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斌志 赵铭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0-107,共8页
随着我国退役军人数量增加及其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概念性、描述性、群体性、学科性、相关性、对策性等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起来,表现为研究视野的逐渐拓展、研究内容的逐渐丰富、研究取向的日益多元以... 随着我国退役军人数量增加及其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概念性、描述性、群体性、学科性、相关性、对策性等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起来,表现为研究视野的逐渐拓展、研究内容的逐渐丰富、研究取向的日益多元以及研究范式的不断更新。站在新时代,面临新形势,聚焦新任务,关于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也面临着新挑战,具体表现为研究框架有待规范、理论视角有待拓宽、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以及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尚未形成。未来退役军人社会适应的研究要不断规范学术框架,扩展理论视角,丰富方法技术,完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军人 退伍复学大学生 社会适应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下载PDF
当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2
作者 柯林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9-109,共11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是国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对“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进行全系统建设的一种特殊实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迥异于美国、欧洲或日本模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实践,是国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对“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进行全系统建设的一种特殊实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迥异于美国、欧洲或日本模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很多不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将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走向,以其意见稿为基础,检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行政化倾向、未体系化以及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交织混淆等。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促使行政化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法治化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渡的同时,一要积极敦促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身份由监管者、管理者或主导者向建设者、推动者或“助推者”转变;二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体系化,使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形成一个条理化系统;三要理顺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合理定位司法公信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力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化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诚信社会 司法公信 行政权
下载PDF
电力市场环境下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鹏 陈元峰 +3 位作者 周钱雨凡 杨苹 俞靖一 姚森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54-3365,共12页
为实现更精准高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基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该文建立电力市场环境下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从对象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分别描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阶段流向及其... 为实现更精准高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基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该文建立电力市场环境下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从对象层、融合层和决策层分别描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分阶段流向及其驱动力,对电力系统中各单元的主要运行状态及其转换过程实现全面观测和精准跟踪。通过调节电力系统内各电能生产单元与电能消费单元的动态出力,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轨迹的控制,从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过程轨迹,实现全系统的优化调度。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全方位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轨迹的可观性和可控性,通过即时采集感知—计算分析—决策控制实现了电力系统全运行域的灵活精准调控和经济优化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信息物理社会融合 电力系统 优化调度 负荷控制
下载PDF
社会融合视阈下肢体残障者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悦欣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第20期6-11,共6页
社会融合视阈下,目前我国的肢体残障者需要面对有形的环境障碍和无形的环境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着力共建共享无障碍环境,实现社会融合无障碍;加强康复教育,提升肢体残障者的就业能力;加大现代残疾观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观念排斥... 社会融合视阈下,目前我国的肢体残障者需要面对有形的环境障碍和无形的环境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着力共建共享无障碍环境,实现社会融合无障碍;加强康复教育,提升肢体残障者的就业能力;加大现代残疾观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观念排斥;提升肢体残障者的适应能力,消减自我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障者 无障碍环境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下载PDF
以体育参与促进社会融合:价值、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仇军 李阳 《福建体育科技》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体育参与在促进社会融合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阐释体育参与对社会融合的价值体现、促进社会融合的微观机制及其推动我国社会融合的实现路径。发挥体育参与促进社会融合积极效用,应营造包容性体育参与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发挥体育参... 体育参与在促进社会融合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阐释体育参与对社会融合的价值体现、促进社会融合的微观机制及其推动我国社会融合的实现路径。发挥体育参与促进社会融合积极效用,应营造包容性体育参与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发挥体育参与促进社会融合微观机制、重视以社会融合为目标的体育的组织和设计,以及积极发展专门的体育社会融合项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参与 社会融合 微观机制 社会资本 社会排斥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强制与整合-中国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杰 张军 孔曙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32,共9页
"小产权房"背后的制度实质是什么?它反映着中国地产"非正规市场"中的私人行动者试图挤入"空间商品化"分利格局的努力。这引发了诸多困境:允许这种"挤入"将意味着政治权力被间接分割并带来连锁... "小产权房"背后的制度实质是什么?它反映着中国地产"非正规市场"中的私人行动者试图挤入"空间商品化"分利格局的努力。这引发了诸多困境:允许这种"挤入"将意味着政治权力被间接分割并带来连锁反应;不承认这种"挤入"就会伤害私人权利。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相比,中国面临不同的困局,要跳出困局需放下表面化的意气之争并作理论层面的厘清。城市化是空间商品化的过程,它冲击了中国既有的分配格局和市场结构。"空间商品化"在引发困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它让中国的强制力量携带了强大的资本动员能力,如果动员和强制运用得当,可以有效防止贫富分化并促进社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商品化 政治权力排他 社会整合
下载PDF
风电并网经济技术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7
作者 尹明 王成山 葛旭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为了确保我国风电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开展风电并网的经济技术评价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方面,欧美风电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较多研究。文中理清我国研究基础,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针对我国风电规模化集中开发模式,提出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我国风电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开展风电并网的经济技术评价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方面,欧美风电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较多研究。文中理清我国研究基础,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针对我国风电规模化集中开发模式,提出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即风电外送与消纳、调峰问题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并网 评价 社会效益
下载PDF
学区体育模式:体育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进路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春阳 郭显彬 胡光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0,124,共4页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接轨
下载PDF
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康 罗泮 刘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624-5625,5628,共3页
分析了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残疾人心理特征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其社会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农村残疾人 社会融合
下载PDF
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许琳 张艳妮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10,共4页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残疾人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所遭遇的排斥问题越来越明显且日益严重。应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入手,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论述,对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社会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制...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残疾人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所遭遇的排斥问题越来越明显且日益严重。应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入手,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论述,对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社会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制定并执行消除各种排斥、增加社会整合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残疾人就业 社会整合
下载PDF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宛丽 李炜 高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16,共7页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中的“新中间阶层”尚处于发育期.其构成特征表现为:一定的异质性;2种不同性质的利益指向;“官本位”的价值评价及权力排斥.从其社会流动特征看,内部的中、下层有可能与下层结...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出现的类似于一般工业化社会中的“新中间阶层”尚处于发育期.其构成特征表现为:一定的异质性;2种不同性质的利益指向;“官本位”的价值评价及权力排斥.从其社会流动特征看,内部的中、下层有可能与下层结盟;而三大主干群体——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及私营企业主阶层,则有可能会与上层缔结友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新中间阶层 异质性 权力排斥
下载PDF
制度排斥、社会距离与农民工社会融入──基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闫伯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2,共8页
本文利用一项广东省东莞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有广东省户籍、有子女在东莞工作或上学、来东莞市时间长、对工作及住房条件满意度高者,社会融入状况较好;当前相对严格的户籍准入制度仍然是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主要体制性障碍;长期... 本文利用一项广东省东莞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有广东省户籍、有子女在东莞工作或上学、来东莞市时间长、对工作及住房条件满意度高者,社会融入状况较好;当前相对严格的户籍准入制度仍然是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最主要体制性障碍;长期的制度排斥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后果,较为普遍的自信心缺失也阻碍了农民工社会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入 制度排斥 社会距离 东莞调查
下载PDF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慧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61-67,共7页
通过文献回顾,对影响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作了简要的述评,并得出5个方面的结论:第一,户籍制度是决定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最为关键的结构性因素,从根本上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第二,教育安置方式不仅影响流动儿童人力资本的... 通过文献回顾,对影响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作了简要的述评,并得出5个方面的结论:第一,户籍制度是决定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最为关键的结构性因素,从根本上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第二,教育安置方式不仅影响流动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文化适应,并最终影响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第三,家庭的经济能力、父母的教育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第四,社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合不仅要依托城市社区,还要重新发现社区;第五,流动儿童是可塑性非常强的群体,我们需要挖掘流动儿童的积极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障碍构成原因探析——基于社会排斥理论的视阈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孟颖颖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3期11-16,22,共7页
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结果,本文发现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福利等方面的排斥。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理论,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形成这些排斥的原因:一是受人力资本素质、文化与社会认同等自身禀赋约束的功... 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结果,本文发现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福利等方面的排斥。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理论,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形成这些排斥的原因:一是受人力资本素质、文化与社会认同等自身禀赋约束的功能性排斥,二是受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影响的结构性排斥。功能性社会排斥与结构性社会排斥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进程受阻,只有拆除这种藩篱才能够促进其尽快实现城市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排斥 城市融合 功能性 结构性
下载PDF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的残疾儿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解韬 谢清华 《残疾人研究》 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
社会排斥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各有界定。综合来看,社会排斥是指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被推至社会边缘地位的一种机制和过程,它是造成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缺失的根源。当某一个人... 社会排斥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各有界定。综合来看,社会排斥是指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被推至社会边缘地位的一种机制和过程,它是造成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缺失的根源。当某一个人或群体一旦被社会建构为残疾儿童,观念排斥、交往排斥、教育排斥及环境排斥就会如影随形。社会排斥产生的原因在于传统社会文化、医学模式的残疾观和"恩赐"式的慈善观。消除对残疾儿童的各种社会排斥,是社会整体行动,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下载PDF
排斥与融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惠敏 刘悦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683-689,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家立业。然而,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排斥,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愿意留在城市里安家立业。然而,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排斥,在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社会资本的缺失,称为内因;二是社会体制的阻碍,称为外因。因而,需要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社会资本、破除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壁垒、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层面去消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排斥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社会融合
下载PDF
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原因与社会融合策略——以麻风隔离社群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卓彩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100,158,共7页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就H机构对麻风隔离社群的16年服务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原因和社会融合策略。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为群体排斥、制度排斥、家庭排斥、自我排斥,并用大量的经验材料分析这些排斥的形...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就H机构对麻风隔离社群的16年服务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原因和社会融合策略。隔离社群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为群体排斥、制度排斥、家庭排斥、自我排斥,并用大量的经验材料分析这些排斥的形成原因。隔离社群的社会融合策略主要从提高隔离社群的社会融入能力和增强社会环境的包容接纳能力两方面展开。提高社会融入能力的具体策略包括提高身心条件、提高融入所属社区的能力、提高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环境的包容接纳能力的具体策略包括宣传教育、发动志愿者、联合倡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社群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策略
下载PDF
试析欧盟的反社会排斥政策:缘起、措施与绩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盛文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40,共11页
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社会成员被排斥在社会参与和融合之外。反社会排斥是欧盟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欧盟应对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挑战、深化欧洲一体化、加强欧洲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方式。由于欧盟对社会排斥的理解限定在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领域,... 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社会成员被排斥在社会参与和融合之外。反社会排斥是欧盟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欧盟应对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挑战、深化欧洲一体化、加强欧洲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方式。由于欧盟对社会排斥的理解限定在劳动力市场与就业领域,其反社会排斥政策内容主要是将劳动者吸纳进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其政策则建立在跨政府的基础上,欧盟以"开放式协商方式"形成政策目标和标准,监测和推进成员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社会排斥 知识经济 全球化 欧洲一体化
下载PDF
流动儿童融城意愿、社会排斥与幸福感的关系——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红敏 班永飞 李玉芬 《安顺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3-55,共3页
为了解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融城意愿、社会排斥感知的关系,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城市生活感知问卷,以贵州省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不高: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愿意融入城市,三分之... 为了解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融城意愿、社会排斥感知的关系,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城市生活感知问卷,以贵州省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不高: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愿意融入城市,三分之一的流动儿童感觉受到过城里人的歧视;对城里人排斥的感知越高、感知到的学校不公平现象越多,主观幸福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融城意愿 社会排斥感知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社会心理优化: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的桥梁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伟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0-64,共5页
促进社会融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受社会排斥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心理问题,这些社会心理问题阻碍社会融合的推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融合的进程,... 促进社会融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受社会排斥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心理问题,这些社会心理问题阻碍社会融合的推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融合的进程,就必须从整合社会阶层关系、实现社会利益公正、扩大社会有序参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等方面入手,对社会心理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社会心理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