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沙格雷酯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洁 叶志东 +2 位作者 樊雪强 刘江涛 刘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应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后,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07月至2011年12月,行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共97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盐酸沙格雷酯联合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盐酸沙格雷酯应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后,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07月至2011年12月,行下肢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术共97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盐酸沙格雷酯联合抗血小板、预防血栓形成用药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研究组(沙格雷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3例,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44例。对介入治疗术后血管通畅率、再狭窄率对比分析。并对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及出血事件进行临床安全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通畅率分别为96.2%/93.1%,94.3%/93.1%,92.5%/88.6%;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再狭窄率9.4%/9.1%,13.2%/18.2%,15.1%/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分析,研究组出现1例出血事件(2.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沙格雷酯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术后经抗血小板治疗、预防闭塞及再狭窄发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沙格雷酯 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 抗凝
下载PDF
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刚柱 张福先 +4 位作者 魏海亮 段永利 赵辉 张明逸 成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致病危险因素对病变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CTA、DSA检查证实的47例股腘动脉CTO患者,将股动脉均分为3段(F1-F3)...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致病危险因素对病变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CTA、DSA检查证实的47例股腘动脉CTO患者,将股动脉均分为3段(F1-F3),将腘动脉按骨性解剖标志分为3段(P1-P3),基于股腘动脉CTA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及DSA图像获取股腘动脉CTO病变解剖分布情况。采集影响病变分布的不同因素,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47例患者59条股腘动脉CTO病变纳入研究。病变段平均长度为(12.91±10.13)cm。根据股腘动脉6段分法,病变累及F1段23肢,F2段34肢,F3段48肢,P1段18肢,P2段6肢,P3段5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RR=3.21)、吸烟史(RR=1.76)患者CTO病变最易累及F1段,男性(RR=1.98)患者CTO病变更易发生在P1段,而糖尿病患者病变分布RR值自血管近端至远端逐渐变大,说明病变更易累及远端血管。结论股腘动脉CTO病变分布具有特征性,与股腘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 外周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 动脉硬化 血液循环力学
下载PDF
AngioJet在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中的应用初步探索
3
作者 袁涛 毕伟 +4 位作者 高翔 孙欢欢 池魁 王志波 张金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腔内治疗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术中机械血栓抽吸时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腔内治疗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术中机械血栓抽吸时间、尿激酶使用剂量、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及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抽吸前后的病变段长度。观察术后肌红蛋白尿的发生情况、血色素降低程度、术后即刻效应。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Rutherford分级。观察术后6个月管腔丢失率和再干预率。结果15例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患者的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100%(15/15)。围手术期,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远端动脉栓塞或出血事件发生。术中机械血栓抽吸时间为(361.87±57.44)s,尿激酶使用剂量为(25.67±4.03)万U。抽吸后的平均病变段长度明显短于抽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13例患者出现肌红蛋白尿,平均持续时间为(1.47±0.88)d。术后血色素较术前降低了(8.87±1.86)g/L。术后1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经硫酸镁持续湿敷后缓解。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ABI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管腔丢失患者2例,再干预患者1例。术后6个月,患者的Rutherford分级优于术前(P<0.05)。术后,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出现限流性夹层,植入一枚补救性支架。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慢性股腘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的血栓,缩短病变长度,降低病变狭窄率,还可有效降低远端栓塞风险,提高远期通畅率,并可减少留置溶栓导管所致的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股腘动脉 闭塞 AngioJet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穿刺入路治疗复杂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厉建林 王磊 +7 位作者 苗仁英 苗超峰 陈宁恒 张闯 李萌 张秀丽 宋燕 郭学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634-639,共6页
目的:评估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穿刺入路治疗复杂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逆行穿刺入路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复杂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符... 目的:评估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穿刺入路治疗复杂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逆行穿刺入路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复杂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条件的126例患者中男性81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5.3±9.7)岁,共178条股浅动脉,平均闭塞长度(17.3±7.8)cm。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穿刺入路,导丝配合导管逆向开通股浅动脉闭塞段,必要时行对侧腘动脉穿刺使用SAFARI双向开通技术,建立轨道导丝并全身肝素化后行球囊并支架置入。结果:178条股浅动脉CTO病变中172条血管开通成功,技术成功率96.6%。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提高(0.93±0.21 vs0.38±0.19,P<0.01),提高幅度>0.15;随访1年ABI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191处穿刺点共31处(16.2%)发生并发症,均不需要手术或介入处理。随访1年累计一期通畅率82.8%,辅助通畅率93.1%,二期通畅率97.4%。结论:俯卧位超声引导腘动脉穿刺入路治疗复杂股浅动脉CTO病变安全有效,可作为股动脉的替代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慢性 腘动脉 超声引导动脉穿刺 血管腔内重建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
5
作者 厉建林 王磊 +7 位作者 苗仁英 苗超峰 陈宁恒 张闯 李萌 张秀丽 宋燕 郭学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64-3268,共5页
目的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 目的观察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开通股浅动脉慢性闭塞性(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浅动脉CTO病变患者的病历及1年随访资料。经传统股动脉(femoral artery,FA)入路顺行开通为FA组(2265例),俯卧位经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PA)入路逆行开通为PA组(216例)。结果两组技术成功、支架置入及围手术期(30 d)不良事件(死亡、动脉夹层、远端栓塞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组CTO设备使用率、手术操作及透射时间均明显高于PA组(P<0.05)。1年随访一期通畅率、保肢生存率及主要不利于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任何原因的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传统股动脉入路经腘动脉入路治疗股浅动脉CTO病变同样安全有效,可作为股动脉入路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塞性病变 股浅动脉 股动脉入路 顺行开通 腘动脉入路 逆行开通
下载PDF
预置延长导管辅助逆向微导管通过侧支血管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杜大勇 李巍 +5 位作者 薛毅 柳杨 江枫 石丽威 李沫言 李运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观察在复杂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使用逆向指引导管内主动预置延长导管方法对逆向微导管通过侧支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O五医院,J-CTO评分3分以上的单... 目的观察在复杂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使用逆向指引导管内主动预置延长导管方法对逆向微导管通过侧支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O五医院,J-CTO评分3分以上的单支CTO患者67例,采用逆向介入策略,以室间隔支为侧支血管。术前进行按数字序列进行分组,分为主动预置延长导管组(APE组)32例和常规组35例,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基线资料、血管病变及侧支血管特征、手术相关参数、介入相关参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APE组初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0.63%vs.57.14%,P<0.05),逆向介入失败率低于常规组(3.13%vs.8.57%,P<0.05),与常规组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增加,在APE组手术时间、微导管使用数量以及通过侧支血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05),常规组初次失败后被动选用分支锚定、延长导管和侧支血管扩张的使用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采用逆向指引导管内主动预置延长导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逆向微导管通过侧支血管的能力,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脉闭塞病变 主动预置 延长导管 逆向介入
下载PD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7
作者 廖建泉 石怀瑞 +5 位作者 吴润达 马元吉 张蒙 陈瑶琳 姚康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 目的探讨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CTO患者228例,根据使用延长辅助导管类型分为5F Expressman延长导管组(5F组,n=97)和5-4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组(5-4F组,n=131)。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介入操作治疗相关指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史、既往心肌梗死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O病变血管中,右冠状动脉比例最高(65.4%),其次是前降支(26.3%);中位J-CTO评分为3(2,3)分。5-4F组的导管深插长度显著高于5F组[(43.9±18.3)mm vs(29.7±21.3)mm,P<0.001]。5-4F组术中的压力嵌顿发生率显著低于5F组(3.1%vs 9.3%,P=0.045),5-4F组的器械通过成功率显著高于5F组(97.7%vs 90.7%,P=0.019)。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观察到MACEs。结论5-4F Expressman锥形延长导管在冠脉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器械输送成功率,减少压力嵌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延长导管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