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二维FIR滤波器设计
1
作者 汤永清 王毅 《丽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9-23,共5页
当不能准确估计声源个数以及波达方向时,基于传统波束形成的语音增强的性能大为降低。根据手持通信设备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麦克风阵列进行噪声及干扰抑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具有扇形结构通带的二维FIR滤波器,利用楔形过渡带,实现指定... 当不能准确估计声源个数以及波达方向时,基于传统波束形成的语音增强的性能大为降低。根据手持通信设备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麦克风阵列进行噪声及干扰抑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具有扇形结构通带的二维FIR滤波器,利用楔形过渡带,实现指定角度内宽带语音的波束形成,用来抑制期望主瓣外的噪声和干扰。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滤波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波束 麦克风阵列 二维fir滤波器 扇形结构
下载PDF
时域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2
作者 唐建生 孙超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5-809,共5页
为了使用较低阶次的FIR滤波器组实现高精度的时域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此方法使用了数字延迟线和FIR滤波器组相结合的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在FIR滤波器组的设计中,使用半定规划的优化方法,使设计波束的主瓣... 为了使用较低阶次的FIR滤波器组实现高精度的时域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此方法使用了数字延迟线和FIR滤波器组相结合的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在FIR滤波器组的设计中,使用半定规划的优化方法,使设计波束的主瓣逼近期望波束,同时使用矩阵不等式约束旁瓣高度。在建立最优化问题时考虑了设计频段上的所有频率点,因此可以得到全设计频段上束宽恒定的波束形成器。应用本文的方法,针对8元均匀离散圆弧阵设计时域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并与已有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束宽 时域波束形成 fir滤波器组 数字延迟线
下载PDF
四方向上的任意角度扇形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 杜锡钰 裘正定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20,共10页
具有任意角度(扇形所围成的角度)和任意方向(扇形所取方向)的扇形数字滤波器在图像数据压缩和地质、地震等方面的数据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工作多集中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90°扇形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因而有必... 具有任意角度(扇形所围成的角度)和任意方向(扇形所取方向)的扇形数字滤波器在图像数据压缩和地质、地震等方面的数据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工作多集中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90°扇形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因而有必要研究任意方向上的任意角度的扇形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本文介绍利用McClellan变换法设计具有垂直、水平及±45°方向上的任意角度的扇形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其中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扇形滤波器的设计包括有近似法和优化法。由于优化法和近似法均以显式公式给出,因而,这些方法设计简单,计算量少。此外,利用该方法还可以设计任意方向上的扇形数字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滤波器 滤波器 设计
下载PDF
Coping with Pressures of Modernization by Traditional Farmers: a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Yunnan,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SHIRO Chikamatsu Jose Ireneu Furtad +1 位作者 SHEN Lixin YAN M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57-70,共14页
Traditional farming practices conform to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while agricultural modernisation tends to undermine these practices through various perturbations. A case study in Tengchong County (western Yunn... Traditional farming practices conform to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while agricultural modernisation tends to undermine these practices through various perturbations. A case study in Tengchong County (western Yunnan, China) shows that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lder (Alnus nepalensis) and dry rice (upland rice) rotational farming to introduc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s leads to localised water scarcity and soil fertility decline. While farmers are aware of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of traditional farming, they prefer Chinese fir forestry because it is less labour-intensive, has a high market value, and releases time for profitable off-farm work. Farmers adapt to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by planting high value crops and trees. However, alternatives to make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re profitable through competitive business strategies, cooperative approaches, innovations in integrating high value crops and 'downstream' processingfor sustainable rural livelihoods have been overlooked largely due to poor information availability and lack of organisational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云南 传统农业 现代化 生物多样性 农村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