether Eurasian Nuthatches(Sitta europaea,narrow the entrance hole of cavities)and Cinereous Tits(Parus cinereus,do not narrow the entrance hole,as a control)perform different nest defence behaviours against Common Chipmunks(Tamias sibiricus,small nest predator)and Red Squirrels(Sciurus vulgaris,larger nest predator).Results:Both nuthatches and tits exhibited stronger response behaviours(high dummy response scores)against chipmunks than against squirrels.Compared with tits,nuthatches exhibited more aggressive behaviours to chipmunks,but their responses to squirrels were similar.Conclusions:Nest defence behaviours of nuthatches to chipmunks differed from tits,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uthatches might estimate threat levels of nest predators according to their narrowed entrance-ho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y-nesting birds Entrance-hole size eurasian nuthatches Nest defence behaviour Nest predator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普通鳾贮食红松种子行为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红菲 郑昕 +3 位作者 马建章 宗诚 吴庆明 孙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2003年 10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对普通鳾(Sittaeuropaea)贮食红松 (Pinuskoraiensis)种子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普通鳾的贮食行为谱由搬运行为、确定贮食点行为和贮藏行为组成,完成一次贮食行为的时间为(15. 3±3. 1)s,每... 2003年 10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对普通鳾(Sittaeuropaea)贮食红松 (Pinuskoraiensis)种子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普通鳾的贮食行为谱由搬运行为、确定贮食点行为和贮藏行为组成,完成一次贮食行为的时间为(15. 3±3. 1)s,每个贮食点内的种子数均为 1粒,贮食点平均深度为(1. 4±0. 5)cm。贮食微生境主要包括活立木、枯立木、倒木和倾斜地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鸭 贮食行为 红松种子
下载PDF
普通鳾不同窝雏数雏鸟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5
3
作者 易国栋 杨志杰 +1 位作者 高玮 刘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 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 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的平均窝雏数为(7 59±0 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币鸟) 窝雏数 生长发育 育雏
下载PDF
大山雀和普通?对种间报警声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振奎 于江萍 +2 位作者 李玲玉 张立世 姜云垒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利用声音回放进行了大山雀(Parus major)和普通?(Sitta europaea)种间报警声相互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报警声与鸣唱回放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种内报警声与鸣唱回放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 利用声音回放进行了大山雀(Parus major)和普通?(Sitta europaea)种间报警声相互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报警声与鸣唱回放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种内报警声与鸣唱回放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大山雀和普通?采用报警应答、快速飞行、摆动头部、摆动身体等行为来进行回应,且对报警声的行为应答强于鸣唱;但种内报警声与种间报警声所诱发的大山雀和普通?行为反应差异不显著.研究说明大山雀和普通?可互相识别彼此的报警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山雀 普通(币鸟) 种间报警声 种内报警声 行为反应
下载PDF
雌性普通?孵化投入研究
5
作者 李松昊 张立世 +2 位作者 孙一夫 姜云垒 姚纪元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录像和直接观察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雌性普通?孵化投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窝卵数、首枚卵产期及雌鸟的身体条件对孵化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普通?坐巢时长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 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录像和直接观察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雌性普通?孵化投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窝卵数、首枚卵产期及雌鸟的身体条件对孵化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普通?坐巢时长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01);不同孵化阶段坐巢时长存在差异;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50).说明雌性普通?可根据身体条件和窝卵数调整繁殖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 窝卵数 身体条件 繁殖投入
下载PDF
四种同域分布洞巢鸟的巢址特征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春发 周大庆 +1 位作者 孔祥坤 邓文洪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6-724,共9页
洞巢鸟集团是中国东北地区温带次生林内鸟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巢址特征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动态的内在机制。作者于2008年4-7月,对吉林大岗林场4种主要洞巢鸟的巢址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多尺度(巢树、巢址和活动区... 洞巢鸟集团是中国东北地区温带次生林内鸟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巢址特征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鸟类群落动态的内在机制。作者于2008年4-7月,对吉林大岗林场4种主要洞巢鸟的巢址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多尺度(巢树、巢址和活动区)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初级洞巢鸟与次级洞巢鸟的关系。共发现160个繁殖巢,其中初级洞巢鸟58巢,包括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24巢和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21巢;次级洞巢鸟102巢,包括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38巢和普通?(Sitta europaea)45巢。初级洞巢鸟对巢树无显著选择性,而次级洞巢鸟对巢树有显著选择性,以白皮柳(Salix pierrotii)为主。灰头绿啄木鸟的洞口主要朝南,而其他3种洞巢鸟对洞口朝向没有显著的选择性。初级洞巢鸟巢址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巢树和巢址尺度上,而次级洞巢鸟在3个尺度上均有显著差异。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区分大斑啄木鸟和灰头绿啄木鸟洞巢的关键因子为洞口直径和洞巢内径,即洞巢的大小;区分白眉姬鹟和普通?洞巢的关键因子为巢树树冠高度和洞口深度。也就是说,初级洞巢鸟之间以及次级洞巢鸟之间巢址特征的最主要差异均在巢树尺度上。判别分析表明,普通?倾向于选择灰头绿啄木鸟提供的洞巢,而白眉姬鹟偏好于大斑啄木鸟提供的洞巢。由于啄木鸟所凿洞巢的大小不同,导致了次级洞巢鸟对其巢址的差异性选择。因此,洞巢的大小是影响同域分布的洞巢鸟巢址利用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斑啄木鸟 灰头绿啄木鸟 白眉姬鹟 普通 巢址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