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Lateral Tunnel Anastomosis or Extracardiac Conduit?——an Analysis of 114 Consecutive Pati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Fu Klaus Valeske +2 位作者 Matia Muller Dietmer Schranz Hakan Akinturk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tic univentricular heart undergoing lateral tunnel (LT) operation with extracardiac conduit (EC) operation. Methods- From June 1996 to Ju...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tic univentricular heart undergoing lateral tunnel (LT) operation with extracardiac conduit (EC) operation. Methods- From June 1996 to July 2007, 114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 single ventricle underwent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 (TCPC) in Children's Heart Center, lAniversity Hospital Giessen and Marburg GmbH, Germany. A LT was performed in 19 (16.7%) patients, and an EC in 95 (83.3%) patients. The mean age of EC group was 50.8±31.6 (ranging from 22 to 212) months, and that of LT group was 61.5±41.2 (ranging from 30 to 168) months. Early and midterm outcomes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 One died in LT group (5.3%) and three in EC group (3.2%). The overall mortality was 3.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etween EC-and-LT groups (P〉0.05). 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oxygen saturation, and effusion time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ll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ccurrences of complications (arrhythmias, enteropathy, and thrombosis)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P〉0.05). Conclusions There seems no difference between LT and EC in the clinical results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postoperative stage. Glenn anastomosis followed by an EC seems to have some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ntricular heart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 extracardiac conduit lateral tunnel anastomosis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胸腔积液与心血管活性肽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宗涛 张仁福 +5 位作者 朱洪玉 汪曾炜 宫汉东 张南滨 宋恒昌 王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后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活性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行心外管道 TCPC后患者胸腔引流液量作为因变量 ,年龄、Nakata指数、射血分数、人工血管直径、平均肺动脉...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后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活性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行心外管道 TCPC后患者胸腔引流液量作为因变量 ,年龄、Nakata指数、射血分数、人工血管直径、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CVP)作为自变量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同时在术后第 1、3、5和 7天测量内皮素 -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 结果 经回归方程线性假设检验 ,胸腔引流液量与 CVP呈直线正相关 (F=6 85 .6 0 0 ,P<0 .0 1,其回归方程为 Y=0 .5 98X- 3.4 30 ,r=0 .985 ) ,而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CVP与 ET- 1呈显著正相关 (r=0 .982 ,P<0 .0 5 ) ,与 CGRP呈显著负相关 (r=- 0 .986 ,P<0 .0 5 )。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 ,CVP增高是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术后早期肺血管内皮细胞对 ET- 1和CGRP引起的分泌紊乱 ,可能是导致 CVP升高继而引起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胸腔积液 CVP 心血管活性 CGRP 术后 TCPC 直线 严格 自变量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洪玉 汪曾炜 +4 位作者 张仁福 张南滨 宋恒昌 尹宗涛 方敏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的经验 ,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 2 9例心外管道 TCPC患者的临床资料 ,平均年龄 10岁 ,病种包括三尖瓣闭... 目的 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的经验 ,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设计、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 2 9例心外管道 TCPC患者的临床资料 ,平均年龄 10岁 ,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 9例 ,左室型心室双入口 9例 ,二尖瓣闭锁 3例 ,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左心室发育不良 5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解剖右心室发育不良 3例。全部在体外循环下手术 ,12例采用心脏停搏 ,17例在并行转流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结果 早期 2 2例中死亡 5例 ,后 7例无死亡 ;随访 3个月~ 10年 ,无晚期死亡。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12例 ,乳糜胸 11例。 结论 心外管道 TCPC用于较大儿童或成人患者与其他 Fontan类手术比较 ,临床长期效果较好。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合理的手术设计和术中细致操作 ,有危险因素时增用开窗术以及围术期严密观察和处理是提高手术近、远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适应证 手术设计 手术方法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2
4
作者 柏松 李仲智 +2 位作者 李晓峰 郭志和 马达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方法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效果。方法9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男5例.女4例,年龄3~9岁。其中单心室5例,三尖瓣闭缩、右室双出口各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结果全... 目的探讨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方法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效果。方法9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男5例.女4例,年龄3~9岁。其中单心室5例,三尖瓣闭缩、右室双出口各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经皮血氧饱和度〉95%,无心律失常.但均有明显胸腔积液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TAN手术 心外管道 心脏病 先天性
下载PDF
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解剖矫正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梅举 汪曾炜 +2 位作者 张宝仁 郝家骅 陆方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报告应用解剖矫正术治疗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方法 :9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年龄 6~ 14岁。应用 Rastelli术对其进行解剖矫正。其中心内补片 5例 ,心内隧道 2例 ,... 目的 :报告应用解剖矫正术治疗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方法 :9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年龄 6~ 14岁。应用 Rastelli术对其进行解剖矫正。其中心内补片 5例 ,心内隧道 2例 ,心内管道 2例 ;心外管道 9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 1/9) ,存活 8例。随访 6个月至 5年 ,手术效果满意 ,无晚期死亡。  结论 :Rastelli术解剖矫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 ,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 RASTELLI术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6
作者 楚军民 吴清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价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TCPA)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7月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 TCPA,包括单心室伴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16例 ,三尖瓣下移畸... 目的 评价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TCPA)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7月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 TCPA,包括单心室伴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16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 2例 ,右心室双出口伴大动脉转位 3例 ,三尖瓣闭锁伴右心室发育不良 5例。 19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结果 无手术死亡 ,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 1~ 4 7个月 ,无晚期死亡。所有患者症状消失 ,无静脉压明显升高现象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外管道血流通畅 ,无血栓形成 ,心电图检查示无严重的心律失常 ,血氧饱和度 0 .93~ 0 .96 ,心功能均达 ~ 级。 结论 心外管道 TCPA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手术方式 ,易于掌握 ;术后疗效满意 ,优于其他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管道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手术治疗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迟海涛 汤楚中 +4 位作者 解水本 李寒 赵哲 潘绪 王军惠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521-523,共3页
目的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12年10月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23岁,平均(11.7±6.3)岁,体重15~53kg,平均(32.5±15.0)kg。病种... 目的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12年10月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23岁,平均(11.7±6.3)岁,体重15~53kg,平均(32.5±15.0)kg。病种包括单心室10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大动脉转位10例,三尖瓣闭锁6例,肺动脉瓣闭锁3例,右心室双出口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为二期手术。余随访2个月~9年,无死亡病例,发绀消失,心功能Ⅰ~Ⅱ级,活动良好。术后中远期患者静脉压明显升高2例,1例为肺动脉高压,1例为心外管道钙化闭锁。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操作较为简便,术后早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仍有待于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先天性心脏病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南滨 张仁福 +2 位作者 朱洪玉 宫汉东 韩宏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 :分析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施行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34例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14例 ,对其围术期多种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目的 :分析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施行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34例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14例 ,对其围术期多种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相比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多巴胺用量减少 ,中心静脉压降低 ,体外循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监护天数均明显缩短。手术死亡率7 1%。结论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有利于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疗效优于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心外管道 疗效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围术期处理
9
作者 邹文艳 龚立 +2 位作者 俞晓青 蒋祖明 张海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11,I0002,共4页
目的评估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总结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0只成年杂种犬,用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肺动脉流出道。结果实验中有1例在术中出现心动过缓,暂停手术操作后,... 目的评估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并总结模型建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0只成年杂种犬,用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肺动脉流出道。结果实验中有1例在术中出现心动过缓,暂停手术操作后,其余手术均逐渐恢复,未造成不良后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术后5~10min撤离呼吸机,拔除胸引管。术后两周肺动脉造影示左肺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形成,移植物处稍狭窄;取出移植物观察,血管管腔通畅,腔面光滑,无血栓,无感染。结论通过自身的骨髓细胞和高分子可降解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扩大犬肺动脉流出道成功建立了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动物模型。为了保证模型的成功建立,应使用右侧卧位、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心律紊乱和尽早撤离呼吸机等围术期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补片 模型 动物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体外循环管理
10
作者 王伟宪 汪钢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5年第2期111-112,98,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52例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组52例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3~23岁,其中心室双入口19例,三尖瓣闭锁2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 目的回顾性总结52例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组52例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龄3~23岁,其中心室双入口19例,三尖瓣闭锁20例,二尖瓣闭锁3例,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其中8例加用开窗术,6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术后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195g/L。体外循环时间(121±8)min,肛温维持在32~34℃之间。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分别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反复肺部感染,50例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动脉血氧饱合度92%~96%。结论心脏不停搏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体外循环中将血红蛋白维持在80~90g/L,除预充晶体外并加入胶体白蛋白和血浆及血浆代用品以保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并且进行超滤减轻机体水负荷及减轻炎性介质对机体反应,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搏 心外管道Fontan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同种异体带瓣主、肺动脉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李守先 于建华 +5 位作者 张供 毕研文 宋惠民 陈忠堂 苏润毅 李朝晖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应用液氮(-196℃)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主、肺动脉施行主动脉瓣替换术4例,全主动脉根部替换术2例,其中1例用自体带瓣肺动脉,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3例,其中2例用同种带瓣管道作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1例用同种带瓣主... 应用液氮(-196℃)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主、肺动脉施行主动脉瓣替换术4例,全主动脉根部替换术2例,其中1例用自体带瓣肺动脉,纠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3例,其中2例用同种带瓣管道作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1例用同种带瓣主动脉片作跨瓣环右室流出道扩大术。与异种或人工材料相比,同种瓣膜或带瓣管道具有血流动力学符合生理要求,瓣膜功能好,有一定的活性,耐久性长,无需抗凝,无血栓、出血并发症,无免疫排斥等优点。外科操作技术亦较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移植 带瓣 肺动脉 深低温保存 主动脉
下载PDF
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东 吴清玉 +1 位作者 许建屏 沈向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评价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 (室缺 )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13例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者接受应用同种带瓣外管道... 目的 :评价同种带瓣外管道在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 (室缺 )及肺动脉瓣狭窄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13例校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缺及肺动脉瓣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者接受应用同种带瓣外管道矫治手术 ,9例应用同种带瓣肺动脉 ,4例应用同种带瓣主动脉 ,同时修补室缺。患者平均年龄 10 0± 5 1( 5 0~ 2 7 0 )岁 ,平均体重 2 8 5± 14 6( 15 0~ 5 2 0 )kg。结果 :无手术死亡 ,6例手术后并发症 ,其中 2例术后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平均 2 9 7± 2 4 4( 9~ 90 )小时。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14 6± 6 7( 7~ 2 6)天。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带瓣外管道 校正型大动脉转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瓣狭窄 矫正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钢 王伟宪 +7 位作者 蔡振杰 易定华 俞世强 刘建平 张近宝 刘维永 陈文生 郑奇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 评估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本组 4 2例中 ,男性 31例、女性 11例 ,年龄 3~ 19岁 ,其中心室双入口 19例 ,三尖瓣闭锁 10例 ,二尖瓣闭锁 3例 ,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0例。均在常温体外... 目的 评估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本组 4 2例中 ,男性 31例、女性 11例 ,年龄 3~ 19岁 ,其中心室双入口 19例 ,三尖瓣闭锁 10例 ,二尖瓣闭锁 3例 ,其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0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 ,其中 8例加行开窗术 ;1例先做了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 ,术后 2年行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结果 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 1例 ,分别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和反复肺部感染 ,随访 1 0~ 4 5年 ,4 0例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 ,动脉血氧饱合度 92 %~ 96 %。 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外管道Fontan手术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可在单一心室修复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外管道 FONTAN手术
原文传递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早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燕搏 蒙延海 +6 位作者 杨克明 李守军 常硕 黄海波 史晨 杨秋蓝 刘子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816-820,共5页
目的总结复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的早期临床结果,探讨影响术后ICU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阜外医院共20例复杂成人先心病... 目的总结复杂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的早期临床结果,探讨影响术后ICU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阜外医院共20例复杂成人先心病患者行心外管道TCPC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6~33(20.45±4.33)岁。结果全组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住ICU时间(4.4±1.7)d,住院时间(32.5±21.6)d。所有患者术后ICU内均应用多巴胺及钙剂,18例应用肾上腺素,11例应用米力农。并发症包括胸腔引流时间≥7 d者12例(60.0%),术后新发心律失常3例(15.0%),因出血再次手术3例(15.0%),切口愈合不良1例(5.0%)。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律失常(P=0.02)、体外循环时间长于120 min(P=0.04)、术后血浆应用大于2 000 ml(P=0.01)、未开窗(P=0.04)、胸腔引流时间≥7 d(P=0.04)是ICU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复杂成人先心病行心外管道TCPC近期效果良好,ICU早期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利于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先天性心脏病 成人
原文传递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涛 于浩 +7 位作者 王显悦 林曦 彭小波 毕生辉 梅鲁刚 马涛 王晓武 张卫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52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一期心外管...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52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40例为双向Glenn手术后行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等。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其中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0例治愈出院。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40例肌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12例),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93%±3%vs.94%±3%)、死亡率(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2.5%vs.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5例(90%),随访时间6~5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血流动力学更符合生理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操作简捷,是不能进行双心室治疗时的有效手术术式;分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较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手术适应证广泛,术后恢复较好,更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辉山 汪曾炜 +5 位作者 方敏华 宋恒昌 韩宏光 金岩 张春振 王镇龙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553-555,共3页
目的评价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近期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采用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治疗5例功能单心室患儿。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CT三维重建,应用锝-大颗粒聚集合蛋白肺灌注显像观察肺血分布。结果全组无死... 目的评价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后近期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采用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治疗5例功能单心室患儿。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CT三维重建,应用锝-大颗粒聚集合蛋白肺灌注显像观察肺血分布。结果全组无死亡或Fontan手术管道拆除,无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满意,肺灌注显像观察下腔静脉血肺内分布理想。结论Y形心外管道Fontan手术可取得满意的近期外科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FONTAN手术 心外管道
原文传递
改良心内/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7
作者 黄健兵 梅举 +3 位作者 张俊文 张韫佼 张丽 丁芳宝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心内/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4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7(4~9)岁;体质量22(14~38)kg。经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造影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心内/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4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7(4~9)岁;体质量22(14~38)kg。经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造影明确诊断,需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TCPC)手术。结果全组无早期死亡。术后平均肺动脉压16(12~20)mm Hg,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4(7~97)h。主要并发症为顽固性胸腔渗出7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反复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前末梢经皮血氧饱和度85%~96%(92.6%±3.3%),心脏彩超显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压差为0~2 mm Hg。患者随访1~7年,失访3例,1例肠道营养丢失、反复胸膜腔积液,治疗无效,术后4年死亡;4例反复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者,术后1年内反复发作,长期服用可达龙,目前已经停药28个月,未复发。生存患者心功能Ⅰ~Ⅱ级,活动耐量良好。结论改良的心内/心外管道TCPC兼容了心内隧道、心外管道TCPC两者的优点,手术操作简便,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生理性矫治,近期、中期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 心内/心外管道
原文传递
Gore—Tax心外管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95例临床体会
18
作者 付松 Prof. Dr. D. Schranz 封志纯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总结Gore—Tax心外管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的临床体会,探讨心外管道开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95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行心外管道纠治术治疗,71例行心外管道开窗术(开窗组),其中58例(58/71... 目的总结Gore—Tax心外管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的临床体会,探讨心外管道开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6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95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行心外管道纠治术治疗,71例行心外管道开窗术(开窗组),其中58例(58/71)术前高风险患儿术中行开窗术,13例(13/71)患儿因术后低心排行介入开窗术;24例(24/95)术中未行心外管道开窗术(非开窗组)。结果开窗组无死亡;非开窗组死亡3例。开窗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10.0±3.2)d,非开窗组平均(14.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开窗组术后平均肺动脉压(13.2±2.8)mmHg,非开窗组(15.1±3.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开窗组及非开窗组术后血氧饱和度[(90.3±4.0)%、(91.7±5.2)%]、术后血栓[11.3%(8/71)、12.5%(3/24)]及心律失常发生率[18.3%(13/71)、20.8%(5/2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ore—Tax心外管道术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安全、有效;心外管道通过开窗术增加左心室的心输出量,从而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外管道 单心室 开窗术
原文传递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单中心10年随访分析
19
作者 罗凯 郑景浩 +4 位作者 祝忠群 潘燕军 何晓敏 徐志伟 刘锦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多种右心室流出道手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胸外科3 138例右心系统复杂性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660例、女1 478例,手术年龄9 d~84个月,体质量2.2~2... 目的总结分析多种右心室流出道手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胸外科3 138例右心系统复杂性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 660例、女1 478例,手术年龄9 d~84个月,体质量2.2~28.6 kg。所有患儿均完成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手术方法包括肺动脉补片扩大术2 335例,自体组织连接右心室289例,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51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81例(5.8%),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高压危象及右心衰竭。中远期死亡15例(术后6~27个月),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不全和突发猝死。术后共随访2 782例患儿,中远期随访结果:右心室流出道梗阻408例,肺动脉及分支狭窄340例,中度以上肺动脉瓣反流309例。394例患儿实施二次手术,再手术率为12.6%,术后死亡39例,死亡率为9.9%。随访过程中,92.4%患儿心功能恢复良好,心功能(NYHA)分级达到Ⅱ级及以上。结论右心室流出道覆盖范围广,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手术方法多样,且各具优势,中远期预后均较满意。手术方案应根据病变类型、解剖特点、临床症状以及手术条件等多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 自体组织 外管道
原文传递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清玉 李洪银 +4 位作者 张明奎 陈兴澎 潘广玉 奚吉成 薛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C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并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68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 ECTCPC。包括单心室伴有大动脉转位、...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EC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并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68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 ECTCPC。包括单心室伴有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狭窄45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9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4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双向 Glenn 术后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18例(其中包括单心室、肺动脉闭锁、左肺动脉狭窄双向 Glenn 术后1例),单心房、单心室、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多发粗大体肺侧支1例。全组采用体外循环下手术共57例,其中8例患者因需要矫正心内畸形在主动脉阻断下手术外,其余49例均在全身麻醉并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2.9%。其中1例死于术后反复肺内出血,1例死于上消化道反复大出血。66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无晚期死亡。所有患者症状消失,血氧饱和度90%~96%,恢复良好。结论 ECTCPC 方法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较少,效果好,较其他术式有较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