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for Mixture Process Variable Design Experi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Sadiah M. A. Aljeddani 《Open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2022年第4期391-416,共26页
This paper discussed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methods for models from split-plot mixture designs using samples from Metropolis-Hastings within the Gibbs sampling algorithm.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is easy to im... This paper discussed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methods for models from split-plot mixture designs using samples from Metropolis-Hastings within the Gibbs sampling algorithm. Bayesian variable selection is easy to implement due to the improvement in computing via MCMC sampling. We described the Bayesian methodology by introducing the Bayesian framework, and explaining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 sampling. The Metropolis-Hastings within Gibbs sampling was used to draw dependent samples from the full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s which were explained. In mixture experiments with process variables, the response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proportions of the mixture components but also on the effects of the process variables. In many such mixture-process variable experiments, constraints such as time or cost prohibit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s completely at random. In these situations, restrictions on the randomisation force the level combinations of one group of factors to be fixed and the combinations of the other group of factors are run. Then a new level of the first-factor group is set and combinations of the other factors are run. We discussed the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for the Stochastic Search Variable Selection (SSVS) in linear mixed models. We extended the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of SSVS to fit models from split-plot mixture design by introducing the algorithm of the Stochastic Search Variable Selection for Split-plot Design (SSVS-SPD). The motivation of this extension is that we have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al units, one for the whole plots and the other for subplots in the split-plot mixtur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ble Selection Bayesian Analysis Mixture experiment split-plot design
下载PDF
高阿丁枫人工中龄林生长对坡向和密度的响应
2
作者 李小军 王慷林 +6 位作者 李莲芳 张合瑶 周冬梅 刘娴 顾梦 王文俊 侯海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
为了解高阿丁枫人工林的生长过程,2021年对林龄21 a的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每木检尺,以胸径作为标准木选择的依据,西南坡不同密度中各选择1株,南坡不同密度中各选择3株高阿丁枫标准木作为解析木,分析不同坡向和造林密度组合的林木生长差... 为了解高阿丁枫人工林的生长过程,2021年对林龄21 a的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每木检尺,以胸径作为标准木选择的依据,西南坡不同密度中各选择1株,南坡不同密度中各选择3株高阿丁枫标准木作为解析木,分析不同坡向和造林密度组合的林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林龄21 a时,不同坡向和造林密度组合的高阿丁枫林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7.60~20.78 cm、25.73~28.51 m和0.3186~0.4293 m3,林木尚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处理组合间以上生长量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林龄1~9、1~10、8~16 a期间分别是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速生期,其连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2.19 cm/a、2.74 m/a和4.3966×10^(-2)m^(3)/a。坡向、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高阿丁枫林木的生长。高阿丁枫隶属热区长寿命大径材树种,速生期延续较长,其生长对立地和密度较为敏感。优质高效的高阿丁枫人工林培育应选择最适宜的立地和造林密度,并且适时开展密度的动态调控。综上所述,造林密度通过影响树高生长从而影响材积生长,南坡采用3 m×2 m×5 m非均匀密度造林的单株总材积最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高阿丁枫优质高效人工林培育的立地选择和密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阿丁枫 裂区设计 坡向 密度 林木生长
下载PDF
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李奕松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本文根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原理提出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并作了实例分析.该设计全面实施,既满足同一试验中有较多处理组合,又可使各因素有较大的小区面积,便于农事操作管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关键词 三因素 条裂区试验设计 重复 随机排列 局部控制
下载PDF
合肥水样卤代烃分析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国琴 何志侠 +3 位作者 许媛媛 李珂 王世亮 储成顶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3,共7页
调查测试水样的卤代烃含量,分析其与水源种类、处理方式有关的因素,讨论怎样以最简单的方式减少水中卤代烃的量.通过组织调查测试活动,针对生水放置和加热处理因素设计两因素裂区试验.GC测试前水样的顶空处理设计经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 调查测试水样的卤代烃含量,分析其与水源种类、处理方式有关的因素,讨论怎样以最简单的方式减少水中卤代烃的量.通过组织调查测试活动,针对生水放置和加热处理因素设计两因素裂区试验.GC测试前水样的顶空处理设计经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优选.正交试验优选出水样顶空处理方法为:顶空瓶中气液比1.5,保温温度60℃,保温时间60 min,辅以震荡促顶空平衡.裂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加热处理各组间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提示合理的煮沸方式,能使卤代烃的含量降到较低水平.结果表明,生水适当敞口放置、开水煮沸等措施是简单有效的减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分析 两因素裂区设计 正交试验 卤代烃 水样
下载PDF
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和SAS实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慈 杨俊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揭示了三因素条裂区试验这一新的试验设计方法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的实质,并给出了利用统计软件包SAS对三因素条裂区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实用程序范例。
关键词 三因素 条裂区试验 试验分析 SAS 施肥 水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品种‘新麦29’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晓航 马华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9期14-19,共6页
旨在筛选出冬小麦较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以适应冬前积温不断增加的环境变化。以‘新麦29’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开展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播期(10月12日、18日和24日),副区为播量(基本苗210万、300万... 旨在筛选出冬小麦较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组合,以适应冬前积温不断增加的环境变化。以‘新麦29’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开展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播期(10月12日、18日和24日),副区为播量(基本苗210万、300万、390万/hm^2),探索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9’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0月12日播期的籽粒容重显著低于其他2个播期的籽粒容重,而随着播量不断增加其平均容重亦随之增加;播期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播量对产量及穗数、穗粒数2个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呈现出差异水平显著。不同播期和播量互作效应对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两者均呈现出差异性显著。最佳播期是10月12日,基本苗300万/hm^2为较适宜的播量;‘新麦29’产量潜力的播期是10月12日—18日,与其对应的适宜播量为基本苗300万~390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29 二因素裂区 田间试验 播期 播量 容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经典试验设计的多元分析及其SAS实施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德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5-79,共15页
介绍农林业经典试验设计的多元分析法,并给出了笔者编写的SAS程序,以方便实际工作者仿用。
关键词 多元分析 SAS程序 试验设计 拉丁方设计
下载PDF
关联因子裂区的响应曲面设计
8
作者 何桢 张凯 梁昭磊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6,共6页
裂区设计是处理工业试验设计中存在随机性约束的一种设计,针对现实的裂区设计中存在关联因子的问题,尝试提出将嵌套效应建模引入裂区试验设计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标准的面中心响应曲面的再构,为存在关联因子的裂区响应曲面设计提供了可行... 裂区设计是处理工业试验设计中存在随机性约束的一种设计,针对现实的裂区设计中存在关联因子的问题,尝试提出将嵌套效应建模引入裂区试验设计的处理方法,通过对标准的面中心响应曲面的再构,为存在关联因子的裂区响应曲面设计提供了可行的方案。经过对标准裂区设计矩阵的改进,构造出存在关联因子裂区试验的二次项拟合模型,而且保证了普通最小二乘和广义最小二乘在模型拟合时的相等性,从而使得实验数据的分析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关联因子 裂区设计 嵌套效应建模 面中心设计
下载PDF
井窖式移栽不同移栽期与苗龄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彭耀东 胡毅翀 +4 位作者 张正杨 徐庆凯 申昌优 肖先仪 钟秋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期2月23日(A1)、3月1日(A2)、3月9日(A3)为主区,苗龄48 d(B1)、55 d(B2)、62 d(B3)为副区,研究井窖式移栽不同移栽期和苗龄对赣州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移栽期中,A1烟叶产量、...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移栽期2月23日(A1)、3月1日(A2)、3月9日(A3)为主区,苗龄48 d(B1)、55 d(B2)、62 d(B3)为副区,研究井窖式移栽不同移栽期和苗龄对赣州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移栽期中,A1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表现较差;A2烟叶还原糖含量偏高外,其他化学成分均在适宜范围,协调性分值高达96.26,表现为协调。在3种苗龄中,B1烟叶烟碱、总氮含量偏低,还原糖含量偏高,协调性分值仅有89.13,表现为较协调;B2和B3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值均在90分以上,表现为协调。在赣州生态气候下,采用井窖式移栽技术移栽烟苗,移栽期应在3月1日左右,且苗龄控制在55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井窖式移栽 裂区试验设计 协调性 评价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祉诺 张雷 +9 位作者 于学鹏 刘壮 巴桑平措 张曼 牛庆杰 刘婷婷 冷静文 李国成 程微娜 李慧英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33-37,共5页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种植密度 油葵 裂区试验设计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三因素裂随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庭木 王宝祥 +4 位作者 刘艳 徐波 邢运高 杨波 徐大勇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三因素试验,能研究更多因素对研究目标的综合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三因素裂随机试验设计,给出了自由度与平方和分解方案,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及两种混合模型的均方构成,同时提出了随机模型误差方差计算方法。
关键词 三因素试验 裂随机 统计模型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三因素裂条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12
作者 陈庭木 王宝祥 +3 位作者 刘艳 迟铭 李键 徐大勇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三因素试验,能研究更多因素对研究目标的综合影响,本文介绍两种新的三因素试验设计:裂条区与条裂区设计,并给出了自由度与平方和分解方案及随机模型均方构成。
关键词 三因素试验 条裂区 裂条区 统计模型 方差分析
下载PDF
运用裂区设计寻找塞来昔布凝胶最佳配方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静悦 朱九群 +2 位作者 艾佳晨 曾明辉 谭正怀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117-2121,共5页
目的:寻找塞来昔布(celecoxib,CLX)凝胶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主区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及卡波姆3种基质,副处理为透皮剂月桂氮芯卓酮(氮酮)的两种水平(1.0%和2.0%),亚副处理为透皮剂薄荷醇的两种水平(0.5%和1.0... 目的:寻找塞来昔布(celecoxib,CLX)凝胶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主区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及卡波姆3种基质,副处理为透皮剂月桂氮芯卓酮(氮酮)的两种水平(1.0%和2.0%),亚副处理为透皮剂薄荷醇的两种水平(0.5%和1.0%),重复3次实验。运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选用不同配方塞来昔布制剂作促渗性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和计算药物12 h累积释放量(Q)。结果:裂区分析发现区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各种基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透皮剂氮酮及薄荷醇均对CLX透过皮肤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氮酮、薄荷醇均与基质存在显著的协同交互作用;薄荷醇与氮酮之间,以及薄荷醇、基质和氮酮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协同交互作用。进一步的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发现在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基质的凝胶中,氮酮在促进CLX透过皮肤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薄荷醇则对CLX透过皮肤无明显作用,但氮酮与薄荷醇合用对CLX透过皮肤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海藻酸钠为基质的凝胶中,氮酮、薄荷醇均可显著促进CLX透过皮肤;两者合用,对CLX透过皮肤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凝胶中,氮酮以及薄荷醇均无显著促进CLX透过皮肤的作用;氮酮与薄荷醇合用也无显著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塞来昔布凝胶配方以6号(海藻酸钠+1.0%氮酮和0.5%薄荷醇)为最佳。同时也表明一种化学物质透过皮肤的量,既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透皮剂的种类及性质有关,还与凝胶基质的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透皮吸收 月桂氮芯卓酮 薄荷醇 裂区设计 凝胶
原文传递
存在关联因子的裂区试验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桢 梁昭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63,共8页
针对试验设计的关联因子中存在难以改变因子(HTC)的问题,提出了将嵌套效应建模引入裂区试验设计的处理方法,为存在关联因子的裂区试验设计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裂区的设计,可以解决当因子水平的改变比较困难时,试验顺序不能... 针对试验设计的关联因子中存在难以改变因子(HTC)的问题,提出了将嵌套效应建模引入裂区试验设计的处理方法,为存在关联因子的裂区试验设计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裂区的设计,可以解决当因子水平的改变比较困难时,试验顺序不能随机化处理所带来的问题,而嵌套效应建模的引入使得试验设计的区域更符合实际需求,模型的解释也更合理.最后应用案例说明此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存在关联因子的裂区试验这类特殊的试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关联因子 裂区设计 嵌套效应建模
原文传递
裂区设计探讨萘丁美酮凝胶的最佳配方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静悦 曾明辉 +2 位作者 范文娟 刘红 谭正怀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目的以川芎挥发油和氮酮为透皮吸收剂,寻找萘丁美酮凝胶的最佳配方。方法运用三裂式裂区设计,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卡波姆等基质作为主区,透皮吸收剂氮酮(1.0%、2.0%)为副处理,透皮吸收剂川芎挥发油(1.0%、3.0%)为亚副处理,重... 目的以川芎挥发油和氮酮为透皮吸收剂,寻找萘丁美酮凝胶的最佳配方。方法运用三裂式裂区设计,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卡波姆等基质作为主区,透皮吸收剂氮酮(1.0%、2.0%)为副处理,透皮吸收剂川芎挥发油(1.0%、3.0%)为亚副处理,重复3次试验。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奈丁美酮的透皮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透过液中萘丁美酮的浓度,并计算其12 h的累积透皮释放量。结果不同区组萘丁美酮透过皮肤的效果无差异,但不同基质间存在明显差异;氮酮、川芎挥发油、基质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交互作用。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卡波姆为基质时,川芎挥发油、氮酮都可明显促进萘丁美酮透过皮肤,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时,氮酮、川芎挥发油并不促进萘丁美酮透过皮肤,二者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萘丁美酮凝胶配方以12号(卡波姆+2%氮酮+3%川芎挥发油)最佳,提示药物的透皮量不仅与药物性质有关,还与透皮吸收剂的性质及基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丁美酮 透皮吸收 川芎挥发油 氮酮 裂区设计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海藻酸钠 卡波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