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暗色丝孢霉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
作者 叶枫 吴璐璐 +2 位作者 苏丹虹 曾庆思 陈荣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加强对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率。方法分析200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甄氏外瓶霉所致的肺部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原学资料,结合1995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报道的23例有完... 目的加强对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率。方法分析200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甄氏外瓶霉所致的肺部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原学资料,结合1995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报道的23例有完整资料的暗色丝孢霉病病例进行复习。结果 24例暗色丝孢霉病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76岁,平均(40.0±21.8)岁。既往体健者17例,有基础疾病者7例。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18例,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2例,鼻窦和睑结膜感染各1例。单纯临床标本培养阳性的5例中,皮肤脓液1例,肺组织2例,脑脊液2例;单纯病理学阳性1例;组织培养和组织病理同时阳性18例。24株暗色丝孢霉中进行了鉴定分型的有22株,以甄氏外瓶霉为主(7株)。23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单纯药物治疗18例,抗真菌治疗联合手术切除局部病灶4例,抗真菌治疗联合XD-635AB光动力激光治疗1例。其中单用伊曲康唑10例,获得了较好疗效。结论该系列暗色丝孢霉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史,临床表现以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为主,皮损多分布于四肢、面部和胸腹部。最常见者由甄氏外瓶霉引起,其次为疣状瓶霉和棘状外瓶霉。伊曲康唑对大多数病例有效:对于难治性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氏外瓶霉 暗色丝孢霉病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冼苡 胡永轩 +8 位作者 胡燕卿 刘康兴 王露霞 魏清柱 韩雪 朱德江 卢艳 毛祖豪 吴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6-1210,共5页
报道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患者男,66岁,右中指、腕部、前臂皮肤结节、脓疱5月余,无痒痛。脓液涂片显微镜下见分隔、分支,淡棕色菌丝;组织病理见炎性肉芽肿囊性变,其内... 报道广东首例肾移植术后甄氏外瓶霉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暗色丝孢霉病临床、实验研究和治疗结果。患者男,66岁,右中指、腕部、前臂皮肤结节、脓疱5月余,无痒痛。脓液涂片显微镜下见分隔、分支,淡棕色菌丝;组织病理见炎性肉芽肿囊性变,其内散在真菌菌丝,PAS、六胺银染色亦见真菌菌丝;沙堡培养基26℃培养菌落呈榄黑色绒毛样,玻片小培养符合甄氏外瓶霉;对所分离菌株进行ITS序列分析,与甄氏外瓶霉同源性为100%;采用Etest法检测了6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其中二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敏感,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耐药。局部注射二性霉素B与口服伏立康唑联合抗真菌治疗,及时切除好转较慢及新发皮疹,治疗效果满意。本病例为广东省内首次报道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亦为肾移植术后所致该病的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病 甄氏外瓶霉 皮肤 皮下组织 肾移植
下载PDF
外瓶霉引起咽部暗色丝孢霉病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毓新 丁世媛 +3 位作者 宋翠萍 莫玲燕 王瑞礼 王晓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8-49,共2页
报告1例外瓶霉引起咽部暗色丝孢霉病。病原真菌经真菌学检查初步鉴定为甄氏外瓶霉lecani-Corni变种。口服伊曲康唑和5氟胞嘧啶有明显效果。文章讨论了外瓶霉的致病情况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病 甄氏外瓶霉 咽真菌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甄氏外瓶霉致暗色丝孢霉病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村建 邓军 +3 位作者 王莉 钟白玉 李芹阶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报告1例甄氏外瓶霉感染所致的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59岁。右小腿外踝上方肿块伴瘙痒5个月,皮损为一直径约3 cm的暗红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见分隔菌丝,组织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25℃培养长出黑色酵母样菌落,分离菌株... 报告1例甄氏外瓶霉感染所致的暗色丝孢霉病。患者男,59岁。右小腿外踝上方肿块伴瘙痒5个月,皮损为一直径约3 cm的暗红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见分隔菌丝,组织块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25℃培养长出黑色酵母样菌落,分离菌株最高生长温度37℃,小培养下见分枝分隔菌丝,环痕产孢,分生孢子聚集在环痕梗顶端,分离菌株ITS1区测序结果与甄氏外瓶霉98.54%同源。根据分离菌株生物学特点,菌株被确定为甄氏外瓶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氏外瓶霉 暗色丝孢霉病
下载PDF
甄氏外瓶霉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碧麟 李东升 +2 位作者 陈柳青 黄萌 周利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患者女,57岁。右前臂伸侧出现红色斑块、溃疡5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及中层可见弥漫性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伴红细胞渗出,真皮组织中存在真菌孢子及菌丝样结构。真菌种属鉴定示:甄氏外瓶霉... 患者女,57岁。右前臂伸侧出现红色斑块、溃疡5月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及中层可见弥漫性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炎性细胞浸润,伴红细胞渗出,真皮组织中存在真菌孢子及菌丝样结构。真菌种属鉴定示:甄氏外瓶霉。诊断: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口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氏外瓶霉 暗色丝孢霉病 皮肤
下载PDF
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东明 李若瑜 +2 位作者 王端礼 王晓红 马圣清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甄氏外瓶霉进行分析,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 ITS3和 ITS4为引物,对 17株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 DNA转录间隔区( ITSⅡ)进行扩增, 4种内切酶( HinFⅠ、 MspⅠ、 BsuRⅠ和 RsaⅠ)酶切。结果 IT...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甄氏外瓶霉进行分析,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 ITS3和 ITS4为引物,对 17株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 DNA转录间隔区( ITSⅡ)进行扩增, 4种内切酶( HinFⅠ、 MspⅠ、 BsuRⅠ和 RsaⅠ)酶切。结果 ITSⅡ区扩增片段约为 330bp, 17个菌株可分为Ⅵ型, 3株变种分属于不同的型, BMU00195带型独特,有可能为新变种或新种;种群关系与来源显示出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CR- RFLP用于甄氏外瓶霉的分型研究较为可靠,对于确定有争议菌种的分类学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甄氏外瓶霉 随机扩增多态 DNA技术 PCR-RFL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