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No-tillage Cultivation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in Rice Winter Fallow Fields
1
作者 袁祖华 高述华 +2 位作者 丁茁荑 童辉 杨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7期1412-1414,共3页
The research made comparisons on no-tillage cultivation and ploughing cultivations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on one-season paddy fields and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no-tillage cultivation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 The research made comparisons on no-tillage cultivation and ploughing cultivations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on one-season paddy fields and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no-tillage cultivation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on survival rate, insect damages, production cost, yield and benefits of pl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tillage cultivation reduced the injured rate of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by cutworms, and production cost, but crop yield and output value declined as well. Specifically, yield in the treatment as per no-tillage cultivation lowered by 10.3% and 11.9%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s by machine-based ploughing and manual ploughing, and the production interests declined by 11.9% and 11.1%, accor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winter fallow field No-tillage cultivation BENEFITS
下载PDF
Divergent responses of tiller and grain yield to fertilization and fallow precipitation:Insights from a 28-year long-term experiment in a semiarid winter wheat system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Rui WANG Ying +2 位作者 HU Ya-xian DANG Ting-hui GUO Sheng-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003-3011,共9页
Tillering is an important phenological stage,which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yield in spike components and final grain yield during winter wheat growth.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fallow season(fallow precipitation)infl... Tillering is an important phenological stage,which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yield in spike components and final grain yield during winter wheat growth.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fallow season(fallow precipitation)influences tillering in winter wheat on the semi-arid Chinese Loess Plateau.However,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regarding tiller number changes under various types of fertilization and amounts of fallow precipitation on a long-term scale.Effects of fallow precipit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n tiller were investigated in a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system in a 28-year field study(1990 to 2017)in a semiarid agro-ecosystem.Tiller number,spike number and grain yield were measured in four fertilization conditions:control without fertilizer(CK);mineral nitrogen fertilizer alone(N);mineral phosphorus fertilizer alone(P);miner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together(NP).Based on the long-term annual fallow precipitation,dry years(mean annual fallow precipitation)were distinguished.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alo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ean annual tiller number(23%),and the increase in tiller number was higher in wet years(29%)than in the dry years(17%).However,nitrogen fertilization alone had little effect on mean tiller number,whil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ogeth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ean annual tiller number(30%),mean tiller number in wet years(45%)and mean tiller number in dry years(17%).Tiller number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llow precipitation in dry years for all fertilizer treatments,whereas it was weakly and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llow precipitation in wet years depending on the treatment.This study fou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iller number and fallow precipitation in the CK and NP treatments,and it fou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iller number and fallow precipitation in the treatments with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lone or phosphorous fertilization alone in wet years.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fallow precipit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n tiller development shed light on ways to improve crop production in rain-fed agricultural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LER grain yield nutrient deficiency fallow precipitation winter wheat
下载PDF
夏闲季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麦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黄明 彭彦珉 +8 位作者 赵雯馨 高翔 吴姗薇 张军 李爽 李文娜 崔小强 吴金芝 李友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2,共13页
为明确夏闲季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麦田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基于2018年开始设置在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交汇处典型旱作区洛宁县小界乡的夏闲季定位耕作管理大区试验,2020—2022年研究了传统翻耕(CT)、一次深翻(DT)、免耕覆盖(NTM... 为明确夏闲季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麦田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基于2018年开始设置在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交汇处典型旱作区洛宁县小界乡的夏闲季定位耕作管理大区试验,2020—2022年研究了传统翻耕(CT)、一次深翻(DT)、免耕覆盖(NTM)、深松覆盖(STM)和深松垄沟覆盖(SRFM)5种夏闲季耕作措施对旱地麦田土壤三相比、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夏闲季耕作措施可改善旱地麦田土壤三相比,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总体以SRFM效果最好。与CT相比,STM和SRFM的三相比R值显著降低4.7%~28.2%和10.9%~33.7%,DT、STM和SRFM在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8%~11.2%、11.7%~21.4%和15.6%~30.6%,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6.9%~39.5%、7.4%~68.8%和13.6%~80.3%,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2%~19.7%、9.6%~25.8%和13.8%~35.0%;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7.8%~21.5%、17.1%~75.9%和27.9%~99.1%,脲酶活性分别提高7.6%~97.0%、12.8%~165.5%和23.5%~194.9%,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5.5%~15.2%、16.3%~26.7%和20.8%~50.3%,增幅多达到显著水平且表现为SRFM>STM>DT,NTM可显著提高0~10 cm土层但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综合来看,夏闲季深松垄沟并结合秸秆覆盖的措施可改善土壤三相比,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是利于提高旱地麦田土壤质量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麦田 冬小麦-夏休闲 夏闲季耕作 土壤三相比 土壤养分 土壤酶
下载PDF
覆土种植杏鲍菇营养评价与效益分析
4
作者 肖自添 何焕清 +4 位作者 彭洋洋 刘明 邱远辉 徐江 王剑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30-36,共7页
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对照,检测覆土种植不同采收期杏鲍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根据覆土种植投入产出计算效益,探讨冬闲田杏鲍菇覆土种植-菌渣还田-粮食/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以工厂化种植杏鲍菇为对照,检测覆土种植不同采收期杏鲍菇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和种植前后土壤养分含量,根据覆土种植投入产出计算效益,探讨冬闲田杏鲍菇覆土种植-菌渣还田-粮食/水果/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覆土种植杏鲍菇鲜品子实体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含量均高于工厂化种植,采收期对覆土种植杏鲍菇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成熟初期含量最高,达4.19 g/100 g,是成熟期的1.3倍、孢子释放期的1.6倍、工厂化种植的1.9倍。覆土种植杏鲍菇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工厂化种植,E/T值接近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值。菌渣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16%,杏鲍菇从覆土到采收完毕共34 d,生物转化率可达136%,投入产出比达1:1.8。冬闲田覆土种植杏鲍菇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效益好,菌渣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合在南方水稻主产区、荔枝等果园的林下冬春季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冬闲田 营养成分 经济效益 轮作 覆土种植 轮作种植模式
下载PDF
夏闲期耕作下旱地土壤有机碳库与温度和含水量季节变化及关系研究
5
作者 薛建福 濮超 +1 位作者 祁泽伟 高志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为明确夏闲期耕作下土壤有机碳(SOC)库与温度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设置夏闲期免耕、翻耕和深松3种耕作处理,分析了黄土高原旱地麦田SOC和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的季节变化、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以及碳库与温度和... 为明确夏闲期耕作下土壤有机碳(SOC)库与温度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设置夏闲期免耕、翻耕和深松3种耕作处理,分析了黄土高原旱地麦田SOC和易氧化有机碳(POxC)含量的季节变化、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季节变化、以及碳库与温度和含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育期内,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翻耕和深松处理0~5和5~10 cm土层SO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POxC含量呈“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质量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土壤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回归分析发现,5~1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与SOC含量呈线性关系(P<0.05),与POxC含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P<0.05),尤其与免耕和深松处理相比,翻耕处理拟合效果更佳。此外,0~5和5~10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化与S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日最高温度、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与POx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不同夏闲期耕作下旱地麦田0~10 cm土层POxC含量季节变化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而SOC含量变化对土壤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弱。本研究结果为旱地麦田碳库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期耕作 旱地小麦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缪弘志 罗慧琴 +3 位作者 徐晨晟 朱学强 高亚军 周建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目的】分析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杨凌曹新庄试验地冬小麦肥料试验为基础,设置不施肥(CK)、减量施肥(氮... 【目的】分析减量施肥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旨在为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杨凌曹新庄试验地冬小麦肥料试验为基础,设置不施肥(CK)、减量施肥(氮(N)、磷(P_(2)O_(5))用量分别为165和122 kg/hm^(2))和常规施肥(N、P_(2)O_(5)用量分别为220和160 kg/hm^(2))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夏季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生物量、株高、盖度、多度、频度、丰富度,以及藜、狗尾草和马唐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标及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N/P),研究减量施肥对农田杂草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均对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生物量、株高、盖度、多度、频度有明显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杂草生物量增加;施肥处理藜和地锦草的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其他农田杂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总体降低。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苋的有机碳含量以及藜、狗尾草、马唐和葎草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藜、马唐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相较于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处理狗尾草全磷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藜、狗尾草和马唐氮磷比和碳磷比总体显著增加,碳氮比显著降低。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减量施肥处理缓解了藜和马唐氮磷比的增加幅度。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降低;与减量施肥处理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显著降低。植物β多样性指数表明,常规施肥对小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结论】减量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冬小麦休闲期农田杂草的物种多样性均明显降低,但减量施肥处理缓解了常规施肥对农田杂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肥 小麦休闲期 农田杂草 植物多样性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南方冬季耕地资源利用潜力空间布局及优化——以鄱阳湖平原为例
7
作者 申格 刘航 +3 位作者 余强毅 吴绍华 祝锦霞 吴文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44,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背景,分析冬季耕地资源利用现状,模拟其兼并作物类型和种植窗口的利用潜力空间布局,评估对区域粮食的增产效应,并探究空间优化方案。研究方法:EcoCrop模型、全球农业生态区划(GAEZ)模型、... 研究目的:基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背景,分析冬季耕地资源利用现状,模拟其兼并作物类型和种植窗口的利用潜力空间布局,评估对区域粮食的增产效应,并探究空间优化方案。研究方法:EcoCrop模型、全球农业生态区划(GAEZ)模型、文献归纳法等。研究结果:(1)鄱阳湖平原近30年冬季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平均为50%左右,以2007年为突变年份呈显著减小趋势。(2)冬季耕地资源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提升粮食产量均具有较大潜力。研究区97%耕地适合冬种,完全利用可实现约440万~490万t的产量提升,同时促使水稻增产约42.2万t。(3)冬种作物在不同种植窗口下的分布和产量均存在空间差异,可细化作物种植时空分异性的布局特征,实现协同高适宜性和高产量的空间优化。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兼并作物类型和种植窗口的冬季耕地资源利用潜力空间布局和优化方案,对实际农业生产更具指导价值,可为区域耕地集约化管理和利用、种植结构优化和调整提供路径选择和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适宜性 空间布局 EcoCrop模型 冬闲田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填闲作物对烤烟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8
作者 韩会阁 李俊营 +5 位作者 王孟孟 常栋 郭芳阳 吴照辉 宋艳丹 阎海涛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解填闲作物对烤烟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以潮土烟田为研究对象,在冬季休闲期分别种植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和油菜(Brassica napus),地上部分饲用,残茬还田,分析... 为了解填闲作物对烤烟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以潮土烟田为研究对象,在冬季休闲期分别种植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和油菜(Brassica napus),地上部分饲用,残茬还田,分析各处理间填闲作物及烤烟生物学产量、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1)3种填闲作物处理烤烟总生物量和烟叶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光叶紫花苕最高、油菜次之;(2)光叶紫花苕-烤烟、小黑麦-烤烟和油菜-烤烟土壤CO_(2)排放量分别略高于、显著高于和显著低于对照,土壤N_(2)O排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油菜-烤烟差异最大;(3)烟田土壤CO_(2)的全球增温潜势远大于N_(2)O,光叶紫花苕、小黑麦和油菜处理土壤的全球增温潜势分别是对照的106.1%、116.2%和78.1%。综上所述,黄淮烟区潮土烟田油菜-烤烟种植模式既能提高烤烟收益又可降低烟田土壤的全球增温潜势,光叶紫花苕-烤烟在不显著提高烟田土壤全球增温潜势的同时可更大幅度提高烤烟收益,因此,可因地制宜发展油菜-烤烟或光叶紫花苕-烤烟等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烟田 温室气体 CO_(2)排放 N_(2)O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湿地公园水稻田冬季水鸟分布及其栖息地特征
9
作者 刘琳琳 朱颖 +3 位作者 李欣 谢冬 王任翔 冯育青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 稻田是我国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冬季稻田管理模式对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及栖息生境改善的重要意义,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及2018年11月,采用样带法对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冬季休耕蓄水区和传统稻田的水鸟种群进行调查,对比水鸟种群及栖息地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休耕蓄水区记录4目7科25种水鸟,鸻鹬类占36%,鹭类占28%,雁鸭类占24%;传统稻田湿地共3目5科10种,其中鸻鹬类和鹭类分别占30%,无雁鸭类水鸟。2)冬季蓄水区水鸟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较高,水鸟优势种群数量明显增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64)高于传统稻田(1.50),水鸟均匀度指数(0.84)低于传统稻田(1.37),相似性系数为0.51。3)冬季休耕蓄水区的水面面积、水位、食物、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鸟种数增多的重要因子,营巢地、停歇点也是影响冬季水鸟栖息的因素。因此,冬季稻田休耕蓄水管理的实施能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冬季休耕蓄水区 冬季水鸟 栖息地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冬闲盐碱地绿肥种植对淡水淋盐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影响
10
作者 王宇豪 王敬宽 +2 位作者 杜海岩 季晓辉 柳新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为探讨绿肥种植对盐碱地淡水淋盐下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设置冬闲(T1)、冬牧70黑麦(T2)和油菜(T3)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及淋溶液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空间... 为探讨绿肥种植对盐碱地淡水淋盐下土壤及淋溶液碳氮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设置冬闲(T1)、冬牧70黑麦(T2)和油菜(T3)3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测定土壤及淋溶液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T1、T2、T3处理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分别由淋盐前的6.20,6.58,7.24 g/kg增加到淋盐后的6.48,7.39,8.06 g/kg,增幅分别为4.41%,12.20%,11.23%。淋盐前后0~60 cm土层中T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T2和T3,淡水淋盐后,0~30 cm土层各处理分别降低42.42%,3.85%,10.84%;60~90 cm土层中减少了1.38%,7.96%,18.11%。淋盐前各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淋盐后各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以T2含量最高。综上,淋盐灌溉后,相较于淋盐前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均呈增加趋势,而土壤氮素则呈明显降低趋势,通过对土壤及淋溶液氮素含量分析发现,淋盐灌溉造成的氮素淋失主要以硝态氮为主。相较于冬闲田,种植油菜绿肥对土壤氮素提高有明显效果,而种植冬牧70绿肥对减少土壤氮素淋失具有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冬闲农田 绿肥 淡水淋盐 有机碳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绿肥油菜栽培技术
11
作者 王桢 葛小平 申鸿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38-41,共4页
种植绿肥油菜,不仅可以稳定并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冬闲田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升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绿肥油菜的种植优势、栽培要点及推广应用成效方面总结了绿肥油菜栽培技术,经过两年实践,初步形成了... 种植绿肥油菜,不仅可以稳定并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冬闲田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升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绿肥油菜的种植优势、栽培要点及推广应用成效方面总结了绿肥油菜栽培技术,经过两年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宜品种+配套技术+冬闲茬口”土壤有机质提升方案,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研究成果为绿肥油菜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油菜 栽培技术 土壤改良 冬闲田利用率
下载PDF
南方冬季种养结合模式对双季稻田CH_4和CO_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玲红 魏甲彬 +5 位作者 成小琳 唐启源 肖志祥 徐华勤 唐剑武 傅志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3-440,共8页
以不同冬季种养结合模式下双季稻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便携式温室气体自动分析仪法研究了冬闲田不同种养制度下双季稻田CH_4和CO_2排放特征,同时分析了CH_4和CO_2排放与主要环境和植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双季... 以不同冬季种养结合模式下双季稻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便携式温室气体自动分析仪法研究了冬闲田不同种养制度下双季稻田CH_4和CO_2排放特征,同时分析了CH_4和CO_2排放与主要环境和植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双季稻相比,冬季种植绿肥或绿肥结合养鸡对稻田CH_4和CO_2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但对排放通量有影响。2个稻季,冬季种植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结合养鸡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较冬闲、冬季种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冬季种植紫云英、冬季种植黑麦草结合养鸡处理分别提高150.23%、2 034.43%、102.08%和98.68%(P<0.05)。与冬闲-双季稻相比,冬季种植紫云英结合养鸡显著降低2个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的42.67%(P<0.05),冬季种植黑麦草结合养鸡和冬季种植紫云英处理分别提高21.40%和48.55%(P<0.05)。CH_4排放通量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和体积呈极显著负相关。CO_2排放通量与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和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种养结合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下载PDF
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33
13
作者 刘惠 赵平 +3 位作者 孙谷畴 林永标 饶兴权 王跃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收获后冬闲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越冬稻田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残茬稻田和裸田的CO2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6:00左右.日间CH4排放为净值,夜间表现为弱吸收.残茬稻...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收获后冬闲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了田间原位测定,探讨了越冬稻田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残茬稻田和裸田的CO2的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8:00和16:00左右.日间CH4排放为净值,夜间表现为弱吸收.残茬稻田和裸田N2O夜间排放分别为日间平均的1.79和1.58倍.残茬稻田的昼夜CO2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裸田(P<0.05).在测定期间,残茬稻田CO2排放随温度升高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CO2排放与土温、地表温度和气温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温度是影响收获后稻田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在11月10日至翌年1月18日测定期间,残茬稻田的CO2和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0.69±21.21)mg.m-2.h-1和(-0.04±0.01)mg.m-2.h-1,CO2排放通量较裸田高13.06%,CH4吸收增高50%.残茬稻田的N2O排放通量为(21.26±19.31)μg.m-2.h-1,较裸田低60.75%.由此说明华南丘陵区冬闲稻田是大气CO2和N2O的源,CH4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稻田 CO2 CH4和N2O排放
下载PDF
冬闲田种植2种燕麦的营养价值及土壤肥力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谢昭良 张腾飞 +1 位作者 陈鑫珠 张建国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3,共7页
利用我国南方冬闲田种植燕麦,通过研究干草产量、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燕麦的青贮加工以及我国华南地区冬闲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对照组A(休闲区,不施肥)、对照组B(休闲区,施肥)、黑燕麦组和... 利用我国南方冬闲田种植燕麦,通过研究干草产量、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燕麦的青贮加工以及我国华南地区冬闲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对照组A(休闲区,不施肥)、对照组B(休闲区,施肥)、黑燕麦组和黄燕麦组4个处理。结果表明,2个燕麦品种间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料价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自然条件下,燕麦青贮料pH值较高(>4.20),同时产生较多丁酸和氨态氮,青贮发酵品质不佳;添加乳酸菌能够显著增加乳酸含量,降低pH值、丁酸和氨态氮含量(P<0.05),显著提高燕麦青贮料发酵品质。冬闲田种植燕麦,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含量,种植黄燕麦还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含量(P<0.05),比对照组A、对照组B和黑燕麦组分别提高了36.66%,31.75%和18.03%;种植黑燕麦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相对于对照组A分别提高了15.56%和26.21%,相对于对照组B分别提高了11.83%和14.71%。综上所述,利用冬闲田种植燕麦潜力巨大,不仅能够生产大量牧草作为青贮原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冬闲田土壤常规养分和酶活性的提高,对冬季裸露闲田的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燕麦 青贮品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营养体农业与我国南方草业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国栋 曾希柏 +1 位作者 苍荣 刘更另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7,共7页
文章从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以淮河、秦岭为界)气候特性的差异出发,从生理生态、成本投入、产量以及光能利用等方面比较了生产营养体和生产籽粒的差别,针对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光照要求的差异,并结合已有实例提出了在我国南方... 文章从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以淮河、秦岭为界)气候特性的差异出发,从生理生态、成本投入、产量以及光能利用等方面比较了生产营养体和生产籽粒的差别,针对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光照要求的差异,并结合已有实例提出了在我国南方应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营养体农业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体 籽粒 生长曲线 草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青 高志强 +3 位作者 孙敏 赵维峰 邓妍 邓联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9-523,共5页
为给旱地夏闲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储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施肥可明显提高播前0~100、100~200 cm土层储水量,增加了冬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 为给旱地夏闲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储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施肥可明显提高播前0~100、100~200 cm土层储水量,增加了冬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论施肥与否,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提高播前底墒,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地膜覆盖处理效果优于纸覆盖;施肥可增进覆盖的保水、增产及高效用水的作用。因此,旱地夏闲期可通过施肥与覆盖技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为旱地秋播作物高产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旱地 夏闲期 施肥 覆盖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冬闲田种植3种小麦的产量营养价值及青贮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春江 徐赵红 +3 位作者 施清平 秦甜甜 董朝霞 张建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9-406,共8页
【目的】全株小麦作为草食动物的青贮饲料在国外已很普遍,而在国内研究较少,也未见饲用专用小麦品种。从15个小麦品种中选出早熟品种石麦001、HYN和晚熟品种徐麦856这3个较好的品种,进一步研究比较其在南方冬闲田种植的干物质产量、营... 【目的】全株小麦作为草食动物的青贮饲料在国外已很普遍,而在国内研究较少,也未见饲用专用小麦品种。从15个小麦品种中选出早熟品种石麦001、HYN和晚熟品种徐麦856这3个较好的品种,进一步研究比较其在南方冬闲田种植的干物质产量、营养价值和青贮发酵品质,为华南地区冬闲田种植适宜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麦在晚稻收割后播种,播种密度为330万株/hm^2,每个品种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2 m^2(3 m×4 m)。肥料以复合肥(N:P2O5:K2O=15:6:8)分基肥和拔节肥按6:4两次施入,N、P_2O_5和K_2O的施入量分别为90.0、36.0和48.0 kg·hm^(-2)。蜡熟期观测3个小麦品种的株高、分蘖数,并每小区选取1个1.0 m×1.0 m的样方进行测产;无菌操作取地面10 cm以上植株,装入无菌封口袋放置冰盒中冷藏,带回实验室分析微生物数量;将鲜样切断至20—30 mm,取300 g充分混匀,装入30 cm×40 cm的聚乙烯青贮袋中脱气、密封,实验室青贮2个月后分析其青贮发酵品质及好氧安定性。从剩余鲜样中取部分烘干、粉碎用于常规营养成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人工干物质消化率分析,并计算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结果】石麦001的株高、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分别为75.27 cm、6.69 t·hm^(-2)和0.53 t·hm^(-2),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而HYN的干物质消化率和相对饲用价值最高(63.84%DM和113.51)。徐麦856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YN(P<0.05),与石麦001差异不显著(P>0.05);HYN、石麦001和徐麦856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1.83%DM、9.14%DM和5.93%DM,彼此差异显著(P<0.05)。附着的乳酸菌、好氧细菌、酵母和霉菌数量在3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乳酸菌数量较多,都超过了10~6 cfu·g^(-1) FM。青贮袋开封后,石麦001和HYN的pH在4.3左右,低于徐麦856的4.50,但差异不显著(P<0.05);石麦001青贮料中乳酸含量为6.02%DM,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其乙酸含量与其他两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且丙酸、丁酸含量显著低于HYN(P<0.05),与徐麦856差异不显著(P>0.05),氨态氮含量与其他两个品种也无显著差异(P>0.05),石麦001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最好。青贮料在有氧条件下放置192 h,石麦001和徐麦856的pH变化不大,有氧稳定性较好,而HYN在96 h后pH明显升高,有氧稳定性较差。【结论】综合全株小麦的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营养价值和青贮效果,石麦001在广东冬闲田种植作饲料利用更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闲田 营养价值 青贮
下载PDF
夏闲期种植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春 杨万忠 +5 位作者 韩清芳 王丹 张坤 丁静 乔灵芝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2,84,共8页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闲为对照,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绿肥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量主要受绿肥的养分含量以及生物量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紫云英和草木樨,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冬小麦依次增产21.1%(P<0.05)、24.3%(P<0.05)、6.0%和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夏闲期 土壤养分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区休闲期土壤贮水效率及其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贾建英 赵俊芳 +4 位作者 万信 韩兰英 王小巍 梁芸 申恩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04-5712,共9页
土壤贮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分析休闲期贮水效率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旱作区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长期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探讨了不同气候区休闲期土壤贮水和耗水特征及对冬小... 土壤贮水是影响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分析休闲期贮水效率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旱作区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长期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探讨了不同气候区休闲期土壤贮水和耗水特征及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旱作区休闲期1 m土层多年平均贮水量半湿润区为9 1mm,贮水效率为30.7%,半干旱区为32 mm,贮水效率为16.5%,且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气候区休闲期贮水量和贮水效率差别较大;(2)黄土高原旱作区1 m土层贮水量从土壤解冻至封冻期间基本呈波谷型分布,休闲期为主要贮水阶段,冬小麦返青—开花期为休闲期贮水的主要消耗阶段。半湿润区休闲期土壤贮水量主要消耗在起身至开花期,半干旱区主要消耗在越冬至拔节期;(3)黄土高原旱作区播种—越冬前消耗0—40 cm土层贮水,越冬-起身期各土层贮水量都有消耗,起身—开花期半湿润区主要消耗0—40 cm土层贮水量、半干旱区主要消耗0—60 cm土层贮水量,开花—成熟期半湿润区主要消耗40 mm以下土层贮水量、半干旱区主要消耗60 cm以下土层贮水量;(4)黄土高原休闲期贮水效率与冬小麦产量显著相关,半湿润区水分利用效率远高于半干旱区。黄土高原不同区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土壤贮水能力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气候区休闲期水分贮存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耕作方式、水肥管理、种植结构进一步实现冬小麦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休闲期 土壤贮水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61
20
作者 张树兰 LarsLovdahl 同延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 水分是限制旱地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是增加旱地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2001~2003年在渭北旱塬粉砂壤土上的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冬小麦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覆盖不仅增加雨水入渗,提高上层土壤含水量,而且促进水分向下运输。在覆盖第二年小麦产量较常规种植显著增加,同时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快增加的趋势。夏季休闲期种植填闲作物将不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水分状况,短期内填闲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也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填闲作物 冬小麦 水分利用利率 产量 田间管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