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雷家书》的育人理念及其时代借鉴
1
作者 张琳 陈星辰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傅雷家书》是由傅敏整理编辑的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和弥拉的书信,展现了父辈对儿子真切的深情呵护和谆谆教诲,蕴含着丰富的教养理念,主要为培塑高尚人格、厚植爱国情怀、注重生命启迪和建构职业道德观。新时代要以明确家庭教育中的道... 《傅雷家书》是由傅敏整理编辑的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和弥拉的书信,展现了父辈对儿子真切的深情呵护和谆谆教诲,蕴含着丰富的教养理念,主要为培塑高尚人格、厚植爱国情怀、注重生命启迪和建构职业道德观。新时代要以明确家庭教育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发挥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生命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为着力点,进一步发挥其育人的时代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家书》 育人思想 理想信念 家庭道德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30年的中国比较文学
2
作者 纪建勋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28-148,共21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三十年往往被视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薄弱时期,乐黛云、王向远、徐志啸、徐扬尚等将其定义为中国比较文学的“沉潜期”“滞缓期”甚至“沉寂期”。“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在这个特殊时期,依旧有部分学者以赤子之心在孤独中负重前行,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赓续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因此,在所谓“沉潜期”内进行的研究即使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不应被忽略。譬如处于“沉潜期”的中国比较文学,整体而言缺少系统论著,但在中印以至东方各国文学文化关系这一研究领域,以季羡林、吴晓铃、常任侠为代表的学者及其论著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缺陷有所弥补;而虽然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受到不同的政治制度影响,港台地区的学者们极力将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复兴发展,积极将中国比较文学纳入与国际比较文学的对话与互动;本时期内中俄文学文化的交流也值得重视,尤其鲁迅与俄苏文学的专题研究产出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翻译领域,傅雷和钱锺书等人在翻译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成为这一时期比较文学一抹惊艳的亮色。这一个个独特的世界,值得我们今天在推进国际比较文学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工作中予以好好发掘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30年 东方文学 中俄文化 翻译文学 “神似”论 傅雷
下载PDF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底本溯源--以异文为中心
3
作者 沈润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1,共11页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 宋初官修总集《文苑英华》所选录的杜诗与通行杜集间存在诸多异文,包括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大量异文显映出其所据杜诗底本的独特性。经比勘可知,《文苑英华》与九家本、分门本、百家本等北宋诸种杜集非出同源,而二王本较特殊,王洙搜罗的文献中可能存在与《文苑英华》底本相同或近似的杜集。同时可排除蜀本杜集、樊晃《杜工部小集》、孙仅《杜甫集》、杂编杜集以及吴若本所参杜集为《文苑英华》底本的可能。若从文献编纂的过程来看,《文苑英华》编修时曾采辑前代类书,顾陶《唐诗类选》可能为其重要参本之一。《文苑英华》成书早于杜集祖本二王本,在杜诗结集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对其底本的追索有助于寻绎早期杜集文本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苑英华》 杜诗底本 异文 《唐诗类选》
下载PDF
论《傅雷家书》中傅雷的多重角色
4
作者 彭知辉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9-67,共9页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被当作家庭教育的典范而为人熟知,实际上他同时充当严父、慈亲、导师和朋友等多重角色。作为严父角色的傅雷,在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傅聪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慈亲角色的傅雷,用一种浓浓的父爱,...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被当作家庭教育的典范而为人熟知,实际上他同时充当严父、慈亲、导师和朋友等多重角色。作为严父角色的傅雷,在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及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傅聪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慈亲角色的傅雷,用一种浓浓的父爱,陪伴、呵护漂泊异域的游子;作为导师角色的傅雷,在家书中谈学论艺,给傅聪以艺术熏陶和教育;作为朋友角色的傅雷,父子通过家书开展心灵和思想的交流,消解生活中的苦闷与寂寥。总之,《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一部“家书”,它丰富的内容及内涵,有待全方位的理解与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家书》 傅雷 傅聪 家庭教育
下载PDF
蒲松龄的《画壁》与波提切利的《春》
5
作者 朱丛丛 翟玮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3期66-73,共8页
蒲松龄是中国伟大的小说家,波提切利是意大利伟大的画家。两人相隔二百年和千万里,所从事的艺术种类也不同。但是“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蒲松龄的小说艺术竟和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相遇相通了。蒲松龄通过想象虚构了一幅壁画,给我们打开... 蒲松龄是中国伟大的小说家,波提切利是意大利伟大的画家。两人相隔二百年和千万里,所从事的艺术种类也不同。但是“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蒲松龄的小说艺术竟和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相遇相通了。蒲松龄通过想象虚构了一幅壁画,给我们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傅雷通过波提切利的画,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欣赏名画的无限可能。蒲松龄的《画壁》和波提切利的《春》,都以“爱娇”的魔力,把读者给吸引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波提切利 傅雷 《画壁》 《春》 爱娇
下载PDF
文稿与材源的循本辨真——张爱玲关于小说、散文的自我陈述论析
6
作者 王攸欣 陈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7,共9页
张爱玲的自我陈述,对研究她具有重要价值,不少已为人所知,有一些知者较少,甚至把他人之作混淆为张爱玲作,产生了对于她的误断。《〈续集〉自序》是宋淇主动代张爱玲所作,力图为张爱玲辩护而提供了一些失真信息,张爱玲的未完自序稿则了... 张爱玲的自我陈述,对研究她具有重要价值,不少已为人所知,有一些知者较少,甚至把他人之作混淆为张爱玲作,产生了对于她的误断。《〈续集〉自序》是宋淇主动代张爱玲所作,力图为张爱玲辩护而提供了一些失真信息,张爱玲的未完自序稿则了解者甚少,理应循本辨真。《色,戒》的材源主要来自“郑苹如案”,但此前均为推测,未能实证,且对于文本题旨的解读也多远离其本旨。笔者从张爱玲私信中找到了难得的实证,并在英文原稿与中文定稿的对读中,显示其真义在于表现女性的生存以爱为中心,而盲目的爱之冲动,很可能导致生存危机。张爱玲因傅雷写《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批评了她,不久即写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影射其与成家榴的婚外恋,致使成家榴与傅雷分手,文本虽有其独特笔致,但总体不太成功。张爱玲晚年颇内疚,并非学者所谓张爱玲不知傅雷笔名而偶然写了这篇影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续集〉自序》 《色 戒》 宋淇 傅雷
下载PDF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态翻译学思想探论
7
作者 董亭亭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在中国得以经典化的传播,与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密切相关。傅雷以流畅的语言和本土化的叙说方式充分彰显了他的生态翻译理论思想。他不但追求一种翻译主客体生态“和谐浑然”的翻译理念,而且注重自身... 傅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在中国得以经典化的传播,与译者深厚的翻译功底密切相关。傅雷以流畅的语言和本土化的叙说方式充分彰显了他的生态翻译理论思想。他不但追求一种翻译主客体生态“和谐浑然”的翻译理念,而且注重自身翻译修养及翻译语境转化的适应选择,还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实现了译本生命的“长生长存”。以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爬梳《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译境”“译者”及“译本”维度的翻译特征,可对傅雷的翻译研究提供个体研究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境和谐 译者中心 译本长存 傅译本 《约翰·克利斯朵夫》
下载PDF
《傅雷家书》的语码转换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建生 王彦 谭青松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34-439,共6页
以《傅雷家书》为研究对象,分析语场、语旨和语式等要素对书面语码转换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话题的改变、交际者的角色关系变化以及话语创作的共享程度等3种因素构成转换语码的合力.证明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研究语码转... 以《傅雷家书》为研究对象,分析语场、语旨和语式等要素对书面语码转换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话题的改变、交际者的角色关系变化以及话语创作的共享程度等3种因素构成转换语码的合力.证明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研究语码转换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域 语码转换 《傅雷家书》
下载PDF
傅雷: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9
作者 佘烨 夏高琴 佘协斌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傅雷视翻译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以自己显赫的译绩、别树一帜的译论、精益求精的译技、自成一家的翻译风格和堪称楷模的译德,奠定了他法国文学特别是巴尔扎克作品权威翻译家的地位,在中国译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傅雷视翻译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以自己显赫的译绩、别树一帜的译论、精益求精的译技、自成一家的翻译风格和堪称楷模的译德,奠定了他法国文学特别是巴尔扎克作品权威翻译家的地位,在中国译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家 文学
下载PDF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云霞 李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2,共5页
论文论述了傅雷后期(1949~1966)的翻译。在翻译路线上,傅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傅雷的后期翻译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制控。论文还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并进而探... 论文论述了傅雷后期(1949~1966)的翻译。在翻译路线上,傅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傅雷的后期翻译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制控。论文还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并进而探讨傅雷的身份以及绝望弃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身份
下载PDF
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个人话语——论《傅雷家书》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剑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7-53,共7页
“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以颂歌的基调为主,散文创作总体上缺乏真实感。傅雷的家书谈如何做人、谈爱情婚姻、谈艺术追求,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使傅雷家书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保持着个人话语空间的真诚之作,... “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以颂歌的基调为主,散文创作总体上缺乏真实感。傅雷的家书谈如何做人、谈爱情婚姻、谈艺术追求,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使傅雷家书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保持着个人话语空间的真诚之作,成为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别具一格的真诚、精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家书》 散文 历史语境 个人话语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论傅雷的艺术翻译观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勤 王晓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我国著名中法翻译家傅雷,一生都在不断丰富和培养自己在艺术各个领域的修养。傅雷深厚的艺术涵养及其艺术鉴赏力对他翻译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傅雷的艺术翻译观主要表现在译者的艺术修养,译本的选择和翻译标准的提出三个方面。... 我国著名中法翻译家傅雷,一生都在不断丰富和培养自己在艺术各个领域的修养。傅雷深厚的艺术涵养及其艺术鉴赏力对他翻译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傅雷的艺术翻译观主要表现在译者的艺术修养,译本的选择和翻译标准的提出三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当今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艺术修养 艺术翻译观 启示
下载PDF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被引量:21
13
作者 修文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他一生译著丰厚,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除了对傅译文本(text)本身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书、文艺著述、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extra...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他一生译著丰厚,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除了对傅译文本(text)本身进行研究之外,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书、文艺著述、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extratexts)着手探求先生的翻译思想。本研究的切入点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文本——副文本(paratext),试图通过对傅译序言、献辞等副文本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出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以求和文本、外文本的研究成果相互参照,互为补充。傅雷先生虚怀若谷的译德、严肃严谨的译风,以及关注读者、引导读者、对读者负责的译旨由此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译 副文本 翻译观 读者观
下载PDF
鲁迅与傅雷翻译观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玲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28,共3页
鲁迅的基本翻译观可以概括为"功利翻译观",即其翻译是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的;傅雷的翻译观也带有这一印迹,但他更强调为艺术而翻译。两种主导思想差异较大,但在二人的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及读者观等四个方面,... 鲁迅的基本翻译观可以概括为"功利翻译观",即其翻译是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的;傅雷的翻译观也带有这一印迹,但他更强调为艺术而翻译。两种主导思想差异较大,但在二人的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及读者观等四个方面,也不乏差异之外的共性。从这四个方面对二者的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两人的翻译观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傅雷 翻译观 功利性 艺术
下载PDF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云霞 李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在翻译路线上,傅雷的翻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他的后期翻译(1949-1966)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控制,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
关键词 傅雷 文学翻译 意识形态 身份
下载PDF
傅雷与丹纳《艺术哲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89,共4页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是一位我们熟知的伟大翻译家,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和丹纳等法国著名作家和美学家的作品,经过傅雷的译介在中国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数十年来流传不衰。本文试图对傅雷翻译丹纳《艺术哲学》的贡献作一研究,探讨...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是一位我们熟知的伟大翻译家,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和丹纳等法国著名作家和美学家的作品,经过傅雷的译介在中国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数十年来流传不衰。本文试图对傅雷翻译丹纳《艺术哲学》的贡献作一研究,探讨傅雷在美学译介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丹纳 《艺术哲学》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傅译《欧也妮·葛朗台》风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秋艳 宋学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3,共7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比傅译《欧也妮·葛朗台》(1951)与穆译《欧贞尼·葛郎代》(1936),探讨傅雷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傅译本在语言形式上一方面注意隐化,另一方面虽趋向归化,却在效果上基本实...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入手,通过对比傅译《欧也妮·葛朗台》(1951)与穆译《欧贞尼·葛郎代》(1936),探讨傅雷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傅译本在语言形式上一方面注意隐化,另一方面虽趋向归化,却在效果上基本实现译文风格和原文风格的一致。研究还尝试从源语透过效应、时代背景、翻译目的及策略、目标读者几个方面分析两个译本翻译风格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 翻译风格
下载PDF
试论傅雷的艺术主体思想——兼谈艺术的审美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铁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 ,不仅是现、当代业绩卓著的文学翻译家 ,而且在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上也独有深邃识见。傅雷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于突出艺术的主体性。如果说 ,傅雷对于主体性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的强调 ,是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作用与主... 学贯中西的傅雷先生 ,不仅是现、当代业绩卓著的文学翻译家 ,而且在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上也独有深邃识见。傅雷艺术思想的核心在于突出艺术的主体性。如果说 ,傅雷对于主体性的重要地位及其价值的强调 ,是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作用与主体性联系起来考察的话 ,那么 ,对于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和审美心理的分析 ,则是贯穿于对作家、艺术家的独特心理的观察与体验 ,体现于对创作主体的审美要求之中的。他认为 ,审美主体需要独具艺术感受与领悟的禀赋和能力 ;能够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感情与认识的统一 ,并在更高的境界中做到“感情深入”和“心灵化” ;尤其需要不断强化艺术审美的创新意识。同时 ,艺术表现和审美创造的理想规范与达到和谐统一的主要手段和规则 ,亦应与创作主体的整体要求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艺术主体 审美心理 艺术创造 审美表现 艺术家 审美情感
下载PDF
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立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67-369,共3页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雷 翻译思想 艺术 法国文学 西方文明史
下载PDF
美术批评的立场与偏见——以傅雷的三个批评文本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作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6,207,共5页
美术批评家很难坚持不偏不倚。傅雷为人刚正不阿,但他的美术批评却有着鲜明的立场,而且难免偏见。其早期批评文章《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站在刘海粟的立场,对学院派及徐悲鸿、林风眠的艺术主张颇有微词。中期《没有灾情的"灾情画&q... 美术批评家很难坚持不偏不倚。傅雷为人刚正不阿,但他的美术批评却有着鲜明的立场,而且难免偏见。其早期批评文章《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站在刘海粟的立场,对学院派及徐悲鸿、林风眠的艺术主张颇有微词。中期《没有灾情的"灾情画"》全然不顾《文汇报》及画家的情面,对司徒乔的"灾情画"几乎全盘否同,体现了他坚持艺术标准的立场。后期《致刘抗》长函中,对诸多当代名家皆有贬抑,独对黄宾虹推崇备至,也是他艺术主张的真实坦露。由此可见,美术批评很难避免偏见,关键要立于无限接近公正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批评 傅雷 立场 偏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