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1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rbocharging the DA465 gasoline engine
1
作者 张鹏奇 宗立军 王银燕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the DA465Q gasoline engin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earch was done to optimize its turbocharging system. The research led to the GT12 turbocharger being selected and its turbochar... In order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the DA465Q gasoline engin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earch was done to optimize its turbocharging system. The research led to the GT12 turbocharger being selected and its turbocharging parameters being settled. Based on these tests, rational matching was worked out for respective components of the turbocharging system.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urbocharger allows the engine to easily meet the proposed requirements for pow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giving insight into furth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for gasoline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charging gasoline engine turbocharging system turbochargER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Waste Gate Drive Circuit of Two-Stage Turbocharging System
2
作者 Fujun Zhang Jiahang Chang +1 位作者 Tao Cui Meng Xia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7年第3期349-356,共8页
A two stage turbocharging control system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pressure regulator valve with a close-loop pressure adjusting function instead of a high speed on-off solenoid valve,is used as a driving mechanism of... A two stage turbocharging control system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pressure regulator valve with a close-loop pressure adjusting function instead of a high speed on-off solenoid valve,is used as a driving mechanism of waste gate.A digital-analog(DA)conversion circuit based on 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generates one analog voltage signal required by the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control.The principle of the DA conversion circuit was analyzed,meanwhile,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rsion circuit was improved by adopting a speed-up capacitor,which helps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of the control voltage generated by the conversion circuit;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circuit was optimized by simulation.After the optimization,the ripple wave of circuit output voltage was kept within16mV under the 12bit conversion accuracy,the conversion time of the circuit could be reduced to 4ms.The engine bench test show that the turbocharging boost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adopted the circuit had a rather good stable control accuracy(the steady state within 0.8%)and dynamic response(the regulation time is less than 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 stage turbocharger waste gat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digital-analog conversion
下载PDF
A Strategy to Control the Turbocharger Energy of a Diesel Engine at Different Altitudes
3
作者 Jianghua Cheng Xiaojian Li +2 位作者 Lei Shi Kangbo Lu Ling Leng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4期959-975,共17页
Power deterioratio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diesel engines operating at high altitudes.This problem stems from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turbocharger energy,which is not enough to increase the boost pressure to the r... Power deterioratio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diesel engines operating at high altitudes.This problem stems from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turbocharger energy,which is not enough to increase the boost pressure to the required level.In this study,a control strategy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chieve engine power recovery at different altitudes.It is shown that as the altitude increases from 0 to 4500 m,the required boost pressure ratio increases from 2.4 to 4.3.The needed turbocharger energy should be increased accordingly by 240%,and the TCC(turbine characterization coefficient)should be adjusted within wide ranges.A 12%decrease in the TCC can lead to a rise of the intake air pressure,which can compensate the pressure decrease due to a 1000 m altitude increase.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boost pressure was within 14.5 kPa for variations in altitude from 0 to 4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charger energy turbine characterization coefficient ALTITUDE diesel engine operating altitude
下载PDF
流线隧道式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若 郭文杰 +1 位作者 高泽 黄仕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5,共7页
为研究流线隧道式涡轮对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将某型号车用涡轮增压器叶片式涡轮替换为流线隧道式涡轮,建立了密封流体激振、叶尖间隙激振和隧道涡轮轮缘间隙激振耦合条件下的转子系统模型,计算分析了涡轮材料和轮缘间隙对... 为研究流线隧道式涡轮对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将某型号车用涡轮增压器叶片式涡轮替换为流线隧道式涡轮,建立了密封流体激振、叶尖间隙激振和隧道涡轮轮缘间隙激振耦合条件下的转子系统模型,计算分析了涡轮材料和轮缘间隙对转子临界转速、稳态响应以及瞬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K418高温合金隧道涡轮转子一阶临界转速大幅降低,稳态响应稳定性较好,但瞬态响应振动剧烈、失稳,表明隧道涡轮采用K418高温合金需要调整结构设计;SiC陶瓷隧道涡轮转子一阶临界转速下降、稳态响应振幅增加,但对转子稳定性影响不大,二阶临界转速有微小增加,稳态响应振幅下降,瞬态响应稳定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涡轮增压器 流线隧道式涡轮 密封流体激振 叶顶间隙激振 轮缘间隙激振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研制
5
作者 邢卫东 佟鼎 +3 位作者 刘莹 邓春龙 门日秀 吴新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
目的 对于单级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为适应发动机强化指标,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方法 利用仿真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海拔环境应用增压器进行改进设计。通过理论推导,确定压气机及涡轮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开展高稳定裕度转... 目的 对于单级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为适应发动机强化指标,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方法 利用仿真设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海拔环境应用增压器进行改进设计。通过理论推导,确定压气机及涡轮的气动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开展高稳定裕度转子轴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与验证。结果 匹配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的发动机与原机相比,高原功率恢复了17%,发动机排气温度降低了7%,增压器转速降低了13%。结论 在原机的基础上设计了压比为4.6的宽流量高性能涡轮增压器,成功实现了高压比宽流量增压器的设计,满足了发动机平原、高原不同环境的运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比 增压器 压气机 涡轮 转子 高海拔环境
下载PDF
电控放气阀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上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赵令猛 杨光杰 +3 位作者 朱敏霖 刘庆生 黄永杰 王晓辉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在一台满足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开展电控放气阀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性能、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验证表明:发动机匹配电控放气阀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中高转速工况对油耗有一定改善,在中低负荷工况能降低油耗、提高排气温度。... 在一台满足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上,开展电控放气阀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性能、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验证表明:发动机匹配电控放气阀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中高转速工况对油耗有一定改善,在中低负荷工况能降低油耗、提高排气温度。通过电控放气阀开度特性优化并确定最优的控制参数,在WHTC循环SCR催化器平均温度从226℃提升到246℃,冷态WHTC循环NOx排放降低25%,冷热加权NOx排放降低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电控放气阀增压器 性能 排放 排气温度
下载PDF
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不同增压系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谢振 张江红 胡昌宁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38,共8页
基于某直列6缸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构建了柴油机+DPF的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不同增压系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F炭烟和灰分加载会导致单级增压(1TC)和二级增压(2TC)柴油机排气背压升高,进气充量降... 基于某直列6缸增压柴油机试验台架,构建了柴油机+DPF的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不同增压系统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F炭烟和灰分加载会导致单级增压(1TC)和二级增压(2TC)柴油机排气背压升高,进气充量降低,从而导致动力性下降,有效燃油消耗量升高,NO x排放量下降,soot排放量增加。炭烟因其深床炭烟层和较低的渗透率有利于捕集颗粒,提高了DPF捕集效率;而灰分由于其存在灰分堵头降低了孔道有效过滤长度,导致DPF捕集效率下降。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导致1TC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1000 r/min分别下降22.8%和29.6%,在2200 r/min分别下降2.1%和2.2%;而2TC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1000 r/min分别下降6.7%和7.1%,在2200 r/min分别下降10.7%和11.9%。二级增压可以降低DPF炭烟和灰分加载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排气背压 动力性 燃油经济性
下载PDF
基于可变高增压方式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变海拔工作特性仿真研究
8
作者 陈贵升 胡闪 +3 位作者 沈颖刚 孙敏 龚航 杨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3,共11页
以一台直列四冲程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为研究机型,通过GT-Power构建一维热力学模型,首先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固定截面增压(fixed geometry turbocharger,FGT)、可变几何截面增压(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和两级可变几何... 以一台直列四冲程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为研究机型,通过GT-Power构建一维热力学模型,首先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固定截面增压(fixed geometry turbocharger,FGT)、可变几何截面增压(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和两级可变几何截面增压(twin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TVGT)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搭建的TVGT增压系统,探究了高、低压级VGT叶片开度对发动机变海拔条件下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转速工况下,发动机匹配TVGT增压系统后,其海拔适应性更佳。针对TVGT系统,在不同海拔下,当高压级VGT叶片开度位于0.2~0.4范围内,低压级VGT叶片开度位于0.6~0.8范围内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及经济性。通过对高、低压级VGT叶片开度的优化,在巡航工况转速3397 r/min时可在6000 m海拔下实现106.8%的功率恢复目标,可满足发动机对高海拔工作运行的功率恢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 变海拔 两级可变几何截面增压 性能 功率恢复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urbocharger for Improving Diesel Engine Matching Performance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虹 马朝臣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2年第2期146-149,共4页
The two development ways of turbocharger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tching performance with diesel were presented. The ways of waste valve gate turbocharger and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can solve the p... The two development ways of turbocharger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tching performance with diesel were presented. The ways of waste valve gate turbocharger and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ngine’s low speed torque and achieve lower smoke level. Especially for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it covers all conditions of engine.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low engine’s speed torque and keep the power performance at high engine speed, but also cover wide engine speed performance that keeps lower fuel consumption and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in full load and part load matching. The results of theory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it’s the ideal solution to solve the matching problem of diesel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ochargER match performance 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
下载PDF
船用电辅助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学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段宝印 杨传雷 +3 位作者 申华 王贺春 王振洪 王银燕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7-133,共7页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EAT)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或加速时进气不足、瞬态响应差等问题,实现内燃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流体动压轴承润滑理论结合转子运动控制方程,建立由浮环轴承支承的某型涡轮增压器转... 电辅助涡轮增压技术(EAT)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启动或加速时进气不足、瞬态响应差等问题,实现内燃机动力系统电气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流体动压轴承润滑理论结合转子运动控制方程,建立由浮环轴承支承的某型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轴心轨迹试验,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轴承支撑形式的EAT正常转子和不平衡转子的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EAT运行较宽的转速范围内,其转子具有广泛的次同步振动,转子动力学行为复杂且浮环轴承支撑的转子明显具有更高的次同步振动振幅;半浮环轴承支撑的转子油膜涡动振动的能量远小于基频振动的能量,表现出更良好的减振作用,可以很好地抑制油膜的涡动/振荡。本文研究内容可以有效地辅助EAT的研究工作,提高其整机的NVH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 涡轮增压器 转子动力学 稳定性
下载PDF
外部激励下增压器轴系振动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李欣 郝晓静 +2 位作者 吉建波 马磊 杨东旭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谱激励通过车轮和车身传递到发动机,加之发动机本身运作时产生的振动激励,最终传递到涡轮增压器上,统称为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作用在涡轮增压器壳体和轴承体上,经由两个浮环轴承传递到轴上,影响增压器轴系运动的稳定性... 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谱激励通过车轮和车身传递到发动机,加之发动机本身运作时产生的振动激励,最终传递到涡轮增压器上,统称为外部激励。外部激励作用在涡轮增压器壳体和轴承体上,经由两个浮环轴承传递到轴上,影响增压器轴系运动的稳定性。通过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涡轮增压器总成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增压器总成受到来自发动机的外部激励时轴系的振动响应。在激振试验台上模拟增压器总成受到外部激励时的响应情况,分别施加原始振动信号和该信号缩小至原来的0.5倍、0.25倍和0.125倍后的振动信号,轴系的振动响应也呈现出对应的线性规律,采用4种振动信号求得的传递函数也基本一致。通过激振台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在0~800 Hz频率段轴系振动的试验值与仿真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用于计算轴系振动响应的可行性,为解决增压器轴系振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外部激励 传递函数 轴系振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卓越绩效模式A公司增压器索赔成本优化管理研究
12
作者 潘星河 郭瑜沣 +3 位作者 闫超 张甫 陈恒 刘岗 《标准科学》 202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卓越绩效模式能够通过综合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绩效,A公司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管理驱动来提升索赔业务绩效及管理成熟度。本研究从零件索赔成本角度,基于卓越绩效模式框架,采用六西格玛DMAIC方法优化过程,聚焦增压器零件设计、制造及售后... 卓越绩效模式能够通过综合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管理绩效,A公司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管理驱动来提升索赔业务绩效及管理成熟度。本研究从零件索赔成本角度,基于卓越绩效模式框架,采用六西格玛DMAIC方法优化过程,聚焦增压器零件设计、制造及售后服务3个关键过程的过程改进。通过结合价值链和失效模式分析,找到影响索赔成本的设计、制造、售后服务过程改进点。关注过程管理因素及过程变化要求,通过设计变更、风险识别、工艺调整、售后维修指导等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控制,2023年下半年增压器售后故障率下降至0.16%,环比上半年减少33万元索赔费用,实践表明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增压器索赔成本优化应用实现了公司索赔成本年降低2%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绩效 质量成本 过程管理 六西格玛 增压器
下载PDF
两栖车辆发动机增压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张孟杰 孙卓然 +2 位作者 康忠 张睿妍 赵振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两栖车辆在水陆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开展车辆在两种工况下的动力系统增压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车用发动机在两种工况条件下的一维仿真模型,对增压器、放气阀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标定,并对整机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此模型为... 针对两栖车辆在水陆工况下的功率需求,开展车辆在两种工况下的动力系统增压匹配及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车用发动机在两种工况条件下的一维仿真模型,对增压器、放气阀等关键部件进行了标定,并对整机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此模型为基础完成了两种工况条件下的增压系统匹配,研究两栖工况下的增压发动机输出特性,制定两种工况下的废气旁通阀开度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计算匹配的增压器和控制策略满足两栖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车辆 废气涡轮增压 增压匹配 控制策略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二级增压系统匹配仿真研究
14
作者 赵明昊 殷勇 +1 位作者 赵艳婷 郑尊清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为了降低重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在一台单级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柴油机上开展了二级增压匹配与增压系统参数优化工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二级增压系统在匹配点... 为了降低重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在一台单级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柴油机上开展了二级增压匹配与增压系统参数优化工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二级增压系统在匹配点能够以最高效率运行,在全工况都能提供足够的进气流量;完全关闭低压级废气旁通阀,正交优化高压级废气旁通阀开度和米勒循环度,能够进一步降低二级增压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降低级间中冷温度能够降低泵气损失,提高增压压力,温度由100℃降至50℃在标定点能够使燃油消耗率降低约3 g/(kW·h)。对二级增压及参数优化工作的燃油消耗率改善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低速工况燃油消耗率整体有所下降,高效点燃油消耗率下降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级增压 增压匹配 遗传算法 燃油消耗率
下载PDF
颗粒冲蚀使径流涡轮机性能劣化的数值仿真
15
作者 马超 王宁宁 +1 位作者 郭姗姗 王任信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6,共9页
涡轮增压器径流涡轮机作为车用柴油机提升性能和控制排放的关键零部件,长期受到尾气颗粒的高速冲蚀,会造成流道壁面粗糙度增加以及性能劣化.以某65K径流涡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相流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流道壁面冲蚀特性的形成机理,并... 涡轮增压器径流涡轮机作为车用柴油机提升性能和控制排放的关键零部件,长期受到尾气颗粒的高速冲蚀,会造成流道壁面粗糙度增加以及性能劣化.以某65K径流涡轮机为研究对象,基于两相流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流道壁面冲蚀特性的形成机理,并且基于牵引商用车的实际路谱研究了冲蚀对其性能劣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道壁面的局部冲蚀强度与蜗壳几何结构的非对称性密切相关,并在蜗舌位置表现出最高的冲蚀率;在运行时长为50 000 h内,涡轮机整机效率和相似流量相对变化率仿真预测值分别为-3.5%和1.1%,其中前10 000 h内的劣化率分别占总劣化率的56%和70%;基于牵引车实际路谱的计算结果,发展了涡轮机性能劣化随时间增长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径流涡轮机 颗粒冲蚀 两相流
下载PDF
气动激励下的涡轮增压器整机振动分析与试验
16
作者 秦励伟 刘贵升 +3 位作者 盆义红 刘海 景国玺 张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针对气动激励引起的增压器整机高振动响应问题,以某型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向瞬态流固耦合方法,建立涡轮增压器整机流固耦合模型,开展气动激励下关键零部件振动响应研究.讨论并对比了涡轮及压气机叶轮气动激励的时域... 针对气动激励引起的增压器整机高振动响应问题,以某型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向瞬态流固耦合方法,建立涡轮增压器整机流固耦合模型,开展气动激励下关键零部件振动响应研究.讨论并对比了涡轮及压气机叶轮气动激励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并定量分析了该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特性,同时通过增压器振动试验验证了模型及方法的精度,各工况下壳体振动加速度量级的绝对误差不超过6 dB,相对误差不超过4%.结果表明:在转子系统中,压气机叶轮压力波动幅值为涡轮机涡轮的4倍,由此导致压气机叶轮的振动幅值平均为涡轮和转轴的3~4倍,最大振动幅值发生在压气机叶轮轮盘外边缘叶顶间隙处,为209.5μm;壳体振动烈度最大的部位发生在压气机出口内壁靠近轴承体一侧,为322.2 m/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气动激励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小排量国Ⅵ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喘振优化设计
17
作者 周成尧 马超 +2 位作者 周马兰 张舰 杨娇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匹配某小排量国Ⅵ柴油机时,增压器压气机出现了喘振现象,导致发动机扭矩明显降低,需要设计一款新型压气机。通过加大压气机叶片θ角、叶片出口β角、叶片弦长、叶轮进口尺寸、叶轮出口宽度,减小扩压器出口与叶轮出口直径的比值,设计了... 匹配某小排量国Ⅵ柴油机时,增压器压气机出现了喘振现象,导致发动机扭矩明显降低,需要设计一款新型压气机。通过加大压气机叶片θ角、叶片出口β角、叶片弦长、叶轮进口尺寸、叶轮出口宽度,减小扩压器出口与叶轮出口直径的比值,设计了优化方案。进行了优化方案和原方案的压气机性能仿真计算、增压器台架压气机性能试验、发动机台架增压器性能匹配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善了压气机小流量区域的稳定性,提高了堵塞流量;在发动机全转速范围内,流量减小时压比特性曲线斜率始终为负,压气机运行稳定,未发生喘振;发动机可以加载到最大设计扭矩,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涡轮增压器 压气机 喘振 叶轮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径流涡轮机流道壁面冲蚀特性及对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马超 张健健 +1 位作者 王宁宁 郭姗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2-1240,共9页
碳颗粒作为内燃机燃烧的固有产物,随主流运动时会对涡轮机壁面产生冲蚀,在长时间运行后对性能产生影响。通过两相流数值仿真手段对某径流式涡轮机的壁面冲蚀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种关键参数对涡轮机冲蚀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碳颗粒作为内燃机燃烧的固有产物,随主流运动时会对涡轮机壁面产生冲蚀,在长时间运行后对性能产生影响。通过两相流数值仿真手段对某径流式涡轮机的壁面冲蚀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种关键参数对涡轮机冲蚀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尺寸会对壁面冲蚀分布特征产生影响,对性能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规律;颗粒排放裕度和膨胀比对性能变化率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涡轮机转速的变化对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呈线性关系,对相似流量变化率的影响呈先快速增加后持续下降的规律。颗粒尺寸和涡轮机工况是影响涡轮机性能变化率的显著因素,比颗粒排放裕度及膨胀比对效率变化率和相似流量变化率的影响分别大5~7倍和19~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径流涡轮机 冲蚀率 两相流 性能影响
下载PDF
径流式涡轮出口旋流测量试验
19
作者 谢文平 薛颖娴 +2 位作者 张琨 邓康耀 杨名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9,共9页
高压级涡轮在非设计工况下由于叶轮高速旋转存在强旋流结构,该流场结构作用于低压级涡轮进口,进而导致低压级涡轮性能产生显著异化效应,该异化效应与旋流的形态相关性大,而现有研究未涉及涡轮出口旋流在不同工况的变化机制,基于自主设计... 高压级涡轮在非设计工况下由于叶轮高速旋转存在强旋流结构,该流场结构作用于低压级涡轮进口,进而导致低压级涡轮性能产生显著异化效应,该异化效应与旋流的形态相关性大,而现有研究未涉及涡轮出口旋流在不同工况的变化机制,基于自主设计的X-型二维恒温热线步进机构探明了高压级涡轮旋流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涡轮出口旋流形态强烈地依赖于膨胀比和转速,旋流强度随转速增加呈先减后增的非单调变化趋势,且在膨胀为1.1、速比为0.1时发生旋流方向逆转现象;此外,旋流轴向速度和周向速度呈现强耦合的关系.旋流强度与周向速度增加,导致轴向速度分布呈现尾流状(Wake-like)的特征.在脉冲来流条件下,涡轮出口速度波动与脉冲来流频率相同,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轴向速度逐渐增加,最大增幅约为5%,但周向速度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增压 涡轮增效设计 出口旋流 脉冲来流
下载PDF
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修复肢体较大创面临床研究
20
作者 朱海锋 杨晓东 +1 位作者 王海涛 沈立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cm~16 cm×65 cm)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跨区皮瓣修复组(18例)和传统皮瓣修复组(20例)。跨区皮瓣修复组采用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ALTP-SCIAP)治疗,传统皮瓣修复组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必要时联合植皮。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区修复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18例次,瓣宽(9.9±2.0)cm,瓣长(44.2±3.5)cm,存活面积(343.2±79.9)cm^(2)。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29例次,瓣宽(11.0±2.8)cm,瓣长(21.7±3.2)cm,存活面积(186.4±49.2)cm^(2)。瓣长和存活面积跨区皮瓣修复组显著大于传统皮瓣修复组(t=22.365和8.345,均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6例次,部分植皮修复1例次。传统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2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11例次,部分植皮修复6例次。两组皮瓣供区修复的植皮率分别为5.6%(1/18)和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例(5.6%),患者满意度达到94.4%;而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7例35.0%,患者满意度为70.0%。相比传统皮瓣修复组,跨区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χ^(2)=4.942,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χ^(2)=4.448,P<0.05)。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比较,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切取面积更大,皮瓣供区大多可Ⅰ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修复,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修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 内增压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