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准划分溢流场次的模型法计算CSO调蓄池容积及参数选取的探讨——以某南方多雨地区为例
1
作者 李雨霏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S02期151-159,共9页
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池规模的确定是海绵城市建设及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设计工作之一,相关设计规范中也提出模型法、截流倍数法、设计暴雨法等CSO调蓄池规模的计算方法,但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计算方法设计参数选取的不同,... 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池规模的确定是海绵城市建设及合流制溢流污染治理过程中的设计工作之一,相关设计规范中也提出模型法、截流倍数法、设计暴雨法等CSO调蓄池规模的计算方法,但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计算方法设计参数选取的不同,得出的CSO调蓄池容积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降雨(溢流)场次及降雨(溢流)场次控制率的计算方法未明确明示,不同参数间的对应关系难以确定。文章将以某南方多雨地区为例,基于不同降雨场次划分原则,得出降雨场次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间的对应关系;构建水力模型,得出CSO调蓄池体积与溢流场次控制率间的对应关系;将模型法和公式法进行关联,探求不同计算方法下设计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为该地区CSO调蓄池规模的参数选取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溢流(CSO)调蓄池 InfoWorks icm 溢流场次控制率 海绵城市 事件最小间隔时间(MIET) 截流倍数法 设计暴雨法
下载PDF
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的转喻认知理据 被引量:7
2
作者 房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 名词动用现象丰富了语言表现力,使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生动,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体现了转喻思维过程,使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人体器官名词动用现象的文体功能和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转用过程中动态意象由源名词域向目标动词域的有效传递,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及其认知理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参照点 突显
下载PDF
概念转喻视域下的英语称谓名词动用现象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明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14-117,共4页
称谓名词动用是具有转喻认知理据的语法现象。在名词动用过程中,作为事件ICM的主要参与者,称谓名词所指称的认知主体具有较高认知突显度,能为同一ICM中的动作或其他参与者提供心理可及。基于事件ICM中参与者与动作之间的转喻关系,文章... 称谓名词动用是具有转喻认知理据的语法现象。在名词动用过程中,作为事件ICM的主要参与者,称谓名词所指称的认知主体具有较高认知突显度,能为同一ICM中的动作或其他参与者提供心理可及。基于事件ICM中参与者与动作之间的转喻关系,文章将称谓名词动用现象大致分为施事者代动作、结果代动作与方式代动作三类,并结合语言实例对其进行阐述,进一步证实了概念转喻认知机制对于语法具有促动和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动用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突显 心理可及
下载PDF
论英语名转动的概念转喻认知理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明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 作为英语中最为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名词转用作动词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名转动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转换过程的重要机制。基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名转动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词类转换研究和进一步探究语言结构与人们认知思维方式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转动 概念转喻 认知理据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突显
下载PDF
概念转喻视域下的英汉动转名现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99-402,共4页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名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动转名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词类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英汉动转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名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动转名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词类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英汉动转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为进一步开展词类转换研究和探究人类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转名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突显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转喻认知理据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明杰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名词"动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模式。从概念转喻的视角研究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效果,可以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机制,为进一步探究词类转换的认知理据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名词“动用” 概念转喻 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 认知突显
下载PDF
“给予”参与者从缺的认知动因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延俊荣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 "送""给"等构成的给予表达如"NP1+(V)给+NP2+NP3",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参与者的从缺,其从缺等级,一般认为是: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但这一概括不适用于"给"的参与者的从缺情况:NP2(即间接宾语)从缺为主,占80%,而NP3(即直接宾语)的从缺仅占10%。文章指出,三个参与者及其互动关系所组成的是理想的认知模型。理想的给予可划分为转移次事件和到达次事件,分别由"V+NP3"和"给+NP2"表达。以理想认知模型为基础,受人类思维方式"部分转喻整体"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转移次事件终点次事件认知给予事件,映现在语言表达中就形成了参与者的从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icm 参与者 从缺 转移 到达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观的日语被动句教学设计及效果
8
作者 陈洁羽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5期70-73,共4页
文章分析了现行日语教材中对日语被动句的编排,指出其中存在日语被动句分类标准不明确,语义说明不统一,对被动句形成的说明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事件结构教学法”。其核心是引入“受影响”这一概念,以此为基础对被动句重新分类,统一说... 文章分析了现行日语教材中对日语被动句的编排,指出其中存在日语被动句分类标准不明确,语义说明不统一,对被动句形成的说明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事件结构教学法”。其核心是引入“受影响”这一概念,以此为基础对被动句重新分类,统一说明各种类型被动句之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充分说明被动句表达的事件结构,以及事件的构成要素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初步调查,上述教学法相比以往的教学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实证调查 教材 事件结构 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