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in Flexibility and Multiple Docking in Ligand Docking and Virtual Screening to the BRAF(TypeⅠ1/2)Inhibitors
1
作者 王路 张艳敏 +4 位作者 卢帅 唐伟方 陈亚东 陆涛 刘海春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057-1070,共14页
BRAF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A number of crystal structures have been published. Molecular dock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aided drug des... BRAF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promising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A number of crystal structures have been published. Molecular dock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 Appropriate protein conformation and docking method are essential for the successful virtual screening experiments. One approach considering protein flexibility and multiple docking methods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Six DFG-in/αC-helix-out crystal structures of BRAF, three docking programs(Glide, GOLD and Ligand Fit) and 12 scoring functions were applied for the best combination by judging from the results of pose prediction and retrospective virtual screening(VS). The most accurate results(mean RMSD of about 0.6 A) of pose predic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wo complex structures(PDB: 3 C4 C and 3 SKC) using Glide SP. From the retrospective VS,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3 SKC, indicated by a ROC/AUC score of 0.998 and an EF of 20.6 at 5% of the database screen with Glide-SP. On the whole, PDB 3 SKC could achieve a higher rate of correct reproduction, a better enrichment and more diverse compounds. A comparison of 3 SKC and the other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led to a rationale for the docking results. PDB 3 SKC could achieve a broad range of sulfonamide substitutions through an expanded hydrophobic pocket formed by a further shift of the αC-helix. Our study emphasize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protein flexibility and scoring functions in both ligand docking and virtual scre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 type 1/2 inhibitors protein flexibility multiple docking methods pose prediction virtual screening
下载PDF
多直流馈入受端系统与直流联络线协调恢复的一体化建模与求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少岩 曹珂 +1 位作者 顾雪平 王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862-5877,共16页
在多馈入系统发生大停电后,选择合适的时机接入直流联络线可以有效推进受端电网的恢复进程。与此同时,交直流之间及多个逆变站间的交互影响,为合理安排直流启动时机及运行出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上述背景,该文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协调关... 在多馈入系统发生大停电后,选择合适的时机接入直流联络线可以有效推进受端电网的恢复进程。与此同时,交直流之间及多个逆变站间的交互影响,为合理安排直流启动时机及运行出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上述背景,该文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协调关键机组、直流联络线与输电线路恢复的网架重构策略。首先,分析了多直流启动与运行对受端电网强度的要求,通过构建“n+1”网络实现了直流恢复安全约束的一体化线性建模;然后,为应对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采用一种分时步的滚动窗口优化机制,建立了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源网协调恢复模型;接着,针对模型求解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支路预筛选策略;最后,以修改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网协调恢复 “n+1”网络构建法 序贯决策 支路预筛选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下载PDF
1/f噪声的精确测量及其在太阳能电池可靠性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求湛 张彦创 +1 位作者 周承鹏 吴丹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5-631,共7页
为了实现对太阳能电池可靠性的筛选分类,建立了一套低频噪声自动测试系统。首先,根据太阳能电池1/f噪声的来源,确定了在大电流密度情况下以1/f噪声功率谱作为太阳能电池可靠性指示的可行性。然后,由测试得到的功率谱曲线明确了通过比较... 为了实现对太阳能电池可靠性的筛选分类,建立了一套低频噪声自动测试系统。首先,根据太阳能电池1/f噪声的来源,确定了在大电流密度情况下以1/f噪声功率谱作为太阳能电池可靠性指示的可行性。然后,由测试得到的功率谱曲线明确了通过比较在f为1Hz频点处的1/f噪声功率谱值大小可以区分太阳能电池的可靠性。最后,根据半导体器件可靠性试验验证的分类标准,给出了确定筛选阈值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无损地完成一批太阳能电池3个等级的可靠性分类,平均每个太阳能电池的测试时间只需5min。采用该筛选方法,能精确检测单一器件,解决了传统方法花费大、周期长,易引起器件的损伤,且只能得到一批器件可靠性的统计规律的问题。该方法适用于对太阳能电池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1/f噪声 可靠性 筛选方法
下载PDF
考虑电压和热稳定约束的可利用传输能力的快速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勇波 李华强 +1 位作者 范勇 王秀婕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2-36,共5页
在现代电力市场环境,可利用传输能力(ATC)需要尽快提供给使用方。而在计算中要考虑的所有N-1故障因素导致了ATC计算任务非常繁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故障过滤与排序技术的ATC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采用迭代线性潮流法(ILPF)对电网的N-... 在现代电力市场环境,可利用传输能力(ATC)需要尽快提供给使用方。而在计算中要考虑的所有N-1故障因素导致了ATC计算任务非常繁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故障过滤与排序技术的ATC快速计算方法。首先,采用迭代线性潮流法(ILPF)对电网的N-1故障进行排序以筛选出热稳定极限和电压幅值约束条件下最严重的故障情况;然后,应用原始-对偶内点法对最严重故障情况进行ATC的计算,解决了ATC计算的耗时问题。算法的有效性通过IEEE30母线系统的仿真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利用传输能力 N-1故障 故障过滤 迭代线性潮流法 内点法
下载PDF
ND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影 周紫薇 +2 位作者 冯迪 刘湲 郑珩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8年第2期91-98,共8页
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尤其是NDM-1型金属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给人类健康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虽然使用抑制剂阻止酶的水解作用是临床上应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重要手段,并已成功上市了奥格门汀等药物,但临床所... 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尤其是NDM-1型金属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给人类健康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虽然使用抑制剂阻止酶的水解作用是临床上应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的重要手段,并已成功上市了奥格门汀等药物,但临床所用抑制剂仅对丝氨酸β-内酰胺酶有效,对MBLs尤其是NDM-1没有效果。本综述概述了近年来NDM-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BLs抑制剂筛选新方法,以期为研究者们提供新的思路,更有效地设计或筛选出活性较好的MBLs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酶 NDM-1 抑制剂 筛选方法
下载PDF
F_(2)La_(2)^((0,-1))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纪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32-38,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团簇F_(2)La_(2)^((0,-1))体系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F_(2)La_(2)^((0,-1))体系的稳定结构,确定出基态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中性团簇体系基态结构为具有D_(2h)对称性的菱形结构,在该体系中平均结合能相...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团簇F_(2)La_(2)^((0,-1))体系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F_(2)La_(2)^((0,-1))体系的稳定结构,确定出基态构型并计算其结合能,中性团簇体系基态结构为具有D_(2h)对称性的菱形结构,在该体系中平均结合能相对较大,稳定性较强;负离子体系的基态结构是具有C_(2V)对称性的蝴蝶型结构,在该体系中其平均结合能较大,稳定性较强。同时计算了体系稳定结构的能隙,两种体系基态结构的能隙大小近似相等,其化学活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_(2)La_(2)^((0 -1))团簇 B3LYP方法 平均结合能 能隙
下载PDF
掺Gd^(3+)的LiYF_(4)∶Yb^(3+)/Ho^(3+)微米晶体制备以及在防伪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翀 王景华 +1 位作者 李冬冬 佘江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81-3587,共7页
研究一种具有良好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对于防伪技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改善LiYF_(4)∶Yb^(3+)/Ho^(3+)微米晶体的上转换发光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Gd^(3+)掺杂的LiYF_(4)∶Yb^(3+)/Ho^(3+)微米晶... 研究一种具有良好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稀土掺杂发光材料,对于防伪技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改善LiYF_(4)∶Yb^(3+)/Ho^(3+)微米晶体的上转换发光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Gd^(3+)掺杂的LiYF_(4)∶Yb^(3+)/Ho^(3+)微米晶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相纯度和晶体形貌尺寸进行表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对LiGd_(x) Y_(1-x)F_(4)∶Yb^(3+)/Ho^(3+)微米晶体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分析。首先,研究了LiGd_(x) Y_(1-x)F_(4)∶Yb^(3+)/Ho^(3+)微米晶体的晶体结构、尺寸、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iGd_(x) Y_(1-x)F_(4)∶Yb^(3+)/Ho^(3+)微米晶体样品的XRD衍射峰与四方相的LiYF_(4)标准卡(PDF#17-0874)特征峰的位置完全对应且没有其他杂峰,SEM实验结果显示晶体形貌为八面体形状,表明成功合成了纯四方相的LiGd_(x) Y_(1-x)F_(4)∶Yb^(3+)/Ho^(3+)微米晶体;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随着Gd^(3+)掺杂比例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并且在Gd^(3+)掺杂浓度为30 mol%时达到最强。其次,进一步研究了Gd^(3+)掺杂浓度30 mol%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与激发功率之间的关系,激发功率为0.5~1.5 W。LiGd_(0.3) Y_(0.49) F_(4)∶Yb^(3+)/Ho^(3+)微米晶体的红色和绿色上转换发光强度之比(R/G)随着激发功率的增加只发生大约12%的变化,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并没有因为激发功率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色,仍然可以发出稳定明亮的绿色光。这一现象表明,Gd^(3+)的掺入很好地改善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这种稳定高效的发光性能保证了其良好的防伪性能。最后,将Gd^(3+)掺杂浓度为30 mol%的LiYF_(4)∶Yb^(3+)/Ho^(3+)微米晶体粉末与丝网金属油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丝网防伪油墨,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在玻璃基底上印制了“西安”字样的防伪标识图案,经过干燥处理后在980 nm激光的激发下,发出明亮且稳定的绿色可见光,制成的防伪标识图案具有发光强度高、易于识别、不易脱落的特点,可被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Li(Gd_(x)Y_(1-x))_(0.79)F_(4)∶Yb_(0.2)/Ho_(0.01) 微米晶体 水热合成法 防伪识别 丝网印刷
下载PDF
NDM-1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兴华 肖春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革兰阴性(G-)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的"超级细菌"的出现使G-菌耐药问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产NDM-1的细菌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使G-菌的临床治... 革兰阴性(G-)菌耐药问题日益严峻,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NDM-1)的"超级细菌"的出现使G-菌耐药问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产NDM-1的细菌对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使G-菌的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研制可有效杀灭"超级细菌"等G-耐药菌的新型抗感染药物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NDM-1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研制以NDM-1为靶点的抗耐药G-菌的新型药物,有效杀灭"超级细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耐药菌 “超级细菌” NDM-1酶 筛选方法 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